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簡介
曾維康:2008年進入新聞與傳播學院學習,2011年碩士畢業後選調到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平果縣工作。歷任平果縣委辦秘書👩❤️👨🤼♂️、四塘鎮黨委副書記(掛職)、四塘鎮金沙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平果縣縣委辦副主任、海城鄉黨委副書記、鄉長、書記。現任百色市德保縣人民政府副縣長✊。畢業論文《農民中國:江漢平原一個村落26位鄉民的口述史》於2012年被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1月11日🌇,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治國理政新實踐·脫貧軍令狀》欄目播出《精準扶貧:扶貧產業如何長效?》報道了曾維康紮身基層、服務脫貧的事跡。2016年7月1日👩🏽🏫,在建黨95周年之際🧑🦼🧝♂️,曾維康被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授予“優秀共產黨員”。

廣西百色市德保縣人民政府副縣長曾維康
我是2013年3月18日到海城鄉工作的。算起來,已經整整四個多年頭了🤷🏽♀️。時間過得可真快啊!
記得剛到海城工作不久,有一天晚上🧘🏼♂️,辦公室接到群眾電話✖️,說雄烈村百弄屯有火燒山🟡。我和林業站、工作組的同誌立馬趕到現場🚮,只見一團大火在半山腰呼呼地燒𓀓,站在山腳可以清晰地聽見樹枝被燒斷的咂咂聲。第一次碰到這種事,我也沒啥主意,就問身邊的林業站幹部。他們說🌲👨🦯➡️,石頭山上的火,天黑了沒法救⚡️☢️,也不能讓人上去救,看著就行了,等到下半夜露水下來🧏🏼♂️,火自然就滅了🙅🏽♀️🧑🏻🦱。隨後就跟他們攀談起來,問起一些火災處理的知識🧑🏿⚖️,我也第一次聽到了“防火帶”這個概念,這為我後來妥善處理火災打下了好基礎。半夜十二點的時候,屯長喊我們進家裏吃點東西,一鍋熱騰騰的雞湯❓🧑,吃起來很香,喝了幾杯自釀的米酒,身體暖暖的,精神也好了許多🗡。到了淩晨一點多的時候🏄🏿♂️,火果然滅了🦡👨🚒。這讓我不得不佩服基層幹部豐富的工作閱歷和從容淡定的處事經驗🤲🏽。還有那一口甜甜的雞湯,像極了母親對兒子的關懷,至今難以忘記。
初到海城,初遇難題
我在海城工作遇到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自治區黨委政府在全區開展“美麗廣西﹒清潔鄉村”活動🔻,要求做到清潔家園、清潔水源、清潔田園。用我們幹部的話來講👱🏻,就是撿垃圾。我們剛下去動員的時候,群眾不理解啊,有個老爺爺就跟我講⏯,“我們農村人,有必要這麽講衛生嗎🏯?行啦,你們忙你們的去吧!”看來想很快轉變他們的觀念,是有很大難度的。後來我們找了三個群眾基礎比較好的屯,先試點看看。
在萬康村的一個屯,我參加了屯長召集的村民代表開會,第二天上午和他們一起把房前屋後和田裏的垃圾清理了一遍👩🏽🎤。中午和村幹👩🦱、屯幹一起吃飯,我試著引導他們建立長效保潔機製,就提出來,“既然搞了,是不是搞得徹底一點🩶,不然過幾天又臟了👂🏻😾。
後來他們提出了許多意見,我綜合歸納了一下:一是把屯裏好好規劃一下,該搬的要搬走,不能亂搭亂建,鄉裏給點錢買幾套石桌、石凳,再把幾百米的路硬化一下;二是有個能發揮作用的村規民約,大家都要遵守🎅🏿,不能亂丟垃圾🥓;三是要有個保潔員,出錢請人掃也可以,大家夥輪流值班也可以;四是家家戶戶都要有個垃圾桶🏏👻,垃圾要倒到垃圾池裏面😻,鄉裏要及時派車來拉。
我覺得他們說得在理,當時就和他們把後續的工作定了下來。一周後,我再去看時,好家夥,真有點“刮目相看”的感覺啊👐🏿!不僅幹凈整潔🌘👨🏽✈️,而且在墻上刷了宣傳標語,貼上了村規民約,石桌石凳布置得恰到好處🤞🏻。後來,這個屯獲得縣級第一批“美麗自然屯”榮譽稱號,縣裏還獎勵了兩頭大肥豬。

