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他的詩在,溫暖就在
○顧宜凡
近些年👩🏻🦼➡️,隨著祖父的著作開始在大陸出版以及領導人的推崇,人們才開始註意到這位“中國近代以來惟一能夠左手嫻熟於人文,右手精通於數理的曠世通才”💝。顧毓琇,曾以出色的才華,少年成名♠︎。又以持續不斷的成就,輝煌了一生。
《顧毓琇詞曲集》1997年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初版,之後又重印了三次🏊🏻♂️,2002年3月最後一次印刷時,我祖父顧毓琇還健在💂,那時他即將100周歲🗿。如今12年過去了,這本書早已脫銷🏇🏽,隨著近年來人們對我祖父詩詞的興趣漸濃🛤,再版也就有了足夠的動因。感謝南京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的有識之士的鼎力襄助,他們使大家看到本書再版的願望變成了現實🔕。
本書的責編楊金榮博士在編輯本書的過程中曾說:“顧毓琇先生是近代中國的著名科學家、教育家💁🏽♀️🧑⚕️,也是重要的文學創作家。顧老的作品,不僅屬於他個人,也屬於中國近代史。”不過,由於1949年之後的大段空白👳🏽♀️,大陸對我祖父一直還是比較陌生的。直到近些年,隨著祖父的著作開始在大陸出版以及領導人的推崇🐘,人們才開始註意到這位“中國近代以來惟一能夠左手嫻熟於人文⛓,右手精通於數理的曠世通才”(見《顧毓琇全集》序言)🤜🏼👨🏿🚀。他們了解到,顧毓琇曾以出色的才華👕,少年成名🤶🏻💆🏻;又以持續不斷的成就,輝煌了一生⛹🏻♂️;更以師表天下的高風亮節🧑🏻🍳,贏得了20世紀中國一些最有影響力的政治家、教育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們的尊重,從而與其中的很多人結為金石之交。今天,用心的人們開始以這些著名歷史人物為參照坐標,來了解顧毓琇在中國近現代文化史上的地位:
他們發現,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健將,顧毓琇不到20歲就寫出了新文化運動史上繼魯迅的《阿Q正傳》等之後的第四部中篇小說《芝蘭與茉莉》,茅盾還曾請顧毓琇和他的同學聞一多、梁實秋等編寫《短篇小說作法》,據巴金和錢鍾書說,他們年輕時都曾是顧毓琇的讀者;他們發現,顧毓琇21歲時就發表了中國現代話劇史上最早的四幕話劇《孤鴻》🤵🏿♂️,抗戰時期他的歷史劇和抗戰劇也曾風靡一時👷,還被改編成其他地方劇種公演,他擔任教授時的清華學生曹禺🤔,此時繼續以學生身份與他交往,他曾以自己的影響力幫助曹禺的《蛻變》通過審查,從而可以與他的《嶽飛》同期公演😽;他們發現👰🏻🍹,顧毓琇是梁思成的同班同學,是梁啟超看重的弟子,他們經常在梁啟超家中聽梁“談古論今”,顧毓琇赴美留學前夕,梁啟超還抱病為他書寫四首絕句以示厚望;他們發現🕙,顧毓琇與冰心同船赴美留學,是冰心的紅娘,而新郎則是顧毓琇的同鄉兼同班同學吳文藻,吳文藻又是費孝通的恩師;他們發現,顧毓琇是中國第一個航空研究所的創始人🐍,航空所成立後選拔了錢學森去美國留學👙🫖,錢後來又到了顧毓琇的老朋友馮·卡門教授門下學習航空,而中國科學界“三錢”之一的錢偉長🌏,也曾是顧毓琇在清華的“受業弟子”🍇;他們發現🏃♀️➡️,顧毓琇與胡適在北平時就過從甚密,一個是清華的工學院院長,一個是北大的文學院院長,