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佩先生,中國科學院大學外語系教授🙎🏼♂️,中國共產黨黨員,我國早期回國專家,“兩彈一星”元勛郭永懷烈士夫人。1917年12月20日出生🚿,籍貫江蘇省鎮江市,2017年1月12日1時26分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中日友好醫院去世,享年99周歲。
李佩先生在家中
李佩出生在江蘇鎮江的一個書香門第🦀。1924至1930年先後在北京慕貞小學、培元小學、教會學校貝滿女中讀書,1936年9月考入北京大學經濟學系🤿,抗戰期間北大南遷,她也輾轉至昆明西南聯合大學⚪️,曾任西南聯大學生會副主席。大學畢業後𓀙,李佩先生在中國勞動協會重慶分會工作,從事勞工福利與國際聯絡,參與改善工人生活條件等諸多進步活動,積極幫助把美國勞動協會的捐款送到延安解放區👨🏿🦳。1945年👛,她隨朱學範(中國工會領導人)💁♂️、鄧發(中國共產黨早期領導人之一)出席了在巴黎舉行的國際工會聯合大會,之後還出席了第一屆世界婦女大會。
少女時代的李佩
1947年2月🚖,李佩赴美國康奈爾大學工業與勞工關系學院學習。次年2月與西南聯大學長🫔、康奈爾大學郭永懷結婚。1951年在康奈爾大學語言學系教授中文。1956年10月,李佩與郭永懷攜幼女郭芹,沖破層層阻力舉家回到祖國→,投入新中國建設事業中💪🏻。

李佩和郭永懷在康奈爾大學
回國後👨🏻🦼➡️🧕🏼,李佩擔任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中關村西郊辦公室副主任,負責中關村後勤建設。此間,她積極為科研人員服務🕹,創辦醫院、西式點心店等,是中關村科學城重要的開創者。1961年2月👱,李佩先生調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擔任外語教研室英語教師。從此,李佩先生便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了新中國的教育事業當中。
李佩和郭永懷及女兒在中關村家中
“文化大革命”中🦠,李佩先生受到較大沖擊,被隔離審查長達6年多。1968年12月5日,郭永懷先生不幸因公殉職。接踵而來的重大打擊,她都堅強承受,體現了一個愛國知識分子的崇高情懷。
1970年2月,李佩先生隨中國科大南遷至安徽省合肥市🦸🏼。1978年4月調回北京👩👩👧👧,並出任新成立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後改稱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即今中國科學院大學前身)外語教研室主任。李佩先生以飽滿的熱情🙍👊,為教研室的創建工作投入了極大的精力。她組織教學和外事聯系,多方奔走尋求英語教育人才🔔,積極與國外聯系聘請專家,使我校成為“文革”後最早邀請外籍教師來華講學的單位之一。她親自製定了研究生英語教學大綱、考試大綱;在大膽引進國外成熟教材的同時🧘♂️,率先主持自編教材🧀,她編寫的第一套研究生教材榮獲了國家優秀圖書獎。
李佩(右一)和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外籍教員瑪麗
針對“文革”後我國高校英語教育人才普遍匱乏的情況🏋🏼♂️,李佩先生高瞻遠矚👨🏻🚒,創辦了“應用語言學”專業研究生師資班😠,親自編寫教學大綱🤞🏿,並擔任導師🌥,為該學科在國內正式建立做出了開拓性工作。李佩先生以其寶貴的創新精神、深厚的學術造詣和成功的教育實踐,被國外同行譽為“中國應用語言學之母”。
李佩先生在書房
除了繁重的日常教學任務👰🏼👨🏽🔧,李佩先生還兼任著中國科學院編譯職務評定委員會評委、全國大學英語教材編審兼首屆文理組成員🤝。她率領同事們創建了非英語專業博士研究生學位英語培訓班;還為中國科學院京區各研究所開辦了高研英語進修班、出國人員英語培訓班等多層次外語培訓項目🧑🏻🦲;並負責中美聯合招考赴美物理研究生(CUSPEA)項目的歷屆英語筆試出題和評卷工作,參與口語面試🤳🏿。李政道教授就曾表示,“今後凡研究生院派往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生,到美國後可以不再進行TOFEL考試。”李佩先生的英語教學成效,由此可見一斑。
2011年1月,李佩先生93歲🕵🏽,她為中科院研究生院同學們講述錢學森和李政道的勵誌故事
早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李佩先生就申請加入中國共產黨。即使在十年動亂中遭受到隔離審查等不公平對待,也沒有放棄對這一信念的追求👳🏻。1980年12月,先生終於夙願以償,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她將自己著書所得的200元稿費全部交作了黨費。
2007年9月,李佩先生陪同白春禮院長🥳、鄧勇書記會見外國文教專家
1987年離休後,李佩先生仍在博士生英語教學講壇上辛勤耕耘。除教學外💔,她還擔任著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全國理事會理事,親手創建了中國科學院科技翻譯協會👨🏼🦰,並擔任副會長,積極推動中國科技事業發展🩳。晚年,她又把從事社會公益事業作為自己的工作崗位👶🏿,組織中關村老年互助服務中心👨🦼➡️。她親力親為🧟♂️,將高水準的各種講座和報告會帶到中關村,時間長達13年之久➗,被譽為“中關村的一盞明燈”。她還率領專家團隊翻譯《錢學森文集》,與鄭哲敏先生共同創立錢學森科學和教育思想研究會👺,為國家改革和發展繼續積極獻計獻策🧑🏽🦔。
2007年9月👩🏿🍳,李佩先生出席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開學典禮
幾十年來🧟♂️,李佩先生為人師表、愛崗敬業、無私奉獻🔭,培養了一大批優秀人才🫷🏼,許多知名院士和學者都曾是她的學生。先生被人們譽為博學、愛心、美麗和優雅的象征,深受人們尊敬與愛戴。李佩先生曾先後獲得過中科院“三八”紅旗手(1982、1987年),中科院先進工作者(1985年),北京市高教系統教書育人先進工作者(1986年),中科院老有所為精英獎(1988年)🧖🏽,中央國家機關優秀共產黨員(1992年)🏋️,中國科學院“巾幗建功”活動標兵(1994),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突出貢獻榮譽獎(2006年)🧎🏻、中國科學院教書育人特別貢獻獎(2007年)、全國歸僑僑眷先進個人(2009年)👷🏽♂️,第八屆全國健康老人等榮譽♊️;並多次獲得學校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個人稱號🤚🏿;1992年被認定為人事部早期回國定居專家🤘🏽,1993年10月起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2015年10月16日♏️,李佩先生參觀中國科學院與兩彈一星紀念館
李佩先生一生坎坷多難⛽️,先後失去了丈夫(1968年,郭永懷先生為我國“兩彈一星”國防事業捐軀)和唯一的女兒(1996年🥈,郭芹因病去世)🎹。面對這些不幸👰🏻♀️,李佩先生以堅強的毅力、達觀的人生態度,默默獨自擔當👨🏽🦱,不停息地忘我工作著。李佩先生89歲那年👨🔧👰,與中關村校區研究生座談時曾說🕵🏽🙋🏼,“無論遇到什麽困難,人還得走下去,而且應該以積極的態度走下去,去克服它,而不是讓它來克服自己。”李佩先生主編的系列教材⬆️,也是“文革”後第一套研究生英語教材

