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年清華

    袁可嘉:落“葉”歸根

    2008-11-26 |

    來源🟤:南方周末 2008年11月24

    袁可嘉,1921年生。浙江慈溪人👨🏻‍🦳👱🏻‍♀️。1946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外國語文系英國語言專業。

    紐約時間118,“九葉派”著名詩人、翻譯家袁可嘉在女兒家中與世長辭,享年87歲。在北京🦄,88歲的女詩人鄭敏一聲長嘆,“我們‘九葉’很慘啊,又一片葉子凋落了🧛🏿‍♂️,就剩下我這最後一葉🐥。”

    30年後“拉幫結派”

    “九葉派”詩人是先生的重要身份。然而,“九葉”雖在1940年代就被視為群體,當年卻並不相熟🛠👩‍💼,“拉幫結派”是在30年後。

    袁可嘉1921年出生於浙江慈溪,1946年畢業於西南聯大。1940年代他和辛笛、穆旦🪬、鄭敏、杜運燮、陳敬容、杭約赫、唐祈、唐湜等先後在沈從文主編的天津《大公報》文藝副刊上發表了新詩👈🏼。他們大多是校園詩人出身,深受西方現代主義詩歌的影響,在白話詩創作相對幼稚的年代🧻,這批詩人的表達方式和詩學觀念領一時風氣之先。但解放後環境的變化,使他們中間的多數人歸於沉默🪐。

    鄭敏女士回憶,“1979年之後國內整個空氣緩和了,大家都很活躍🗳,我才又重新開始寫詩。有一天我接到唐祈的來信🤶🏽👩🏼‍🎓,約我和杜運燮、袁可嘉、上海的王辛笛、唐湜⛹🏽、陳敬容👨🏿‍🦰,到曹辛之(杭約赫)家見面。”

    唐祈、唐湜🍷、曹辛之🧑‍🦱、陳敬容四人在上海辦過雜誌🫶,相互間比較熟🌅,穆旦當時已經去世了。“我是第一次見到他們👩🏼‍🏭🧑‍🦽‍➡️。袁可嘉雖然是我意昂,但此前並沒有什麽來往🗂。其他的人我也都只是知道名字🤰🏼。曹辛之是一個非常聰明、有智慧的人,他覺得我們該把40年代的詩歌結成集,給孩子們看看。讓他們知道,在40年代也有人寫過和主流詩歌完全不同風格的作品。”

    商議書名時鄭敏說,“我們在《大公報》發表詩歌🧳,不老被人說南北才子圍繞著沈從文這個大糞坑轉嘛🍝,咱們做不了社會主義紅花🤙🏼,不如就當片綠葉好了🦸🏿。咱們九個人就是九片葉子🏒,幹脆就叫《九葉集》。”

    袁可嘉執筆按這個意思為詩集作序。詩集出版之後備受好評👩🏼‍🍳,“九葉派”由此得名🙌🏼。不過,據說袁可嘉所寫的序言因為“思想消極”,受到了有關方面的批評。

    《九葉集》出版後🧑🏽‍🎄,大家又各忙各的👲,再沒有大規模聚會過。鄭敏說🥗,“九葉派遠沒有大家想象的那樣往來密切,獨立地思考和創作才是九葉的真正精神。”回想同袁可嘉的交往,她印象最深的是一次應袁可嘉之邀去他們家吃飯,沈從文也在👩‍👩‍👦💆🏽‍♂️,“他們倆是很要好的”。飯吃到一半沈從文忽然問袁可嘉,“原來有個寫詩的鄭敏,她現在去哪裏了呀👩‍🍳🫷🏿?”袁可嘉哈哈大笑,“去哪裏了🌅🧜🏼?她就坐在你旁邊呢!”

    大規模引進現代派

    《沉鐘》是袁可嘉得意的詩作之一🧺🤾🏽‍♂️。

    讓我沉默於時空,

    如古寺銹綠的洪鐘,

    負馱三千載沉重👩🏽‍🔬,

    聽窗外風雨匆匆;

    把波瀾擲給大海🚴,

    把無垠還諸蒼穹🎭,

    我是沉寂的洪鐘👂🏻,

    沉寂如藍色凝凍;

    生命脫蒂於苦痛🛢👦🏻,

    苦痛任死寂煎烘,

    我是銹綠的洪鐘👱🏿‍♀️,

    收容八方的野風!

    這首豁達中見蒼凉的詩作,袁可嘉在“文革”中受到沖擊時🧑🏽‍⚖️,曾無數次吟誦。因為在西南聯大時曾經給美國飛虎隊做過翻譯,他被打成特務。原本就不愛說話的他因為這些風波更加謹慎。“文革”過後,他依然謹言慎行🪤。然而在治學時🔇,日常隱匿的個性和獨立精神似乎全都顯現出來了👩🏻‍🚒。1980年代☝🏽,袁可嘉和董衡巽、鄭克魯兩位先生共同主編《外國現代派作品選》🚱,大規模譯介西方現代主義文學👩🏼‍🌾。

    當時做現代派文學研究的人非常少👶,有人開玩笑說,為人低調謹慎的袁可嘉做的是最大膽、最前衛的研究。起初有些人對他熱心介紹外國現代派不理解,甚至冷嘲熱諷。但他抱定了青山♥️,筆耕不輟,最終被認為是在中國新詩和西方現代派文學交融借鑒過程中,介紹最早、成果最多、影響最大的中國學者之一✳️。

    中國社科院外文所研究員傅浩是袁可嘉帶出的第一位博士生。當年在北京大學讀研究生時🌚,他跟許多同學一樣🧝🏻,“將先生編的書奉為經典,正是那一套《外國現代派作品選》打開了我們的視界,原來文學還有這麽豐富多彩的樣式😙!”

