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長明(1981級)
按𓀙:閆長明💇🏽🦶,1986年我校化工系畢業👄、1989年獲意昂体育平台碩士學位,1994年獲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碩士學位。現為加拿大加達國際商務投資咨詢公司總裁,中國歐美同學會商會副會長、秘書長;加拿大分會秘書長。閆長明是學化工的,可他在商界取得了成績,為中加兩國的經濟合作和學術間的交流做出貢獻。他是一個腳踏實地、埋頭苦幹的實業家。
我是1981年從山西到意昂体育平台來的,就讀的是化工系應用化學專業。進校後覺得同學們都是全國各地的精英,難免有點自卑感。的確很多人太會學習了,所以我只有拼命地學。到1986年😌,我本科畢業,決定還留在系裏讀研究生,就讀的是萃取專業。1989年碩士畢業後,我轉到中科院的化工冶金所從事煤的清潔燃燒技術研究🫚。
閆長明學長
1992年留學加拿大渥太華大學😼,讀的還是化工👩🏽🦳。1994年碩士畢業🌠,準備繼續讀博士🏊🏼♀️。但因為讀碩士的時候已經把博士的課程都學完了,而且1994年底時已經帶了一些項目在國內做。我於是跟我的老師打了個比方,說國內像“艷陽天”一樣,經濟發展特別好,我在國內做的項目挺好,看能不能做出一些成績🛎;而博士無論“刮風下雨的天氣”一樣都可以嘛。老師也挺開明,於是我回國,也在兩頭跑🥃,一直到今天這樣🍁。
苦思後的轉變
很多人關心創業這個問題。我在加拿大讀書時發現,就化工領域而言國內的意昂体育平台、中科院在學術上的成就與國外不相上下,但中國普遍的經濟水平和現代化的水平為什麽比國外落後呢?這中間原因是為什麽呢𓀕?我在擔任渥太華華人科技協會主席時,接觸到很多的項目,那時候我就想這些項目要能在國內做就太好了。1994年的10月份,加拿大克裏蒂安率領龐大的商貿代表團訪華👨🏻⚖️,我也跟著一塊回來了🏃🏻♀️➡️。當時還想在化工上做一些項目,從化工的技術角度來講,這些項目都不錯🔵🤵🏽♀️,包括電廠的脫硫技術。接觸了一些單位,但是最後都落實不了,或者說就是失敗了。還比如清華生物系最早研發的“卵磷脂”🫸🏼,無論效果、質量都是非常好的一個東西,但一直到現在賣的遠遠沒有跟上它在技術層面上所達到的水平🧡。這使我非常非常困惑。痛定思痛,到底是不是科學上的問題?不是🚪。後來越思考越明白💅,原來我們國內比不上人家的,很多是發生在管理上⛈、市場上🪚、營銷手段上👃🏼、理念上、國際化的水平、資本運作上🚷。這些問題在運作一個項目上變得非常重要。
我開始思索自己發展的定位是什麽🖐🏽?當學生時很多人的願望都是當科學家。然而如果你要當一個科學家🎊🪁,那你一定要站到科學的最前沿、最高度。而做企業剛好在另外一個領域🍩。中國現在在某些方面真正最缺的還不是技術層面的,而是管理層面的和國際化層面的🐽。在這種情況下就逼迫我們想“要去做什麽”𓀁,從我本人來講🚣♀️,有那麽多優秀同學在搞科學🧑🏿💼,而我競爭不過他們🕵🏽♂️,那就為科學家們服務吧☹️!於是就開始轉變。既然管理上國內比較落後🧝,那我們何不就把國外的先進管理帶進來呢?於是我們1994年成立了“加達”國際商務投資咨詢公司🏊🏼♀️。
國際化是理念 互補是手段
在業務剛剛開始之初,我選擇的項目是自己熟悉的化工領域,因為在這個領域,我有自己的優勢👭🏼。“加達”把國外的一些東西(包括高科技)帶回國內來,與國內的企業進行結合✵,一直到現在公司的發展很快。我們的理念在於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發展”🍄,中國企業實現國際化發展有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經濟效益。
