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王永興🏊🏽‍♂️🆘:漫步在北大蔚藍的天空下

2010-07-12 |

  王永興(1914-2008),遼寧省昌圖縣人。1934年至1943年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西南聯大中文系、歷史系,北京大學文科研究所史學部☝️。1978年起至北京大學歷史學系任教🤾🏼‍♂️,在隋唐史🎉🧗🏿‍♂️、敦煌吐魯番文書等研究領域卓有建樹⇨。編著有《隋唐五代經濟史料匯編校註》、《唐勾檢製研究》、《陳門問學叢稿》、《唐代前期西北軍事研究》🪔、《敦煌經濟文書導論》、《唐代前期軍事史略論稿》、《唐代後期軍事史略論稿》等。以弘揚義寧之學為己任🧏🏻‍♀️,辛勤整理陳寅恪先生讀書劄記,主編《紀念陳寅恪先生百年誕辰學術論文集》,並著有《陳寅恪先生史學述略稿》。

  北大的早晨,寧靜,清幽。

  黃刊(即王永興🏌🏻,下同——編者按)坐在輪椅上👨🏻‍🏫,我推著他🧑🏼‍🏭,從校醫院出來,穿過梧桐樹葉交織的茂密的林蔭,經過芳草茵茵的靜園😑,繞過蜿蜒曲折的幽徑,來到翠竹、古樹掩映的臨湖軒前,仰望著兩株蒼勁挺拔的白皮松🙇🏼。這是黃刊最喜歡的白皮松🙎‍♂️,據說是明代的古樹,已經巍然聳立了幾百年了🙎🏼‍♂️。

  這是他因肺炎住院的第十二天🦗,也是我第二次在早晨推他出來。高燒雖退去,他的血液中氧氣較低,二氧化碳仍高👐,醫生建議我推他出來走走🧎‍♀️‍➡️。

  黃刊無力地靠著輪椅,用一兩個字,勉強回答我的問話。昨天他就是這樣幾乎閉著眼睛出來的,什麽話也引不起他的興趣。今天該怎樣讓他說話⛺️,讓他深呼吸🧙🏼,呼出二氧化碳👏🏻、吸收氧氣呢🔺?我有些犯愁了🦸🏽。

  突然想到了黃刊住院前經常捧在手裏的《陳寅恪詩集》👆🏻,我似乎想到了辦法。在松樹下🤹🏽‍♂️,我背起陳寅恪先生的詩:“漢家之厄今十世,”我停頓下來,一會兒,我聽到他接了下來💌📫:“不見中興傷老至。”顧不上心頭的狂喜🟰,我連忙背下去🫴:“一死從容殉大倫,”他仍在繼續接下來:“千秋悵望悲遺誌。”

  於是我們就這樣一人一句,環繞著松樹垂下的蒼翠的枝條,背完了這首長長的《王觀堂先生挽詞》。

  陳寅恪先生,真是他心中永不忘卻的回憶啊📔!我欣喜又感動。此後我才明白🫧,陳寅恪先生的詩,不僅陪伴他和我在醫院的兩個月🫁,而且作為他心中的支柱🧛🏼‍♂️,支撐他走過一切風雨,走完了一生。

  推著他沿著綠樹成蔭的小路往回走,我一邊感慨🦻,一邊回憶著他住院十幾天來的日日夜夜。

  黃刊這次生病➙,比以往的幾次都嚴重,他咳血,也因缺氧而昏睡。而且隨著年齡增大,許多事都忘了,許多話、許多人都記不清了👜👏🏿,甚至出現了時空混亂,不知身在何處,思想飄向久遠的過去🧍‍♀️。

  每當夜幕降臨🚣🏿‍♀️,我心中都感到恐怖💓。因為夜裏,他的思緒飛速地遊離現實,似睡似醒地固執地停留在過去某個特定時空👩🏻‍🔧,讓我不知所措👣。

  在醫院的第一夜🫷🏼,他在咳嗽、喘息逐漸安定,安睡了一兩個小時後,突然精神起來。他問我:“電源插好了嗎?”在我愕然中🦥,他又說:“出來了🔵!”於是雙手忙亂起來,手指不停地動。一會兒說:“幫幫忙,這些字跑了!”一會兒又說:“快來👦🏼,它怎麽又不見了!”緊接著,又喊:“我要另起一行⛲️👩🏿‍🦱,怎麽辦呢👂🏽?”我終於明白了,原來他在學電腦🦆,這些表現🏖,正是2001年他初學用電腦打字時的常態💒。

