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cbkja3.cn/func.php on line 256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cbkja3.cn/cache/c3/49eac/4c210.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www.cbkja3.cn/func.php on line 244
 柳冠中:中國工業設計教育的領航人-意昂体育

百年清華

柳冠中:中國工業設計教育的領航人

2007-11-14 |

  柳冠中,19439月出生,意昂体育平台美術學院教授,中國工業設計協會副理事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1984年創建了我國第一個工業設計系,奠定了我國工業設計學科的理論基礎和教學體系,已成為我國著名的工業設計學術帶頭人。其“生活方式說”、“共生美學觀”、“事理學”等理論方法在國內乃至國際設計界都產生了導向性影響,形成了中國自己的設計理論體系。

  教學教改和學術成果獲國家級二等獎、銀獎,省部級一等獎和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特等獎、一等獎、金獎及國際評委提名獎等;設計成果獲西德專利局“實用新型”專利;教學思想、理論、方法被國內絕大多數院校相關專業和企業采用、推廣;培養的學生已在許多國內外著名企業中成為設計骨幹。

名師名言

歷史對於現在來說是“昨天”,而今天對於未來也是“歷史”。歷史現象是祖先當時的“事”和當時的生活方式的物化。從中國當代實際出發,不斷創造“新的民族傳統”才是設計的首要任務。研究當代中國人的衣食住行用等問題,從中國的資源狀況和所處國際環境出發,探索自己的生存方式,選擇自己的可持續發展道路。創造中國的“今天”,就是創造中華民族“明天的歷史”。

——柳冠中

柳冠中和學生們探討冰箱外觀和性能設計(攝影 郭海軍)

  艱苦創業,蹬著三輪車創建中國首個工業設計系

  作為我國工業設計領域最有影響力的學術帶頭人之一,柳冠中在人生的幾個重要階段都走在了時代前列:1961年,當藝術界對純美術的重視還遠高於與國家經濟建設相關的、新興的實用美術時,他選擇了報考原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建築裝飾系;1981年,他又作為恢復高考後第一批赴海外訪問學者,到西德國立斯圖加特設計與藝術學院工業設計系深造。在包豪斯之鄉的學習經歷使他深深體會到,模仿傳承的方法已不適用於現代設計教育,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動手能力才是至關重要的。

  19843月,學成回國的柳冠中受命和從日本留學歸來的王明旨老師一起,籌建中國第一個工業設計系。當時國內已有類似的工業造型美術專業,工藝美院將這個新系命名為工業設計系,既是與國際接軌,同時也突出了從傳統美術概念轉向設計領域的這一特點。

  工業設計系成立之初,條件比較艱苦,學生上課用的石膏粉都是柳冠中和系秘書蹬著三輪車從十裏堡運回來的。經費不足並沒有成為製約工業設計系發展的瓶頸,在柳冠中的帶領下,全系教師懷著創業的熱情,完成了建系的初步工作,並開始嘗試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工業設計教學體系。他們根據自己對工業設計的認識重新調整大綱,精簡了純美術、裝飾類課程,加大設計類課程的比重。

  經過20多年的發展,意昂体育平台美術學院的工業設計學科已成為教育部重點學科,學生平均擁有的綜合教學資源居全國之首。數以千計的畢業生進入工業設計主戰場,成為國內設計教育、產品開發、展示設計、廣告設計、環境設計的中堅力量。

  三大支柱,在教學中融合藝術與科學

  在柳冠中的倡導下,工業設計系逐步明確了教學的基本精神:設計領域不存在純形式的美,設計的藝術性必須與使用的需要、材料的製造加工能力和結構的合理性形成一個密不可分的整體。本著這樣的思想,工業設計系將綜合造型基礎、設計的程序和方法以及設計思維方法作為教學體系的三大支柱,柳冠中親自承擔了《綜合造型基礎》、《系統設計及方法》和《設計思維方法》三門主幹課程的教學工作。他將生活方式說共生美學觀事理學等獨具特色的原創理論註入這三門課的教學過程中,同時力求實現各門課程訓練內容的融會貫通。

