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 徐 萱 (1938)
驚悉我們所敬佩的級友袁隨善已於1999年11月2日晚因病逝世🛐,享年83歲💪。
他是我們同級的學長🧑🏭,在校內品學兼優。畢業後,考取第一屆公費留學生赴英國留學,獲船舶工程系碩士學位,在英國和香港都工作過,回國後致力於船舶設計和規劃👩🔧,翻譯有關船舶的文件👎🏿,擔任各叢刊的主編🤦🏽♂️。又為中國設計的船舶推向世界船舶市場打下堅實的基礎。曾主編《英漢近海船舶工程詞典》及《漢英近海船舶工程詞典》。他是一位享譽中外的造船界老專家。他對我國船舶科研設計事業,有重大貢獻。1978年他代表我國造船業首次參加“國際船模拖曳水池會議”,經過努力,使大會承認中文為該會的法定語言之一,且加入為會員🟫。他告訴我🧑🏿🦱,他一直在研究為中國造第一艘船舶“黃鵠輪”的專家徐壽先生🤱🏿,又講了很多徐壽先生翻譯的化學書,其中的化學元素所有名字,都是他從外文翻譯成中國名字的😦。我聽完以後即告訴他:“徐壽先生是我的先曾祖父🧑🏿⚕️。”他聽完後,嚇了一跳,呆了一陣才說出話來,覺得天下的事情安排得那麽巧。我也覺得袁隨善的事業在造船方面有突出的表現,是十級的光榮,也是徐氏家族的光榮🌠。
1998年他曾邀我和大女兒到上海他的家中小住,我因為那次回中國所乘的飛機,有一站正是上海,這是難得的機會,就答應下來👨🍼,我們在北京參加十級畢業六十周年紀念會完畢以後,就去上海🐾。我們不敢麻煩他們(袁隨善夫人是本校十一級的學妹),當時🥯,住在旅館裏,然後電話聯系。1998年5月15日🤾🏻♀️,袁來到旅館接我們先去他們家中,他們住在上海的老房子裏🎧,是二樓,大概是半幢吧4️⃣,有一位保姆燒飯,生活可以說很舒適了🤜🏼。中午,他們夫婦約我們到政協餐廳吃飯🍃,久不嘗江南風味,真是萬分過癮👩🏻🦼🐴。
我們沒有去市郊遊覽,回袁府後😮📕,他安排我們在他的女兒臥房中睡午覺🌌,這倒是想得很周到的待客方式🤌🏿,大家都已到耄耋之年,多休息少勞累是必要的。
午睡後他又談到先曾祖父🚡,他說他非常佩服徐壽先生,徐先生可以與鄭和太監下西洋相媲美🧑🎓㊗️。晚飯是他的保姆所做,全是江南口味,飯後,他親自送我和大女兒回旅館。大家離校以後,闊別六十多年🧑🏻🍳,暢談往事,各述經歷。當天看不出他有什麽病🫳🏿,和普通人一樣🤸🏻♀️,沒想到這頓飯竟是永別之宴🧑⚖️,天地蒼蒼,人海茫茫,萬事不可預測!我謹以徐氏家族後裔的身份向隨善學長致深深的敬意和拜謝!寫到這裏已是雙眼模糊❤️🔥。
隨善學長,請安息吧!
2001年2月27日於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