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裳
1
認識曾祺,大約是在1947至1948年頃,在巴金家裏。那裏經常有蕭珊西南聯大的同學出入𓀉,這樣就認識了,很快成了熟人。常在一起到小店去喝酒,到DD’S去吃咖啡,海闊天空地神聊。一起玩的還有黃永玉,一個寫小說的,一個刻木刻☞、畫畫的🥢,都是才氣縱橫但窮得叮當響的“文化人”。曾祺那時在福煦路上的致遠中學教書💼,我跟他去玩過,但實在沒有什麽好玩。但就是這麽個毫無趣味的地方,他還為之留下了一篇小說――《星期天》。沒有好久他就北上了。到天津後給我寄來一信👨🏻✈️。
黃裳,我已安抵天津。也許是天氣特別好,也許我很“進步”了,居然沒有暈船🥛。但此刻又覺得寧可是暈船還好些,可以減少一點寂寞。剛才旅館茶房來,讓他給我沏壺茶來,他借故搭訕上來🤹♂️👨🏿⚕️,“茶給您沏🧑🏿🔬,我看您怪寂寞的,給您叫個人來陪陪罷”。我不相信他叫來的人可以解除我的寂寞,於是不讓他叫💚,倒留著他陪我聊了一會。很簡單,拆開一包駱駝牌,給他倒杯茶,他即很樂意地留了下來。這家夥,光得發亮的腦袋,一身黑中山服,胖胖答答的💇🏿♂️,很像個中委。似乎他的道德觀比我還強得多。他問我結了婚沒有,我告訴他剛準備結婚📚,太太死了。他於是很同情,說“剛才真不該跟您說那個胡話”💁🏼。我說我離開這兒八九年沒有回來了,他就跟我大聊“日本”時候情形💤,問我當初怎麽逃出去的。他又告訴我旅館裏住了幾個做五金的👩🏻🦳,幾個做玻璃、做顏料的,誰半年賺了四十億,誰賠了。最後很關心地問我上海白面多少錢一袋。我這才發現在上海實應當打聽打聽面粉價錢,這兒簡直遇到人就問這個。天津的行市我倒知道了🏇,一百八、一百九的樣子➔。北平一袋貴個十萬光景。那位中委茶房再三為我不帶貨來而惋惜,說不管帶什麽來🕌🍍,搶著有人要#️⃣㊙️。“就我就可以跟您托出去🤳🏻,半個鐘頭就托出去👨🏼🦳,這哪個不帶貨呀🚢🤷🏼♀️!”可是假如我帶的是駱駝牌呢🧴!這兒駱駝牌才賣四萬八,上海已經賣到五萬六了👨🏻🏫。加立克也才三十二萬,我在上海買的是三十四🐁,有的鋪子標價還是三十六萬!