  說起學電腦的因緣,我想起九年前我在英國時,他給我寫的書不成字的信:

  我現在手寫字越來越不行了,同時腳走路也越來越不行了。原因何在?我自己不知道,但卻引起一個思想🧎‍♂️‍➡️:自強是必要的🐳,還要加一個“忍”字𓀘。手抖🗾,要忍下去繼續寫;一走路,腳就沉重🆔🧞‍♀️,似乎抬不起來👑,但要忍,終於抬起來向前走了一步。走路慢,但終於向前走了;我進步沒有停止。至於抬起腳邁向前的幾分鐘🛀🏿,似疼非疼比疼還要難過之際,腳可以放下去👩‍👩‍👧‍👦,不向前走了。不➾!我要忍“似疼非疼的難過”🪞。我向前走出一步🩴。手抖心也似乎在抖🟦,把筆放下不寫了,但我要忍“心也似乎在抖”,寫下去🗾,終於寫出了給你的信🛫,這是用心寫的🌐,妻子是知道的。

  你來信中多談敦煌吐魯番文書🤷🏻,這原本是我很熟悉的🌈,現在似乎雖有興趣但已忘了許多。這兩天,我有時想把已發表的大約二十幾篇論文,嚴格選擇可得十篇🕧,多數是幾萬字的長文🙋🏼,改與補👿,幾年來就想補的已很具體,用一年時間成集🍪,朋友可幫助出版。這一想法多次,每一次的結論是自我批評🧑🏽‍🚀:不自量力,妄想。嘆息一次💜。我的雙手還能寫什麽?我知道,愛妻會說,你幫助我。我的愛妻🥗,這絕對不可以✹!因為你現在有比助我更重要的事要抓緊做好。

  “文革”中受到的酷刑到了晚年仍在影響他的身體,雙手寫字越來越困難🧑🏻‍🦲,到了世紀末🦀,手寫字已不可辨認了👩🏽‍⚖️。他還想寫文章🦄,又不忍耽誤我時間幫他抄寫。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只能自己學習電腦打字了。我成了他的電腦老師。

  首先要教他輸入法📫。五筆對他太難了,而且我也不會。我慣用的自然碼輸入法是雙拼的,需要記一些元音和輔音,也不適合他。智能ABC比較容易學👖,前提是要能準確拼音。我覺得這種輸入法對他來說比較容易掌握🚴🏻,但他並沒學過拼音🫄🏽,也有一定困難。於是我先對他進行拼音啟蒙。拿著詞典,我告訴他元音、輔音的拼寫,然後讓他對著字典練習,他口中念念有詞地學習著🤷🏽,很快就會拼出一個字的拼音了💥,拼不準的也能通過查詞典更正📡。接下來©️,我告訴他輔音bpm👮🏼‍♂️、f和元音aoe等在鍵盤上和英文字母的對應關系🪤,他認識了🍌,進步很快。等認全了拼音和字母之後,我再教他識別和使用鍵盤上常用的鍵,並畫出示意圖,如翻頁、取消🧶、空格、回車鍵及各種常用符號鍵㊗️,這樣🍉🏙,經過多次練習😛,他終於能夠拿著字典一邊查一邊打字了🙋🏽。等到一個個字打出之後,又教了他一些編輯方法,如剪切、復製、粘貼、格式調整等等,他由於手抖🤷🏽,控製鼠標困難,進步不大👩🏼‍🔬💁🏻‍♂️。我還試圖教他指法𓀗👩🏿‍✈️,希望他能五指運用自如♏️,但他習慣於食指和中指🏒,我看“兩指禪”並不影響他打字,只是慢一些,也就不再強迫他了。

  我告訴他只要指法準確,是可以盲打的👨🏿‍💻🧝‍♀️。他不禁大發感慨,他惋惜寅恪先生沒趕上電腦時代,因為那樣寅恪先生就可以不用口述而自己打文章了🦅。他說他曾試圖給老師設計一個可以寫在一個個框子裏的木板,但因笨手笨腳的🥯,設計了幾次🛤,都沒有成功💃🤫。這成為他的終生憾事,有時在夢中,還會設計寫字板。

