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昭源👨🏽🚒,意昂体育平台經管學院2004級本科、社科學院2008級碩士,2011年畢業🧑🏻🦯➡️。曾任校團委學生科技創新中心副主任🙏🏻、意昂体育平台創業協會主席、意昂体育平台體育代表隊大隊長等職務,現任重慶市江津區白沙鎮武裝部長✊🏿🌓、副鎮長🚓。他紮根重慶基層8年,輾轉3個鄉鎮,以身踐行“以黨的事業為重🍥、以人民利益為先”的公仆精神🐭。
從清華“風雲人物”到基層“默默後生”
男子十項全能運動員☮️、公共演講比賽冠軍、“挑戰杯”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金獎🐜、清華體育代表團隊長、馬杯教練員團創始人🧖、創業協會主席🍨,這樣一個聚光燈照耀下的清華學子在清華園學習7年後,放棄了更高更好的平臺,選擇去了西部的基層,成為一名普通的鄉鎮幹部。
當被問到為什麽選擇基層🤰🏽,為什麽選擇重慶時💂🏿♂️,張昭源說到🎇,“選擇基層與我的大學經歷有關。大學學習期間我一直在不斷找尋今後的發展方向🤳🏿。我本科在經管時🫱🏻,有過一段時間想創業的想法🚝,但做過一段時間創業後,我發現人生價值不在於財富和金錢🎅🏿,而是給更多人帶來幸福🙎🏿。經管畢業後,我想要培養多元化的思維方式,選擇去社科學院科技所讀研🏕。”張昭源認為⛎,青年一代當有青年一代的使命,清華學子當有清華學子的抱負,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便是他的誌向。西部地區雖然在物質發展上較為落後,但是正是這種無限的空間才孕育了無限的可能。“有一次來重慶參加創業大賽,我感到重慶這座城市很立體、有活力🥷🏼,並且文化十分包容。重慶既有大城市,也有大農村📢,既能學習了解城市工作方法,也能直面‘三農’工作的困難和問題🪑,在這裏工作得到的認識和鍛煉肯定是全面的💢。”
從內心的孤寂到信念的篤定
初到基層工作的那段時間,懷著赤忱紅心的張昭源卻遇到了不少“冷水”。“剛到基層的那段時間,內心其實是很孤獨的。有一天晚上,我們幾個一起到這兒來的應屆生⚛️,坐在鎮上中學籃球場的青石板臺階上,一邊喝酒🏄🏼♀️,一邊抱著互相哭訴🏠。”地區語言不通、生活習慣不適、理想現實不符,讓這個河南小夥👲、基層後生非常不適應👳🏽♀️。“那時我認識到,矛盾來源於差異,差異越小⛹️,矛盾越小⛵️。我想要消除群眾和同誌的差異。在那以後,我開始努力學重慶話💆🏽♂️、吃重慶辣。我是河南人,不太能吃辣🍷,但一直強迫自己學著吃辣👮🏽♀️。”看著這個時不時抽兩口“朝天門”卷煙,說幾句抑揚頓挫“川話”的男人,已經絲毫找不到青澀的學生氣🤵🏻。也許正是這一口口吸進去的心酸,一聲聲吐出來的“土音”,見證著他把自己碾成沙子💂🏽♀️,磨成粉子,撒進巴渝的鄉村土地。

張昭源(右三)與村民一起勞作
