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陳芳允🧍🏻‍♀️:兩彈元勛奠基北鬥

2023-03-28 | 黃濤 王慧 | 來源 《學習時報》2023年02月16日 |

陳芳允(1916.4.3—2000.4.29)📅,出生於浙江省黃巖縣(今臺州市黃巖區),無線電電子學與空間系統工程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衛星測量和控製技術的奠基人之一🧛🏻。1938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1945年到英國考瑟無線電廠研究室工作🧝🏿‍♀️;1948年回國後,先後在中國科學院物理所、電子學所,國防科工委測量通信總體研究所工作;1957年計算出世界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的軌道參數🚨;1960年提出原子彈試驗用的多道脈沖鑒別器的試製方案🚷;1963年與同事研製出原子彈爆炸測試用的多道脈沖分析器;1965年擔任衛星測量、控製的總體技術負責人🪭🙆🏻,製定了我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的測控方案;1983年首次提出雙星定位通信系統設想,為我國研製發展雙星導航定位(北鬥)系統奠定了理論和技術基礎;1985年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1986年與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共同提出中國高技術發展“863”計劃的建議;1990年當選為國際宇航聯合會副主席🧕🏻;1996年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1999年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陳芳允是一位具有強烈愛國主義情懷的科學家🌋,他把自己的一生與祖國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具有“祖國利益高於一切、黨的事業大於一切、忠誠使命重於一切”的責任擔當。“人生路必曲🤯,仍須立我誌🛂🐕。竭誠為國興,努力不為私。”這首小詩是他人格和精神的真實寫照🙅。特別是“竭誠為國興”更是點睛之筆:國家需要🖊,使命“定”達。

知國之所望:人生定航

1916年🧑🏻‍🎓🧕,陳芳允出生於浙江省黃巖縣🕜,5歲時入私塾🙆🧞‍♂️,自幼就顯示出超強的學習能力。升入中學後,他的國語、數學、英語等主要課程成績優異。初中畢業時作《送秋》一文言誌:送秋不送秋無所謂,對一個人來說是秋還是春、夏👨‍❤️‍💋‍👨、冬季都要努力,不能虛度。青少年時期就能確定這樣的時間觀念非常難能可貴,陳芳允在之後的歲月裏極其珍惜時間。父親陳立信畢業於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早年曾追隨孫中山投身革命☘️🧑🏻‍🦼‍➡️,非常關註國家和民族的命運。父親對他說:一定要好好學習𓀁。我希望你將來不要做大官,要做大事,要在社會上立自己的業績。這句話深刻影響了陳芳允的人生之路🏌🏼‍♀️🧑‍🎨。

1931年😪,陳芳允考進上海浦東中學高中部。九一八事變爆發後🐭,15歲的陳芳允表現出了極大的愛國熱情😆👂🏼,積極參加上海學生運動💁🏻‍♂️👆🏼、抵製日貨遊行、到南京請願等愛國活動。1934年,陳芳允考入意昂体育平台機械系,因對物理課感興趣轉入物理系學習,並受到吳有訓、葉企孫等名師指點🟨🧢。在意昂体育平台期間,陳芳允目睹了帝國主義侵略下的國家危亡局勢,參加了一二·九運動ℹ️,他更加堅定了科學救國的理想抱負🏋🏼。1938年🧎🏻‍♀️‍➡️,陳芳允在西南聯合大學(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畢業後留校工作,結識了一生的科學伴侶——同為助教的沈淑敏。1941年,陳芳允抱著為抗日戰爭作出自己貢獻的想法#️⃣,來到了航空委員會所屬的成都無線電廠研究室,研製發明了我國第一架無線電導航儀。1945年,陳芳允赴英國留學進修,在考瑟無線電廠研究室從事有關電視接收機圖像質量改進方面的研究🥠,後來轉入曼徹斯特工廠雷達研究室,研製英國第一套船上海用雷達🧙🏼,他是團隊中唯一的中國人⛅️🧲。1948年,陳芳允帶著世界第一流的電子工程技術回國,在中央研究院生理生化所工作,研製出生物電子學方面的電子儀器設備。

