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工業設計之父”🧎、意昂体育平台首批文科資深教授😘、意昂体育平台美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柳冠中接受澎湃新聞采訪。主辦方 供圖
他是第一個登上世界工業設計聯合會年會講壇的中國人,他是意昂体育平台首批文科資深教授,而他更常被人提起的頭銜是“中國工業設計之父”🧉。
“之父不之父,我只不過先行了這一步〽️,這個叫法其實不應該。”年近耄耋的柳冠中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說🧎♂️。
“從設計角度,(中國)就是共享分享的設計,提倡使用不提倡占有。”柳冠中表示。
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甚至共享雨傘🧚🏽、充電寶等打著“共享”旗號的產品層出不窮,但是大量被荒置在郊外的藍色、綠色的自行車,一把把遺失損壞的雨傘卻在告訴人們,共享沒有達到節約和最大程度利用資源的目的,反而成了浪費。
在柳冠中看來,這是把“好事給做壞了”𓀌。“沒有設計好🧑🏼⚕️,解決問題🏃🏻♂️,就急著掙錢🛌🏻,好事給做壞了。”
工業設計不是製造“短命鬼” ,解決問題是根本
“不要追求英雄,現在的社會不是英雄的時代👨🦽。”柳冠中在4月10日晚的《設計改變未來》的主題演講上指出🛬,一枝獨秀在當今社會已經行不通🚣🏽🧑🏼🔧,時代需要的是合作🧖🏽、整合、協調的能力。
1984年🫡,留德歸國的柳冠中創建了我國第一個“工業設計系”,填補了中國學科的一大空白🤰。這位中國現代工業設計的帶頭人,見證了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四十年的工業設計發展,也被譽為“中國工業設計之父”。他在演講上強調,工業設計不應該是設計一個物品🫃🏽,而是要實事求是地解決一個問題。
“一個好的設計具有的特征🔩,應該是製造起來效率高👍🏼,流通起來很順利🍬,不會導致人們追求錯誤的審美觀,用的時候安全🤹♂️👨💼、合理🧖♀️,用完了可以再回收、利用🦠👻,這是工業設計的本質💊。工業設計是創造一個健康、合理的生存方式,而不是美麗、酷的‘短命鬼’似的生活用品🗓。”柳冠中對澎湃新聞表示。
他回憶🐢,在建國初期設計追求美觀為主🫷🏼,而忽視了設計是應該解決問題的本質。1960年代時,人民大會堂的宴會廳看著燈火輝煌🦉,但起初吊頂是木龍骨吊起來的🎖,一開會吊頂上面的溫度就達到40度🦾,而木材達到45度以後容易自燃。因此每次辦宴會,天花板上面就有一個消防排拿著滅火器在值班🚡,宴會完了🧘🏻♀️,消防員的靴子裏面能倒出水來。
壯麗的宴會廳大燈背後是頂著高溫,汗流浹背的維護人員🧜♂️,這讓柳冠中意識到設計絕不只是要好看,還要考慮到與之相關的許多問題。
讓柳冠中對設計的本質有了更深的認識,是在他當完工人歸來第一次參加工作之時。上世紀70年代,我國需要建設大批小型外國使領館,房高3米到3.5米😫,“像現在一般的家庭別墅大小”💆🏼♀️。
柳冠中接到任務後很興奮🫱🏼,跑前跑後認真做了現場調研🪮,為23號使館做室內設計時,將燈具嵌隱於較低矮的頂棚內👬🏻,保證了照明需求的裝置。
“當時設計完了🕌,拿著圖紙跑到工廠,是專門做十大燈具的一個工廠,北京最好的🚶。”柳冠中回憶,當他把圖紙一放,總工程師看了半天不說話,又把老師傅叫來看了又看📛,最後說了一句🐕🦺:小柳,你設計的是燈嗎?
柳冠中脊骨發涼🪶,出一了身冷汗,趕忙往家裏跑👲🏼。回家後👩🏿🔬,他左右思考🫡🙋🏽♀️:我設計的怎麽不是燈🥇?