天津房子還是不太擠🍄,我住的這間♾,若在上海,早就分為兩間或三間了🏆。這兒飯館裏已經賣“春菜”了⏳🙆🏻♂️。似乎節令比上海還早些🥜。所謂春菜是毛豆、青椒👘、晃蝦等等👷🏽♂️。上開三色,我都吃了。這兒館子裏吃東西比上海便宜❤️,連吃帶喝還不上二千萬🚴🏽♂️🍦。天津白幹沒有問題要好得多🦉。因為甫下船👨🏻🏭,又是一個人👨👨👦,只喝了四兩,否則一定來半斤。你在天津時恐還是小孩子💆🏽♂️,未必好好地喝過酒,此殊可惜。
我住的旅館是“惠中”,你不知知不知道🔜,在上海未打聽😭,又未讀指南之類🍸,一個旅館也不曉得👧,但想來“交通”“國際”之類一定有的吧🤟🏽👱🏿♀️。至於雇了三輪車而隨便說了個名字🧑🏿🎨,他拉到交通,交通沒有“房子”🧜🏼,一拐彎就到這兒來了。地近勸業場。各處走了走,所得印象第一是這裏櫥窗裏的女鞋都粗粗笨笨🚈,毫無“意思”。我測量一個都市的文化,差不多是以此為首項的。幾家書店裏看了看,以《凱旋門》🤜、《秋天裏的春天》最為觸目。有京派人士所編類乎“觀察”型的周刊,撰稿為胡適😔、賀麒、張印堂等人,本擬買來帶回旅館裏一讀👩🏽🏭,而店裏已經“在打烊中”了。以後若遇此樣刊物,必當買來,看過,奉寄閣下也。
鴨梨尚未吃,水果店似寫著“京梨”,那麽北京的也許更好些麽🧑🏼🦰?倒吃了一個很大的蘿蔔🐋。辣不辣且不管它,切得那麽小一角一角的,殊不合我這個鄉下人口味也――我對於土裏生長而類似果品的東西,若蘿蔔,若地瓜✋🏼,若山芋,都極有愛好,愛好有過桃李柿杏諸果,此非矯作,實是真情。而天下聞名的天津蘿蔔實在教我得不著樂趣。我想你是不喜歡吃的,吃康料底亞巧克力的人亦必無興趣🤲🏻,我只有說不出什麽🧏♀️。
旅館裏的被窩叫我不想睡覺,然而現在又沒有什麽地方可去了👩❤️💋👩。附近有個遊藝場,貼的是《雷雨》和《千裏送京娘》,這是什麽玩意兒呢🎋?一到,馬上就買票,許還聽得著童芷苓,然而童芷苓我本來就沒有興趣🏄🏽♂️。這兒票價頂貴才六萬多。據說北平也如此,還更便宜些。那麽以後我聽戲與看電影的機會將會均等了🪩。中委茶房說得好,“北京就是聽戲”!
然而我到北京怎麽樣還不知道呢,想起孫伏園的《北京乎》🌄?
我還是叫中委給我弄盆水洗洗腳吧,在那細看著教人心裏不大明亮的床上睡一夜吧,明兒到北京城的垃圾堆上看放風箏去𓀏。曾祺,三月九日👴🏿。
信是用鋼筆、蠅頭小字寫的🕵🏼♂️。字跡娟秀如其人🍠。就像平常聊天一樣🏃🏻♀️➡️,這信寫得自如👨🦰,豐滿,情趣盎然💇。五十年後重讀,就和促膝談笑一樣↗️🛀。他總是對那些生活瑣事有濃厚興趣,吃的、看的🤸🏼♂️、玩的,巨細靡遺,都不放過。他的小說為什麽總使人想起《清明上河圖》來,道理就在此。這信是散文麽🧑🏽🌾🫃🏼,還是小說🤸🏼,說不清楚👨👩👧。
他晚期的有些短篇,就是這樣,沒有情節👨🏼🎤,甚至沒有人物🔧,只有一點兒氣氛,卻能中人欲醉👨🏽🚒。我說過🈚️,散文與雜文中間沒有一條必定的界限,在曾祺,散文與小說也是如此。
2
到北平後🖤,大概生活頗不如意,也許不久就住到午門朝房裏去了🚵♀️。這中間,應該還有些信,失落了。
