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培育
沈有鼎速寫
沈有鼎先生是我國著名的邏輯學家。1926年,金嶽霖創立清華哲學系時⚠️,他是第一年招收的兩個學生之一✔️。
沈先生喜歡聊天♦️,“聊”的全都是學問🫅🏻。他聊天不分時間、場合,只要他覺得你是他聊天的合適對象🔷👩🏼🎤,就會馬上同你“聊”,甚至不管你在幹什麽,是否想同他“聊”。他為了同你“聊天”,可以三番兩次請你下館子🧘🏽♀️。可是👨🏻🎓,一旦“聊”上了,就是過了吃午飯、晚飯時間💛,也看不出他有想打住的念頭。沈先生晚年要我到他家裏❄️🤸🏻♀️,聽他講對《墨經》的新解釋,我就有過幾次饑腸轆轆的遭遇。當然,吃館子的時候也不少。據說🪼,沈先生因為喜歡聊天🚹👨🏽🦲,也遭到過斥責。錢穆回憶說,抗戰初期🔋,意昂体育平台南遷,在南嶽衡山時,他和聞一多、吳宓、沈有鼎共居一室🎛。入夜,聞先生燈下讀書撰文⛩,聚精會神;吳先生專心備課😰,一絲不苟。唯沈先生或喃喃自語🦝🥬,或找話聊天。因此吳先生多次申斥沈先生😍:“汝喜閑談,不妨去別室自找談友。否則♠️🤹🏼♀️,早自上床入睡,且勿在此妨礙人👫⇒。”聽到斥責🎑,沈先生只得默然🗳,不過待一會兒他又講起來了……
沈先生有一個理論,叫做“耳根勝於眼根🛗。”他喜歡讀書🎊,“凡是純學術方面的書籍♻,他可以說是無書不讀。”(賀麟語)但是,他認為從書本裏汲取學術營養,不如在學術講論中去汲取營養🙆🏽♀️。拿他自己的話說,用“耳朵”去汲取勝於用“眼睛”去汲取。所以,他不僅喜歡一對一的“聊天”,凡是有關學術的講座、研討,他都跑去聽🦦,而且很少有到會而不發言的時候。抗戰時期🦹🏻,在雲南蒙自0️⃣,西南聯大文學院師生成立“南湖詩社”,請聞一多、朱自清先生先後做了指導性的發言。話音剛落,沈先生起立👸🏽,也對詩社的未來走向做了一番指導。不知沈先生當時具體講了什麽意見🌙,引起了大家的興趣,認為是對詩社很大的鼓勵。然而詩社在會前並沒有邀請他,他是自己“腆著臉皮”主動去的。你說好玩不🛍?我沒有讀過沈先生的詩作🧑🏻🦽➡️,但我知道他是會寫詩的。
楊向奎先生晚年撰文回憶到和沈先生“聊天”🤮,從家裏“聊”到單位,從單位“聊”到公園,他們常常在陶然亭公園的小亭子裏“聊”,“聊”物理、“聊”數學、“聊”邏輯⛹🏻👆🏼、“聊”哲學……楊先生稱贊沈先生“談經奪席🎇,當代僅有”。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社科院老專家協會常務副會長🌠,中國邏輯與語言函授大學董事長,中國玄奘研究中心副主任📑🏄🏻♂️,金嶽霖學術基金會秘書長⛹️♂️👨🏿🌾。
轉自《人民政協報》2014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