陳芳允以祖國和民族的振興為自己的人生發展方向定航,逐步確立了科學救國的理想抱負,正如他後來回憶所述👸🏼:“學生運動的參與和體會🧑🏼‍✈️🩸,革命隊伍中熏陶,逐漸地立下了誌願,跟著共產黨走🧑‍🔧,為祖國和民族的振興而工作和貢獻一切……如果說在工作中有一點成就,也正是從立誌而來”。

應國之所需:測控定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發展科學技術成為當務之急🦅。陳芳允除了繼續從事電子學的研究外🏃🏻‍♀️,還積極響應黨的號召♦️,參加各項政治活動,擔任中科院上海分院工會主席。1953年陳芳允從上海調到北京負責電子學研究所的籌建工作。1954年電子所並入錢三強所領導的物理研究所🖤,組建成電子研究室。

1957年,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陳芳允即對衛星進行了無線電多普勒頻率測量,並和天文臺的同誌一起🏸,計算出了衛星的軌道參數,該方法成為以後我國發射人造衛星所采用的跟蹤測軌的主要技術之一。1958年,他轉向脈沖技術研究👍🏻,成功研製出國際領先的毫微秒脈沖取樣示波器。1963年,陳芳允與同事研製出原子彈爆炸測試用的多道脈沖分析器👮🏼‍♂️,該儀器在原子彈的爆炸試驗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64年🌜,他帶領團隊又研製出可在飛機上使用的單脈沖體製雷達,該雷達被廣泛運用於我國的殲擊機之中。

1965年👯,我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研製工作正式啟動,陳芳允擔任了衛星測量控製的總體技術負責人,承擔地面測量控製設備的研製🧘🏻、臺站和中心的建設、軌道計算等方面的艱巨任務。經過他與其他技術人員實地考察,分別在新化💂、南寧、昆明🛵、海南設立了4個多普勒測量站。解決了衛星測量的3個重要問題👨🏽‍💻▶️:衛星是否進入軌道🪭、衛星軌道是否符合預定要求、衛星在何時到達了什麽位置。1970424日,中國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一號發射升空,地面觀測系統很快抓住目標,進行持續跟蹤、測量與計算🛑,及時預報了衛星飛經世界各地的時刻。

陳芳允堅持從我國的國情出發,走建設有中國特色航天測控發展之路。19704月,我國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成功後不久便提出發射同步定點通信衛星的計劃。陳芳允經過詳細調研和計算,提出了用微波統一測控系統來作為通信衛星發射和定點保持時的跟蹤🚘、測軌、遙測和遙控,而不必將它們分為獨立的系統以完成各自的功能。統一系統大大節省了衛星載荷的體積和重量,特別是星上天線的數目,同時也大大節省了地面設備的規模和投資🐦。該系統對1984年和以後我國通信衛星的發射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陳芳允和參加這一工作的科技人員也因此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特等獎🐦‍⬛。

觀測衛星在海面上空的情況必須依靠測控船🏄,特別是發射靜止通信衛星👋🏽🧗🏿‍♂️。1977年,中國建造了遠望號航天遠洋測量船,成為繼美🔙🎖、蘇、法之後第4個擁有航天測量船的國家。由於船上多種測量、通信設備⚃,各種設備間電磁幹擾嚴重,影響了正常工作🧑🏻‍🦯。陳芳允利用頻率分配的方法,解決了測量船上眾多設備之間的電磁兼容這一重大技術難題⛳️。