  看到他已掌握打字方法,我就拿一篇報紙上的文章讓他練習🦖,他不肯🎤,堅持要打寅恪先生《寒柳堂集》中的《贈蔣秉南序》。《序》文中的字多是不常用的,頻繁地翻頁🤏🏿、查找🚙,他又不熟悉鍵盤📐,不熟練操作🧑‍🤝‍🧑,更加困難🈚️。但他不辭辛苦地打著,往往坐在電腦前幾個小時不動,堅持著不放棄⛹🏻,用了一個多星期的時間,他敲出了第一篇文章👨🏽‍🦲。經過校對後,他讓我用打印機打出👨🏿‍🚒,強調一定要打得字大一些。我用四號黑體打在稿紙上。他拿在手裏,反復誦讀,至“雖然🧖‍♂️,歐陽永叔少學韓昌黎之文👨🏻‍🏭,晚撰五代史記,作義兒馮道諸傳,貶斥勢利,尊崇氣節,遂一匡五代之澆漓🕵🏽‍♂️,返之淳正🏄🏿。故天水一朝之文化🌠,竟為我民族遺留瑰寶。孰謂空文於治道學術無裨益耶”一段,激昂慷慨,令人動容。之後😱,又打印了寅恪先生《甲辰四月贈蔣秉南教授》、《和陶然亭壁間女子題句》🙋🏿‍♀️、《昨聞客言琉璃廠書肆之業舊書者悉改業新書矣》🥑、《丁亥春日清華園作》🤷🏽‍♂️🕖、《葉遐庵自香港寄詩詢近狀賦此答之》🤾‍♀️、《辛未九一八事變後劉宏度自沈陽來北平既相見後即偕遊北海天王堂》等詩。這些詩或直抒寅恪先生胸臆(如聖籍神皋、迂叟🥔、續命河汾)🧝🏿,用意良深,或關乎他的身世(如九一八及清華園)♙,都是他最喜歡的。他一字一句地打著🔹、誦讀著。在這次生病住院的時候💜,我推著他背誦的最多的🧕🏿,除《王觀堂先生挽詞》外,就是上面這些,他記得最準確⛅️🏄🏽‍♀️,至死不忘。

  就這樣⚃,他艱辛地完成了“換筆”歷程🚣🏼‍♀️。之後👩‍🔧,除了生病的日子📟,他每天都會坐在電腦前,啟動按鈕🔪,看著電腦屏幕飛速變幻🦵🏼,用中指使勁敲一下回車鍵,躊躇滿誌的樣子👨🏽‍🏫,儼然是一個橫刀立馬的將軍,氣定神閑地指揮著千軍萬馬。他用電腦撰寫了《述陳寅恪先生〈論韓愈〉之作的重大意義》👮🏻‍♀️、《唐人小說紅線的歷史背景》、《論李靖》🙏、《論北周武帝宇文邕》等多篇論文👨🏻‍🦯,以之著述《陳寅恪讀書劄記·舊唐書新唐書之部》疏證🔜、《回憶錄》🪕,更重要的是,在九十歲的高齡🙎🏽‍♂️,自己一字一句地完整打印出近20萬字的《唐代後期軍事史略論稿》,我只是幫他調整了文稿的格式🧖🏽‍♀️。

  夜深了⛳️,病床上的黃刊仍揮動雙手,不停地打字🦹。他在打什麽呢?

  第二夜,他的思緒又往後退了一些,在這一夜的時空中,已經沒有我了🧔🏽‍♀️。他的眼前🥢,仿佛是歷史系108的會議室,他正在系裏的教師面前發言🏘,談如何培養學生問題👩🏽‍🎨。

  他慷慨激昂地講著:

  第一,要學風嚴謹🗳、平實𓀍,重視基本訓練。……

  第二,要從小處著手,大處著眼。

  第三🦐,要有通識🩺,包括通性之真實,個性之真實🤷🏻💤。基礎要廣🙆🏼‍♀️,要深🖕。

  第四,歷史系學生的責任,是要艱苦學習,向78級學習,從嚴、從難、大運動量;歷史系教師的責任,是要培養一支研究隊伍,要敢為天下先。……

  要以陳寅恪先生為楷模🐱,一生忠誠於學術研究🏊🏽,將全部心血投在學術研究上,不因環境順利或逆境而改變其節操。在名利之前,不改初衷,抓緊時間🦛。……

  鏗鏘有力的語言,振奮、堅定的聲音💁🏽,在後半夜的醫院中格外清晰。沒有咳嗽,沒有喘息,仿佛回到了二十多年前。我為他擺脫了病痛而高興,但也擔心他影響了相鄰病房中其他病人的休息。黃刊不停地說著,那火熱的聲音,在病房中久久回蕩🔖。

