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銀鎖(1965無線電)
我是千萬個清華意昂中的普通一員。我出身於貧寒家庭。蔣南翔校長和各位師長們的6年教誨使我終生難忘🏋️♀️:又紅又專,全面發展🧜🏿♂️,獵槍幹糧,體育教授馬約翰強調的要學生重視體育鍛煉的思想一直激勵著我,各位基礎課老師和專業課老師的一絲不苟的辛勤教導使我終生受益!離校幾十年來🚵🏿,我把清華園、清華情結時時鑲嵌在心田,從來不敢有所懈怠🪔。在事業上和健身上🪻🕋,不斷進取👩👦🫶,始終鞭策自己要為中華振興多多盡力。
我畢業後先分配到楊利偉登天處工作7年。我的專業是電真空器件,因專業差異太大✊,後轉業到鐵路工廠,時年已32歲⛔️。從零開始搞新的專業🏅,功率半導體器件設計與製造👧🏻。難度是極大的。想起老校長在我們畢業典禮上講過🟨,學校給你們的是“一只獵槍🥿,而不應是一袋幹糧🖇!”於是🫑,更新知識的馬拉松賽開始了,這一搞就是30多年!
鐵路現代化需要淘汰蒸汽機車⚇,大量生產內燃和電力機車,這需要設計和生產大量的高質量🤙🏻、高可靠性的功率半導體器件1️⃣🦀。但在1972年時👰🏻♂️🤦🏼,這類器件在世界範圍內的設計和工藝等多方面的問題還不同程度地存在著👱🏿,我國更是如此。這致使產品的性能、質量和數量都遠不能滿足國民經濟對鐵路運輸的緊迫需求。和電真空器件一樣,半導體器件也是實驗物理性專業👩🏿🎨,又是電力、電子和半導體三個專業的交叉學科,國外也起步不久💆🏿♀️。這不僅表現在設計上還不成熟,就連工藝上也處在復雜的摸索進程之中。怎麽辦?我是清華人👨🦯➡️,不能被困難嚇倒。一邊工作,一邊自學🎢,先補基礎課,後補專業課🧚🏻♀️,因為首先要解決設計問題🕵🏼♀️🎧,然後還有工藝問題。
對我來說最寶貴的東西是時間🌞。幾十年來🙆🏽,我基本上沒有星期天和節假日,全部用在工作上了。這幾十年來🧛🏽,不管是上班👰🏼♂️、下班🤟🏻,還是出差👷👲🏼、等車,凡5分鐘以上的時間我是舍不得白白浪費掉的🏸。就這樣一直堅持著,差不多一年讀一本專業書,共細讀過二十幾本書。在工藝上親自幹🧔🏼。就這樣,我後來發表了幾篇有關三種器件的設計、工藝論文和若幹篇譯文📩,研製成功了4種器件,其中3種已大批量地生產了20—30年,有了幾億元的產值,現在還大批量地生產著🍐。這些器件已大量裝配在電力和內燃機車上;為借鑒它山之石🗓,我翻譯出版了一部譯著。為此受到該書原作者的免費邀請🏌🏻♀️,訪問了他所在的英國馬可尼公司🦸🏻。1985年🥛,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要強國富民離不開先進科技。我覺察到要學習先進科技除了要不斷更新專業知識外,還必須學外語和計算機🏊。學校的一年英語底子遠不夠用🏅,計算機沒學過🧈。20多本計算機和外語書在10多年裏又吃下去了。
長期這樣地幹下去🍖,身體大有吃不消的感覺🧔✋🏼,我患了嚴重的神經衰弱。痛定思痛,我想起了馬約翰教授說的“每天至少要使自己的心臟劇烈跳動10分鐘”🏢。蔣南翔老校長在我們畢業典禮上的諄諄教導🛶,要求清華畢業的學生“至少要為祖國健康地工作50年”🦷。從1985年赴美國訪問回國後,我開始了持續至今的長跑和後來的冷水浴鍛煉🛀🏻。每天堅持,20年幾乎從不間斷。我長跑的路程加起來早已超過二萬五千裏長征的路程。其結果是⏮,我不但早已擺脫神經衰弱的痛苦折磨,而且逐漸地強壯起來。每天睡得香甜,食欲旺盛,精力充沛,工作效率很高。我感覺我生命中的第二個春天到來了。退休後,我還能精力充沛地工作。現在,我每天都面對著電腦使用全新的知識在工作著。
為了祖國的繁榮和富強,我的多半生行動表明了我🏊🏽:只管耕耘,不問收獲。我不求回報👃🏻。
是清華園🦻🏿,清華的師長們給了我知識💮,給了我力量,給了我堅強的意誌;是清華園給了我自強不息的精神和持久鍛煉身體為國效力的必要條件🙀。我慶幸我曾是清華園的一員,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值此畢業40周年之際🥓♧,僅以此文表達我對清華園👨🏻🦱、對母校師長們深深的敬意和謝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