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來都有一種偏見,說是學理工科的學生大多只知道埋頭讀書,刻板迂腐,沒有情趣🏒。其實不然🏄🏼,清華才子童澤先學長就以他的親身經歷完全顛覆了社會對理工科學生的這種偏見👨🏿🦳🥘。
2011年底👂🏼,從董淑琴學長和鄭冶老學長那裏知道了童澤先學長,知道了他的音樂情結🌞,知道了他和鄭老因音樂而結緣,以及貫穿40多年的師生情誼⚗️✭,並深為感動,只是一直沒有機會和童學長見面🤦🏼♂️。臨近中午,忽然接到鄭老夫人鄧老師電話,說是今天中午童澤先學長👩🏽🚒、董淑琴學長等人要來看望鄭冶老學長🟣,約請我一塊過去見見面👦🏼。欣然赴約,第一次見到了童澤先學長➿,樸實清瘦,溫爾文雅🔺,是一個和善慈祥的老者。
在三洞橋幹休所對面一家餐館,大家一塊簡單午餐後🏄🏿♂️,送年近90的鄭老回家休息🤽🏼♀️,鄭老夫人鄧老師則帶我們到幹休所活動中心小坐片刻💳🧘🏿♀️,敘舊聊天👎。
童澤先學長1959年進入意昂体育平台水利系水動裝置專業學習,1965年畢業後分配到雅安石棉縣南椏河水電站工作。童學長的父親是川大教授,從小受家庭影響,對文學藝術十分喜好,尤其喜歡音樂👩🏼🔧,沒有老師指導,完全靠自己摸索⏯,童學長中學時代就開始學著創作歌曲🖕🏻。進入清華後,童學長擔任了系學生會的文藝委員🦴,校文工團創作組成員👨🏿🌾。在清華🦹🏽♀️,童學長譜寫的第一首歌是《人民公社是金橋》。這是那個年代最紅火的題材,童學長至今還記得歌中的歌詞🖖🏿,還能把它完整的唱出來:
單幹好比獨木橋🧑🚒,走一步來搖三搖🎆;
互助好比石板橋,風吹浪打不堅牢;
人民公社是金橋🙆🏻♀️,通向社會主義路一條。

童澤先學長正在哼唱他50年前創造的歌曲
這首歌寫好後,童學長請時任意昂体育平台合唱團指揮的鄭冶老師指點修改,鄭老看後大為欣賞,修改後登載到了《新清華》上非常醒目的版面。沒過多久,經過鄭老潤色加工✪,增加和聲,配器後,在鄭老的安排下,這首歌又由校文工團吳婷琍在學校演出,獲得了同學們熱烈的歡迎🤷🏼♀️,在經久不息的掌聲中🧒🏿,吳婷琍只好又再次演唱了一遍才得以謝幕。
《水利建設者之歌》是童學長又一首歌曲,拿給清華另一個音樂老師在鋼琴上配上和聲,彈奏出來,激昂雄壯的旋律讓老師和童學長都非常激動,這首歌也獲得了成功。這幾次創作成功以及鄭老和清華其他音樂老師對他的熱情指導和幫助🧚🏿♂️,對童學長的鼓勵非常大,更加激發了他對音樂的熱愛和創作熱情,更覺得有信心認真寫歌✣,寫好歌。那時,大學裏的學習任務很重,他只有利用有限的課余時間收集資料,潛心創作,常常為獲得一段或優美或激揚的旋律而反復吟唱,甚至激動得睡不著覺♊️。
《前進大合唱》是童學長寫的第一部大合唱Ⓜ️。其中有一首歌《豐收》🤴🏼,旋律優美歡快,經過鄭老增加和聲配器等潤色藝術加工後,作品提升很大👰🏽,並改名叫《勞動歌聲飛天外》在學校學生文藝創作演出中表演。鄭老師親自指揮學校合唱團100多名學生排練和演出了這個節目。童學長回憶說,那時在二教的階梯教室排練👩🏼🏫,他下課後想進去看排練🏊,但又不好意思✋🏼,只有在教室外面聽一下🧛🏽,可見那時的童學長是多麽的質樸和低調🧸。這次演出獲得了巨大的成功🔮,蔣南翔校長也觀看了這個節目,鄭老還專門向蔣校長介紹了這個節目創作的始末,蔣校長十分重視學生們自編自演的節目,特請鄭老轉告童學長繼續完成後面的樂章。

