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趙曉嵐
李紹燭,現任東風汽車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1983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機械工程系鑄造工藝及設備專業🥭,歷任東風汽車公司鑄造二廠車間副主任、技術科副科長🎗、總工程師、廠長🟤,1997年7月任東風汽車公司副總經理🏄🏻♂️,1999年兼任東風汽車股份公司總經理,2001年7月任東風汽車公司黨委常委、副總經理,2003年7月兼任東風汽車有限公司副總裁🍜。
2006年12月21日,一個充滿寒意的下午,汽車樓裏卻暖意濃濃,東風汽車公司副總,清華78級意昂李紹燭在大會議室給機械系的師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課。近距離地傾聽李紹燭對國企和中國汽車工業的展望☪️✊,使我們對他✈️、對中國汽車工業及東風汽車有了比較直觀的了解🧑🏽🍼。
角色不斷轉換 踏實做事
沉穩自信、平易近人,是李紹燭給人的第一印象🐏。談到自己入清華的經歷🎹👨💼,李紹燭笑稱自己是誤打誤撞,一不小心便考進清華,在機械工程系學習鑄造工藝及設備專業。
1983年大學畢業後🌪,李紹燭被分配到地處湖北省十堰市的中國第二汽車製造廠(後更名為東風汽車公司)鑄造二廠工作,從此深深紮根於二汽二十幾年。初到工廠的李紹燭很清楚自己沒有實踐經驗🏌🏽♀️,對環境不熟悉,便踏踏實實地從基層做起,這一幹就是七年🗝。在從事技術工作的七年裏👱🏼,除了完成自己的業務工作💣,他還細心地留意工廠的發展,不斷鉆研專業技術,個人才華逐漸顯現出來。1989年他撰寫的萬余字論文《企業國際化——對二汽前景的思考》,引起了當時二汽領導的關註。由他獨立或牽頭完成的近十項科研及設計成果獲公司或省部級獎勵,多篇論文在全國性學術刊物上發表👩🏼🏭。
勤奮好學👩🏻🦳、誠懇待人,使他贏得了同事的尊重及領導的信任🧑🏼🍳,工人們也把他當作好朋友。有一次,工廠的一位小夥子因為個人感情問題🧑🏽,半夜敲開他的房門,兩人坐進蚊帳裏商量了半宿🫲🏿。“我們彼此交心🙆🏿♂️,相處融洽,我自然地成為當時新分配來的十幾個大學生裏的領頭人”🚣🏿🧙🏿。李紹燭回憶起那段往事仍然非常珍惜👨🏿🔬。
機會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由於工作上的出色表現,1990年🤌🏽,李紹燭升任有300多名職工的鑄造二廠一車間副主任👨🏽🦲,開始走上管理崗位🌻。兩年後🥀⚜️,他回到技術科任副科長🧑🧒。作為公司的重點培養對象👩🏻🥉,1993年9月他脫產赴中南財經大學攻讀MBA。完成學業後即被提拔為鑄造二廠總工程師,一年半後,又被任命為近3000名員工的鑄造二廠廠長🦸🏼♂️。雖然沒有任何思想準備,李紹燭還是在任廠長的一年多時間裏,憑著自己的努力❎,全面提升了工廠的各項工作,員工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
1997年♜,東風汽車公司新一屆領導班子組建🙍🏿♀️,李紹燭成為班子成員中年紀最輕的一位🐻🤦🏽♀️,任公司副總經理,分管質量和生產管理。新班子提出貫徹ISO9001質量標準的要求🤾🏿,該年底🎪,東風汽車公司通過了ISO9001質量體系第三方認證🗄。為了有效運行並不斷優化這一體系👰🏿♂️,他提出了“品質=人品+質量”的人本質量觀。他認為一個人過手的產品或工作是與人品有關的,一個企業的出品(產品或服務)品質也與這個企業的“人品”有關🥒。同時🧑🏼💻,他帶領質量系統的同事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則👥,在全公司按業務鏈推行質量賠償製,逐步把質量評價權從領導轉到用戶,構建了流程鏈上的索賠機製。