保存下來的是寫在涵芬樓製的紅格箋紙上的一封。
黃裳兄,同學有研究語言學者,前曾囑代請上海熟人打聽《外來語大詞典》,天馬書店出版。上海現在不知還買不買得到。當時回答他說,問問人大概是可以的。說完了跟著就忘了。今天他來問,有消息麽,覺得非常不好意思。實在該寫一封信了。我的上海熟人適宜於代辦這一宗差事的除了閣下還有誰呢🤦🏼?勞您駕,往後若是串書店🦵🏻,順便問問他們掌櫃的。若是遇到,請先墊款代買了🆎🦿。見書界權威唐搜氏🙍🏻♂️,代為致候之余,亦請便問問此事。我準備更大地佩服他🧸。他的地址是不是仍是從前那一個💇🏼,前兩天有漢學研究所趙君編《一千五百個中國小說和戲劇》🚴🏿♀️,附作者小傳,有他一條,他想寄一份表之類的東西請他填一填,希望告訴他的不錯🧝🏼♀️。
案上二表,一正指三點🚶♀️➡️,一則已三點一刻👩🏻⚖️,雞鳴肚餓🏋🏻♂️,只說事務🔇,無法抒情矣。得把兩篇勞什子文章趕好的時候再暢敘幽懷一番如何。
黃永玉言六月底必離臺灣,要到上海開展覽會,不知其近在何所否?我自他離滬後尚未有信到他,居常頗不忘,很想知道他現在怎麽樣了🕐。少年羈旅,可念也🕤。
我仍是那樣,近來忽然有了從未有過的胃病,才吃便飽🫸,放下筷子就餓。飽起來不住打嗝🫱🏽,餓起來不可當,渾身一點氣力也無🗼。可能此是一時現象,若竟長此下去,不亦糟乎👩🏼🍼!身體不能隨意使用🍟,那就真是毫無希望了🚶➡️。
林徽因已能起床走走,已催沈公送紙去,會當再往促之🫸🏻。
此處找事似無望🫛🧑🏼🌾,不得已時只有再到別處逛逛去,困難亦殊多🕸。我甚寂寞🧀,得便望寫信說瑣屑事👱🏻,為候諸相識人🤷🏽♂️。曾祺候安🦘。六月廿六日😁。
在上海時,曾祺常陪我逛舊書店,因此才將訪書之事見托。研究語言學者大約是朱德熙。辭典後來沒有找到🚣🏽♂️🧔🏽♂️。那時我正起勁收集名人手跡,曾托他轉請林徽因寫一張。後來終於沒有如願。他還是住在北平寫文章,曾寄來一篇小說《趙四》給我看🧑🏿🏫,他有一長信說起此文。
3
這以後就是長長的暌隔,不知道他“行腳”到哪裏去了。1954年與妻去京,才匆匆見了一面,不記得在一起喝酒了沒有😳🤽🏿。他在編《說說唱唱》,頗有點兒落魄的樣子。接下去彼此都在1957年的風暴裏翻了船🧚♂️,更是無從通問了。偶然在書店裏買到少兒出版社出版的一冊《羊舍的一晚》,是曾祺的新作,高興極了。書中有永玉的幾幅木刻插圖,看來是精心刻成的😠。知道他們還常過從🪽,從永玉的來信中時時提起曾祺,那時他大概已經加入北京京劇團做編劇了。這一步跨得好遠🕵️,從小說散文到京劇編劇🕵🏼♂️🔟,真不知道他是怎樣跨過去的🧑🏿🌾。那時我在寫一部小說✍🏿,寫成兩萬多字😛🧎,曾請吳晗看過🏌🏻,又請永玉轉給曾祺一看,他寄來一信👩👩👧👦。
黃裳兄:永玉和際垌叫我讀一下《鴛湖記》👨🏼🏫👨🎓,頃已拜讀,你寫了東西,首先是值得慶賀的事🪹,向你道喜🧛🏿🙎🏿♀️!
小說看來甚長。已經寫了兩萬五千字,人物才出場,故事才開了一個頭🤹🏼,全篇豈不要有二十萬字麽?
