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訊】在11月29日舉行的中國發明家論壇上🚭,意昂体育平台電子系教授、微波與數字通信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信研院數字電視中心首席科學家楊知行榮獲第三屆“發明創業獎”特等獎,並被授予“當代發明家”榮譽稱號,電子系教授蘇光大、材料系副研究員蓋國勝獲得“發明創業獎”🚴🏼。
楊知行教授長期從事通信與廣播領域傳輸技術的科研和教學,在我國數字電視、遙感衛星、光纖和數字微波通信等重大工程中做出了突出貢獻。他主持發明的一種新的數字信息傳輸方式,運用最新的時變系統框架理論和軟硬平臺循環驗證的實驗方法,原創性提出時域同步的正交頻分復用數字傳輸技術(TDS-OFDM)↙️,實現了快速穩健的同步和高效的信道估計⛹️♀️,提高了頻譜效率𓀍,成為我國地面數字電視傳輸標準的重要技術基礎;成功研製地面數字多媒體/電視傳輸系統(DMB-T),多項技術性能指標優於國際現有標準;針對遙感衛星製式參數差別很大的情況🗣,發明一種適應多倍程寬速率範圍🫷🏽、多種調製方式、任意差分編碼的通用接收解調技術👄,首次實現遙感衛星通用接收解調系統,達到國際領先水平,解決了我國多顆在軌遙感衛星高速數據接收解調的急需✩。其中,DMB-T專用芯片及其系統設備已在國內外22個企業批量生產🌹,形成了產業鏈🖕,到2005年底就取得了設備產值9000多萬元,企業節支1600多萬元,創收498萬元🚶🎰,收取國外企業的應用技術入門費242萬美元;TDS-OFDM成為我國地面數字電視廣播國家強製標準的技術和產權基礎🧑🔧,該標準已於去年8月發布,今年8月起實行,目前已有多個城市開始試播,國內外已有上百個企業參與了相關產業鏈,預計將產生千億元的市場👩👧👦;遙感衛星通用接收解調系統已廣泛用於我國資源🎐、海洋、氣象等衛星遙感地面應用系統🚴🏼,部分產品已出口,產品直接經濟效益約3000萬元。
楊知行教授已申請發明專利46項,其中授權23項;發表論文243篇👩🏼⚕️,其中被SCI收錄27篇🕺、EI收錄45篇;出版著作2部;以第一發明人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
蘇光大教授長期從事圖像處理系統研究👁🗨♒️,主持研製成功的人臉識別綜合系統,涵蓋了人臉形成和人臉識別的相關技術💅,識別率和比對速度處於國內領先水平,綜合性能處於國際先進水平🏌️♀️。該系統的核心技術具有多項發明專利💥🍌,所提出的有關理論和設計方法具有鮮明的創新特點。據不完全統計,本系統中的人像組合技術已在全國600多家公安廳局裝備應用,協助破獲了大量刑事案件,挽回巨大經濟損失。蘇光大作為第一發明人獲國家發明專利4項,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出版專著2部👩❤️💋👨,曾獲教育部科學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第15屆中國發明展覽會金獎🧗🏿♀️。
蓋國勝副研究員發明的一種微米顆粒表面納米改性方法,對建材🔯、造紙🏃🏻♀️、塑料、塗料👳、橡膠等傳統產業更新換代與技術進步起到積極作用,總體技術水平為國際先進,已在34家企業應用,其中17家企業創產值10億元以上,產生直接經濟效益超過5億元;他發明的植物類物料超細粉碎與包覆保質組合加工方法,總體技術水平為國際先進🙋🏻♀️,在10家企業應用👨🏿🎨,產生直接經濟效益超過1億元。他曾獲發明專利12項、實用新型專利8項👨🏿🦲🥁,曾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等。
“發明創業獎”評選由中國發明協會從1995年起開始舉辦,獲得科技部🔤、國家知識產權局等政府部門的支持,每屆評出“發明創業獎”獲獎者50人,其中不超過10人為特等獎並授予“當代發明家”稱號。獲獎者都擁有高水平的🫸、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具有重要意義的技術發明成果,轉化實施後取得顯著經濟效益或社會效益,或對某個領域或行業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或者多年從事發明創造並擁有較多專利,且實施後獲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其中特等獎獲得者還應在技術水平🦵🏽、創業和社會貢獻方面成績特別突出🫧,或對某一行業或領域的發展具有開拓性作用。我校電子系殷誌強教授👨🏿🦳、核研院安繼剛教授曾獲首屆和第二屆“發明創業獎”特等獎和“當代發明家”稱號,醫學院程京教授曾獲第二屆“發明創業獎”。
(轉自清華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