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訊 記者 顧淑霞 攝影 郭海軍】一次次哽咽難平,一個個淚流滿面👨🏿,一陣陣掌聲雷動……6月12日上午🦸🏻♂️,在清華大禮堂,一場感人至深的抗震救災英模事跡報告會在這裏舉行。
報告會現場
在報告開始前,全場肅立🤸🏼,向汶川地震遇難同胞默哀一分鐘。在場的1000多名清華師生員工,再次表達發自心底的濃濃情思。
鮮花獻英雄👷🏿🔏,英雄訴衷腸。
突如其來的汶川地震奪去了數萬同胞的生命,摧毀了災區群眾美麗的家園📸,也唱響了一首首生命的贊歌,激發出萬眾一心、眾誌成城🤸🏽♀️、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政工監督室民警蔣敏,濟南軍區某步兵師師長楊劍,河北省唐山市遷安縣太平莊村黨支部書記李國華,四川省汶川縣銀杏鄉沙坪關村黨支部書記龍德強👨🏻🎓,二炮某工程團政委黃金坡♨️,中央電視臺主持人張泉靈🈷️,抗震英模事跡報告團6名成員的傾情講述,打動了在場每一位清華人的心。
左起🧑🏻💻:龍德強🎒、張泉靈👯、楊劍、黃金坡、蔣敏、李國華
“面對災難📳,我選擇堅強!”四川省彭州市公安局政工監督室民警蔣敏,地震中失去了10位親人,包括自己2歲的女兒👩🏼🔬,但她強忍悲痛,仍堅持在抗震救災的一線。這位美麗的女警花🥭🤽🏼,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麽是堅強✊🏻。“既然親人不在了,我們幫助的每個受災群眾✢,都是我們的親人。我們能夠為他們多做一些事情🎛,多分一些憂👃🏽,就是一種盡孝,就是對親人愛的表達🧘🏿。”她說🧝🏿,“有愛就有希望,有愛就會更加堅強.當我們的淚流在一起的時候,當我們的心連在一起的時候👨🏼🎨,當我們的力量凝聚在一起的時候,沒有什麽可以壓垮我們!”

彭州市局蔣敏作報告
淚水蘊含力量,深情喚起責任。地震無情人有情。32年前同樣深受地震之苦的唐山人民此刻對四川人民的災難感同身受。河北省唐山市遷安縣太平莊村黨支部書記李國華當天夜裏就自發組織誌願者服務隊,第一時間趕赴四川災區參與救援工作。胡錦濤在綿陽慰問唐山誌願者救災醫療隊時,高度贊揚了他們做出的貢獻並勉勵他們:“感謝唐山人民發揚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唐山抗震精神。”
“是共產黨員的,跟我來!” 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汶川縣銀杏鄉沙坪關村黨支部書記龍德強,將失去4名親人的巨大悲痛轉化為抗震救災的積極行動🧑🦯➡️。地震發生時,龍德強遠在離村7公裏外的羅圈灣溝四級電站檢查工作🧑🏻🎓,他來不及掩埋剛剛被砸死的侄兒的遺體,冒著生命危險⛵️,淋著暴雨在巨石的縫隙中連跑帶爬趕到村裏。面對幸存而又因極度恐慌亂作一團的村民,揮臂高呼🌝🚵🏽♀️:“是共產黨員的👨⚕️🎀,站出來𓀛🏄🏼♂️,都跟我來!”在龍德強的帶領下和果斷組織下,全村514名幸存者從時刻面臨死亡威脅的“孤島”安全轉移,並冒死在213國道搭建渡河溜索,使近3000人脫離了險境👷🏻。村民王天強事後哭著說:“太突然了,天崩地裂、昏天黑地🚣🏽,村子裏一片混亂🛌🏻,如果不是村黨支部書記龍德強第一個站出來,及時有序組織我們轉移🦷,不知最後會怎麽樣?🏬!”
