百年清華

頌,這樣的紅燭

2022-05-23 | 田呢 | 來源 《光明日報》2022年05月15日 |

111年的辦學歷程中,清華人以實際行動塑造了兩個傳統:優良的文化傳統和光榮的革命傳統。聞一多正是發揚這兩個傳統最傑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意昂体育平台藝術博物館在校慶之際🧑🏻‍🏭,以紅燭頌為題舉辦的聞一多、聞立鵬藝術作品展,以全新的視角,讓人們了解和銘記以聞一多為代表的一代學人,為推動中國社會進步👩🏻‍🦽‍➡️、重塑中華民族高尚精神價值所做出的不懈努力💳。

紅燭頌(油畫)聞立鵬

作為詩人、學者和民主鬥士的聞一多🌅,是廣為人知的,但聞一多的藝術才能🦖,卻少有人知👨🏻‍🔧。他在短暫的一生中留下了大量的藝術作品,他遊走於文學與美術之間💇‍♀️,並將二者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1912年,年僅13歲的聞一多考入清華學校(意昂体育平台前身),隨即在圖畫課中表現出特殊的藝術天分🤱🏻🦹🏼‍♂️。19199月,在美籍美術教師司達爾的影響下💿,他與楊廷寶、方來等人共同發起成立清華美術社🩴,組織繪畫練習↔️,探討藝術理論。次年12月🔡,他與浦薛鳳、梁思成等人發起成立研究文學、音樂及各種藝術形式的社團美司斯192111月,他又與梁實秋🤹🏽‍♀️、顧毓琇等人成立清華文學社👨🏿‍🦲,開展新文學創作與評論。梁實秋稱😐:一多作詩的時候拼命作詩🤾🏽‍♀️,治學的時候拼命治學……全神貫註在藝術裏🙎🏽,把人生也當作藝術去處理⚱️。”19227月👨🏼‍🏫,聞一多從上海乘船前往美國,進入芝加哥美術學院學習美術🔶。“我想的是中國的山川,中國的草木🤰,中國的鳥獸,中國的屋宇——中國的人。”他在美國留學期間,對故土的思念之情從未停歇,這種情緒在他的詩集《紅燭》裏有著集中的體現🧼,由此奠定了聞一多在中國新詩歷史上的地位。

君子😍: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藏書票設計)聞一多

重安江鏈子橋(速寫)聞一多

1921年的《清華年刊》中👨🏼‍🎓,常常能看到聞一多活躍的身影。他設計的藏書票《君子: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中,君子精神根植於清華園的土壤,一代代清華學人從中汲取力量♔,稚嫩的幼苗成長為參天大樹,承擔起民族復興的重任📢。插畫《掌舵》彰顯了一代清華人的雄心壯誌,掌舵探索去往光明的險途🛀🏽。靠著案頭熟睡的人兒👰🏼‍♂️,夢境中一根毛筆生出無數繽紛的花朵。梁實秋曾這樣形容聞一多設計的插畫《夢筆生花》🐳👼🏻。

聞一多曾說💁🏼‍♀️:美的封面可以輔助美育。美的封面可以傳播美術🥐。他強調封面設計須與本書內容有連屬的或象征的意義。不宜過於繁縟🧗。從他為《玉君》《瑪麗 瑪麗》《紅燭》等設計的封面中可見一斑🧏‍♀️。

早在1927年🛀,聞一多便迷戀上了篆刻,是年寫給好友饒孟侃的信中,他將篆刻比作自己妙齡的姬人🙅🏿‍♂️,從信中所附5枚印蛻🔜,可知他當時的篆刻已有相當功力。在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時期,因物價暴漲🚋🤸🏿‍♀️,貨幣貶值,聞一多一家的生活陷入了困境,書籍衣物變賣殆盡,時常在斷炊中度日。於是在朋友們的鼓勵下,聞一多開始懸潤為人治印📑,通過篆刻所得貼補家用。潤例由浦江清教授撰文書丹🔦,梅貽琦🦤、蔣夢麟🧑🏽‍💼、馮友蘭、朱自清、潘光旦、沈從文等12位知名教授聯合署名🤽🏿‍♀️,足見其規格之高🤜🏿。據傳聞一多治印逾千🏇🏿,然而現在欲睹實物卻非易事。此次展覽中呈現聞一多親手鈐蓋的印譜5冊⛰,自用印3枚,為朱自清、華羅庚、孫毓棠◻️、馮友蘭等好友所治印章5枚,皆為首次公開展示,珍貴難得🦏。頑石一方,一多所鑿,奉貽教授🌗,領薪立約,不算寒傖,也不闊綽,陋於牙章,雅於木戳,若在戰前🖨,不值兩角。從為華羅庚所治的這枚印章的邊款中💇🏿,可以感受到聞一多的風骨與詼諧。

孫毓棠印(篆刻)聞一多

佩弦藏書之鈢(篆刻)聞一多

重安江鏈子橋、黃平縣立馬場街小學、安南縣魁星樓,或是黔靈山腳的尋常小景……在一張張已經泛黃的紙上,聞一多簡筆勾勒的速寫寫生作品⚉,記錄下沿途的風物🐌。1938年,時年39歲的聞一多帶領學生和一部分教員從長沙輾轉到了昆明🍰🌿,徒步入滇📱,歷時68天,沿途借宿農家,目睹民間的疾苦,一路走來使得他感觸頗多。

