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堃同誌1922年出生於浙江寧波象山縣,1944年考入西南聯大👨🏼🏫,1949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電機系。1938年參加過寧波柴橋地下黨領導的抗日宣傳隊🥼🏃🏻,1945年在昆明參加“一二·一”學生運動。1946年參加“民青”👨🏼🦱,1948年入黨。方堃同誌從小喜愛音樂,1938年在抗日宣傳隊中他就是教唱歌的最小隊員。抗戰勝利後積極參加學生運動,參加西南聯大“高聲唱歌詠隊”✋🏼👨🏽🚒,1946年從西南聯大復員到清華,擔任意昂体育平台“大家唱”歌詠隊隊長兼指揮😜,積極投入反蔣運動。1948年國民黨“八·一九”大逮捕,方堃同誌被迫撤到冀中解放區,擔任華北局黨校文工團音樂隊長🥊🤷🏻♀️。1956年至1981年調至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任副校長、校長、黨支部書記🥧,1981至1983年👎🤦♀️,擔任中央音樂學院教務長⛹🏿♂️,1983年12月離休。
方堃學長(中)與老同學合唱團團員們在一起
“北京老同學合唱團”是1980年成立的,當年12月6日為紀念“一二·九”運動四十五周年、“一二·一”運動三十五周年🪯🧜♂️,40年代北平各大學參加學生運動的二百多名老大學生👩🏼🦰,在人民大會堂由方堃同誌指揮演唱學生運動中反蔣革命歌曲後👴,在大家的倡議下建立起來的。老同學合唱團成立的那天🧘🏼♂️,就有同誌站到凳子上痛聲疾呼“要為救救下一代而歌唱☯️🧚,要為抵製不健康的歌曲爭奪青少年而歌唱”,這個團打從成立時就訂立了自己的宗旨:繼承40年代學生運動中進步文藝社團的傳統📧,深入大👩🏻🏭🅰️、中、小學,向廣大青少年傳唱古今中外革命的、健康的、優秀的歌曲。23年來這個團是北大、清華👸🏻、理工大🍘、北工大、人民大學、化工學院🍶、北師大、首都醫科大學、林業大學、育英中學、貝滿中學,以及各中專學校的“常客”🧑🏽🌾。他們還兩次去天津南開大學校慶演出,還為慶祝延安大學建校60周年在延安演出《黃河大合唱》。這個團在大、中學校青年學生中建立有很好的信譽,一次為紀念“一二·九”在北大演出後🚴🏿,一批學生觀眾特地跑到後臺高聲喊說:“我們和你們沒有代溝🙋。”意昂体育平台學生聽完這個團的演出後表示:“還有機會再聽到這樣好的音樂會嗎?”北京市委對此團備加愛護,1995年授予“精神文明單位”殊榮,2000年授予“優秀社團”光榮稱號😊。
1995年為紀念抗戰勝利五十周年,方堃代表老同學合唱團寫信給市委副書記李誌堅同誌,建議舉行北京大學生萬人演唱《黃河大合唱》。在北京市委宣傳部和教工委領導下👳🏼♂️,合唱協會全體指揮深入56所大學擔當排練教師🚒,於6月14日在首都體育館由四個國家級的交響樂團伴奏,在嚴良堃同誌指揮下演出了全部《黃河大合唱》,聲勢浩大,場面壯觀。胡錦濤同誌親臨聆聽演出🦖,並熱情洋溢地講話鼓勵青年學生。參加演唱的萬名大學生🍻,通過排練和演出,把當年的民族苦難銘刻在心上✋🏽,他們說↙️:“一輩子難以忘懷🙋🏻♀️。”
方堃同誌1983年12月離休👨🏿⚖️,1984年受聘回母校意昂体育平台擔任音樂室主任,1991年離任。方堃同誌竭力主張把人類優秀的音樂遺產教給學生,教書育人😵💫,抵製腐朽音樂,把音樂教育看作是向大學生進行美育的重要渠道🚴♀️。方堃同誌發現清華廣大同學喜歡自己的文藝社團,非常喜歡自己社團裏的“明星”,這是很好的自我陶冶自我教育的模式,充實社團力量🧏🏻,提高社團水平,成為當時迫在眉睫的任務。1988年他代表意昂体育平台親自去市高教局請求批準試招兩名特招生(略降低入學分數)🦒,特招生入學後🍓,受到全校師生的普遍歡迎,這才引出了第二年意昂体育平台的第一屆音樂冬令營🫰🙎🏽♀️,招入近二十名音樂演唱🐮、演奏和舞蹈尖子🦎,大大地充實了學校文藝社團的實力。