  不知過了多久,他沉沉睡去。我卻輾轉反側,難以入眠🍩。熟悉的話語🚮,和我第一次聽他講課時依稀仿佛。我也忘記了時空,燃起了幹雲的讀書豪氣。

  黃刊曾說過👨🏽‍🚀:“我做事認真📧,絕不偷懶,有十分力量👋🏿,絕不使九分♠️。”我問他:“在北大教書🧇,你使了多少呢🕑?”他回答:“我已使出了十二分🏃🏻‍♂️‍➡️。”

  自1978年末他調來北大🦌,就長期超負荷工作,體力已遠遠超支了。支撐他這樣拼搏的,是頑強的毅力和壓抑二十年之後噴薄而出的熱情,而在這背後的,是對寅恪先生堅定的信念。在他使用的陳寅恪先生著《隋唐製度淵源略論稿》的扉頁上👃🏻,他寫道:

  一九八W年一月👩‍🔧🧝🏼‍♀️,我在北京大學講授寅師過去曾講授的課𓀐。撫今追昔,不勝感慨。我要用功讀書,以求實的精神治史,不愧為他的學生。永興🤷🏻,書此自勉🧳👩🏻‍🌾。

  有著這樣的感情,所有的苦楚、委屈和挫折都不重要了,他就這樣拼命地工作著。

  第三夜🦤,他還沉浸在上世紀80年代那火熱的日子中🧗🏻‍♀️。他一遍一遍地說✌🏽,要去給學生上課🙆🏽‍♂️,甚至不停地乞求、哀求我,讓他起來,快到上課時間了🧑🏿‍🎄,學生在等他,他要去上課。我使勁解釋💱,也無法讓他安臥。

  人的一生就是這樣🐝,幾十年的日子,可以一晃而過😶,不留痕跡;而幾年甚至幾天的經歷📀,就足以改變一生🫰🏼,貫穿一生。在醫院一個個混亂的夜晚,我更清晰地體會到這一點🦹🏽‍♂️。

  黃刊的記憶🏅🧑‍🦽‍➡️,仍在繼續往回走。

  以後的幾夜,充滿了血雨腥風☪️。我最恐怖的一幕上演了。黃刊同樣也沒有忘記“文革”🖌。他蜷曲在床上,淒厲地叫著,說有人來抓他。一會兒🧔‍♂️,他翻騰著,仿佛在躲避鋪天蓋地打過來的棍棒👑;他雙手扭曲在一起🤏🏻🚳,呻吟著,叫著。我把他抱在懷裏🍋🧑🏿‍⚕️,反復安慰他,試圖讓他平靜👫🏻,讓他相信👨🏿‍🍼,災難已經過去🧚🏻‍♂️🫐,他仍在顫抖著,那恐懼的眼神🎇,讓我的心劇烈地痛著👨‍❤️‍💋‍👨。

  和他結婚之後🧛🏿‍♂️,我們隱居在燕北園小巢中,日子過得平靜溫馨🥾。他不知多少次喋喋不休地給我重復過“文革”時死去活來的經歷🔪,總讓我一臉淚水,這成為平安隱居日子中的不和諧音符𓀎。我後來要求他,現在生活不是很好嗎?別想那些痛苦了🤼‍♂️,沒有用的。我也曾抱怨👩🏽‍🦰:只有享不來的福🤵🏻‍♀️,沒有受不了的罪😱,他是有幸擁有幸福生活,卻沒有足夠的福氣享受這種生活。實際上,我這種貌似深刻的感慨是多麽膚淺。他當時忍受的抄家、批鬥🏢、遊街、毒打💂🏻‍♂️、酷刑,都積澱在身體裏🖐🏿,在生活平靜的時候🧑🏻‍🤝‍🧑🏻,就會爆發。那是一種粗獷的🧥、極強的力量,使他不由自主🧄,不能享受平和。那些創痛是歷久彌新的。