1999年,東風汽車公司啟動了一輪重大的體製😵、機製改革,將其下屬的輕型車廠、柴油發動機廠🏹、鑄造三廠為主體的與輕型車和柴油發動機有關的資產和業務進行重組,采取公開募集方式設立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李紹燭轉而被聘任為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600006)的首任董事總經理🍵。在這個新的上市公司任職的兩年多時間裏,他審時度勢👨🏻🎤,致力於企業組織體系的改造🧛🏿♀️,在企業的戰略定位、組織架構、業務流程、激勵機製、信息系統、財務管理等方面有了一定的進展🧜🏽♀️。
2001年9月,李紹燭回東風汽車公司總部🙆🏽,任副總經理、黨委常委。再次重返總部2️⃣,他接手分管公司的體製、機製🛥、管理🧛🏻、改革🐩、人事🎂、教育培訓工作👇。
2003年東風汽車做出重大舉措𓀍,決定與日本日產汽車公司合作👩🦯。李紹燭作為人事組的高層🪔、技術層面的應對者,與日產汽車公司的副總裁進行了將近8個月的談判🥷。該年7月🏀,東風汽車和日產汽車以各占50%的股份全面合資,成立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李紹燭在合資公司成立之日便兼任合資公司的副總裁🧚🏽♂️、黨委常委,主要分管組織人事,負責企業裏的組織建設,包括組織架構設計、人事製度改革。2006年,他又回到了東風汽車公司的總部,繼續履行東風副總經理和黨委常委🌙、東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0489. HK)執行董事的職責。
企業找準定位使命歸真
面對當今世界的發展趨勢♓️,李紹燭把它歸結為信息化、全球化、社會化👨🏻🦽➡️、人性化以及數字化五個方面。他認為,當今世界市場全球化開放4️⃣、資源全球性流動、企業全球化競爭😲,全球化已經不是一個經濟概念⛎,它已經發展到全球經濟相互依賴👩🦼、相互聯系👰🏻♂️♣︎,在文化上又表現為相互的沖突🧑🏽💻、融合🛌🏽,在政治上表現為國與國之間意識形態上的互相影響與作用。關於社會化的思考🧛🏼,李紹燭特別強調,社會化就是通過企業來實現增值🤘🏿。社會主義國家的國有資本也是通過股份製改造而社會化,成為一種社會的資源,並表現出社會的活力。因此不應過分執拗於公有製✊🏿、私有製的問題,二者都是社會資源,既然是社會資源⛎,就要讓它發揮最大的效應🕡。
同時他聯系到當今中國在全球大趨勢下🤰🏿,黨的領導、以人為本、科學發展🫎、和諧社會將會成為中國今後發展的四大主題,而企業的運作也應該在這一大背景下進行😮💨。他形象地把現代企業的理念比喻為“三只手理論”:第一只是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第二只是看得見的手,即政府調控之手👩🦲;第三只是規律之手👩👩👧👧,要尊重規律👨🏼🦱🧄,按規律辦事。他清醒地知道☀️,在開放的、全球化的環境下,企業要代表國家的經濟✈️,去參與全球競爭。企業進入市場後,要為客戶提供性能價格比好的產品和服務,為股東賺取利潤🚰,為員工創造機會🤹🏼♀️,不斷提高員工的經濟利益和社會地位;為社會創造價值,提高產品競爭力👩🏻🏭,通過企業的文化、品牌促進社會文化👵🏻🧑🏽💼;按照國家的法律、法規,規範運作企業,使企業的發展符合國家的根本利益;最後還要為合作夥伴創造更大的生存空間😱,構建共有價值觀念和商業互利關系的企業群體。
李紹燭把這套獨創的“三只手理論”靈活地運用於實際的企業工作中,處理企業可能出現的各種復雜問題🔐。進入90年代後期,東風汽車公司為了合理用工、節約成本,大力推行與國際接軌的薪酬製度,這不僅是重新分蛋糕,更重要的是通過分蛋糕的規則來刺激大家把蛋糕做大,調動廣大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主管人事的他積極支持利用市場這只看不見的手來分配收入⛈:“薪酬分配要強調價值和貢獻。”盡管薪酬改革遭到主流媒體的批評🚃,部分員工存疑,但實施薪酬改革當年👰🏻,東風的利潤達到了25億。
