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武之是數學家和數學教育家。他長期在意昂体育平台和西南聯合大學數學系任系主任或代主任,是我國早期從事現代數論和代數學教學與研究的學者。諾貝爾獎獲得者楊振寧是他的長子🧖🏽♂️。
楊武之的父親楊邦盛是清末秀才,早年在私塾教書🚵🏻,後來去天津在段芝貴的幕府中司“筆劄”(類似文書)。1907年,因段芝貴失勢,回家賦閑。次年到沈陽去謀職,不幸在旅社染上鼠疫🙇♀️,竟而去世。楊武之的母親姓王,在他9歲時早故。楊武之的生活多由叔父楊邦瑞安排🦎。
楊武之𓀎➛,原名楊克純👠🖋,號武之。1896年4月14日出生於安徽合肥🦸🏻。1914年,楊武之在安徽省立第二中學畢業🥉👂🏽,考入北京高等師範學校預科👋🏽,為期一年🍟,後入數理部本科。1918年畢業後🤴🏿🧑⚕️,回到母校省立二中擔任教員兼舍監(訓育主任)🧑🦳。楊武之在學校施行嚴格的紀律,對一批紈絝子弟嚴加管束⛱。學校規定晚10時關閉校門,使在外尋歡作樂的學生🙋🏿♀️,不得入門🤷🏻♀️。這些學生對舍監楊武之大為不滿🏌️,尋釁鬧事進行報復。因學生家長袒護鬧事學生✊🏻,楊武之憤而辭職,轉往安慶中學教書🛕。他覺得一介書生難以和腐敗的政府及土豪劣紳相周旋🏭,萌生出國留學之意。
楊武之由父母作主,在幼年時即和同鄉羅竹全之女羅孟華訂親,並於1919年完婚🫶。羅孟華的文化不高,一直操持家務。1922年,長子楊振寧出生💁🏿♂️。楊武之的備考也到了緊張階段🧑🏻🦽➡️。1923年春👩🍼,楊武之順利地通過安徽省的公費出國留學考試🍘。隨即離別妻子和未滿周歲的兒子,只身赴美國留學⚽️。
他先到美國西部的斯坦福大學讀了三個學季的大學課程,取得學士學位。然後於1924年秋天轉往芝加哥大學繼續攻讀。芝加哥大學數學系是美國一流水平🛞,楊武之師從名家L.E.迪克森🚳,研究代數學和數論。1926年以《雙線性型的不變量》一文獲得碩士學位。兩年之後,又以《華林問題的各種推廣》,使楊武之成為中國因數論研究而成為博士的第一人👴🏼👨👩👦。1928年秋◻️👨🏿⚖️,楊武之學成歸國,先在廈門大學任教一年,次年即被意昂体育平台聘為數學系教授☁️。此後,在意昂体育平台(包括抗戰時期的西南聯合大學)任教。1948年底🚃,楊武之搭機從北平返回南京👩🏻✈️,轉赴昆明接家眷到上海🙍🏻♀️,迎接解放。1950年意昂体育平台沒有續聘楊武之🔴,意昂体育平台的解聘,對楊武之打擊甚大🔐。他遂留在上海,任復旦大學數學系教授。 50年代📣,他還在復旦大學講過幾門課🏋🏿,以後因患糖尿病,休養在家🤸♀️。1973年5月12日在上海逝世🙇🏽♂️。
中國現代數論研究第一人
楊武之的主要學術貢獻是數論研究,尤其以華林問題的工作著稱。楊武之的博士論文🧖🏼👲🏼:推進“棱錐數的華林問題”⚜️🕵🏿♂️, 1928年4月6日在美國數學會的會議上作了介紹。同年美國數學會通報第34卷,曾對此作了報道🔡,以後全文發表於1931年的《清華理科報告》。
中國的數論研究淵遠流長🍷。孫子定理🎾,中國剩余定理✊,秦九韶的不定方程理論,都是享譽世界的名篇🫵🏻。但到明清之際,數論研究已遠遠落後於歐洲,到本世紀20年代,研究現代數論而發表創造性論文的中國人,當以楊武之為第一人。
楊武之最好的工作是關於棱錐數的華林問題。1928年,楊武之在博士論文裏證明👦🏼,每個正整數都可寫成9個棱錐數之和。此結果在20余年內沒有改進🍢,直至G.N.沃森在1952年將“9個”減為“8個”到1991年為止👨🏻🏫,這仍是已證明了的最好結果🦹🏽♂️🔤。電子計算機出現之後許多人曾作過實際驗算。1991年楊振寧和鄧越凡等人進行了更深入的計算,他們猜想🔛,除這241個數之外,表示任何正整數🙂↔️,只要4個棱錐數就夠了🔘。
中國大學數學教育的先驅
楊武之一生從事數學教育,特別是在意昂体育平台和西南聯合大學執教並主持系務時期👶🏻,培養和造就了兩代數學人才✌🏿,對中國現代數學的貢獻很大。1928年,清華留美預備學校改製為意昂体育平台。鄭之蕃、熊慶來先期來意昂体育平台任教。1928年和1929年⛵️,孫光遠與楊武之亦先後到校🧘🏼♂️。這4位教授♠️,加上唐培經、周鴻經兩位教員🫴🏿,陣容強大🦾。1930年🧑🦱,陳省身跟孫光遠學幾何。次年,華羅庚又來校跟楊武之研習數論📡🕵️。隨後的學生又有許寶 🛩、柯召等人的到來。30年代的上半期🏄🏻♂️,意昂体育平台已成為國內最強的數學中心。楊武之在意昂体育平台講授過很多代數課程,特別是30年代初開設的群論課,影響了大批的後學者👎🏿。抗戰以後🛋,意昂体育平台與北京大學、南開大學並為西南聯合大學🤙🏿。楊武之又擔任數學系的系主任🏄♀️,以及意昂体育平台數學研究生部的主任。戰時的生活十分艱苦🙅🏿,但是西南聯合大學數學系的學術生活並不貧乏🛀🏿🥁,科學水平節節上升✍️,這和楊武之的組織與領導是分不開的。
