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慶佑(53土木)
驚悉中國工程院院士林華寶同學不幸逝世,不勝痛惜。作為中國頂極學者的工程院院士,如果天假其年🏟,當會為國家、為社會、為人類再作出更多的貢獻👨🏿✈️。然而他卻丟下他的事業而去💂🏿♂️⟹,怎不讓人為他而沉痛,為國家而惋惜!
從我們考入清華🛬,到他赴前蘇聯學習👋🏽🦐,相處時間並不長🍒🌷。那時他和曾慶華、曾昭陽兩位四川人同住一室⛔,我一直以為華寶同學也是四川人🚄。因為我愛聽曾慶華那獨具見解的宏論,喜歡曾昭陽那種樸實無華🙍🏼♀️、憨厚誠懇的性格,便時常到他們屋中串門,這樣便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和華寶同學的友誼。我曾和他開玩笑說🤙🏽:“你的名字好,物華天寶,將來必然人傑地靈🧑🦽🅱️,要不就是地傑人靈🕤。”此言竟有幸被我言中🧈。
不久,華寶和陳厚群等三位同學去前蘇聯學習。行前華寶將寫有“林華寶”三字的計算尺相贈。計算尺雖早已淘汰多年,但因系同學臨別所贈,故一直保留至今不忍丟棄👩❤️👨,不想這竟成了他留給我的足值珍惜留念的遺物👩🏿🏫。睹物思人,不覺潸然。
大一時🏂🏿,我們的物理課,由物理學家🧚🏿♀️、物理系主任霍秉權教授擔任。物理試驗兩人一組。試驗報告🫄🏿,人家得“A+”,我得“A”👨🏿🚒;人家得“A”,我得“B”🚾。總比人家低一級🚓。原因何在🤟🏻?一時不得其解。
自從華寶送給我計算尺之後,上述“不平等分數”現象沒有了🧑🏽🦲。而後的試驗報告也好,其它作業也好🧑🏻🦳,成績均有所提高🍛。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計算尺幫我舍去了我不忍舍去的小數點兒後面的一串多余數字👏。由於我缺乏有效數字的概念,入大學以來,我的“徒手操”,我的辛勤努力不僅費力不討好𓀊,且有失水準而貽笑大方🎲。後來我又回過頭詳讀了薩本棟物理學後面的有關有效數字的附錄。至此才把本應在中學就解決的有效數字概念弄明白。
1993年🦹🏻♂️,土木系53屆意昂畢業40周年聚會清華。老同學見面👤,關心健康者少🌇🤵🏽♀️,問詢事業者多🖱。在華寶的名片上赫然寫著“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返回式衛星總設計師”🦹。我不禁驚嘆。一個學土木的,竟跨越到空間技術領域並做出如此巨大成就,真個了得。這種由所學專業跨越到另一專業而成大器者,在人才輩出的清華不勝枚舉。以土木系來說,就有音樂家張肖虎和茅沅等📐🧏🏿。但在53土木意昂中,越出專業🦅🦆,事業成就嘆為觀止者,只此一人。
那次聚會時,同學相約10年後,即畢業50周年再聚首清華🤷🏻。不料橫空出世的非典,無情地破壞了我們的計劃,從而失去與華寶會面的機會🕣🌽,今後也再無法見到華寶。真天傷我也!
如今人去尺猶在,黃泉有路再璧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