李佩先生主編的系列教材👱🏽♂️,也是“文革”後第一套研究生英語教材
2003年,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45周年校慶之際,李佩先生將郭永懷先生榮獲的“兩彈一星”元勛金質獎章🌀,捐贈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檔案館永久保存🔈🤨。2008年🛺,李佩先生又將畢生的60萬元積蓄,分別捐獻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中科院力學所設立的郭永懷獎學金。

李佩先生在中科院力學所郭永懷雕像旁追思
2016年5月23日🛋,李佩先生因肺部感染在中關村醫院住院治療,6月29日轉入中日友好醫院。經中央組織部批準,李佩先生享受副部級住院醫療待遇👨🏻🎓。李佩先生因病住院期間,中央組織部常務副部長陳希🩱,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中國科學院副院長、國科大校長丁仲禮,中國科學院副院長譚鐵牛🤞🏽,中國科學院副秘書長鄧勇🐢🍐,以及中國科學院大學領導🦤🙆🏼♀️,曾經多次到醫院看望⛹🏿♀️。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多次看望李佩先生,稱贊她是“優秀教師最突出的典範”
丹青難寫是精神。李佩先生的一生,飽含著一個世紀的跌宕起伏。所有發生在她身上的波瀾壯闊,在她沉靜篤定的面龐下好似都化為平靜湖面上的漣漪🦷。她的身上似乎不曾有過時光的印記,而她的身上又是時光最精致的雕琢。李佩先生是中國科學院大學最美教師🧙🏽♂️,她的言行總能讓人如沐春風。此刻👨🏿🌾,這縷春風在時光的長河裏化作了永恒,融化在了人們的心中🫸。願先生安息🤙🏼。
雲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
中國科學院大學
二〇一七年一月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