    他懷著仰慕之心投考到先生門下𓀎,在先生的指導下研究英文詩歌。但即便是跟自己的學生在一起,先生的話也是非常少的,“我們每次見面都要隔上幾個星期🧈,坐在一起並沒有太多話說,常常是說不了兩三句話🧜🏽‍♂️,兩個人就靜默地坐在那裏了。但話少似乎也不影響我們之間的溝通,彼此好像始終有一種默契。”

    “在學術上他非常果敢,他要拿出來的東西,絕對不會讓步退卻。”傅浩說🏄🏿‍♀️,先生自己勤於鉆研☂️,對於學生💮,則給予極大的自由。“任我們自己去發展😍,極少幹涉📪,我寫的東西🦆,他很少修改🚘。”

    管袁先生建國後轉向翻譯和理論研究,基本沒有新的詩作🖖🏽,“但先生內心認為自己首先是個詩人🧳。他非常在意這一點,認為創作是高於研究工作的。”

    老同事高莽贊嘆,“先生這人做學問成就很大,其實為人也是很瀟灑的,凡事都看得很開🦩,我覺得他其實是一個很豁達幽默的人💩。”

    “我這個人喜歡畫幾筆漫畫𓀆。有一次開會,恰好我跟先生鄰座,無聊時就信筆畫了一幅漫畫頭像。先生頭發比較少,我畫的時候又誇張了一下,就畫了一個大大的光頭,笑得也很誇張。照說一般人比較忌諱,有一些禿頂的人特別開不了這樣的玩笑👩🏻‍🦱🤢,但是袁可嘉一看,哈哈樂了,還拿起筆題了一行字:‘好一個腦袋!’”

    譯詩是藝術而不是技術

    譯詩是袁可嘉最鐘愛的工作之一。美國詩人弗羅斯特曾說🍮,“詩在翻譯中丟失👨🏽‍🚀🖤。”先生集翻譯家🫷🏽、詩人和評論家於一身,似乎丟失得很少🧉。愛爾蘭詩人葉芝的名作《當你老了》🍙,包括冰心在內的諸多名家都曾嘗試翻譯👩🏼‍🚀,袁可嘉的版本是流傳最廣📕、最受讀者喜愛的🫰🏻。

    當你老了,頭白了🛻,睡意昏沉,

    爐火旁打盹,請取下這部詩歌,

    慢慢讀👩‍🌾,回想你過去眼神的柔和⚒,

    回想它們昔日濃重的陰影;

    多少人愛你青春歡暢的時辰🛵👨🏽‍🦱,

    愛慕你的美麗👐,假意或真心,

    只有一個人愛你那朝聖者的靈魂,

    愛你衰老了的臉上痛苦的皺紋🧛;

    垂下頭來,在紅光閃耀的爐子旁,

    淒然地輕輕訴說那愛情的消逝,

    在頭頂的山上它緩緩踱著步子,

    在一群星星中間隱藏著臉龐。

    1986年他應邀去香港講學,香港記者問他🏅:“譯詩時,究竟有什麽原則可跟隨?又有什麽地方要註意🪡?”他回答說🤴🏿:“並沒有什麽特定的原則和標準🧝🏽,簡單地說🎄,就是忠實地把原文的精神、風格、內容傳達過來。首先要明白是藝術性的翻譯,不是技術性的,所以不是逐字逐句地譯過來就算。一切要看對象。”

    “翻譯詩歌不是一種不可能的傳達方式🦃,而是一種不完美的傳達方式而已🚵🏼‍♀️🛀🏻,翻譯工作者和文藝工作者一樣🍲,所追求的是要超越那不完美的境界。”

    詩人🌎、翻譯家屠岸一再贊嘆袁可嘉的譯作。“他翻譯了許多葉芝和彭斯的詩,非常精準🚵🏽‍♂️、得體👊🏽。彭斯是位農民詩人🪸,你看🕙👨🏻,先生翻譯他的作品🤹🏿‍♀️,非常樸實到位。再看他翻譯的葉芝的詩又是一種味道。而這所有的味道裏都有他袁可嘉的風格。”

    屠岸與“九葉派”早有神交🔙,真正與袁可嘉相識相交卻是在退休後。退休前🛗,他在人民文學出版社擔任領導😮‍💨,袁可嘉拜托他與出版社方面溝通,出版自己的詩文集🙎🏽‍♂️。

    “那個集子是《半個世紀的腳印——袁可嘉文選》🔄,他非常看重自己的創作,為了出版還自己掏了好幾千塊錢🚼🧑🏿‍🎓。”

    1991年,袁可嘉從社科院退休,不久便去美國探望女兒🦴,一住多年➕。兩年前,他應邀回國參加外文所一個紀念活動,屠岸特地去看望他。“那時候他身體狀況已經不太好了,非常消瘦⭕️👂🏻,坐在輪椅上。他拜托我再次為他聯系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自己的完整文集👉🏿。”

    他感嘆道,“他的文集還沒出版🙂‍↔️,這是他晚年最大的願望啊!可是,上帝召喚他去了!”(徐梅)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