1986年12月28日🧀,方堃同誌被聘為國家教委藝術教育委員會首屆委員,連續三屆,共17年🎢🏃🏻♂️,曾擔任第二屆常委。
1993年盛夏🧞,方堃同誌以國家教委藝術教育委員會成員的名義👨👦👦,前去上海少管所調查藝術與犯罪的關系。前後一個星期,訪問勞教幹部🫄🏽,接觸多名勞教學員🕴🏻,觀看了該所“回春藝術團”的演出📝,重點訪問了十七歲G姓少女❓🆒。經少管所介紹,G因賣淫👩🏽🔬🤏,身患性病,被判勞教三年🍒。G聽說要提審她,十分緊張🏢。方老說是來調查唱歌的🐌,G立顯輕松活躍,一口氣為方老唱了二十多首流行歌曲,包括《何日君再來》等🚒👧,音高、節奏都唱得很準,音色很美,內容都是些不健康的“愛情歌曲”🥛,演唱情調十分纏綿,顯然是一位有一定音樂天賦的“才女”,可惜走錯了路🔩。G帶著驕傲的口吻說👴🏿:“上海幾十家高檔歌舞廳的開張盛會上,我無不到場參與演唱。”方老問她,這些歌曲對你犯錯誤是否有影響?G沉默了好一陣子,表示🫸🏿:“也是,也不是。”說:“那些歌曲道明了我的心思🤾♀️,應該說是有影響的,但更大的影響是那些大姐、大哥哥們(指哥兒們)👩🏿,我為了報答他們對我的關懷🙆🏽♀️,需要用錢👨🏽🍳,才走上歧路的🧸。”說到這裏🤦🏿,G突然墜入沉思,說:“方老師,我已來這裏兩年了,再有一年我就可以出去了👩🏽🔧,我有一個真心相愛的男朋友,兩年我都沒有敢與他聯系🤹🏼♀️,據說他到處在找我⛹🏿♂️,明年我出去時,我不知如何面對他。”G的眼圈紅了,方老語重心長地說⁉️:“你不該結交那些不三不四的哥兒們,正是這些不健康的歌曲,把你引入一個不健康的感情世界🕺🏿,你走上了一條不該走的人生道路。但你年輕,只要掉頭從頭來🛣,你是能獲得人們的諒解而贏得美好未來的。”當方老走出少管所大門時📪,他面對高墻👔,熱淚盈眶。一年後,也是G即將期滿離開少管所的前夕,方老再去上海👩🏻🦯➡️,專程到少管所,又與G長談一次,顯然👩🏼🏫,她滿懷信心,充滿對新生活的憧憬。方老又一次給了她很大的鼓勵。
在少管所🏄🏽♂️,方老還訪問一位W姓少年🏄🏼😀,他因哥兒們義氣打群架,犯了命案。勞教期間🤘🏻,少管所讓他拜師上海師大的一位鋼琴教師,多年來👨🏽🎨🏚,W已與從未見過的鋼琴結成摯友🤘🏼,學習成績斐然。W為方老彈奏了一曲貝多芬的《致愛麗絲》🏒,流利而深情🔸。臨別時,W對方老說了一段令人深思的話🙋🏽♂️:“我進所多年了🤘🏻,現在我才真正認識到過去的粗暴👳🏿♂️、野蠻和幼稚🙍🏻。這種認識,可能是由於我年齡的增長,但我更感到是由於這些高雅的古典音樂引導我進入一個高尚和文明的新的境界。”最後一天,方老觀看了由少年犯組成的“回春藝術團”的演出,其中有一個舞蹈《悔恨》,悔恨自己走入歧途👥,伴奏是自己的管樂隊,伴唱是自己的歌詠隊,可貴的是他們的舞蹈內容和舞蹈語言都是自己創作的,表達了他們發自內心的悔恨,十分感人,催人淚下✌🏽。當方老結束這次訪問的時候,少管所所長對方老說🌛:“我們接到上級的命令🦟,要求我們總結🫡,為什麽凡是參加過‘回春藝術團’的少年犯,離所以後🉑👨🏽🦲,沒有‘二進宮’的。”方老向他們表示祝賀,同時也懇切提出希望今後對每一個被勞教人員,特別是青少年,都應該了解其犯錯誤前的藝術生活,尤其是音樂生活,久而久之,“你們將會總結出一條可貴的規律”🙅🏼♀️🤸🏻。