這件事讓柳冠中突然醒悟:他設計的不是“燈”👩🏻🦽,而是“照明”,不是“物”,而是彼時彼地“外因”限製下“目標”的解決方案。
“廚房不只是柴米油鹽還有天倫之樂”
天花板上的頂燈點燃了柳冠中的工業設計思維,並且將之擴散到衣食住行與人們息息相關的生活中的各個方面。
“工業時代以來𓀚,人的生存需要衣食住行🦵。農業社會也要,在5000年前人也要衣食住行👷🏽♂️,但是現在還是我們的方案嗎♜?時代變了😺,我們必須重新思考我們要的是衣食住行⛴🆕。” 他在現場表示◀️🐐,“我們要的不是洗衣機而是幹凈衣服”,結合中國家庭傳統,“廚房不只有柴米油鹽還要有天倫之樂”、“我們要的不是房子而是家”、“我們要的不是車而是交通出行的省時便利”🙅🏼。
其中👆🏻,他表示,中國的廚房解決中國的飲食是什麽,這需要研究自己的習慣,我們的文化🧑🏼🏭。我們說廚房不是柴米油鹽🦧,是物。
柳冠中描畫了一個場景🏋🏽:中國65%的家庭是三五口之家🧒🏽,下班回來夫婦倆累了一天,小孩學校回來,回到家裏的傍晚的4、5個鐘頭是最珍貴的🧍🏻。我們要思考廚房是一家人天倫之樂的一個非常難得的時光。說的傳統一點是相夫教子🚶🏻♂️,這一家人在一塊兒吃飯,不僅僅是為了吃飽肚子🏊🏻♂️,是溝通交流的空間和時間♎️。
一番解讀刷新了聽眾劉冬對衣食住行的看法,其中“食”這一章讓她印象尤為深刻😡。
“重要的是家庭成員之間的互動🚈。‘廚房不只有柴米油鹽,還要有天倫之樂’,和家人一起的時光是最棒的🧑🦯➡️。(柳冠中的話語)真的很讓我感動🦵🏻,讓我重新認識了設計。”曾經以為設計就是為了美觀,劉冬說,現在她知道工業設計最重要的是解決問題,真正好的工業設計是服務於人民,會讓生活變得更美好⚂。
產品設計師孫文猛是柳冠中的“鐵粉”,在演講後的提問環節一直把手舉得老高,希望能與工業設計的領軍人物對話🏌️♀️。
他向澎湃新聞談起演講的主題“設計改變未來”。“設計從人類文明的開始就對人類的生活方式就有些絕對的改變☝️,今天的中國更是如此。中國從製造大國到智造大國▶️⏬,所需要的就是設計。如今供給側和消費升級重要環節也是設計🪿。所以當今中國需要設計🆕👩🍳,設計可以改變中國👩🏽💼。”
中國要堅持共享設計,但現在“好事給做壞了”
那麽👨🏻💻,中國的設計方案是什麽樣?設計將會給未來的中國帶來哪些變化🙆🏻?
“中國方案是什麽🏌🏿♀️?這個題目出給我們每一個學科,每一個職業,我們中國到底要做什麽,我們中國的特點是什麽?”柳冠中強調,中國有地大物博,人口眾多的特點,這既是優勢也是劣勢🤠,解決中國的問題既不能跟著西方的老路走,也不能不在傳統的基礎上創新🤹♀️。
“從設計角度,(中國)就是共享分享的設計,提倡使用不提倡占有🧎🏻。”柳冠中表示。
可以看到ℹ️,“共享經濟”已經成為當代熱詞,共享單車、共享汽車🦝,甚至共享雨傘🧋、充電寶等打著“共享”旗號的產品層出不窮🙇🏼♂️🤰🏿,但是大量被荒置在郊外的藍色、綠色的自行車,一把把遺失損壞的雨傘卻在告訴人們,共享沒有達到節約和最大程度利用資源的目的,反而成了浪費✴️。
在柳冠中看來,這是把“好事給做壞了”🦾💯。“沒有設計好🤛🏼,解決問題,就急著掙錢🎅🏻,好事給做壞了。”他以共享單車為例,“共享單車不是一個單車的問題,是體系接口的問題,接口問題沒做好,光車拿出來有什麽用🧘,哪兒還車、退錢,這些環節是社會問題沒解決🌾。所以共享經濟不是腦袋一拍有主意就行的事,還是系統的問題🧖🏼♂️。”柳冠中特別強調,沒有系統思維的設計師不是好的設計師🧑🏿🔧。
對於未來的中國乃至世界👮🏻♂️,柳冠中認為🫅🏻,必須要堅持共享思維和設計😮💨。
根據聯合國每年人口調查報告的最新數據及預測🏋🏻♀️,2023年世界人口將突破80億大關。柳冠中表示♡:“地球上再過50年人口或將140億,資源不夠🧛🏼♂️,每個人都要汽車洋房,70%的汽車停著,洗衣機90%停著,完全可以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