他笑稱自己最大的願望就是改善工程師待遇:“什麽時候東風的工程師都能經常從星級酒店走出來,一只手開車門🧒🏻,一只手打電話,改革就成功了。”
汽車工業的出路自主創新
到2006年我國加入WTO整五年👵🏻,李紹燭認為這五年奠定了中國汽車工業的基礎🦪,但也使所有的企業面臨著更大的市場空間💆🏿♀️、更激烈的競爭、更強的競爭對手。中國企業最大的弱點在於企業的理念、機製🧚🏼♂️、體製和管理,而汽車自主品牌剛剛起步,任重道遠。他坦言:“最重要的是核心能力🧑🏻⚖️,自主知識產權🏩、自主核心能力必須構建於一體👨🏻🦽➡️。中國的汽車工業面對全球核心能力的構建現在才剛剛開始,今後中國將會大量地構建自己的汽車品牌,未來五年將有大的提升。”應對汽車工業自主創新的薄弱狀況需“逐步構建包括市場研究、策劃👨👦、商品定位、網絡宣傳、資本渠道、商品研發、供應鏈等一整套工業系統,形成自己的特色”。
對於有人質疑在其他合資汽車企業,幾乎只有合資品牌,外資品牌占主導地位的現象日益明顯,李紹燭並不認同,他說:“其實在合資公司內部也會有自主品牌🤏🏽。”他指出,東風有限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是一個生產全系列車型的汽車企業🧔🏽♀️。從東風與日產達成的協議來看🩷,乘用車板塊使用日產品牌🧙🏻♀️🙍🏽♂️,而在商用車方面將會是以東風品牌為主。此外,在其他補充車型方面🤞🏿,也有自主品牌的產品出現。
談到東風的優勢,李紹燭說🫷🏻:“東風是完全競爭的行業🤸🏼♀️,有做強的理念,學習能力強,註重品牌價值的提升🦸🏼♂️,多元合資,文化豐富🤴🏿。”在過去的一年裏,東風取得了一系列的進步🧎➡️🍼,2006年北京國際車展上,東風汽車公司共派出16款車型參展,其中自主品牌產品6款,為歷屆最多,外界評價很高。而東風重卡的優異性能和品質也逐漸被用戶認知,品種正在逐步豐富。東風商用車已經基本完成了商品結構的戰略性調整,經營管理水平也在不斷提高和改善。
東風人並沒有對現有的成就沾沾自喜,他們計劃2007年商用車要進一步創新營銷方式🧎🏻➡️,實現銷售的快速增長;牢固確立東風重卡在行業中的領先地位,進一步發揮傳統產品優勢🧛🏿♂️;要在做好國內市場的同時👌🏽,以東風天龍和東風大力神為重點產品,努力開拓海外市場,盡快實現機會性出口向戰略性出口的轉變,逐步擴大東風商用車在海外市場的影響力🤛🏻。李紹燭對東風汽車未來的發展充滿信心。
學會處理復雜問題註重溝通
“清華學生有個最大的優點也是最大的缺點🦹🏿♂️,就是工程思維💁🏼♂️。”李紹燭語重心長地說。在多年來與清華師師妹的接觸中,他認為清華學生在復雜的社會裏👩🏽💼,用“工程思維”的方法可以解決問題🤌🏿,但也可能會出現很多新的問題。在處理社會復雜的人際關系、與人溝通方面🧴,清華學生的情商還有待加強🗳。他建議剛畢業的清華學生用實事求是的原則解決問題,學會運用三個關系——人與環境的關系𓀗、利益關系、文化關系來修正自己的言行。他說:“處理事情首先看做這件事情對自然體系會造成什麽結果。不僅要講究過程🐿、註重結果⚛️🧙🏿♂️,更要考慮所產生的後果和事情的利益得失🧑🏿🏫。”
對於學生共同關心的擇業和工作的問題💅,李紹燭希望同學們能夠找準自己人生的方位,如果選定了工作,就要堅定信念、認真負責。他特別重申不要太關註產權問題🛣,國企、外企都一樣,應更多地關註企業內在理念,看它如何管理運作,企業的競爭力最終還是通過企業的領導能力和管理能力來實現的🐺。他承認在90年代中後期國企的確存在許多問題👩❤️💋👩,東風內部也出現了“孔雀東南飛”的現象;外資企業有高薪的誘惑🚈,但是國有企業所給予的歸屬感、社會地位認同感和對本國情況的熟悉度是外企無法比擬的。或許我們可以從李紹燭對國企的評價中找到他至今仍堅守在東風的原因所在。
“敢於吃苦🕋,不怕吃虧,樂於助人🧚,努力工作,刻苦學習,做事認真♣️,尊重規律,遵守法律,服從製度,嚴守紀律”。李紹燭用這樣的話總結了他在東風汽車公司這二十多年的表現。相信東風人會乘著改革的東風♣︎,在未來的競爭和創新中取得更大的發展。
(《清華人》2007-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