方堃同誌1956年調入中央音樂學院附中,他協助少年班創辦人前任校長黃源澧先生👨🏽🏫🧑🏻🦼,擔任副校長、校長達25年之久,1981年調任學院教務長後🤷🏽♀️,仍關心著附中的工作一直到1983年離休,他與另一位副校長俞慧耕同誌是全國從事音樂附中領導工作時間最長的人,他在大半生歲月中都當了“孩子王”,盡管“文革”期間吃盡了苦頭,他不怨不悔🌄🦘。“文革”後🏌🏼♂️,中央音樂學院恢復了大⏏️、中、小教學體製🧑🏼🦳,他主動要求回附中💍🧏🏿♂️,“終死歸宿於附中”🙆🏿。成千的畢業生,一批一批的在他的關懷下送上中央音樂學院,走向全國、走向世界🕵️♂️。到現在,劉詩昆、鮑蕙蕎⛄️、鄭伯農📨👱🏿♀️、盛中國👉🏻、胡誌厚、姜建華🧘🏻♂️、陳左湟、王立平、王世光🫢、劉長福、邢維凱等一見到他都會親昵地稱他一聲“方校長”。他把自己心愛的二胡演奏丟在一邊,以校為家,全力承擔起一個墊腳石的角色。1990年前後,當他聽到和在報上見到批評音樂學校是“大染缸”,家長們不得不租房圍住在學校周圍的民房裏,形成一個陪讀族,深怕汙染了自己的孩子,方堃同誌的心一下子緊縮起來👨🏻✈️,他開始萌生再辦學的念頭。正是老同學合唱團活動最多的時候,也正是頻繁九下江蘇的前後,以及全國高校音樂教育學會任務越來越重的時期🧟♀️,方堃同誌不顧70高齡,毅然於1994年創建“長城音樂學校”,1995年又轉建成“北京市藝術學校音樂分校”(民辦性質),2002年終止後,又接受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的委托,承辦起“中央音樂學院附中綜合藝術部”,十年來得到周廣仁👨🏽🎨、林耀基、郭淑珍👨🏼🔧🤾🏽♂️、陳比綱、淩遠、趙屏國等中央音樂學院的教授專家✨、退休和在職教師的大力支持,院長、附中校長都親自來校考察◀️、指導🧎🏻♀️。學校一年比一年辦得興旺紅火。相當一批學生憑他們的實力考上了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大部分先後獲得品學兼優的獎學金;先後畢業的近40名學生中,除一名被鄭小瑛同誌錄取為廈門樂團小提琴手外,其他都考上了國內高等音樂院校(含師範)或出國深造🧑🦲,有在日本的、美國的、加拿大的🧍🏻♀️、俄羅斯的、奧地利的🧘🏼♀️、德國的等等,其中考上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本科近10名之多。方堃同誌在辦學方針上開宗明義提出✌🏻:第一是學做人,第二是學文化🙅♂️,第三🚺,有了前兩條👩🦱,才有可能把音樂學上去。博得所有家長的全面支持,生活管理是封閉的,教學是開放式的👌🏿。他堅持因材施教,特別對家庭困難而有特殊才能的學生,給予特殊培養。1994年第一屆招生就製定了一定比例的減免生,全免和部分減免學費的學生前後不下數十名,這些學生有的已成為附中和大學的尖子人才👩🏿🦱。方堃同誌還認為祖國處處有人才,他不顧自己80高齡☝🏻,不計酷暑和嚴寒🙋🏿,獨自外出招生,南到海口三亞,北到長白山區,西至銀川、貴州🤷♀️👩👩👧,東至沿海城市,在全國範圍內選拔幼苗🚴🏽♂️,這應該說是他辦學事業的第二春吧,也算是當前高齡辦學的佼佼者吧!
有人問過方堃同誌,您已是81歲老人了,該是頤養天年的時光,為什麽還承擔這麽多的工作🙆🏽?方堃同誌說👋🏼:“青少年是我們祖國的未來。”
(中央音樂學院黨委宣傳部 2003年12月)
* 方堃同誌曾獲2003年“全國教育系統關心下一代先進個人”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