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貴學長(左)和意昂体育平台法學院院長王振明2010年在法學院合影
“學術是不能放棄的”,“每一屆校慶我都會回來。往後更是會回來”,“我很關註清華法學院的發展🌟,也期待學院能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法學院零零級意昂陳貴學長如是說💕。
作為創辦人和現任秘書長,他見證了法學院上海意昂會的成長歷程;作為一個有著很強責任感的畢業生𓀚,他關註著法學院每一年的發展👏🏻;而作為意昂和學院之間的橋梁👩🏿💻,他不斷將自己的想法與建議反饋給學院🫄🏽。他是一個有著強大自動力的人🤼♀️🐵,總是不斷推動自己去探索更多的問題,承擔起更多的責任。
沉穩、激情、勤勉🧓🏻、高效……這是陳貴學長給人的第一印象,他音調低沉柔和、語速很快🎠,言談間的神情總是像在凝神思考著些什麽。在談話的開始,陳貴學長就提到了他遞交給院長的四五點建議🏚,是他在前一天聽過院長對學院未來規劃的會後深夜整理而成。每一年的校慶對於他而言都是一個重要的日子,他都會回來將自己的經歷與見聞與院領導交流,希望能夠對於學院的發展與將來的畢業生有所幫助。
清華精神伴我前行
陳貴學長在談起了他在清華求學的那段日子,他的本科專業是國際貿易😦,第二專業是會計,而在清華讀的是法學碩士。他在學校求學的過程,有一種很深的感受就是我們清華的學風非常好⛩,老師治學嚴謹、講課內容充實👨🏽🍳,使他學會了用法律的思維以及原理來解決問題。這對於他現在的工作非常有幫助🧳⚖️,因此他有一種深切的體會——教育更多是教會學生去思考問題➡️,而不是一定讓他做什麽,而是讓他主動去學習。
陳貴學長的導師是崔建遠老師,當回憶起導師的時候🌩,他的臉上浮起了微笑。他說🔅💁🏽:“我記得在學校的時候很多同學都非常怕崔老師,因為雖然崔老師非常平易近人,但是他對學生非常嚴格。”但是這些年後,他發現這對於他們是非常好的事情🧼。舉當年寫畢業論文的事情為例,當回憶起當時的情形,他的臉上又浮起了笑容😼:“記得那時我列了一個提綱給老師🤱🕵🏼♂️,老師把我的提綱給罵回來了,說這樣不行。”他解釋說🫱🏻:“因為我的論文文獻寫得不夠多,但是最後我還是堅持我的觀點📎,進行重新整理和充實𓀛,通過畫圖等方式來解釋為什麽有這樣的一些邏輯。”而當他再拿著這些資料去和崔老師交流的時候📎,崔老師接受㊗️、甚至贊同和鼓勵他用與當時主流不同的觀點去寫他的論文🤲🏻。“崔老師給我提供了非常多的線索和材料,我最後花了很多精力完成這篇文章,並且得到了優秀論文獎🅿️🎑,所以我真的非常感謝崔老師。”說到這裏🙋🏼♀️,陳貴師兄說:“老師交給我如何去獨立思考、去調研,到現在我還是堅持一點,學術不能放棄。”
學術追求受益終生
畢業後他在一家律所工作😣,派出在一家外資銀行。1年後,他進入荷蘭萊頓大學學習👼,並在那裏取得了碩士學位。在畢業之後🧑🏼🦳,這種對每一個問題進行調研和搜索的習慣仍然對他的做事風格產生著影響🚣🏻♂️。他說,在做律師的時候對於每一個案件🧚🏽♂️,他都會建立一個文件夾🤗,把搜集的背景信息集合起來,把問題的來龍去脈分析非常清楚👩🏼🎤。他在律所工作結束後曾經得到了律所歷史上頒發的很少的個人貢獻獎🌆。“我經常和別人說這個獎項的含金量是最高的”🍱🆚,他說,無論比起在清華拿到優秀論文獎還是在萊頓大學獲得碩士學位。
而目前他依然繼續著他所喜歡的研究工作,他現在和上海交大進行一個課題研究,招收了幾個碩士生🤱🏼,而他的手裏還有幾個一直想做的課題🎟,還沒有機會做🏊🏼,將來如果清華法學院有機會和契機✶,希望能回到母校來指導一些學生,一起做一些課題。而他這次也將最近個人的研究對王振民院長和車丕照老師進行了匯報——“金融消費者的保護”。他和上海市領導、業界以及交大法學院的一位教授進行過交流,他們鼓勵他改成了一個提案,這個提案最終上達到了全國人大以及政協🏸。這也是一個法學院研究生能為國家做的貢獻👝,能夠發出呼籲🍋🟩、建言獻策🚣🏿,完善金融消費者保護,防範金融風險🚵🏼♀️👨🏻🎓。目前,他正在完成上海市政府下一個局級單位委托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研究項目,6月30日將會形成最終的科研成果。