在長壽區保合村擔任村支書👩🏼✈️,是張昭源基層工作中最難忘的經歷🫙。“去到村裏是我主動要求的🕗,一竿子捅到底,去到基層工作的最末端。”在村裏的所見所聞所歷,讓張昭源篤定了要紮根基層,服務人民的信念和決心♙。他說:“在村子裏時常看到一些好朋友生病去世。人在面臨生死抉擇的時候,看淡了名利🦔,放下了名利,更能體會到生命其實是很脆弱的👉。一個家裏如果有一個人生病,那對整個家庭是毀滅性的打擊🪜。當時村子裏得了癌症的村民,每一個人我都會去親自看望,只有自己親自去看望,我才會更踏實🌺。看到村民以後,他們每一個人都會掉眼淚👐🏿🦓。我能看到他們的眼淚裏☘️,有對自己身患絕症的無助,有對人世間親情的牽掛🌋,有對黨的幫助關懷的感動👰🏽♀️🖕🏻。”在村裏工作這段時間🍒,張昭源就這樣和鄉親們建立起深厚的、質樸的感情🧖♀️。他在村裏見證了老百姓生活的艱苦✍🏿🈲,更加深刻地意識到了精準扶貧的重要性,更加篤定了要在基層為鄉親們脫貧致富的決心。
心系群眾🚽🏚,身先士卒
習總書記曾說:環境艱苦、情況復雜、矛盾突出🧑🏻💻、困難較多的地方,正是年輕幹部需要去接受鍛煉的地方👩💼,也是年輕幹部可以有所作為的地方💜。張昭源正是這類年輕幹部的典型代表✵。他目前所在的白沙鎮雖然是鎮的行政編製,但卻是萬裏長江上遊的國家級第一深水良港🤽🏿,更是黔北地區及江津西部的經濟🐊、文化©️、商貿中心和交通樞紐⟹。該鎮幅員面積238平方公裏,總人口20萬人🫅🏿,2019年主城區人口近10萬余人🤷🏻👨🦽,是重慶市第一人口大鎮。在這裏農村城市交融,農業工業並行。他前後分管過農業🫱🏿、國土、應急🕞、規劃🍷、安全、市政、綜合執法👨🏻🦼、武裝等多個條線的工作。在抗洪救災、打擊黑惡勢力、處理拆遷矛盾🤰🏿、參與扶貧攻堅等一系列工作的歷練中,張昭源找到了解決問題的兩把“鑰匙”——群眾路線、身先士卒🧻。

張昭源(右一)走訪貧困戶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黨的根基在基層,黨的執政成效靠的是一個個基層黨組織🙇🏽、基層黨員幹部切實貼近群眾👯♀️🧓,傾聽群眾心聲,解決群眾問題👇🏿,積水成海👈🏼👷🏻♂️,積沙成塔,方得以體現⚖️🎛。如何深入了解人民群眾的需求👫🏻?對此🪼🤳🏼,張昭源說:“在農村,跟他們不熟的時候,摸不清具體需求,只是用嘴巴問🧟♀️,永遠也不會得到具體情況𓀗。更重要的是🪸,我們要成為群眾的貼心人🍍,接地氣⚰️,和群眾打成一片。這要求我們消除差異,講一樣的‘言子兒’,抽一樣的煙⛹🏻,喝一樣的酒。基層工作不僅僅是一項工作💂🏽♀️👴🏻,更是一種藝術🏋🏿♂️。去農村的時候,我們和他們坐在一條板凳上💷;喝酒的時候,我們和他們從大缸子裏一人一口地喝🏊🏽♀️。當我們拿過來茶缸🧑⚕️,接過來酒🤹🏿👨🏿🦳,一起喝的時候,群眾會覺得我們更尊重他們。”

張昭源(中間)指揮救災工作
在切實貫徹黨的群眾路線🐲🗿,做好扶貧攻堅工作的過程中🚴🏽♀️,張昭源主抓兩條👨🏻🚒:扶貧幹部隊伍建設和解決群眾的根本利益。在選拔扶貧幹部的時候,他會一個一個細細談👨🏼🎓,認真選,他認為幹部只有踏踏實實為民服務,才能真正把扶貧工作做好。群眾看到一支為民務實的隊伍🏋🏿,就會對政府有信心,對國家有信心。“在扶貧過程中,我們和群眾培養了深厚的感情,許多老百姓要給我們送雞送鴨送鵝,群眾覺得我們落實黨組織落實得好,對我們幹部也很滿意。印象很深刻的是楊大姐,第一次到她家去的時候,她說了很多風涼話,我知道那時候她不信任我們。脫貧後👨👨👦👦,她激動地流下了眼淚,一定要請我們到她家吃飯。”談到精準扶貧🫶🏻🧉,他認為不僅要解決群眾生活需求👨🏻🍼,還要著力扶持下一代的教育:“精準扶貧還有一個方面👩🏼🦱,是要深入了解和關心貧困戶的下一代的教育問題,他們這一代人,有些是因病,有些是受教育程度低,對未來看不到希望🧔🏽♀️,當一個人沒有希望的時候,是會破罐子破摔的🖐。