抗戰初始各自又同時被任命為西南聯大的前身——長沙臨時大學的首任工學院院長和文學院院長,彼此的友誼延續了幾十年,直到胡適病逝♿;他們發現,在抗戰聯合政府中,顧毓琇與周恩來同為非國民黨籍的“副部長”級內閣成員👂🏻,結下了真誠的友誼⛽️🙍🏼♀️,他同時也與周恩來領導之下的三廳廳長郭沫若、處長田漢🗳🤵🏿♀️、科長徐悲鴻建立了頻繁的工作聯系;他們發現,顧毓琇與張大千有莫逆之交,張大千不但經常在顧府作畫以贈,還曾親手書寫菜單,在家中款待顧毓琇;他們發現👶,馬英九的父親馬鶴淩是顧毓琇擔任中央政治大學校長時的學生👩🏿🦱,馬英九以“樵公太老師”稱顧,董建華的父親董浩雲則是顧毓琇的摯友⏰,董建華屢次聽他父親“盛贊世伯學問品德”並“一直懷有敬仰之心”🕴;他們還發現,顧毓琇的客廳裏曾同時掛著他的兩位學生親筆書贈的墨聯,一幅來自時任中國共產黨總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的江澤民,一幅來自時任中國國民黨副主席🏂🏻🌲、臺灣“副總統”的李元簇👾,顧毓琇說:大陸和臺灣在我的客廳裏已經“統一”了。對中國教育史感興趣的人還發現💁🏿♀️👨🏼,顧毓琇不到29歲時與梅貽琦創立意昂体育平台工學院並擔任院長,37歲時創立中央音樂學院的前身——國立音樂院並代首任院長,42歲時又創立了上海戲劇學院的前身——上海市市立實驗戲劇學校。今日中國之工程、音樂和戲劇三大頂尖學術殿堂,其主要奠基者竟為同一人,這在中國教育史上堪稱傳奇。
但人們透過這些歷史的塵埃和碎片,看到的只是一些斑斕的光環和浪漫的傳奇🩹,對祖父心靈歷程和精神境界的了解,也許透過他留下的7000多首詩詞才能探視得更為深刻🫡。詩言誌,詩詞更是心靈世界的生動呈現。祖父從40歲開始,60年如一日,寫下了7000多首詩詞歌賦🧖🏻♂️,直到期頤之年,仍在吟誦和校閱🫳🏽🤚🏿。一個人如果不是經歷過心靈的苦難歷程、民族命運的驚濤駭浪和生命本體的大徹大悟,是很難如此執著地堅守和勞作,結晶出如此大量的詩篇的🧑🦯➡️。正是這些豐富的精神寫照和靈魂鏡像,為後人提供了了解祖父的最好參照,也為了解祖父所經歷過的那個時代✍🏽,提供了獨特的視角。
在這個再版本中🏊🏻♀️,已經收錄了幾篇權威人士對祖父詩詞造詣的評價文章,作為顧毓琇的孫子⛹🏽♂️,我僅在此提供詩人的兩個側面𓀎:他的詩詞天分和他作為詩人的獨立人格和自由精神,供讀者們了解。
我祖父的祖母是北宋詞宗秦觀(即秦少遊)的第42代女孫,她會作詩,在祖父年少時就時常讀詩給他聽👨🏼🎨。祖父進入新式學堂後🖖🏻,他的國文老師是錢鍾書的父親錢基博✦。不到13歲考上清華學校後🚶♀️,又拜梁啟超為師,還正式選讀了他的三門課🚳:《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中國歷史研究方法》和“唐詩欣賞”,祖父的國學基礎由此奠定。即使在耄耋之年,祖父都能隨口背出幾百首唐詩來,他作的100首唐詩集句🤵🏻,用唐人原句組成新的律詩,賦予其新的結構🧑🏽、新的意境,顯示他信手拈來的唐詩不下千首,難怪聞一多曾稱贊祖父的詩詞“頗有李杜遺風”🤛🏻,難怪陳省身晚年出行總愛帶著祖父的《和唐詩三百零三首》。