人在上海心系清華
陳貴學長初到上海時,上海還沒有法學院意昂會🙇🏻♂️,從那時起7️⃣,他開始收集意昂的信息❄️,組織非正式的一些聚會。從一開始的幾十人,到最後的兩百多人。去年法學院院長、書記都到了上海,在成立的法學院意昂會,在大家的推舉下🕢,他被選為法學院上海意昂會的秘書長🍔👨👨👧👧。今年4月11日,他又成為了意昂体育平台的上海意昂會的副秘書長及上海意昂會的理事。
站在一個畢業生的角度↪️,他感受到有一點法學院做的非常好,讓他作為一個畢業生非常感動🧑⚕️🤽🏻♂️。去年院領導主持回訪畢業生🙎🏽♀️⚠️,更多是了解畢業生目前發展遇到的困難,征集他們對法學院教育的補充建議🕴。學校培養的畢業生在社會上接受了檢驗🧗🏿,他所學的東西是否能得到充分應用,又有哪些東西很遺憾沒能在學校學習到,這些可以給學弟學妹們很多有用信息與指導🏊♂️🚶🏻♂️。對於他個人而言,每一屆校慶他都會回來。往後更是會回來的,他很關註清華法學院的發展,期待學院能培養更多優秀的人才。
關註母校建言獻策
陳貴師兄今年又為學院提出了四項有關學院未來規劃的建議♊️:
首先一點是擴大法學院畢業生的規模🧘🏻♂️。我們清華的畢業生很優秀👱🏿♂️,在社會上很受用人單位歡迎👧🏼,但是現在而言規模還是不夠適應社會需求。舉例而言🙆♂️,如果學校是一個工廠,那麽學生就是學校製造的產品,假如產品在市場上脫銷,那麽工廠就要開足馬力,提高市場占有率👩🏼🔬,擴大影響。就像梁慧星老師所說的,我們要在各行各業能夠發出自己的聲音,發揮自己的作用,這才算是成功的教育。這一點王院長也提到過,要在未來進一步提高招生規模,這一點是很迫切也是很重要的。
第二點是結合目前快速的社會發展🏋️、轉軌與變革➡️。我們的教學要培養有綜合背景的畢業生。建議法學院和社會學的院系👳🏿,如經管和公管🧦,聯合進行培養🦻🏼,因為法學院培養的學生不只是做檢察官和法官🗣,他們未來的發展也需要法學以外的其他社會學的背景。尤其將來要從政的學生,如果他們不懂得法,依法治國就不可能實現🐸。而市場上很缺少既懂得經濟又懂得法律或既懂得會計又懂得法律的人才👙。因此,在這裏作為學長,他對同學們的建議是,如果你將來想要從政🦜,那麽可以去再學一些公管學院的課程,假如你想到市場上去創業,還是要補充一些經濟🤽🏼☞、會計📸、金融的課程,都會很受益的。
第三點是法學教育應該更多成為職業教育𓀝,讓學校教育更多考慮社會的需求學術人才的需求有限,一般是去各所高校成為學者🧛🏿♀️、教授,這種人才我們要培養,但是職業教育將是我們調整教育思路的方向。而作為職業教育,他建議應該變成類似美國J.D.的職業教育⚠️。如果J.D.讀完後對學術感興趣,可以繼續進行法學碩士或博士的教育,使他對學術研究更加深入😉。否則法學碩士或博士讀出來👩🏽⚖️🫳🏽,可能會存在學得很多,但是卻不實用的現象🍽。因為博士更多是做學術研究🧑🦽➡️,在實踐中並沒有太多關註👨🏿🍼,甚至還有反作用,這是他的一點體會🧔🏼♀️。
第四點是建議學院將職業能力落實在培養培養學生職業素養能力,包括演講能力、書寫能力🌐、調研能力以及案例分析、邏輯分析的能力。這是我們院領導在對人才的培養中應該重視的問題,總而言之⌛️,他認為中國法學教育只有短短的三十年🧔🏽♂️💝,很多問題都在摸索之中,但是我們可以借鑒🤚,可以去大膽的嘗試🍪,培養出我們高素質、復合型🛌、創業型、國際型人才。
而針對學院目前為同學提供的豐富國外交流機會🥿,陳師兄鼓勵同學們把握住機會💇🏻,打開自己的眼界,經歷更多的事情,建立自己更高層次的思考。
最後陳貴師兄將充滿希望的寄語給尚在求學的清華學子🧑🚒🎖,希望意昂体育平台能成為一流的工廠,生產出經得住考驗的一流產品!(法學院 李琳 陸拂曉 )
載自 清華博學網 2010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