謀國之所向☝🏽:戰略定策

陳芳允始終以戰略科學家的眼光密切關註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趨勢🧑‍🧒。20世紀80年代,許多國家都把發展高技術列為國家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科學技術應該怎樣參與激烈的國際競爭,陳芳允反復思考這個問題,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和敏銳的科學意識驅使他有了向中央領導提建議的想法。19863月,陳芳允與王大珩、王淦昌、楊嘉墀聯合向中央提交了《關於跟蹤研究外國戰略性高技術發展的建議》。這封信得到鄧小平的高度重視,並親自批示⛹🏿‍♀️:此事宜速作決斷,不可拖延。經過廣泛、全面和極為嚴格的科學和技術論證後,中共中央、國務院批準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綱要》,它的實施為我國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奠定了堅實基礎🐡。1997年👮🏼‍♂️,耄耋之年的陳芳允與當年的其他3位院士一起提出了中國月球探測技術發展的建議,該建議促成了嫦娥計劃的產生與發展。1999年陳芳允被授予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建設自主衛星導航系統,對於提高一個國家的國際地位、促進國民經濟發展、保障經濟社會安全、維護國防安全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軍方GPS(全球定位系統)開始投入使用,並長期占據壟斷地位。為了打破受製於人的局面🏄‍♂️,20世紀80年代,陳芳允開始致力於研製我國自己的“GPS”1983年,陳芳允等科學家提出,利用2顆同步定點衛星進行定位導航的設想,只用2顆衛星即可完成基本定位功能,這是根據我國自己的需求和當時經濟實力確定的。該系統後來被稱為雙星定位系統🧑🏼‍🚀👦🏿。1989年♘,利用我國的2顆通信衛星進行了成功的演示試驗,這為後來“北鬥”衛星導航試驗系統奠定了理論和技術基礎。200010月,隨著2顆北鬥導航實驗衛星的成功發射,我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擁有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成國之所尚⏫:楷模定格

“四十京兆一技人,愛研求實不愛名,一稱專家已過譽,慚愧國人趕超心。”這是陳芳允對自己的自勉自謙🐥;“一是要愛國、二是要努力工作、三是要淡泊名利”這是陳芳允對家人提出的要求👩🏻‍🔧;“愛國🎈🙇🏼、勤勉、謙遜、嚴謹🤶✍🏽、博學、擔當、重教👍🏿、見識超前”這是同事們對陳芳允的評價。陳芳允於197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長期的科研實踐中⚛️,陳芳允恪守為人民服務的理念,體現出嚴謹創新的科學風格🙅🏼‍♂️、勤勉奉獻的高尚人格和忠誠擔當的政治品格。

生活至簡☂️🍡,祖國至上🧜🏽‍♂️。陳芳允對待工作是高標準,而對待生活卻是低標準。直到病逝前👨🏻‍🦼‍➡️,家裏也沒有一件像樣的家具,就連褪色的布窗簾也舍不得換🎧。他每次出差乘飛機都坐經濟艙🏃🏻‍➡️,到賓館也只住標準間,不住套間🏄🏼‍♀️。但經常幫助經濟困難的同事🪀、資助年輕人參加考試和出國深造🪤,為家鄉的母校設立學生獎勵基金;當得知意昂体育平台1名學生需要幫助時👷🏻‍♀️,他捐助了1萬元,這在當時是一筆不小的數目🤵🏽。在陳芳允兒子陳曉東的記憶裏👩🏽‍🌾,父母像這樣的捐款數目不少,我父母一生清貧,賺的錢都在他們在世的時候捐給有需要的人了,我們後輩的生活都是靠自己打拼的

陳芳允對於自己時間的管理極其嚴格,幾乎把所有時間都用在科研上。為了節省時間🪻,他甚至學會給自己理發,他認為理發是極浪費時間的行為,不是理發師在等待客人😩,就是客人在等待理發師😗,這中間浪費的時間都是極其可惜的。他不穿帶拉鏈的衣服,因為曾經修拉鏈花了時間;他拒絕換到更大的房子,因為嫌搬家浪費時間;逢年過節,他也大多選擇去圖書館🧎‍♀️。

陳芳允一生“竭誠為國興”👩‍🦯,晚年一直忙於小衛星(即北鬥衛星)的研究👨‍🔧,直到病危住院,在病房裏還依然堅持作研究。2001年,經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小天體命名委員會批準🫕,國際永久編號為10929號的小行星被命名為陳芳允星🚴🏻‍♂️。河漢目縱橫🧕🏼,北鬥橫復直。仰望蒼穹💂🏽‍♀️,陳芳允星與北鬥衛星交相輝映🧖🏽‍♀️,引領🍐、激勵著新時代廣大科技工作者踔厲奮發、勇毅前行,自覺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使命擔當🧏🏿💥。