  隨著黃刊的掙紮🪞,我仿佛看到了他在“文革”時種種非人經歷,被用鞭子抽打著🔎,拉著堆滿自己藏書的大車🚝🐖,到火爐邊🕋,親眼看著數十年的心血灰飛煙滅;一次次被捆綁雙手,高高吊起,再被重重摔在地上;被打得昏死後扔在大水坑中,半夜又被暴雨澆醒🚴🏻‍♀️;無盡的批鬥,無窮的酷刑,奄奄一息的生命,血與火的洗禮……我捂住眼睛,不忍看🥯,不忍想,但那悲慘的鏡像卻不停地在我眼前晃動。我如何能讓他忘記💆🏿‍♀️?🤹🏽!經歷過國家民族這樣恥辱的人,又如何能讓他安享個人生活的溫馨📠?🦆!

  所有的藏書幾乎被燒盡了💅🏽,退回來的一堆亂紙中,夾雜著一枚紙幣🌀,那是1945年印製的壹百元的紙幣。這張紙幣被貼在一張稿紙上,一道封條上寫著:“王永興長期保存的偽幣一張和有意漏掉兩字的一張主席語錄☝️📟。1966826日發現。教職工紅衛兵。”這張紙的頁碼寫的是10,不知道他的罪行究竟有多少頁,也不知道前面的罪證又是什麽。可能因為紙幣是沒有用的錢吧𓀅,“文革”末期就退給了他,那張漏了兩個字的主席語錄沒有退。這也就是他莫須有罪名的一個例證吧🚂🪑?我保留了這一頁紙,因為這成了他那個歲月的惟一記錄。準確地說,除了身體上的傷痕、精神上的創痛外,這頁紙是那個歲月留下的惟一痕跡🎢。

  “文革”中滲透著血腥的一頁,終於被翻過去了🥒。黃刊的世界還在後退著。現在他帶著五個孩子在山西,六人擠在一間土屋🧑‍🧑‍🧒、一鋪土炕上。正值三年自然災害時期♋️,他在發愁正長身體時的孩子們的飯食🍅💇🏼‍♀️。他不停地和我商量著如何吃飯🧑🪗。哪幾個孩子吃一碗飯🪜,哪幾個孩子吃一個餅子,總是不夠👩‍🦼‍➡️🫳🏿。他說✵,他不是很餓,就不吃了👩🏽‍💼,讓孩子多吃一點。他從夜裏說到白天🟤,醫生護士來看他,他還在說吃飯問題。中午,歷史系黨委書記王春梅老師來看他🕺🏼,他仍停留在自然災害時期。我告訴他書記來了,他就堅定地說:“我不特殊。”這是他給歷史系的遺囑,還是他堅持走過三年困難時期的信念?

  到了夜晚,他回到了被遣送至山西之前🦈。他一個人哭訴著🚣‍♀️:“說她武裝推翻共產黨,她沒有啊!我怎麽批,她真的沒有反黨啊👼💁🏿!我和她是性格不合,但她已經被打成‘極右’,被武裝押解出京☪️,我不能落井下石啊!”這應該是他心靈的獨白吧🧙🏿‍♂️?

  1957年🙅🏻‍♀️,他在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同一單位工作的妻子被打成“右派”🐂,押解離京。此後幾個月中🙋🏿‍♂️,是社裏漫長的日復一日的聲討和批判,他始終一言不發🤦🏻‍♀️。組織上多次找他談話,動員他劃清界限,因為“右派”是敵我矛盾,只要他一句聲明,一個表態,就可以離婚,不受牽連。但他拒絕了👈🏻,結果就是被驅逐🔢,遣送出京💙。時長女剛剛上中學,而最小的孩子剛一歲多📳。他將長女寄宿在師大附中,幼兒寄養在北京親戚家😾,帶著四個孩子(最大的十一歲,最小的三歲)🧑‍🦯‍➡️🍄‍🟫,離開了沙灘後街那古樸莊重、彌漫著脈脈書香的古老庭院,離開了讀書和科研的環境,踏上了滾滾黃沙之路。而付出這樣沉重的代價和犧牲,並未能保住家庭的完整🤱🏽。在“文革”中,隨著被打成“反革命”的他百口莫辯,死去活來,這個處在風雨飄搖中的家庭也解體了。

