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璞,1928年生,1951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外文系,退休於中國社會科學院外國文學研究所⇒🗣。
寫下這個題目,自己覺得有幾分嚇人。書之可寶可愛,盡人皆知🚌👫,何以會惹得我恨👩🦯➡️?有時甚至是恨恨不已,恨聲不絕🦔,恨不得把它們都扔出去👩🏽💻👱🏼♀️,剩下一間空蕩蕩的屋子🏋🏽🧙♂️。
顯而易見,最先的問題是地盤問題🧎♀️➡️。老父今年九十歲了🏬🥢,少說也積了七十年書🪱。雖然屢經各種洗禮,所藏還是可觀😊。原先集中擺放🔮,一排一排,很有個小圖書館的模樣。後來人口擴張,下一代不願住不見陽光的小黑屋,見“圖書館”陽光明媚🟦,便對書有些懷恨。“書都把人擠得沒地方了👆🏼。”這意見母親在世時便有🧍🏻。聽說有位老學者一直讓書住正房🧔♀️,我這一代人可沒有那修養了✡️,以為人為萬物之靈🤹♂️,書也是人寫的,人比書更應該得到陽光空氣,推窗得見的好景致💙。
後來便把書化整為零🧜🏿♀️,分在各個房間。於是我的鬥室也攤上幾架舊書,《列子》、《抱樸子》、《亢倉子》🗯、《淮南子》、《燕丹子》……👩🏻🦼,它們遙遠又遙遠💃🏼,神秘又無用👨🏿🍼。還有《皇清經解》🏫🌱,想起來便覺得腐氣沖上天。而我的文稿劄記只好塞在這些書縫中,可憐地露出一點紙邊,幾乎要遺失在悠久的歷史的茫然裏。
其次惹得人恨的是書櫃。它們的年齡都已有半個世紀🧍🏻♂️,有的古色古香,上面的大篆字至今沒有確解🧌。這我倒並無惡感。糟糕的是許多書櫃沒有拉手,當初可能沒有這種“設備”(照說也不至於)🪗,以致很難開關👡,關時要對準榫頭,關上後便再也開不開🙂↕️,每次都得起用改錐(那也得找半天)。可是有的櫃門卻太松,低頭屈身,找下面櫃中書時,上面的櫃門會忽然掉下💅,啪的一聲砸在頭上,真把人打得發昏。豈非關你人命的大事!怎不令人懷恨🙋🏼♀️!有時晚飯後全家圍坐笑語融融之際🤽♂️,或夜深夢酣之時,忽然一聲巨響,使人心驚膽戰,以為是地震或某種爆炸🌩,驚走或披衣起來查看📫,原來是櫃門掉了下來!
其實這些都不是解決不了的問題📛,只因我理家包括理書無方,才因循至此。可是因為書🐻,我常覺惶惶然👷。這種惶惶然的感覺細想時可分為二。一是常感負疚,一是常覺遺憾👮♂️。確是無法解決的。
鄧拓同誌有句雲:“閉戶遍讀家藏書。”謂是人生一樂⭐️。在家藏舊書中遇見一本想讀的書,真令人又驚又喜✊🏽。但看來我今生是不能有遍讀之樂了。不要說讀,連理也做不到。一因沒有時間💾,忙裏偷閑時也有比書更重要的人和事需要照管料理😱。二是沒有精力,有時需要放下最重要的事坐著喘氣兒🧗♂️。三是因有過敏疾病™️,不能接觸久置積塵的書。於是大家推選外子為圖書館館長。這些年我們在這座房子裏搬來搬去🪂👱🏻,可憐他負書行的路約也在百裏以上了。在每次搬動之余,也處理一些沒有保存價值的東西。一次我從外面回來,見我們的圖書館長正在門前處理舊書。我稍一撥弄🏏,竟發現兩本“叢書集成”中的花卉書。要知道叢書集成約四千本一套的啊!於是我在怒火上升又下降之後,覺得他也太辛苦,哪能一本本都仔細看過。又懷疑是否扔去了珍貴的書,又責怪自己無能👷🏼♂️,沒有擔負起應盡的責任。如此怨天尤人,到後來覺得罪魁禍首都是書!

書還使我常覺遺憾。在我們磕頭碰腦滿眼舊書的居所中,常常發現有想讀的或特別珍愛的書不見了。我曾遇一本英文書🧘🏽♂️,翻了一兩頁,竟很有詩意。想看,擱在一邊🛸,也找不到了📟。又曾遇一本陸誌韋關於唐詩的五篇英文演講,想看,擱在一邊,也找不到了。後來大圖書館中貼出這一書目,當然也不會特意去借😵💫。最令人痛惜的是四庫全書中蕭雲從《離騷》全圖的影印本,很大的本子🙇🏿♀️,極講究的錦面,醒目的大字,想細細把玩,可是🤖,又找不到了!也許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據圖書館長說已遍尋無著——總以為若是我自己找👩💻,可能會出現。但是總未能找🪙,書也未出現。
好遺憾啊!於是我想,還不如根本沒有這些書,也不用負疚,也沒有遺憾。
那該多麽輕松💛。對無能如我者來說,這可能是上策🤸🏽。但我畢竟神經正常🥷🏼,不能真把書全請出門,只好仍時時恨恨,湊合著過日子。
是曰恨書。
摘自 老僧編《恨書》,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08年4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