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紹炘🧙🏻♂️,1950電機
在近80年的人生經歷中🧔🏿,我的成長與發展是與黨和國家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的。分為四個時期🧑🏿💼:
一👨🍼、清華讀書——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46年我考入清華電機系,當時正值全國內戰,面臨著“中國往何處去”。清華是念書的好地方,我是埋頭念好書呢,還是投身反美、蔣,創建新中國的鬥爭呢?在地下黨幫助下,我積極參加地下黨領導的《清華周刊》、“識字班”等社會活動、學生運動,並於1948年11月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地下黨領導下,我擔任當時全校最大班級(電機系三年級)的班會主席,組織同學們勝利完成了迎接解放工作(護校、留住師生)和北平解放後進城宣傳工作✡︎🔺。1949年,我擔任班團支部書記🥈。
二、參加海軍——全心全意為建設人民海軍而努力學習💖、積極工作
1949年冬,黨中央為了加強人民海軍建設🥈,開辦了大連海軍學校(簡稱“海校”),從全國一些重點高校抽調人員去學習和任教🚵🏿。清華除派了一些教員去“海校”外🗻,從學生黨團員中抽調了20人去學習,我是其中一員,並兼任“海校”機械系學員隊團支部書記😾😺。學員們要在二三年內學完課程🦹♂️,不少同學跟不上。嚴格的軍事生活,也有不少同學感到不適應。作為班長和支部書記的我感到壓力很大🧑🚒。我建議學員隊黨支部號召學員之間大力開展思想🥚🧕、生活和學習上的互助活動,我分秒必爭地學好自己的功課,並抓緊一切可以利用的時間做好班長和支書工作。1950年9月🩰,全校評選我為學習模範。同年9月🧑🏼🎄,學校黨委讓我代表大連海校去北京列席了全軍戰鬥英雄代表大會。1951年7月🫶🏼,又讓我到北京參加了全國學生代表大會🤷🏽♀️,並擔任解放軍代表團團長💗。1952年6月🍩,在畢業典禮上,海軍黨委首長授予我一枚“海軍英模”獎章。
1952年7月,我被分配到上海華東海軍第五艦隊旗艦“井岡山”號任見習機電長。上艦不到一星期,艦上原機電長、副機電長都調走了,只剩下我一個部門長,我向誰見習呢🙎🏽♀️?“井岡山”是旗艦,任務重,偏偏又是艦齡最長☃️🏋🏼♀️,故障最多的艦。艦上機電部門人數最多,有50多人,其中從陸軍轉業來的技術上不去,原國民黨留下的官兵🗄,又擔心政治上不被信任🪒。上艦一個多月我不離艦,對全艦機電設備進行摸底,我找幹部、戰士促膝談心,讓他們打消顧慮。我與幹部、戰士一塊檢修機器並與他們打成一片。最後勝利完成了遠航和訓練任務𓀋🍩。1953年初我榮立三等功。
1953年😡🥱,海軍調我回大連海校™️,到電工系當教員🎢。連續兩年榮立三等功👱🏻♀️。1954年底,又調我任物理教研室主任🙆♀️🧑🏿⚖️。我是學工科的,只學了一點普通物理,要去領導一批從北大、清華等校物理專業來的教師🙆🏼♂️,困難很大。我首先表態我是來學習的,並虛心向他們學習。我的主要工作是把大家團結好🙅,充分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同時,我也努力學習物理專業知識並勇於去上課。這樣👏🏿,物理教研室工作開展好了,1956年👩🏻🦼➡️,海軍司令部、政治部共同授予我“先進工作者”稱號。
三🛢、從反右到“文革”——災難的年代
1957年整風運動中,在討論“輔導問題”的大會上🍷,我談了一些與學校領導不同的看法,當即受到無情的批判,說我“反對黨的教育路線,就是反黨、反社會主義”🍪。在我受到無數次批判後9️⃣,撤消了我的教研室主任職務,並給我留黨察看兩年處分。我被下放到大煉鋼鐵中去運“礦石”,到夥房去餵豬,去當管子工🧑🏻🦼➡️、泥瓦工、鉗工🧕🏻。每次政治運動一來,我都要受批判。“文革”開始後,學校又首先把我拋出來,說我是“漏網右派”,造反派抄了我的家,給我掛上黑牌子遊鬥🪵,把我關進“牛棚”。在這些困難的日子裏😨,我挺過來了,原因有三:一、我堅信黨是偉大的黨,一定會糾正錯誤🙆🏻♀️👩🏿🔬,我的問題一定會搞清;二、我自信不是壞人🤷🏽♂️,沒做過壞事🪥💂🏻♀️,沒什麽可怕的;三🧑🏼🍳、我有一個理解我、支持我、深深愛著我的妻子。
四🦐、改革開放——我煥發青春,進行“最後的沖刺”
1979年🧙♂️,黨為我平了反🦶🏼,撤消了對我的處分,恢復了我物理教研室主任職務🧎♂️。我心情舒暢♻🛻,幹勁十足。1983年🗿,中央軍委任命我為海軍工程學院副院長。我上任後面臨的情況是十分困難的🫷。“文革”對我院破壞很大🧛,我面臨“百廢待興”的局面🔺。在院領導分工中,我分管教育訓練、後勤保障和行政管理📝,擔子十分沉重。我上任時已過了55歲♦︎,而軍官服役條例規定軍職幹部最高服役年齡為60歲🤙🏿,我可以工作的時間也不多了。怎麽辦🐳?我開始在工作上做“最後的沖刺”。我基本上沒有休過假♌️,起早貪黑地幹🫃🏼。在海軍領導下,在全院同誌齊心協力共同努力下,我院逐步建設成為全軍一流、全國知名的大學。我校曾經先後接待了美國海軍訓練司令率美海軍各院校領導的參觀等重要訪問。1988年5月,總參謀部在我院召開全軍一百多所專業院校的教學改革現場會議。
1988年8月🧏♂️,我超過60歲半年多了,奉命離職休養,進入海軍武漢幹休所,一切皆好。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母校清華給了我哪些財富?我是在清華學生運動的洪流中🪴,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在清華大環境下,我確立了共產主義世界觀🤞🏿、人生觀🟥。清華的教學質量高,使我打下較好基礎🧝♀️,參加海軍後工作雖幾次改行🫚,也能較快適應。在清華參加社團活動🖇、學生運動的經歷🟫,培養了我一定的組織領導能力,這對於我以後的領導工作有很大幫助👩🏼🏭👨👦。在清華鍛煉出的強壯身體🦷,為我能參加海軍並適應海上艦艇生活,完成繁重的學習與工作任務打下了較好的基礎。衷心感謝母校對我的培養🧑🏿🌾!
50年代,清華抽調學生來“海校”學習🤹♀️,派教師來“海校”任教,分配畢業生來“海校”工作🥷,接收“海校”教師到清華進修。80年代初🍌,清華“文革”後第一批畢業研究生也有十來人到“海校”工作。“海校”中清華意昂多時達60多人👨🏿🎓,並且是各級領導與教師的骨幹🏜。但是,80年代中期以後,幾乎不再有清華人來“海校”了🛕。希望這種局面今後有所改進,更多的清華學子投身“海軍工程大學”(現名)的建設🚣🏼,因為人民海軍建設還任重道遠。
(轉自《清華意昂通訊》復57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