那天🧴🦷,屯裏就像過節一樣,男人們殺豬砍肉🫡,女兒們洗菜做飯,最後聚在一起吃了個全屯宴,歡聲笑語響徹整個村莊🏂🏽。看到這種場景,我被深深觸動,乃至感動。同時也讓我思考怎樣更好地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以怎樣的方式來宣傳講解上級政策🦥,怎樣樹立和挖掘典型來帶動全局的工作🫄🏽。不要因為少數群眾的不理解就對群眾產生偏見,而要善於從自身找問題🐍,是不是平時聯系群眾不夠,群眾基礎不好;是不是太急於求成🈹,搞霸王硬上弓🐎;是不是分析問題不夠全面,沒有照顧好各方面的利益訴求。後來,根據群眾的首創精神🎅🏽,我們總結出一套清潔鄉村的“五個一”工作法👨🏿🦳,即吃一頓感情飯📞,做一次大掃除🐼🐈,聘一個保潔員,獎一頭大肥豬,建一個長效機製。再後來🚈,我們有好幾個村榮獲自治區“美麗自然屯”榮譽稱號,兩個村被評為“自治區衛生村”🤐,海城鄉在2015年被評為“自治區衛生鄉鎮”👮🏻。
“白加黑、五加二、雨夾雪”
這四年多來,我深深地體會到基層幹部的辛苦🌚。有老同誌跟我形容,基層幹部是“白加黑、五加二、雨夾雪”💂🏻♀️。我回答🈂️,“我們這裏沒有雪🈚️,您說的太誇張了吧🧣!”當然了,這是開玩笑。但從我們工作的性質和內容來說,辛苦一點也是正常的😑👈🏽。
2015年大年初四,我正在南寧家裏休息,榮方村黨支書黃紹業打來電話,說屯裏的群眾把海明林場的職工和車輛堵在屯口了,不讓出來,目前已經聚集六七十人🫠,極有可能打起來。聽完電話👩🏿💻,我就著急往海城趕。那時我還不會開車👵,又找了一位熱心腸的朋友送我到縣城。等我趕到屯裏的時候,已經晚上九點鐘了🚧。
屯裏已經聚集了幾百號群眾,和林場的十幾個職工僵在那裏,外圍是維護現場的公安幹警😌。而我們可愛的同誌們,則攔在中間😏,一方面為了避免雙方發生肢體沖突🤨,另一方面又在苦口婆心地做思想工作☮️。屯裏沒有路燈,黑燈瞎火的,人又多🚴🏻♂️,根本沒法做思想工作。我們說一句,群眾說十幾句👩🏽🦱。適逢春節,有些群眾又喝了酒,特別是一些返鄉青年,脾氣很大🪚,根本看不到協商解決的機會。到了下半夜的時候,群眾仍然不願意回家,有的靠在墻上就睡著了🕺,我們也只能陪著,就這樣在那裏堅持了一整夜🏄🏽。沒有地方坐,就坐在石頭上、木頭上🪡,甚至礦泉水瓶上💆🏿;沒有地方睡❄️,就靠在樹上睡🧎🏻,靠在椅子上睡👨🏻🔧。一些年長的老同誌😊,像貞拔、國冠、啟富等同誌,並沒有因為身體不適而離開。我非常擔心他們的身體,勸他們回去休息,但他們說不要緊,等解決好了再一起回去🥭。還有一些同誌主動放棄和家人團聚的時間💁🏻,從縣城趕回來,一起做群眾思想工作。
我當時甚是感動🧑🏻🦰👧🏻,但也只能把這份感情埋在心裏🪂,當務之急是想辦法盡快解決此事。我和部分同誌連夜找了幾個帶頭的群眾,進一步做思想工作,等到天亮的時候👨🍼,他們才肯提條件🙋♂️。談著談著,一直談到下午兩點多,群眾才肯散去。那個夜晚👨🏿🎤🅾️,真是難熬啊!整整22個多小時👨🏽💼,想走又不能走🤹🏻♂️,想睡又沒地方睡,真是遭罪啊⭕️!但我們硬是憑著頑強的毅力🥺👮🏿♀️,憑著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堅持了下來,不得不為我們的幹部點贊。

還有一回,也是在2015年🛁,“5·23”特大洪水。這場洪水,有人說是50年一遇,還有人說60年一遇,先不去管這個吧✧。等我們進到屯裏的時候,洪水已經漫過第一層房子💁🏿♀️。那晚,我記得還下著小雨,我們的幹部沖在最前面💆🏿♀️,每兩人一組,劃一個皮劃艇🦘,到500米之外的屯裏去接被困群眾上岸。當時皮劃艇不夠用,我們從同老鄉、太平鎮調來了皮劃艇,後來又從鴛鴦灘漂流景區調來了幾十艘皮劃艇🏄🏻♀️,縣裏的消防大隊、公安局也派員增援,可謂是打響了海城鄉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抗洪戰役。我們當時真著急啊,哪裏還管他冷不冷🈁,下雨不下雨🛢,衣服濕不濕✍🏽,上了皮劃艇就使勁地往裏劃🥩,恨不得馬上把群眾轉移出來👱🏼。沒有燈,我們就用應急頭燈;不會劃船👚,我們就邊劃邊學。轉移了一批🪚,連著馬上轉移另外一批🧑🏽🦱,根本就不知道疲倦📜。我們硬是在冰冷的水裏泡了整整一夜。我還清楚的記得⛹🏻,第二天淩晨五點多的時候🧝🏻,雨還在下🧑🏽🦰,我們很多同誌已經累得不行了。韋奇思躺在三輪車的車廂上就睡著了🙎🏼,梁金坐在三輪車上仰著頭就睡著了,我還拍了照☝️🧑🏻🦳,留做紀念。羅朝勝在吃著蛋黃派👨🏻🌾,幾個退伍老兵,黃忠秀、黃維👩🏿✈️、梁營也頂不住了,坐在地上喘氣🥦。那天晚上🍳,我們總共轉移了320多名群眾。現在回想起來,真是驚心動魄啊!