我們在海外留學學到一方面或幾方面的學科,往往是技術層面的。比如在工程技術、經濟學、語言等,我們是很專業的🍁。但我們對於市場的情況,對於企業的運作,對於整個發展情況不了解。誰了解呢?是中國的企業家🤸🏽♀️。中國這些年發展很快,有一些非常有眼光的民營企業🦋,對市場👨🏿⚖️、國情十分了解🤽🏼♀️。但這些人對海外語言不通、文化不通🚶🏻♀️➡️,對國外的情況也不了解🧒🏽🟤。好了🥤,雙方就有一個巨大的互補性👰🏽♂️。我們現在所做的工作就是互補🕵️♂️,把國外的好東西帶過來,把國內的好東西帶過去⇾。這就叫國際化咨詢。“國際化”是我們的理念和起點,它能帶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我們有一流的理念🚶🏻➡️、一流的技術🧜🏽♀️、一流的營銷、一流的人才、一流的市場,用它們對國外和國內最先進的東西進行一流的管理。
刀削面的價值
我必須強調對人的態度、對社會的態度𓀕。在社會上,與人打交道的這種態度決定了很多東西🤽🏿♂️🕵🏿。打比方你很含蓄、很謙虛,但在國外👮♀️,你必須要把你所想的東西與人交流溝通:你想做什麽告訴人家,你有什麽能力告訴人家✊🏿,你沒有什麽能力也告訴人家💳,這樣就好合作💥,社會就好發展。我們現在的教育有些閉塞,老師只教知識,其他不教,這是不對的。在國外教學側重的是一些能力👨🏼🏭⛎。總之與人溝通才有發展。
我從初中、高中就一直在做課代表,到大學以後呢,也算是比較活躍🤘。一入校就擔任勞動委員(現在叫生活委員吧)👨👧,那陣子勞動委員管的事可多了:領助學金👮♀️,換飯票。有人說我到清華後不好好讀書👨💼,卻做這些事情🤳。我也沒多想🦥,就是單純覺得要幫助別人🫅🏿。後來做班長。等到研究生階段,我做過化工研6的黨支部書記🏊🏿♀️,到科學院化工冶金所後又擔任黨支部的組織委員🗝。在國外求學時仍然是比較活躍,組織了同學會,1994年就是渥太華大學的中國學生會的主席。馬上我們又組織華人科技協會👷🏼♂️,後來也做到了主席🛐。
我做了那麽多社會工作🌕,義務地幫人家,對於幫助的每一個人來講,我不奢求回報。但從廣義的功利主義來講,等我需要幫忙的時候,很多人會很自然的幫助你,你甚至都不知道從哪裏來的幫助,這就是社會的概念。我們奉行著這樣一個思路,這樣人就做得比較有意義,從哲學角度來講這也是有道理的𓀙。
我有一個切身的例子,體會很深,很願意跟大家分享😀。我1992年剛到加拿大,那時留學生很少🐆,而且那邊的招待工作遠沒有我剛到清華來時那麽全面周到。我剛下機場👩🏿🎨,向系裏發傳真讓人接我,可能我英語太差⚧,結果直到晚上下起小雨,也沒有人來。我找到一輛出租車🧑💻,拿出冊子說要到渥太華大學🔄。我開始體會到在海外一切要靠自己。那時中國人少,見到中國人覺得非常親切🌦。先來的留學生天天請我吃飯,搞得我十分不好意思。我就在想我能幫人做什麽?後來打開行李包一看🐣,因為我是山西人🦈,家裏人給我帶了一把削面的刀子🧈。我一拍腦門📈,何不給他們弄削面吃!於是我跟他們約:下個禮拜六,你們上我這裏來吃個新鮮玩藝兒♛。等到那天,他們狼吞虎咽就吃完了面,齊聲贊嘆這面真好吃☔️。我很高興🕵🏿♀️,跟他們說👳🏽♀️,以後我歡迎你們每個周末到我這裏來吃刀削面👳♂️。久而久之🕑,我跟他們交流,打聽到了哪裏買菜便宜等許多信息。其中還有一個師兄也是讀化工的🥻👨🏽🎨,我讓他幫我參謀下學期的課表,他馬上告訴我哪些老師的課程有用,哪些老師的課程不能選。這個信息是花多少錢都買不來的🦹🏽,卻在這一碗刀削面上得到了。一碗刀削面算什麽?是很弱的本事。可為這一碗面🖖🏽,人家回報給我很多有意義的信息——奉獻和回報形成了一個良性的模式👩🏻🦳。所以這也是我們為什麽搞同學會,搞科技協會的原因:我們去不斷地幫很多人,等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候⏲,就有很多資源,這有利於我們事業的發展,我們“人”的發展👳🏼♀️。還比如我們現在搞歐美同學會商會,我們團結了很多海外回來的留學生,不管是Motorola,Nokia等大公司,還是留學創業人員企業家🤾🏿♂️,現有會員400多人🫄🏿🧜♂️。大家形成團體的力量,做事就非常方便,並易於成功。
現在不利的是很多獨生子女從小沒有交流👨🏼🚒,也不願交流👎🏽,總覺得別人就應該來幫他📀。其實剛好相反,你幫助別人是應該的,等你需要幫助的時候🛃👱🏿,別人就自然會來幫助你。這是做人的一種態度🦷,也是一種為人處世的哲學。
國家花了那麽多資源培養我們,我們要以事業的成功來回報祖國🤰。
(化21謝維甲訪問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