  在設計課程訓練的內容時,柳冠中往往會從實際的產品設計案例中歸納出一些具有共性的要點,再提煉、抽象為訓練課題。他特別強調,造型不是自由隨性的紙上談兵,而是一定要能在生產流水線上被實現,具有材性和材型、構性和構型、工藝性和工藝型、型性和型形的統一協調性。例如在《綜合造型基礎》課上,一個典型的訓練課題是讓學生用相同單元組成一個穩定的正多面體,這個看似簡單的命題背後蘊藏著多重深意:首先,它要求學生必須具備足夠的幾何知識和空間想像能力;其次,要充分考慮這個多面體結構的結構承受力。假設所用材料是一張無限薄的紙,增大受力的辦法不是加厚紙板,而是盡可能加強受力結構的合理性;最後,它是由相同單元組成的,也就是要做到方便地組裝、拆分和實現零部件的標準化。凡此種種,其實都是在有意識地訓練學生的設計思維方法,幫助他們建構系統的社會大生產程序和工業文化的理念。在充分調動學生藝術創造力的同時,也要使他們形成一套科學的思維範式。惟其如此,才能稱之為綜合造型基礎。

  柳冠中為這三大基礎課程賦予了一個重要的靈魂:在課題中傳授知識、灌註理論,將科學的思維方法視為教學的真正基礎。他不主張將基礎課和專業課人為分割開來,而是強調工業設計是一個橫向專業,要做到基礎無限厚,就必須通過具體的項目和課題,用一輩子的時間夯實基礎、擴延基礎。從學生入校的第一天起,他就告訴學生,他們的方案必須形成完整的報告書,必須親自上臺講解、互相點評,必須親手做出模型,還必須找出充分合理的依據,不要空洞地說這麽做是因為美,光好看沒有用。圍繞這三大支柱和一個靈魂,工業設計系逐步形成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教學體系。1991年,該系的工業設計教學大綱曾獲北京市高校優秀教學科研成果二等獎,是當時輕工部所屬院校中惟一一個獲獎的教學大綱,並成為當時國內兄弟院校開展工業設計教育的重要參考依據之一。2006年,核心基礎課《綜合造型基礎》被評為教育部精品課程。

  註重實踐,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學習、聯想、創造

  早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柳冠中就帶領工業設計系的師生參與過上海南京西路的規劃改造,此後又與海爾、華為、聯想、奔馳、三星等國內外知名企業有過密切合作,更有一些前瞻性、概念性的設計作品。柳冠中認為,20多年來工業設計系之所以能始終引領國內設計專業的潮流,該系畢業生之所以能在大型企業的設計部門或國內主要高校從事關鍵崗位的工作,很重要的一點就是因為他們特別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強調理論不是做空頭文章,而是一定要能有效地指導設計行為。

  柳冠中所強調的實踐體系,內容異常豐富:既包括直接體會材料、工藝、構造與造型之間關系的作坊式實踐,也包括進行探討、推敲、驗證的實驗室實踐,還包括與不同專業人士磨合的項目實踐,以及更大範圍的社會實踐和更高層次的思想實踐。這幾個層次的實踐,在工業設計系教學的各個環節都有充分體現。

  柳冠中的教學實踐不是純粹的幹活、做東西,而是滲透了深刻的思想理念。對這一點,現在同樣身為人師的工業設計系畢業生蔣紅斌深有體會。他回憶說,柳老師不僅經常將設計實踐作為教學案例,還往往帶著本科生和研究生進入生產第一線,在親身感受、比較的過程中理解設計規律。尤其有特色的是,柳老師不會用自己的標準來評價學生的設計,而總是將學生推到工業設計最重要的一端———使用者那邊去。比如設計一個本子,他不介意學生設計的樣式與他的喜好不同,甚至不介意學生做出一個完全不是本子的東西來。只要言之有據,只要能準確滿足使用者的書寫需要,在他看來就是成功的設計。設計的本質是對使用者需要的挖掘和反映,設計的結果是,但設計的出發點是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是柳冠中一直追求的設計境界,也是他在實踐教學中努力推動學生去接近的層次。

  激情燃燒,培育深具社會責任感的設計人才

  年過花甲的柳冠中一直堅持親自上臺講課。他的課有幾個鮮明特點:一是激情澎湃,對設計專業的熱愛令人深受感染;二是深邃透徹,沒有一成不變的教案和固定案例,生活中任何事物他都能信手拈來,援引生發;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對社會責任感的突出強調。

  柳冠中不反對品位個性時尚這樣的字眼,但在他看來,與滿足少數人的個性需要相比,批量化的生產更應該為大多數人服務。設計與藝術的最大區別,在於藝術只在,而設計必須,必須充分考慮普通老百姓的實際生活需要。那些奢侈鋪張、千奇百怪的造型表面看來很有創意,但它腐蝕了年輕一代的審美,而且是以過度消耗資源的方式對子孫犯罪。柳冠中總是在課堂上諄諄告誡青年學子,藝術可以有多種路徑,但清華美院培養的人才必須走正路,必須成長為清新的花朵,引導人們健康的生活方式。