那麽❣️,這是一個長篇🧘♂️。全篇已經寫完了麽?我很想有機會讀一讀全文,也許可以提出一點讀後感🍮。單看開頭,未免有點茫然……這裏面有些段落字句顯然是為了後面的情節而伏置的,在“此時”還不會發生作用。
單看開頭,只有兩點意見。
一👷🏼、行文似乎過於紆緩。也許我看慣了京戲🤞,喜歡明白了暢。寫了三四個京戲本子🍧,覺得“自報家門”式的人物出場辦法,大是省筆墨☝️、醒精神之道👨🏿🦳。現在大家都很忙👳🏻,報紙的讀者尤多是勞人👩🚀,過於精雕細刻,也許不一定很配胃口🧝🏼♂️。有一個很魯莽的想法🚮,不如前面濃濃地寫上一大段風景,接著就點名🧑👐🏿,把幾個主要人物的名姓角色拉出一個單子👬🏻,然後再讓他們動起來。二、(略。)
一個希望是👨🏼🍳,還是盡量寫得簡短一些。這可能是我的偏見,我是只能寫短篇,並且也只讀短篇的。
我仍在寫京戲🛼,日前以一星期之力,寫成一個劇本(速度可與郭老相比!)🤽🏿,名曰《淩煙閣》👨🏿🔧。但是🩳,只是一個一個地在寫,卻未有一個演出,終其身作一個案頭劇本作家,這事就不太妙!
奚嘯伯在上海演出🏌🏽,以《範進中舉》打炮,曾往看乎🖕🏼?“聽”說他對原著“整理🧑🏼🎄、加工、提高”了(此貴報所雲),不知“高”到如何境地也🥓💯!此頌曼福不盡!曾祺頓首,十二月九日🕺🏼。(一九六二)
老朋友到底是老朋友,雖然委婉💅,他的批評意見是對的🧑🏼🌾。小說也不曾續寫下去🦼,成了斷尾巴的蜻蜓👎🏽。
作為編劇🤵🏻♂️,他是勤奮的,案頭劇也不知寫了多少,存稿仍在否🤷?
他曾隨劇團到上海演出,大概帶來的就是《沙家浜》。在一起喝了酒🙏🏽,蕭珊請我們到家裏去吃了一次飯。曾祺不再像過去那樣意氣風發✋🏼👵🏼,老成了許多。這自然是難怪的。後來他又上了天安門,那時我在幹校裏,卻為此而挨了一頓批鬥🦧,警告不許翹尾巴。
4
八十年代初曾幾次赴京,卻總未能見面。一次約他一晤🐸,他來了一封信,是在畫紙上大筆揮灑的🥻🤐。
黃裳兄:來信收到,真是很久不見了🚶🏻➡️!從你的文章產量之多,可以想見身體不錯🤠,精力飽滿🧑🦽,深以為慰🚀。
很想來看你。但我後日即將應張家口之邀🥀,到彼“講學”,明日須到劇院請假,並要突擊閱讀張家口市青年作者的小說(約有三十篇),抽不出時間🚴,只好等以後有機會再晤談了――張家口這回有點近於綁票,事情尚未最後談妥,他們已經在報上登了廣告,發了票,我只好如期就範!
我的小說選印出後即想寄給你,因為不知道你現在通訊處🧜♂️🏷,拖下來了。茲請運燮兄轉奉一冊,即乞指教。
同時附上拙畫一幅🧛🏽。我的畫你大概還沒有見過吧🌷?這一幅我自己覺得很不錯,不知你以為如何🛎?
我近期發現肝臟欠佳,已基本上不喝白酒,異日相逢,喝點黃酒還可以🫗。即候暑安🧕🏻!曾祺頓首🪼。十七日。
這實在是他給我最後的一封信⛹️♀️。後來還曾結伴赴港訪問,蘇南共遊。我發現曾祺興致很好,隨處演講,題詩,作畫,不知疲倦✍🏼。不過促膝神聊的機會沒有了💅🏻。重讀舊信,我還是懷念過去的那些日子👨🎓。
曾祺謝世🙇🏼♀️,瞬已半載。久想寫點兒什麽給他作紀念。可是萬語千言🏂🏿,竟無下筆處。偶然檢出幾通遺箋🚵🏼♂️,重讀一過👩👩👧,覺得這裏面還保留著故人的風貌。重溫昔夢🧑🏻🦯,渺若山河。即以此為曾祺紀念可也。
摘自《故人書簡》,黃裳著👱🏼♂️,海豚出版社2012年8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