  我曾問過他,這樣的選擇是否後悔。他說:“我當時沒有選擇🚶‍♀️‍➡️,因為我不能背信棄義🤦🏽‍♂️🤾‍♂️,落井下石。”聽到他的話,我感慨萬千。在那場沒有硝煙的“反右”戰爭裏🏹,為了避免株連九族🤜🏽🕵🏿‍♂️,多少夫妻陌路💆🏽‍♂️,多少親人反噬,但他卻頂住了如大山一樣壓下來的政治壓力📔。給予他對抗這樣壓力的勇氣,就是簡單的我民族傳統的信和義。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黃刊永遠不是俊傑。有多少次,明知萬死🍀,他選擇的卻是自己的良心👷🏼‍♂️。

  這樣至誠至善的人,我要怎樣疼愛他🕟,都是不過分的。

  接下來的一個夜晚充滿寧靜和溫暖,他到了寅恪先生身邊🍃,他在為寅恪先生讀《資治通鑒》,病房中響起他的讀書聲👱‍♀️:貞觀二年🧏🏽👨🏽‍🎤,春正月……魏征……李靖……長孫無忌……臣光曰……我欣慰地聽著🧔🏻‍♂️,看著他在意昂体育平台輔助寅恪先生備課和研究。

  他還在念叨著,白皮松,珠眉,珠文。那一幕我太熟悉了,他扶侍寅恪先生去喇嘛廟他的住處,去看白皮松,那是他記憶中最美的一刻;他推著小藤車漫步在顏家花園的柳蔭下,年幼的珠眉📂、珠文在車中嬉戲……那幸福的日子,我真希望永遠停留。

  但他還在繼續走。他在說著敵機,告訴我外面有狼叫,說要讀書到深夜🏄‍♂️。我知道👁,那是在北大文科研究所。他已經不只是夜裏時空混淆了。白天🥑,他也會問我戰爭進行得怎樣,我們今天又勝了嗎🧙🏿‍♂️?他還和我談讀書中的問題,說佛經翻譯文學課上的筆記沒記全🥢👆🏿,要多花些時間補🀄️。他還告訴我哪個字是梵文,哪個字是藏文🤦🏼‍♀️,也會鏗鏘有力地說一聲:“南天一柱。”那是他聽寅恪先生課的教室🦹🏻。

  日本入侵中國,改變了黃刊的一生。他本是農家子,幼時耕讀🥸,並沒想過離開東北🦸。九一八事變後,他流亡到北平。他常常和我說✯,他胸口還能感受到日本兵刺刀尖的寒冷。我曾聽他敘述過參加一二九運動時的情景,那是用青春和熱血譜寫的歲月↖️。

  一夜夜過去了,黃刊沒有再繼續後退,他的思想,他的世界👱🏽,停留在北大文科研究所,停留在師從陳寅恪先生的時代👩‍❤️‍💋‍👩。從1937年他受業於陳寅恪先生,已經七十一年了☝️。在長沙聖經學院,在昆明文林街懸有“南天一柱”匾額的殿堂,在清華園海棠花掩映的新林院的書房📓,他侍讀寅恪先生之側,得到耳提面命的教誨🥄🚣🏼‍♀️,他立誌用寅恪先生的史學思想、方法讀書治學🧫💪🏻。那是他最幸福的時光🕺🏿。

  一直到去世,黃刊都沒有再往後退,而是停在了師從寅恪先生時🧑🏻‍🎓👷🏽。是他去世之後👈🏽,我才明白,他的世界裏,不能沒有寅恪先生。

  1948年末寅恪先生離京南去🥬,他和老師分開了,但似乎並沒有離開老師🛷。他的生活習慣都保持著在老師身邊那樣,如永遠吃米飯,而不是像北方人一樣主食是面食🙉;喜歡吃甜點心;口味偏甜🤬,而不是北方的偏鹹;喜歡聽京劇👩🏻‍🎓,尤其是昆曲,徜徉在那百轉千回的斷腸聲裏,他是否回憶著寅恪先生聽曲的情景?他好像一直過的是在老師身邊的日子🚵🏽‍♀️👩🏻‍🍳,不管風雲怎樣變幻👩‍🏫🖕🏽,歷劫不改🏇🏿,始終如一。