  教書,更要育人。柳冠中在數以千計的學生中埋下了責任的種子,他本人也是一個充滿責任感的典範。夫人遽然辭世,徹夜未眠的他第二天依然充滿激情地站到了講臺上;像家長一樣體恤每位同學的生活、學習狀態,像理工科的課題組一樣定期組織學生進行學術交流研討;他們的設計活動總是瞄準國家、人民最需要的事,在奧運火炬和奧運廣場燈具的招投標活動中,都出現了清華美院人的身影。

  而他最關心的事,還是幫助學生紮紮實實地成長成才。面對寬大敞亮的教師工作室,柳冠中想到的是更應該讓每個學生擁有自己固定的工位,能夠養成隨時動手操作的習慣。電腦軟件逐漸成為學生設計的主要工具,這讓他憂心。因為工業設計恰恰需要學生在手工或半機械化的操作過程中去判斷、訓練眼力,訓練自己在材料、構造等方面的綜合知識。所以他曾經用一句鏗鏘有力的話回絕了領導為學生添置高級設備的好意:我們需要的不是錦緞,而只是一雙鞋。

(轉自清華新聞網 新聞中心記者 程曦)

相關新聞

  • 122018.04

    中國工業設計之父柳冠中:急著掙錢,共享經濟“好事做壞了”

    “從設計角度,(中國)就是共享分享的設計,提倡使用不提倡占有。”柳冠中表示。

  • 022018.07

    工業設計:打造我們自己的中國方案

    工業設計的內涵就是要適應人為環境,同時必須要解決問題。從這個角度來說,設計,不僅僅是考慮我們表面看到的東西,還要考慮適用、安裝問題、生產問題、維修問題....

  • 152025.01

    行勝於言:中國工業設計教育回顧與展望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 012009.01

    蔣紅斌、唐林濤等獲“中國創新設計紅星獎”

    12月19日,中國工業設計最高獎——第三屆“中國創新設計紅星獎”頒獎典禮在京舉行,意昂体育平台美術學院工業系系統工作室蔣紅斌、唐林濤等教師為奧林匹克廣場中心區設計的照明路燈“飛翔”獲得2008中國創新設計紅星獎至...

  • 222021.12

    深切緬懷!中國核工業功勛獎章獲得者陳念念院士逝世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中國核工業功勛獲得者,核材料與核燃料專家、工程物理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專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核學會同位素分離分會理事長、中國核學會理事、核工業理化工程研究院科技委主任陳念念同誌,於2021年12月21日15時40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天津逝世,享年81歲。陳念念院士1941年10月4日出生於上海市,1964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同位素分...

  • 092021.03

    中國汽車工業的開拓者——李剛

    李剛,1944年進入西南聯大機械工程系學習,1948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曾任第一汽車製造廠(以下簡稱“一汽”)技術副廠長及第四任廠長,八十年代他任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總經理、董事長等職務,為中國汽車工業的孕育、誕生和發展做出了歷史性貢獻。2015年,李剛榮獲首屆中國汽車工業饒斌獎。

  • 012009.01

    陳楠獲“2008中國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稱號

    12月26日,“光華龍騰獎-2008(第四屆)中國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評選在京揭曉,意昂体育平台美術學院裝潢系副教授陳楠被評為2008“中國設計業十大傑出青年”。

  • 242020.12

    當代著名的經濟地理學家、中國工業地理學奠基人李文彥逝世

    澎湃新聞記者從中國地理學會方面獲悉:2020年12月12日20時15分,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中國當代著名的經濟地理學家、中國工業地理學奠基人、中國地理科學成就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李文彥先生,因病醫治無效,在京去世,享年92歲。中國地理學會方面介紹:李文彥先生曾任中國科學院綜合考察委員會學術秘書和綜合經濟研究室副主任,中國科學院地理所副所長和經濟地理部主任。他是一位信念堅定、嚴於律...

  • 202023.10

    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原副總設計師陳善廣為清華MEM作學科前沿講座

    10月14日上午,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管理碩士(MEM)教育中心邀請人因工程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國際宇航科學院院士、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原副總設計師陳善廣作了題為“航天人因工程研究進展”的學科前沿講座。MEM教育中心副主任蔡臨寧老師主持講座,並為陳善廣院士頒發了“MEM學科前沿講座嘉賓”證書。400余名學生和意昂聆聽講座,共同開闊視野,探索人為因素在各領域的影響。陳善廣院士陳善廣院士長期深耕航天領域,自1992年起參與國家載...

  • 292018.03

    專訪意昂体育平台柳冠中教授:能解決問題,才是更大的設計

    不少人還是把設計簡單等同於追求美觀,商業資本不斷用眼球經濟刺激消費者“買買買”,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