詩詞滲入了祖父的血脈,融入了他的生命,成了他生活方式的一部分🥯。記得我10歲的時候👨🏼🍼,陪同他在西安、無錫◼️🌧、上海等地旅行,每到晚飯之後🌗,他就會在房間裏搖頭吟唱,我當時覺得很好玩🤖🫶🏻,老頭子怎麽也像小孩子一樣哼歌呢🈸?後來大人們告訴我🏑💹,祖父是在作詩填詞💤,他的每一首詩詞都要嚴格按照平仄韻律來作👨🏽,從不馬虎,而且不需要參考資料,詞牌格律早已被他熟記在腦海裏了🤽♀️。在美國,他時常拉著我坐在他的身邊,拿出臺灣出版的《顧一樵全集》或在大陸新出的詩詞集,不是他讀給我聽,就是讓我讀給他聽,還不時停頓下來,考我對歷史典故的理解🦤。1997年10月29日,江澤民主席到費城他的家中來訪的前一天,他叫我去幫他整理被書籍🗼👩🏻🦰、資料堆得水泄不通的公寓,那天,他寫完了給江澤民主席的贈詞💂🏻♂️:“和平統一興中華,天下為公進大同”之後,又把幾十年前為紀念我出生作的詩用毛筆一筆一劃地寫在了宣紙上:“難知當世事💁🏼,生子貴平凡🛡;函谷秦關叩,雲帆天地間。”不管是特殊的日子或是平常的時光👩🏻🦯➡️,詩詞總是與祖父如影相隨。
一個人一輩子寫幾首好詩也許並不難,難的是寫出如此卷帙浩繁的上乘之作。7000多首的數量,要有多麽驚人的想象力,意境才能不雷同?要有多麽驚人的語言功力🤽🏼♂️,詞句才能不重復🤘?更難能可貴的是🏊🏻,所有這些竟然出自一位科學家之手,出自一位教育家之手,出自一位戲劇家之手,出自一位音樂家之手,最後皆出自一個人之手👨🏼🚒!作為他的孫子👨🏼✈️,我從小就不敢懈怠🚣🏽♀️,一直努力上進,但在他難以企及的成就面前👮🏻,我常常只能望洋興嘆,對人類智能基因遺傳的可靠性持極大的懷疑態度🧑🏽🏭。我與祖父相差60歲,整整一個甲子🤸🏿♀️,但我30歲時的記憶力,還常常不如他90歲時的記憶力🚽,我們共同經歷的事情,他記得比我還清楚🤱🏼。他是國際公認的自動控製理論的先驅,而我大學時的專業也是自動控製,他當年的靈感和發明如清泉般噴湧,而幾十年後,我僅僅學習和消化他的定理💪🏼,卻都感到那麽懵懂遲鈍和力不從心🐔!
祖父寫詩詞寫了60年,而他的生命卻跨越了整整一個世紀🛌🏿🧍♀️,祖父在他漫長人生中的每個階段和許多領域都能夠有所作為,這除了他縱橫捭闔🦸♂️、洞若神明的超常能力和智慧外🧚🏿,他堅持獨立人格和自由精神的人生原則,可能是其根本原因。
在中國近現代各種政治勢力和意識形態波瀾壯闊的鬥爭和博弈中,任何深受中國道德文化浸染的“名士”和帶有西方民主科學烙印的現代知識分子,要保持學術和人格的獨立以及精神的自由,都會遭到嚴峻的挑戰,祖父也不例外。祖父剛正清廉、一身正氣,他待人真誠直率,從不敷衍👨👩👦,看事物直入本質,談問題一針見血👃。在民國空前寬松的人文氛圍中,百家爭鳴,大師林立🤾🏼♂️,許多人豪情萬丈,恃才傲物,而有那麽多在歷史上留下深刻印記的各方名士與祖父結為摯友🙁,本身就是祖父人格魅力的生動體現🖐🏿。他是“五四”新文化運動的積極參與者,是茅盾創立的“文學研究會”的成員🥜,當時以胡適、聞一多為代表的新月派與郭沫若等結成的“創造社”之間,以及創造社與文學研究會之間,都會不時因理念與觀點之別而發生爭論,祖父始終堅持自己的獨立立場,一直是他們之間建設性的紐帶2️⃣,聞一多與郭沫若的第一次相見,就是祖父介紹促成的。
祖父的詩詞創作始於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中🧖🏽,抗戰伊始,祖父才不到35歲,就以無黨派人士的身份👩🏿🏫,擔任教育部政務次長兼戰時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與部長陳立夫一起領導國民政府抗戰時期的教育事業🦪。