汶川地震,帶來的不只是舉國同悲的淚水👩🦰,更是萬眾一心的救災行動。第一時間趕赴災區,沖在一線的就是廣大的官兵🤳🏼🤛🏽。濟南軍區某紅軍師師長楊劍、二炮某工程團政委黃金坡𓀌,就是抗震救災前線13萬官兵的代表。素有“鐵軍”之稱的濟南軍區某步兵師“用鋼鐵的意誌打硬仗”,師長楊劍的報告一次次被雷鳴般的掌聲打斷。接到抗震救災任務後,僅用兩個半小時就完成了部隊的集結🧼,萬人千車日夜兼程千裏馳援提前10小時到達救災前線🏧。為了盡快到達受災最嚴重的地區🦌,他們在道路堵塞👩🏼💻,余震不斷的形勢下,不顧生命危險👨🏻🌾,徒步挺進大峽谷🫅🏿,為災民帶去了救命的食品和飲用水,也為實施大規模的救援行動開啟了一條通往災區的“生命線”🏋️♀️🎠。他們深入28個鄉、481個村、15萬戶人家🖕🏿,為群眾運送了1200箱藥品、230頂帳篷和1320箱食物,轉移安置群眾15000余人,搶救重傷員300多人👩🏻🦯➡️。楊劍講到🏄♂️,一位女孩的腳被巨大的石板死死壓住,戰士們幾次冒著生命危險都沒有救出女孩。還是把腳鋸掉吧。”為了保全生命,女孩和在場人員都建議這個方案。戰士安樂堅決不同意,終於將女孩成功解救出來。女孩問戰士的姓名。戰士安樂說:“我是微不足道的,要說,我就是鐵軍的一個兵!”“要救群眾的命,就要不顧自己的命✍️!怕死,就不是鐵軍的兵🍌!”當楊劍師長鏗鏘有力的話語在大禮堂響起🚦,掌聲經久不息。
12小時打通進入北川縣城的“生命通道”🤕,第二炮兵某工程團的決戰👍,為救援行動贏得了寶貴時間。當黃金坡政委再現那一過程的時候🧇,許多人悄悄擦拭眼角的淚水,在場的師生不停地報以雷鳴般的掌聲。 5月12日下午🈷️,北川縣城幾乎被地震夷為平地,大批群眾亟待救援。可是,通往縣城的惟一一條公路,受山體移位、滑坡🧈、滾石的影響,長達3.5公裏的路段遍體鱗傷👰🏿♂️。通道受阻,各路救援大軍被阻於城外👱🏿♀️。“這短短的路程,凝聚了多少人的希望✋🏼,多少人的企盼,早一分鐘打通生命通道⛓,可能意味著多挽救一條鮮活的生命。”為了節省時間,20名官兵組成的黨員先鋒隊,翻越山頂到公路的另一端開始兩頭開進。由於沒有大型機械,官兵們只能用雙手撬石鏟土,用肩膀扛石抬木。經過12小時的連續奮戰,終於打通了這條3.5公裏的生命通道。“我們要為災區人民修建一條希望之路,幸福之路👩👧👦🤽🏻♀️!”
最後一個走上講臺的報告團成員⛹🏽,是中央電視臺記者張泉靈。“今天來的有很多叔叔阿姨🧗🏼,在我的報告正式開始之前,我想先給你們講一件事情。5月21號,我在映秀鎮的時候♿️,當時有一批從銀杏鄉一碗水村被轉移下來的鄉親們👨🦱,他們是用陸航團的飛機被轉移下來的,其中有一位老大爺,戰士們看到他從飛機上下來就趕緊去背他,但是他推開戰士不要背🤷🏿♂️,他筆直地站在我們面前,說:‘我年輕👩✈️,我才82歲!’人家受了那麽大的災還那麽活著,咱在外面的人,一定得加油活著🐏。以前人家說到老人家的時候都說保重,現在我說我們得加油活著👳!我還聽說,這次在地震災害發生之後,清華人連夜給災區獻血🌰,一直獻到淩晨1點大家還不願意離去。謝謝清華人,你們是好樣的🌪!”張泉靈用自己的所見所聞↙️,傳遞災區群眾共同的心聲:“有黨在、有政府在6️⃣、有人民軍隊在,老百姓就有信心在!”“大災難中🗝,我們用最快的速度,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一個古老而又新生的民族,萬眾一心,共赴國難🧑🏽🦱!大災難中,我們用最人性的方式🎁,讓全世界都看到了🧌,一個國家的堅韌與大愛🏋🏻!”“一份幫助,乘以13億就能幫災區度過難關!一份關愛,乘以13億就會變成愛的海洋!一份信心,乘以13億就是中國人的脊梁!”