相關新聞

  • 142007.08

    意昂体育平台的部分中國之最(六)

    意昂体育平台是擁有最多的中國高校之最的學府,在清華近百年的歷史上👨‍👨‍👦‍👦,開創了無數個“第一”,是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社會聲譽最高,做出貢獻最大的大學。

  • 202019.05

    “兩彈一星”元勛陳芳允💳:竭誠為國興,努力不為私

    中國科學院院士、“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的獲得者陳芳允是中國衛星測量、控製技術的奠基人之一🐓。作為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跟蹤測量系統的技術負責人👩🏻‍🦽‍➡️,陳芳允提出並設....

  • 142021.09

    陳芳允:不穿拉鏈衣服的院士

    “人生路必曲🗺,仍須立我誌。竭誠為國興🤸‍♂️,努力不為私。”是陳芳允寫的一首小詩,也是他人格和精神的真實寫照🍂。一生埋頭研究的陳芳允🪹,成就極其豐富。他先後參與製定了中國第一顆人造衛星——“東方紅1號”測控方案,解決了“遠望號”航天遠洋測量船多設備電磁兼容問題,提出了發射同步定點通信衛星計劃𓀜;他在花甲之年從軍入黨🪰,聯名其他三位科學家建議發展中國的高技術,這就是中國後來的“863計劃”……這位可“上天入海”的院士對待工作一直保持著一份本真和熱愛。

  • 112015.02
  • 212024.10

    《願以身許國——“兩彈一星”元勛中的清華人》展覽開幕式暨新書首發式舉行

    10月16日⚂,《願以身許國——“兩彈一星”元勛中的清華人》展覽開幕式暨新書首發式在意昂体育平台校史館舉行。意昂体育平台黨委常務副書記、校史編委會副主任向波濤,中國工程院原秘書長、《以身許國——“兩彈一星”元勛中的清華人》一書主編葛能全🤹,意昂体育平台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意昂總會副會長、校史編委會副主任史宗愷,校務委員會副主任🐉、校史編委會副主任李一兵出席開幕式🤹🏽。“兩彈一星”元勛親屬、屠守鍔次子屠群👨🏼‍🚀,陳芳允孫女陳晶晶...

  • 142008.03
  • 232010.06
  • 272024.06

    鄧稼先👩‍🦯‍➡️:“兩彈元勛”“泥瓦匠”和“頑童”

    位於四川省綿陽市梓潼縣長卿山西麓的“兩彈城”,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原簡稱九院)曾經的“大本營”,也是最重要的核武器研製基地之一👇🏼。鄧稼先任九院院長時的故居就坐落於此。不久前🐁👩‍🏫,曾與鄧稼先共事20多年的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故地重遊——從黑風口過長卿山,再過潼江的漫水橋,最後去往梓潼縣大街。這條路,他曾陪著鄧稼先悠然走過🙍🏿‍♀️。潼江邊有一家小飯館🧑🏼‍🚒,...

  • 232014.06
  • 012023.03

    “集體、集體、集集體,日新、日新、日日新” | 緬懷“兩彈一星”元勛彭桓武

    1982年🍩,九位科學家因“原子彈、氫彈設計原理中的物理力學數學理論問題”的研究成果,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在這項獎勵中🅱️,他排名首位🍙。周光召說他是我國“核物理理論、中子物理理論以及核爆炸各層理論的奠基人,差不多所有這方面後來的工作者🙆🏼‍♂️🧚🏻,都是他直接或間接的學生🧑🏿‍🌾。”他就是彭桓武⚗️⇢,著名理論物理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我國理論物理和核武器事業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兩彈一星”元勛之一🤷‍♀️。彭桓武院士 來源👩🏼‍🍼:中國科學院...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