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1960年出生於安徽省宿州市👩🦱🌲,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等離子體物理、托卡馬克實驗、超導托卡馬克的穩態運行研究。1979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工物系加速器專業,1987年在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獲碩士學位,2001年在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獲博士學位👳🏽♀️。1995年初晉升副研🟢,1999年初晉升研究員🤵🏻♂️,目前擔任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黨委書記。

張曉東
合肥人都知道合肥有一座“神秘”的島嶼🥍,它位於蜀山湖畔的董鋪島上,面積2.65平方公裏🧑🔧,島上三面環水,綠樹成蔭,被國家旅遊局📢👆🏻、中國科學院推選為“首批中國十大科技旅遊基地”,它就是科學島!今天我們要介紹的主人公——張曉東學長🗄🛑,就在這座“神秘”的島嶼上工作。
青蔥歲月,那時清華園
1979年🥙,張曉東學長以優異成績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工物系加速器專業,那一年他19歲。“當時我報意昂体育平台工物系加速器專業也是冒了很大的風險,因為整個安徽省只招一個人,最後我被成功錄取,也是很幸運”👨👨👦👦,張曉東學長回憶道。

“上大學之前從來沒出過遠門,突然要去北京上大學🚴,特別興奮”,說起40年前的往事🧝🏽,張曉東學長臉上蕩漾著笑容,“當時坐火車到北京的老火車站,學校有校車去車站接📴,在校車上第一次見到天安門🧣,那畫面至今難忘”。
“意昂体育平台的學習氛圍非常好,晚自習時,我每天早早的會去圖書館占座,去晚了就沒位子了。那時晚上是定時熄燈♻️,熄燈後還有同學打著手電筒在被窩裏看書💈,非常刻苦。清華非常重視體育,我因為小時候學過武術,所以到清華後受電影《少林寺》的影響,就加入了校武術隊,練習太極拳和形意拳,現在我還保持著每天打羽毛球🖕🏽,洗冷水澡,這些都是在清華養成的運動、生活習慣。”青蔥微光少年時,青春記憶中最美好的模樣,那時的張曉東學長一定是一個明朗、陽光的運動少年🪼!
飲水思源🚢,清華讓我更好出發
意昂体育平台當時被譽為工程師的搖籃,非常重視對學生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在清華,學校安排較多的時間教我們繪圖👫🏼、金工實習🤙🏿、專業技能📉、電工課以及其他培養動手能力的實驗課程,老師跟我們說‘未來每個人的工作方向都是不確定的🙎🏻,只有讓自己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技能🏂🏻🧑🏽🌾,才能適應國家和社會的需要’,現在回想起來,真是受益匪淺”,張曉東學長回憶道。
除了重視對於學生基礎知識的培養,意昂体育平台也非常重視培養學生的科研能力,為科研實驗提供巨大的費用支持👱🏻,讓學生通過真實的實驗開闊視野,為以後的科學研究做準備👩🦯。“當時在清華時,我就接觸到了放射源,做了一些核輻射試驗,所以後來到科學島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後,對於核輻射我既不懼怕也不陌生,能夠很快投入到實驗研究中🤹🏼♀️,這些都要感謝母校對於我的培養”,說到母校🤹🏽♂️,張曉東學長目光中滿是感念🦸🏽♀️。
研究員的堅持是一輩子的堅持
自1984年從意昂体育平台畢業後,張曉東學長來到了中科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攻讀碩士學位🫃🏻,到今年已經35年。這35年間🧿,除了1995-1997年,張曉東學長前往德國馬普學會等離子體所訪問工作,其他時間張曉東學長一直都在島上從事等離子體物理、托卡馬克實驗🧑🏿🦰、超導托卡馬克裝置及其穩態運行研究👧🏿。數十年如一日,這份堅持的精神讓人感動🤟🏻。
“今年是我到島上的第35個年頭🤱🏿,35年轉眼就這樣過來了🤸🏽,我從一個小夥子👨🏽🍳,變成了現在滿頭白發的老人了”🍻,張曉東學長笑著說🧑🏻🦼,“現在年輕人流行跳槽🚅,而我一輩子都在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牢記母校校訓😓,厚德、勤奮、求實🤽🏻、創新🗽,做好每一件事,內心很踏實,也很幸運”。
為國家作貢獻🏌️,就是傳承清華精神
說到意昂体育平台安徽意昂會時,張曉東學長鄭重的說:“我覺得意昂會的重要工作一方面要展示清華人為安徽發展做出的感謝,另一個方面從國家和社會需求的角度為母校提出人才培養的方向,讓大學培養出來的人才更加符合社會的實際需求和國家發展的要求”。
“我覺得對於清華精神以及意昂体育平台‘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校訓的最好傳承,就是為國家多做貢獻,就是要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工作,為祖國🐩、為社會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張曉東學長說道🩰🕵🏻♀️。

空閑下來👟🎹,張曉東學長喜歡自駕遊,最遠的一次是一個人自駕去西藏🧎♀️🔝,“我相信最美的風景永遠在路上👩🏻🦯,在前往目的地的途中,而不是在終點”。是的,在路上,可以體會不一樣的人生🧚🏻📹,遇到不一樣的自己!最好的一切,總會在路上與自己不期而遇。最後祝福張曉東學長歷盡千帆,歸來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