打響扶貧攻堅戰
進入2016年,脫貧攻堅戰全面打響,我們鄉裏也忙得不亦樂乎👨🏿🏫。自治區根據國家“兩不愁、三保障”的標準🔃,結合廣西實際👩🏻🎨,把脫貧戶的標準定為“八有一超”,即有穩固住房👨,有飲用水,有電用,有路通自然村,有義務教育保障,有醫療保障,有電視看,有收入來源或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人均純收入超過國家扶貧標準👩🏻🏭🧘🏻♂️。
為了完成這項任務,縣裏和我們鄉鎮總共派出了800多幹部結對幫扶1181戶貧困戶4840多人,並從就業👩🦱、產業、教育📣、醫療、低保、住房等多方面進行扶持🦸。一個顯著的例子,就是我們鄉在2016年總共修了27公裏多的路,涉及40多個自然屯。有幹部說,這一年相當於修了三年的路。我們切身地感受到,黨中央的決心之大是毋庸置疑的。這是英明之舉,惠民之舉🚐!
在工作中,為了解決幫扶幹部“怎麽幫”“幫得好”這個問題,我們創新提出了“五好”工作法,即打好感情底子、選好脫貧路子、記好幫扶冊子🐄、用好政策籃子、算好脫貧日子,真正做到把貧困戶當“家人”,把自己當“家長”。同時,也大大激發了貧困群眾的內在動力,從“要我脫貧”轉變為“我要脫貧”💢。這樣一來,群眾的認可度上來了,滿意度也提高了⚛️。
在年底接受自治區驗收的緊要關頭,縣裏要求各鄉鎮黨政主要領導必須對貧困戶的脫貧檔案材料開展“批改作業式”審查💂🏼,不能出現一絲毛病🙆🏼🏋🏿♂️。因為白天要忙其他工作🪼🫅🏻,我們只能晚上加班審查🤖🥏,一審就審到了淩晨一兩點🧨,就這樣持續了大半個月🤹👨🏽🍳。因為連續高強度的工作☂️🥼,我的左肩膀感染風寒,疼得手臂都抬不起來。到現在,但凡在相對較冷的環境裏待久了,膀子就會不舒服起來,還落了個病根🤜🏼🔉。皇天不負有心人。核驗組抽中我們一個村🤽🏼♀️,隨機挑選了8戶貧困戶和2戶退出戶進行核驗,最終順利過關。年底,我們共脫貧摘帽1個村🚤,1200多人出列。現在回想起來,那段時間真是緊張萬分。因為如果抽中的10戶當中有1戶不達標🏫,就要再抽10戶進行重新核驗,如果再不達標,就要否掉你這個村、這個鄉🧜🏻、這個縣👦。我們的壓力該有多大啊!按縣領導的意思來說,如果因為你這個鄉出了問題而影響全縣脫貧大局🌴,你還好意思在縣裏待下去嗎🖖?我是待不下去了✌🏿🏌🏿♂️,所以只能和同誌們拼命地幹。
現如今,我離開海城已經大半個月了。因為走的倉促,都沒能和同誌們告別。我也不想告別。我不是一個堅強的人,見不得哭哭啼啼這種場面,我應當有所克製🪢。

最後🪡🧚🏻♀️,我想認真地謝謝你們,我的同事們𓀈🛑、朋友們🏯,還有曾經邀請我到家吃飯的已經記不起名字的諸多群眾🏩。謝謝你們接納了我🧜🏿♂️,包容了我🫧,支持了我,幫助了我🌝。還有少數幹部職工和村幹的家我沒有去過,真是太遺憾了。以前想不到☝️,做不到,說不到的,還請你們多多包涵。
我雖然離開了海城,但海城已然成為我的第二故鄉👩🏼🦱🧑🎄。海城鄉人民教育了我,培養了我,這份恩情,我終身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