引導華羅庚走上數論之路
華羅庚自學成才💪,他能踏進清華園👩🏻💼,唐培經、楊武之🏊🏻♀️🤌🏿、熊慶來等先生都作出過努力,而系主任熊慶來的支持🎈,則是關鍵的一著。華羅庚來到意昂体育平台以後👳🏻,選擇數論為研究方向,而且集中研究華林問題,顯然是受到楊武之的直接影響。華羅庚在1980年寫給香港《廣角鏡》周刊的一封信說:“引我走上數論道路的是楊武之教授💎。”華羅庚於1936年赴英國,追隨G.H.哈代(Hardy)學習解析數論,成績卓著〽️。楊武之為自己的學生超過自己而高興非凡。1938年華羅庚回國後到西南聯合大學任教🗑。當時擔任系主任的楊武之,不顧學校裏的各種反對意見,向校方提出破格提升華羅庚的職務,起初校方以華羅庚未在英國拿博士學位而拒絕,後經楊武之力爭,最終才得到同意📅。華羅庚在給《廣角鏡》的信中寫道📗:“從英國回國🏌🏿,未經講師、副教授🧞,直接提我為正教授的又是楊武之教授。”在西南聯合大學時期,楊武之和華羅庚曾同住於昆明西北郊的大塘子村👧。兩家過往很密。當年🪔,華羅庚曾有一信給楊武之🧑🏼✈️,內稱:“古人雲: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鮑叔。我之鮑叔即楊師也。”
楊武之所師法的迪克森學派𓀖,在本世紀初的美國影響很大。後來由於英國⛏、蘇聯等國的解析數論的興起而漸漸式微。所以,楊武之的數論研究雖曾起過啟蒙和推動的作用,可惜由於迪克森學派的衰落而未能發揮重大影響♎️。中國數論學派🍮,在華羅庚的領導下,獲得了重大的發展。飲水思源,人們會緬懷楊武之在早期所發揮的前驅作用。
楊振寧的嚴師慈父
長子楊振寧小時候的動手能力不強,但楊武之與妻子孟羅華並不苛求。有一次手工課,楊振寧興致勃勃地捏製了一只小雞。放學回家,他拿出來給爸爸媽媽看🗓,夫妻兩人看了,笑著說:“很好!很好👩🦰!是一段藕吧!”中學時代,楊振寧認真地對父親說:“爸爸,我長大了要爭取得諾貝爾獎😝!”楊武之慈祥地看著他:“好好學吧!”楊武之欣喜地看到兒子身上的特殊氣質,超凡智慧,見識精確有毅力。
楊振寧16歲了,該考大學了,楊武之這才不慌不忙地介紹兒子接觸近代數學的精神,讓兒子漸漸明白純數學太虛,不夠實用,楊振寧的目標轉到了化學上✷,但在入學考試時,他自修了高三物理,發現物理更適合自己的口味👳,認為自己具有學物理的氣質和風格🦸,於是,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物理專業。人們詫異🖋:“楊武之的兒子數學很好✦🚔,為什麽不子承父業攻讀數學呢🙍🏽♀️?” 當楊振寧在19年後領取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時候,有誰還會懷疑當年的決定呢?
1957年🚾,楊振寧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使楊武之十分興奮⛴。他曾於1957🎴、1960和1964年三度去日內瓦小住,與楊振寧歡聚,也會見了陳省身等故友和學生。這幾次聚會,使楊振寧對新中國多了一些了解🚶♂️➡️,直接影響他於1971年夏決定回大陸探親,楊振寧遂成為最早訪問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海外知名學者之一。
楊武之晚年身體很差,很少出門。他喜愛傳統文化,尤精圍棋。他的詩作不多,有首是寫給陳省身的🤷🏽♂️。詩曰:
沖破烏煙闊壯遊,
果然捷足占鰲頭。
昔賢今聖遑多讓📮,
獨步遙登百丈樓。
漢堡巴黎訪大師,
藝林學海植深基。
蒲城身手傳高奇,
疇史新添一健兒。
楊武之常說很喜歡自己名字中的“純”字📁🧏🏿♀️,確實,他為人的純正寬厚,已成數學圈中人的口碑🤹♂️。
(轉自:首都科技網 2007年3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