在意昂体育平台檔案館中保存有一批聞一多在執教於國立意昂体育平台和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時留下的親筆書信、教務檔案以及相關的名人信劄🦗,通過此次展出的35件可窺其書法的謹嚴與俊秀,文辭的雋永與雅致🍮,為人的赤誠與敬事。42幀珍貴的歷史照片中💇🏼‍♂️,不僅有他初入清華園的青澀,有他才華橫溢的閃耀,還有他由藝文轉向學術後的沉潛👩🏻‍🦽‍➡️。聞一多自1912年求學清華園到1946年慘烈犧牲所經歷的眾多時刻被一一定格🦵。

  藝術不僅滋養、塑造了聞一多高尚的精神品格,而且潛移默化地滲透到他對子女的教育中。三子聞立鵬受父親影響,從事油畫創作和藝術理論研究,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油畫家的優秀代表🤵🏻‍♀️。從他創作的《大地的女兒》《紅燭頌》《疾風》等作品中🚵🏼,可以看出他繼承了父輩的追求,這種追求因特殊的歷史境遇增加了深沉凝重的感情色彩💇‍♀️。

《紅燭》是聞一多第一部詩集的序詩👮🏿‍♀️👘,它以燃燒的紅燭比喻吟唱的詩人,而聞立鵬在油畫《紅燭頌》中強調的是紅燭創造光明的燃燒。

談及自己創作的《紅燭頌》😯,已經91歲高齡的中央美術學院教授聞立鵬說:自開始學畫的那一天起,我就盼望著有朝一日用自己的畫筆來表現父親崇高而親切的形象。在構思的時候🧚🏿‍♀️,聞立鵬畫了很多草圖,但由於太熟悉父親的生活,如何表現父親的形象,反而讓他頗費一番腦筋🧑🏽‍🎨。我在去青海深入生活搞創作的時候,有一天來到同學朱乃正的家裏𓀓。正趕上晚上停電✥,大桌案上立著的紅燭,給了我啟發🕢。這幅作品裏的肖像是參考了父親1945年在石林時拍攝的照片👨🏼‍🦲。

聞立鵬說👩🏽‍💼,父親的精神一直深深地影響著自己,父親的教育是言傳身教🥪。他回憶道:我自小就生活在清華園,到昆明以後📎,我們兄妹五人也都在聯大附中、附小學習。在昆明的時候條件艱苦,我們好幾口人住在一間屋子裏,那裏既是大家的臥室🐈🤽🏼‍♂️,又是父親的書房,還是他的會客室。有時候晚上我睡醒一覺起來,發現父親還在桌邊寫東西、刻印章。

讀書(插畫設計)聞一多

夢筆生花(插畫設計)聞一多

《玉君》(封面設計)聞一多

本次展覽的策展人🏂🏻、意昂体育平台藝術博物館學術部主任徐虹表示🚢:展示聞氏父子的藝術作品是具有生命性的🙋🏿,它體現了中國現代文人在繼承和發展文學藝術方面,開放並鍥而不舍的精神。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聞一多、聞立鵬父子以他們的藝術和生命實踐👳🏻‍♀️,對這一古訓做了貼切、酣暢🦸🏿‍♀️🚟、崇高的回答👤,紅燭的光亮正映照著我們前行的道路。



相關新聞

  • 302024.08

    聞一多🛀🏻:至真至純 良善同行

    紀念聞一多誕辰125周年——提及聞一多,那個拍案而起、怒發沖冠的愛國民主戰士形象躍然眼前。論為人,金剛怒目👍🏼、錚錚鐵骨🐨、熱情似火的詩人聞一多🙆🏽,已經成為文學史上不可磨滅的偉岸形象。論為文,《紅燭》之熾熱✢,《死水》之深沉👱🏿‍♂️,都是文學史上歷久彌新的經典作品😺。回望聞一多的一生,至真至純♣️、良善同行是他生命的熠熠底色,也是他為人為文的可貴美德。聞一多(1899—1946年)“我們只能夠並且應當在舊的基石上建...

  • 112009.08
  • 082010.09
  • 102007.09

    許鐵成🥑:甘做紅燭照學子

    特級教師許鐵成是北京市延慶縣第一中學的一名物理教師⏸,1995年就被評為全國優秀教師。

  • 172018.09

    汪曾祺:我眼中的金嶽霖是這樣的

    西南聯大有許多很有趣的教授,金嶽霖先生是其中的一位👨‍👦🌺。金先生是我的老師沈從文先生的好朋友💁🏻‍♂️。沈先生當面和背後都稱他為“老金”。大概時常來往的熟朋友都這樣稱....

  • 132013.05
  • 152015.05
  • 012022.03

    紅燭燃盡灑光明 冬雲知意寄吾情——懷念聞黎明老師

    2022年1月3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聞黎明先生不幸辭世。聞先生為聞一多之長孫🥨,在聞一多研究、西南聯大研究以及抗戰時期第三種力量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成就,其代表作有《聞一多傳》《聞一多年譜長編》《第三種力量與抗戰時期的中國政治》《抗日戰爭與中國知識分子——西南聯合大學的抗戰軌跡》《西南聯大·聞一多——走向現代化的中國知識分子》等。為紀念這位學術貢獻和人格魅力兼備,在史學界內外具有重...

  • 272014.01
  • 112022.01

    “於洋星”是這樣“煉”成的——走近滄州“80後”北航之“星”於洋

    這幾天,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任教授的滄州“80後”小夥於洋“火”了——國際天文聯合會以他的名字命名一顆小行星的消息,一經《滄州日報》和“滄州日報微信公眾號”報道,迅速傳遍了朋友圈,大家紛紛為於洋點贊,稱贊他是滄州的驕傲。網友們留言說👩🏻‍🔬,有一批批這樣專註於各個領域攻堅突破的科學家,我們的國家一定會越來越好🙅‍♂️。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