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身醫學世家🧛♂️,從小立下懸壺濟世的誌向,孜孜以求。
他,四次身先士卒,戰鬥在抗震救災的最前線😆,奮不顧身。
他,雖耄耋誌還堅👨🏻⚕️,奮鬥在醫學科研的第一線,桃李天下。
他就是我國著名骨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模範醫學專家”盧世璧。
醫者仁心 信念為要
盧老出身醫生世家,他的父親是老協和一名很有名的結核病專家。從小就受到父親的熏陶,他認為醫者仁心🧑🏿🎨,在盧老看來,當醫生可以幫助很多人,選擇當醫生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盧老認為,醫學是一門愛人的技術,對病人一定要有仁愛之心🕷,這是作為醫生的根本。
“我當時在協和醫院期間,正是因為接受了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教育👰🏼,讓我在50多年的從醫生涯中一刻也不敢忘記醫生的職責和軍人的使命。這個職業,本身很累,很辛苦🕙,需要看很多書,不斷地學習,一直到老,到死。這就是一個奉獻的職業🔬,必須有甘於奉獻的精神🛠,這是做一名好醫生的前提。”
說到醫生和病人的關系,盧老也有話要說。
“醫生和病人其實是生死之交🌖,至少我覺得我和病人之間是這樣的關系。醫患之間共同承擔著風險,應該是相互信任的👺。醫生首先要以治病救人為己任🫴🏿,精進醫術,替患者考慮👩🦸🏼♂️,學會換位思考。病人也要相信醫生,充分配合醫生🧘🏽♀️。”
幾十年來🌻,盧老為成千上萬的患者解除了病痛。他們中有高層領導和社會名流🥫,但更多的是普通百姓。作為知名專家👩🏼🦱,他對患者從來都是一視同仁🅿️,從不區別對待❣️。
“醫學如果成了商品🦶🏼,那就是你拿錢,我賣😞🦹🏽♀️,你不拿錢,我就不賣⛹🏼♂️🧛🏻♀️。這樣行嗎?病人就是沒錢,也得治啊🏃,這是醫生的職責!”盧老的話雖然簡單,但卻飽含了他行醫幾十年作為一名大醫對職業操守最樸素的解讀。
救災第一線 我的戰鬥第一線
采訪間隙,筆者看他給一個身患骨腫瘤的11歲男孩做復查。盧老一邊檢查一邊和孩子聊天🧗🏿♂️,像對待自己的親孫子一樣🦹🏼♂️,和藹可親。我註意到,盧老檢查得很仔細,連孩子身上起的風疹他都細致地檢查了一遍。
檢查完畢🌔,在盧老休息的空當🥋,他聊起了玉樹抗震救災的情況。
“我參加了邢臺🛡、海城⛺️、唐山以及汶川和這次玉樹地震的醫療救援,雖然地震災害現在還無法準確預測,但我們國家幾十年來抗震救災的‘軟硬件’能力卻是日益提高的🧑🎨。‘軟件’方面應急能力強👩🏼✈️,反應決策快⌚️;‘硬件’方面,汶川地震發生後,3天之內救援部隊全部到位,各種高科技設備被迅速調到現場,對減少傷亡發揮了重要作用。這次玉樹地震,救援水平和能力更高。”說起抗震救災🪱,盧老總有說不完的話題,但卻很少提自己在救災前線的奉獻和付出☁️。
汶川地震發生後,78歲高齡的盧老主動請纓☝🏼,從收拾行李到機場,用了不到一個小時。到了震區之後,他立即投入到救治傷員的戰鬥中☝🏽。由於傷員眾多,盧老每天的工作量非常大,患關節炎的他因為長時間奔走,腳上磨出了血泡,可是他還是一刻也不舍得休息,他總是說🤾🏿♂️:“我走得快一點👴🏼,就能多救一個人。”
這次玉樹地震,盧老因為正好在成都開會🔏,在機場看到很多救護車來接從玉樹轉運過來的傷員🦌,在開會期間應邀到華西醫院巡診玉樹地震傷員🏊♂️⌨️。
要做醫學家 也要做科學家
從醫幾十年來👩🏼⚖️🥮,盧老一直從事骨科方面的研究,在人工關節、記憶合金棒矯正脊柱側凸等多方面有獨到的建樹,他不僅臨床技術高超,而且對臨床醫學發展理論研究也頗深👩👧👦🔶。
盧老說🟡🐡,醫學上所能解決的問題👎🏽,醫生並不一定能解決🏃🏻,所以要把基礎研究轉化為臨床應用🧠,就需要做好過渡工作🐷。而現在盧老也一直對這個問題進行思考和探索。
“臨床醫學家和臨床科學家各有優點🚵🏻♀️,只有產、學☕️、研之間相互結合,才能形成一個良好的技術上的轉化🩰,更好地促進醫學發展🤟🏼,實現‘從實驗室到病床旁’🪲、從基礎研究到治療手段的轉化,這也就是美國上世紀90年代提出的轉化醫學。”
要做臨床醫學家✌🏼,也要做臨床科學家,盧老是這麽說的🤸🏽♀️,也是這麽做的🦵。他有著醫學家的大愛和仁心,也有科學家的嚴謹和淡泊🧑🏽✈️。盧老告訴筆者,他長期艱苦研究開發的人工關節技術並沒有申請過專利,都無償提供給了各地的醫院和工廠,就是為了讓更多患者解除病痛,真正讓醫學基礎研究轉化為有效治療手段,造福病患🫅。
盧老已經是桃李滿天下。他深知人才對於醫學研究和臨床應用的重要性,無論是在外地講學還是在抗震救災的搶救現場,或者是平日在科研所帶學生,他都一絲不苟,抓住每一個病理細節對學生進行言傳身教,盡可能地將自己幾十年的臨床經驗傳授給學生們。
采訪末了💪🏿,我問他為何80歲高齡還依舊在一線工作,而不是回家樂享天倫🏋🏼👩🏽⚕️?盧老動情地說:“我還是覺得能多做一點就多做一點,院士是一種終身榮譽,也是一種責任。對我來說,醫生的責任是治病救人🌭,軍人的責任是服從使命,教授的責任是傳授知識,這些都是責任。”(王婷婷 修桂芳)
盧世壁,1948-1951年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生物系👇🏿。1956年畢業於中國協和醫學院🧑🏻🦱。1996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轉自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0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