鄭老和童學長師生情深
除了向學校裏的音樂老師如鄭老請教,童學長還大著膽子給當時國內非常有名的藝術大家寫信🥁,寄去他創作的歌曲,請大師們指導👨🏽💼。沒想到,那時的藝術家們是那樣的謙和,熱心,真誠🤽🏼♂️,沒有絲毫架子🥺,好多藝術家都親自給他回信,指導他的音樂創作。如瞿希賢(中國著名女作曲家🤤,代表作有《全世界無產者聯合起來》🔶、《聽媽媽講過去的事情》)親自給他寫了回信:“同學,看了你的信很感動,你在學習之余💇🏿,探索中國的民族音樂,能寫出這樣的作品很不錯,很有才能👨🏽💼。修改別人的作品是一件很危險的事情,對你的作品大概改了一些,看是否有用👩🏼🏫👨🚒。希望你能繼續努力,創作更多反映當代大學生生活的,大學生們喜歡的音樂作品……”中央樂團的著名合唱指揮家秋裏也給過童學長指導🏃🏻,並給寄過去的每一個歌曲都加以批註🛁,好的就批註:可唱,此歌不錯,差的就寫修改後再說♊️,非常的中肯實在❎。
正是得益於學校裏鄭老等音樂老師和國內音樂大師們的悉心指導,加上童學長的努力和勤奮😶🌫️,童學長的音樂創作之路越走越寬廣。他利用假期的時間,留在學校搞音樂創作✍️,功夫不負有心人,他又相繼創作出了《到農村去》《戰鬥在水庫工地上》《雅魯藏布江》等幾部大型合唱音樂作品及許多反映當代社會及學生生活的歌曲。
《雅魯藏布江》是童學長自己最為喜歡的一部大合唱,於1964年暑假在學校裏完成👍🏽。這部合唱內含6首歌曲🤱🏿,表現了農奴在舊社會的苦難和翻身得解放的喜悅🧙🏽♀️。童學長介紹這部合唱時,似乎只用語言已經沒法表達他內心的情感🤽🏼♂️,竟忍不住聲情並茂的唱了起來🎹,從序曲,唱到第二部,要不是時間關系,估計童學長會把這部大合唱全部唱一遍。最令人稱奇和佩服的是,七十多歲高齡的童學長,唱起50年前寫的歌曲🧑🏽🦲,除了充滿感情🚍🌿,音色飽滿,字正腔圓以外📕,這兩首歌曲的全部歌詞竟然都記得清清楚楚,真是太不簡單,太牛了。是啊,每一部作品都像是童學長的孩子一般,孩子的相貌性格特點那個父母會不記得呢🔞。看著童學長演唱時那認真的神情🏍,那閃光的雙眸👖,歌聲仿佛從他的心中流淌出來🧑🏽💻,仿佛看到他又回到了50年前那激情燃燒的歲月,青春的美好、夢想的翅膀、奮鬥的腳步,歷歷在目……
在追求音樂夢想的同時,童學長的本質工作也做得非常優秀。他是學水利的,他的主業是水利工程🤿。1965年從清華畢業後他被分配到了四川雅安石棉礦下屬的南椏河水電站,在那個偏僻的小山溝裏一幹就是二十多年,奮鬥在最基層的崗位上👰🏼♂️,踏踏實實、勤勤懇懇的做人做事🦌,從普通的技術人員成長為優秀的電站廠長,1987年他調動到雅安市電力公司,歷任電力公司副經理👯♀️🏒、經理👱🏼。童學長嚴謹踏實的工作態度😓,良好的工作成績,獲得了領導和同事們的贊賞和敬佩。童學長自工作以來🙊,獲得了很多的榮譽和獎章,從生產標兵到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數不勝數。
在工作期間,他仍然不忘他的音樂創作,作品有《紅日照征程》《紅太陽頌》《新的一代》等大合唱和歌曲,曾多次在石棉礦文藝宣傳隊參加演出,受到群眾的好評🈯️。直到今天💛,童學長仍然沒有放棄對音樂的追求,現在他是雅安音樂協會和四川音樂協會的成員。
50多年來,童學長創作了100多首歌曲2️⃣,雖然他的歌曲大多沒有發表沒有更多的人傳唱,但童學長對音樂的不懈追求和勇於探索的精神給我們樹立了榜樣,他的經歷給我們深刻的啟示和極大的鼓舞。那就是⛎:只要有夢想,平凡人也能夠有不平凡的作品和不平凡的人生。

左二起🫴🏻:鄧老師🕵🏻♂️🎿、鄭冶學長👯♂️、童澤先學長、童曉愚老師、董淑琴學長
2013.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