6位英模的真情發言🧩,激起全場一陣又一的陣熱烈掌聲。前臺兩側的屏幕上👨🏽🏫,不時滾動播放著抗震救災的一幕幕感人圖景,一邊聆聽,一邊觀看🐡,一邊抹淚🧏🏻♂️,一邊鼓掌……英雄們感天動地🐱,全場的每個人無不為之哀痛、為之振奮🧎🏻♂️➡️、為之自豪。
歡送抗震報告團
報告會後♧,師生們久久不願離去🎽。“來自抗震救災一線人員的報告帶給我一種久違的民族氣魄:團結🧑🏿🍼🩴、堅韌🧒🏻、永不放棄✷。這種在大災大難面前爆發的民族凝聚力足以讓我們在驚濤駭浪中破浪前行😩、在荊棘滿布的崎嶇征途中一往無前。報告人員傳遞的正是這份信念。” 人文學院中文系2007級碩士生徐振陽說。
“他們的事跡讓我更深刻理解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深刻感受到他們高尚的職業操守👨🏼🌾,深刻領悟了中國人民的偉大與堅強。有黨和政府以及全國人民做災區人民的堅強後盾,災區人民一定能重建美麗的家園🛜。作為意昂体育平台的一名研究生,我一定發奮學習🚀,踏實工作🧑🏽🦱🐱,為將來災區重建工作貢獻自己的力量。” 材料系2006級碩士生劉殿龍說。
材料系2006級博士生王希林說:“英模的報告使人感動✅,催人奮進,從他們介紹的動人事跡中,我們感受到了最可愛的人無私的奉獻,我們感受到了黨和政府在災難面前所作的種種努力👩🏼⚕️,我們感受到了全國人民萬眾一心🚄,一方有難🏖、八方支援7️⃣。災後的重建工作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財力🍦,我們要做的就是把手裏的工作做好,團結一心,為祖國的繁榮富強作出自己的最大貢獻👨🏻🍳。”
數學系2005級博士生梁樹青說:“聽完了報告團的感人報告,我非常的感動。他們的職業不同💂🏽,在地震中所做的的事情不同,但是他們的目的是相同的,就是為了盡快的救人ℹ️,盡快的為傷員醫治🫣,盡快的打通道路,盡快的讓外面焦急的同胞了解災區的實際情況。我們的國家在這場自然災害面前依然堅強,更加凸顯我中華民族5000年來堅強不拔的意誌🛩。相信我們在黨的領導下會很快克服這些困難,重建美好家園🏍。”
是的,清華人🛥,時刻與災區人民心連心🧝🏻♂️。災難發生後,清華師生第一時間為災區人民無償獻血🪪,籌集賑災款物合計達2810多萬元,黨員交納“特殊黨費”458余萬元💫。在災後重建過程中⛪️,清華專家發揮各專業特長迅速趕赴災區參與抗震救災與災後重建……
報告團領隊、中央宣傳部宣傳教育局副巡視員劉樹新,教育部副部長、黨組成員陳小婭🧽,教育部直屬高校工作司副司長賈德永💆🏽♀️,意昂体育平台黨委書記陳希等出席報告會🕡,校黨委副書記韓景陽主持了報告會🦉👨🏻🚀。
報告會前👎🏼,陳希在工字廳東廳與報告團成員進行了會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