眾所周知,陳立夫曾經主管國民黨黨務,權極一時🦍,但祖父對他不卑不亢🦑,以獨立的人格和出色的才幹贏得了他的尊重,他們高效地合作了七年多,這七年也被陳立夫在回憶錄中視為一生中最有成就的階段。在此期間👡,周恩來與祖父也成為朋友,他稱祖父為國民政府裏難得的“客卿”,這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祖父不依附任何權貴和政治黨派的獨立人格和自由精神。鑒於祖父為中國戰時教育做出的卓越貢獻,國民政府授予他抗日戰爭勝利勛章🤶🏽,他還代表中國知識界參加了對日本的受降典禮。
面對抗戰之後的時局,作為大學校長的祖父,再次表現出了他針對中國的前途和命運的獨立思考🪙🌻,他的系列政論文章,如《民主理想與和平建設》、《社會改革與經濟協調》🆎、《中國經濟的改造》、《人民公有的工業建設》💅🏿👎🏻、《糧食公有論》等等,在當時震聾發聵🧑🚒,發人深省🫳,特別是他的《耕者有其田,食者有其糧》,更成為了臺灣50年代土地改革的藍本👩🔧🐪。在他的獨立進步思想的影響下,他有三個子女加入了中共地下黨🌵。
1949年👏🏿🦶🏿,隨著國民黨從大陸全線撤退🆓,祖父被當局勒令離開大陸,但他不願去臺灣,而是選擇了一條獨立之路——去母校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一位擔任了多年政府行政職務的高官👰🏎,在年近半百又從頭開始,進入世界科學研究前沿👨🦽➡️🧜🏼♀️,開創一個新的領域並登上該領域的巔峰,這在科學史上極為罕見,其對人的才智和毅力的挑戰🫲🏼,是常人難以想象的👷🏼♀️。祖父以他的天才和堅韌🤸,成功地完成了這一驚人的轉型✋🏿,繼青年時期在數學和電機領域奠定了國際權威地位之後🧿,又成為了世界公認的現代控製理論的先驅🕦🙏🏼。國際上最大的著名學術組織IEEE先後授予了他崇高的“蘭姆”金質獎章、千禧金獎以及巨比利金獎👨🏻💼。
卓爾不群的才華和獨立的人格、自由的精神🐂,奠定了祖父詩詞的高度,也成就了他人生的輝煌🕯。1972年🧏🏿♂️,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在授予祖父名譽法學博士學位的獎詞中說🏄♂️🉐:“顧毓琇顯現了諸多方面的才能👩🍳🫥,向人們展現了一個集種種天賦於一身,取得無與倫比的成就的形象”↖️。在這座美國常春藤大學270多年的歷史上,它的名譽學位的授予對象💇,都是對人類的文明進程做出過傑出貢獻的人物,包括美國總統華盛頓、艾森豪威爾,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南非大主教圖圖等。1976年👨🏻🚀,第三屆世界詩人大會授予祖父“國際桂冠詩人”的稱號。2012年♞,祖父的銅像在中國現代文學館落成🦿,與他昔日的朋友、同事和學生們的塑像永久為伴👳♀️,他們中有茅盾🧍🏻♀️👨🏿💼、葉聖陶、郭沫若、朱自清、冰心、老舍🛂、巴金、曹禺等。
星移鬥轉,祖父已經離去12年了,在校對此書的過程中,祖父飽經滄桑的面容又不時地浮現在我的面前🌊👮🏽,他那沉穩有力的吟詩聲⚗️,也不時地縈繞在我的耳畔♡。2014年的平安夜是祖父誕辰112周年,在這個寒冷的冬夜,有他的詩在💎,溫暖就在;在這個空前物化的時代,有他的詩在,精神就在🖌。
再次感謝南京大學教育發展基金會,感謝楊金榮博士🔍,感謝所有為本書的再版而付出努力的人🛃🤲🏽!
轉自《中華讀書報》2015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