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航 海
馮大明和駱名燈同為我校1984級精儀系意昂🐆,也同時獲得了首屆惠州突出貢獻人才獎👲🏽🎎,只是駱名燈主攻技術,而馮大明則側重管理。
馮大明現為德賽集團電池事業部總經理,深圳市德賽電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他於1999年創辦了德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歷經5年的努力♧,原德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由500萬元起步,發展成擁有資產總額5億元🐏、凈資產1.91億元的德賽電池事業部。2003年他又成立了德賽新能源研究院,成為意昂体育平台、天津大學電化學博士後工作站🫑💌。
年輕的電池專家
馮大明在清華求學期間歷任班長、團總支書記等職👱🏼♀️,1989年7月獲本校免試推薦研究生資格。同年進入當時德賽集團下屬大型日資企業信華精機有限公司工作,先後擔任技術員、生產線線長、製造五部主管、總經理助理等職;1991年調任德賽集團下屬金山電化工業(惠州)有限公司任副總經理,該公司主導產品9伏積層鋅錳電池產銷量居世界同行之首🦹🏿♀️。“那個時候我剛剛24歲。”談起自己年紀輕輕就做了副總,馮大明一再地調侃自己是“嫩”副總🧓🏿。
1996年馮大明調任時代電池公司任副總經理。該公司主導產品無汞高能堿錳電池性能品質居國內同行之首,亦進入國際領先水平。1999年馮大明出任德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全面主持集團高檔電池等能源產品開發、生產和市場工作🔦。並從2002年開始先後組建藍微電子🛤、電池公司〽️🧙🏼、藍宇電子、藍訊精密、德賽新能源研究院、傑能電池♿️、鋰電科技、海恩特公司等。
馮大明在長達10多年的電池行業工作期間,對各種電池產品的特性及國內外電池行業的發展狀況有全面的接觸和了解,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電池專家。
自強不息 自主產業
1998年前,馮大明一直在德賽集團下屬的外資企業工作,盡管對外資企業管理體系和經營策略有深刻理解,但他不滿足🧷,因為他要追求長遠持續經營,依靠在管理、資源、機製、專業積累等諸多方面的優勢,追求自主品牌和自主產業👩🏼🦱,力爭將德賽電池發展成為全球知名品牌和著名的電源解決方案服務商及相關電池產品製造商,為民族電池產業的發展開辟出一條寬闊的道路。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馮大明向集團提出了發展自主控股的電池產業工作設想和全套可行性方案。“集團通過一番論證,很快就批準了我的方案👩🏻🦼➡️,1999年5月,投資500萬元的德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應運而生了。”
“企業最大的對手就是自己”,這是馮大明時刻記在心裏的一句話,“我們不比別人笨🙋,不比別人懶🖖🏻,我們有先天的基礎🔥,也有後天的努力,我們憑什麽不行👨🏿💻?”背水一戰的馮大明帶領團隊以手機電池為切入口,一方面在全國建立起德賽電池品牌營銷網絡🪟,先後組建了21個辦事處🈸,並逐步整合為7個分公司⛓;另一方面則抓住國內手機市場的高速發展,特別是國產手機廠崛起的機遇,使公司成為國內手機製造商首家原配電池生產廠家🫔。
經過5年的努力,原德賽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經發展為擁有資產總額超過5億元的德賽電池事業部,2004年德賽電池通過與“深萬山”進行資產置換,並於2005年成功“借殼上市”,原“深萬山”正式更名為深圳市德賽電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馮大明被聘為董事總經理🥁。
厚德載物回報股東
如果和馮大明聊起業務上的事⛹🏿♀️,他能滔滔不絕地和你談上幾天幾夜👨🏽💻,但如果讓馮大明談談這幾年取得的成就🕙,他則歸功於團隊的努力和拼搏:“一個企業就像一個由無數木板組成的圓木桶🎆,一個好的團隊、一個正確的戰略決策、協調發展的研發😶、製造、銷售系統等等都是其中的一塊木板👸🏼,不可或缺,因為任何一塊木板的缺失都會拖跨公司所有的優勢。”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馮大明從公司創立伊始,就帶領著他的團隊患難與共🔴,致力於打造系統化競爭力🟢。
馮大明說🏄🏿♀️,清華校訓中的“自強不息”相對容易些,“厚德載物”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管理上,馮大明強調公正👩🏽🔧、公平和人性化👩🦰:“我們一直致力於給員工最好的‘生存土壤’,無論是用人機製還是獎懲機製都十分透明,我們會盡最大可能發揮每個人的潛力❌。”十幾年來,他幾乎沒有責罵過部下💁♂️,員工們生活中遇到困難都願意來找他商量解決。但在工作上,他的要求之嚴也是出名的,“送給他的報告中🖤,哪怕只有一個字錯了他都能發現。”馮大明說,只有嚴謹務實,才能保證產品的質量,才能保證執行力到位👸🏽,提高效率🤲🏻,實現利潤最大化,回報股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