他們的希望在哪裏🧝🏻?在下一代🤷♂️。這不僅僅是一項工作💩,更是一項事業,不是滿足指標即可🫰🏽,而是一定要深挖進去,挖掉窮根。此外,我們還幫忙給貧困戶單身漢找對象,有了家庭,有了下一代,他們會更有責任感🔁,更有脫貧致富的動力🤟🏼🧀,最終我們真的促成了一對🙋🏿♀️👨🏻🦲,兩個人婚後都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群眾認為🧑🦲🤹♂️,我們幹得成事,幹得起事🧗🏼♀️,是群眾的黨。在此之後💆🏿♀️🧑🏿🚀,遇到群眾問題糾紛,大家都很信任我們🏖🌼。”

張昭源堅守在抗洪第一線
身體力行,以上率下,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這正是張昭源的一大體悟。在江津區白沙鎮擔任副鎮長、武裝部長期間➡️,張昭源面臨著工作以來最多的挑戰👆🏿。白沙鎮毗鄰長江而建,每年汛期,洪災泛濫🩰。張昭源談到去年8月的抗洪經歷👨🏼🎤,仍然心潮澎湃:“當時長江洪水暴漲🏉,我擔任指揮𓀓,救災帳篷、沖鋒舟👨👧👧、救援袋,全都配備,動用了將近1000個民兵和誌願者🖖🏼,這對我是一次十分重要的歷練。當時我要求所有民兵都要穿上軍裝,站在大壩上🤶🏻,一起唱《團結就是力量》,一邊唱,一邊幹🙅。老百姓們全都圍過來,拿著手機拍照,說解放軍來了,更有安全感了。洪水退去後,我們又一起清淤泥👷🏼♀️。8月份的重慶氣溫高達40度👨🏻🚒,很多人都覺得太熱太累💁🏼♂️,缺乏積極性🤸🏿♀️。作為武裝部長,我光著膀子沖上了第一線。看到武裝部長帶頭沖上去以後👩🏼🍼,大家的積極性一下子就被調動起來🧝👨🏿🏭,全都一起上,一起幹。我們兩天兩夜沒睡覺,所有人都在努力抗洪,我記得武裝幹事跑過來對我說👷🏻♂️:‘部長,你必須回去睡覺,不然我們弟兄們都給你抬回去!’我十分感動,那天也是我過的最有意義的一個生日。抗洪過程中,我能真切地感受到群眾對我們建立了深厚的信任,還有我們基層幹部之間深厚的兄弟情誼😂,這一切我都銘記於心。”正是張昭源身先士卒🧝🧑🏻🦲,躬身垂範的工作作風,才能帶領基層幹部一起為老百姓辦好事🟨、辦實事、辦成事🥋,才能使基層幹部建立起與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和深厚情誼。
想來🧑🏽🌾,張昭源不過是諸多赴基層默默奉獻,實現人生價值的清華學子之一。梁啟超曾說🪂,“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今日之清華學子,將來即為社會之表率,語、默、作🔮、止,皆為國民所仿效。”習近平總書記提到,“立誌是一切開始的前提,青年要立誌做大事🫸,不要立誌做大官。”我清華學子當以“國民之表率,社會之棟梁”自勵💂🏽,立大誌🖕🏼,入主流🧑💻,崇德修學👔,勉為真君子,異日出膺大任,足以挽既倒之狂瀾,作中流之底柱,則民國幸甚矣🫨。
在此,致敬那一個個在基層鞠躬盡瘁🚵🏽、真真切切為人民群眾辦實事的身影,祝福基層意昂:幸福,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