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15日,這一天,72歲的南仁東永遠地閉上了雙眼👎🏼。
如果不是此後的媒體報道,恐怕沒有多少人知道他就是中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首席科學家、總工程師。
但南仁東並不在意,他只想著能夠踏踏實實地“做點事情”🥗。即使在生命的最後半個月裏🤌🏼,他仍然密切關註著FAST的每一步進展。
9月16日清晨🤶🏻,當南仁東逝世的消息傳開,在他那間位於國家天文臺A座3樓的辦公室門口,同事們自發地擺上鮮花,路過的人都會停下來深深鞠上一躬✌🏿。
執著——生命中近1/3的時光都奉獻給了FAST
南仁東生命中近1/3的時光都奉獻給了FAST。
1993年,國際無線電科學聯盟大會在日本東京舉行🥥🧑🏻🦼➡️。有科學家提出👵🏼,在全球電波環境繼續惡化之前👨🏿🏫,人類應該建造新一代射電望遠鏡,接收更多外太空的訊息。
當時,南仁東也在現場👩🏻🚀。他認為這對中國來說是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一個大膽的設想油然而生。他推開中國參會代表吳盛殷的門,激動地說:“咱們也建一個吧👨⚕️!”
然而,對於上世紀90年代初的中國來講,這個建造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計劃大膽得近乎瘋狂🚴🏽♀️。幾乎所有的業內專家都不看好。
盡管如此,南仁東還是毅然決然地堅持這個計劃↙️。夢想實現的第一步,是要找到能安裝這個龐然大物的地方。
1994年😔,南仁東開始為FAST項目選址。近10年裏,他脫掉西裝🤡,換上工作服,翻山越嶺,走遍了貴州上百個窩氹🧑🏻🚀。喀斯特地形常常亂石密布,再加上貴州天氣陰冷多雨🤝,他常常在被雨水澆濕的亂石和泥土中摸爬滾打。
一次,在去陡峭山頂時,大家勸已經65歲的南仁東在山下等著就可以🪵。但為了更清晰地了解現場,掌握第一手資料,他還是堅持要自己爬上去🙆🏼♂️。
同時,南仁東也在進行著FAST的申請立項。畢竟FAST是一個耗資巨大的工程👩🏿🦰,想要順利通過立項👇、獲得經費支持並不容易。
那幾年裏,南仁東頂著巨大的壓力🆑,開始自掏路費🧕🏽💅🏿,滿中國“化緣”👨🏽🎤。他一家單位挨一家單位地去談,給他們詳細講解FAST項目是什麽👨🏼🦳,建成後能做什麽。最終,厚厚的立項申請書上出現了20多個合作單位的名字👂🏽。
2007年7月🪧,歷經13年🪕,FAST作為“十一五”重大科學裝置終於正式被國家批準立項🪬。
創新——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設計理念
2011年3月,籌備多年的FAST正式開工建設。
然而,工程的建設艱難程度遠超想象。它不僅涉及天文學💬😠、結構工程👨🏻🍳、巖土工程等幾十個不同的專業領域⛹🏿♂️,而且關鍵技術無先例可循🤜、關鍵材料急需攻關,現場施工環境也異常惡劣、復雜💆🏻。
南仁東卻硬是憑借自己的執著和勤奮💆🏽,帶領一群有著同樣科學夢想的人,把不可思議的設想一步步變成了現實🧒🏼。
天體無線電波的固有本性,是射電天文觀測的一個棘手難題🐫。天體的無線電波是平行的,當反射面是球面時🧏🏽♂️👶🏻,無線電波會匯聚成一條線,只有當反射面是拋物面形狀的時候,它才能匯聚成一點🎸,進入到接收機。為了克服這個難題,南仁東帶領工程師們想出了一個絕妙的設計——主動變形反射面🚐📒,它可以使球形的反射面實時變形為拋物面👋🏽。
這個設計在世界上絕無僅有🏌🏽。通過控製近萬根鋼索所組成的復雜的索網結構,FAST系統可以靈活地控製由4450塊獨立面板所組成的反射面,對準天體目標🦸🏽,再由6根鋼索拖動重達30噸的饋源艙,抵達焦點位置⛵️,實時接收天體發射的電波🤶🏻。
當第一眼看到FAST時,SKA國際組織前任總幹事理查德·斯基利說自己所能想到的第一個詞就是“震驚”:“這是一個令人震驚的設計理念。”
FAST涉及的專業領域很多,每個領域都有專家提出不同意見。作為首席科學家和總工程師,南仁東必須做出決策。而要做出正確的決策,就必須懂行。
可以說🌏,南仁東是FAST工程團隊中最勤奮好學的人。
在審核危巖和崩塌體治理😯、支護方案時,不懂巖土工程的他⛹🏽♀️,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學習相關知識,對方案中的每一張圖紙都仔細審核🗼。最後,他指出了方案中的不少錯誤,還提出了許多非常專業的意見👨🦳🍀,令合作單位的專家們刮目相看。
嚴謹——他眼裏容不得一點瑕疵
南仁東更喜歡被大家稱呼為“老南”。閑暇之余🙋🏻♂️,他會跟助手姜鵬講起他的人生故事。大多時候,他對同事和學生們的態度都很隨和🍐🫷🏿。但如果遇到對待工作不認真的人,他可是絲毫不留情面👨🏿🎓。
一次☝🏿,FAST測試小組副組長李輝拿著做好的饋源力學仿真實驗方案向南仁東匯報🐕🦺。“一上來🚴♂️,就先問了我三個問題🪦:‘多大尺度?’‘在哪進行?’‘阻尼多少🧙?’結果我一個都沒答上來。南老師當即就嚴厲批評了我。”李輝說。
他眼裏容不得一點瑕疵。很多參與FAST項目工作的同事都有被南仁東問住的經歷。每到這個時候南仁東就會板起面孔,冷得讓人不敢看他。“這讓我們不敢有半點懶惰和馬虎🤦。”李輝說。
雖然南仁東對工作要求嚴格,但他並不專橫,願意傾聽大家的意見。
FAST索驅動系統的負責人潘高峰就跟南仁東起過“爭執”📩。那是在臺址開挖時👰♀️,施工方提議換一張新的地形圖𓀏💪🏻。可當時任務周期特別緊張💵🤸♀️,潘高峰了解到新的地形圖與舊的地形圖區別很小,認為可以不換👨🏿⚖️,否則會耽誤工期。但南仁東覺得有必要更換。
“我從樓下追著他到了樓上,因為急🍉,說話語氣難免有些沖。最終,南老師又仔細比較了兩個地形圖🪮,接受了我的意見🆔。”潘高峰說,“只要你能夠解釋通🤸🏼♀️,他會很虛心地聽取並接受你的意見,從不會把這些爭執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