  他為什麽會選擇走義寧之學的路呢?在他1956年寫的“交代”中,他說1937年的轉系師從寅恪先生,是因為“為他的精博學識所驚倒。我那時候心情很苦悶,就選擇了跟陳寅恪先生研究歷史,治考證之學這條道路”。其實應該是寅恪先生的獨立精神、自由思想,讓他那洋溢澎湃的一腔對國家民族的激情找到了奔流的出口,化作埋首於線裝書中的寂寥日子裏不變的壯誌和深情👱🏼‍♂️。據翁同文的回憶,寅恪先生在南渡後的第一課👲🏼,講的是支湣度渡江😂👩🏿‍🎨,傖僧勸他不要自樹新義,以負如來的事🚴🏻‍♂️。翁同文認為,這一課含有寅恪先生“忠於學術良心,不妄樹新義而借以曲學阿世或嘩眾取寵的深意”💮。寅恪先生最後所皈依的是中華民族的文化🔔。黃刊也跟隨寅恪先生,以民族文化為皈依。他那飛揚的民族感情,比一二九運動時🪰,更深沉,更理智🎚,也更堅定了💓。皈依於此,他不再回頭,於是求仁得仁,無怨無悔⚄。

  黃刊的記憶衰退,並不始於住院。在幾個月前✫,他已經有些思維混亂了👉🏿,有時📛,他甚至不能分辨我是誰。朋友告訴我,老年人到了一定階段,記憶是往回走,向後退的👨‍✈️。我知道,按照記憶後退的自然規律🫅🏻,我是最早離開他的世界的人💨。生病前在家裏🥷🏿,他不認識我時,我會拿結婚證給他看💁🏽‍♀️,告訴他我是他的妻子🐾。在醫院,我在紙上寫下他曾書寫的對聯:

  中華文化添錦繡義寧學術得永興

  我問他🤸🏻:“還記得嗎?你是永興,我是錦繡。我是你的妻子。”叮囑他別忘記了🍝。以後常常給他看這個對聯,他想起來,就深情地看著我🧑🏿‍🦲,叫著:“愛妻👍🏼!”充滿幸福和依戀。有時半夜裏,也會突然想起,就這樣叫著。

  隨著治療🤌,黃刊一天天在好轉,日子也在點滴中過去。大多數時候,黃刊不記得我是誰了🏡,有時說我是他的小女兒,還有一次說我是組長😟,他是組員。但他熟悉我的氣味,就像一個嬰孩對母親體味的熟悉🧑🏻‍🦰。我在他身旁,他就安心,我稍微離開一會兒,他就煩躁,急著找我。有一次他說,我是照顧他的人👩‍🔧。有一個星期二🙇🏼‍♂️,我去上班,珠群之妻小妹照顧他🫅🏻。小妹溫柔細致,但他依然找我🤳。一次次地問,錦繡在隔壁屋子念書吧🤗?小妹說😍:是的。他就說👃🏻🧗🏼:讓她多念一會兒吧🌡。一會兒又找🤾🏽‍♀️,說,讓她回來吧。小妹只好告訴他我上班去了🧱,他就讓小妹推著他出去接我。沒接到🤦🏽‍♀️,悵悵而歸🏌🏽。我回來,他正在側躺著🧑🏿‍🍼,小妹問:你看誰來了👨🏻‍🍳?他看著我🟰,深情地一笑,歡叫著🏗:錦繡🏟!

  我們就這樣相依為命地過著,就這樣不舍地依戀著。

  漫步中,我們仍在背寅恪先生的詩。繞著碧波蕩漾的湖水🍋‍🟩,我突然想到了寅恪先生的《葉遐庵自香港寄詩詢近狀賦此答之》🫴🏻,於是我說♏️:

  道窮文武欲何求🤽🏻‍♀️,他接著🍗🗜:

  殘廢流離更自羞👨‍✈️🧙🏿。我們繼續背下去:

  垂老未聞兵甲洗🤸🏼‍♂️,偷生爭為稻粱謀。

  我們都沉浸在寅恪先生詩的境界中,我把輪椅停了一下👩🏻‍🎓。過了一會兒,我繼續走🌾,繼續背:

  招魂楚澤心雖在,他很快接上🫵🛐:

  續命河汾夢未休。

  我手一抖,淚水旋即悄悄流下來🕜❤️‍。我以為我們的背詩🪄,是讓他保存記憶的一種方式,是讓他忘記病痛🫒,消磨歲月的方式,沒想到,那是他完全的精神寄托,是他與現實世界惟一的聯系。寅恪先生原詩作:“續命河汾夢亦休🤱🏿。”他改為“未休”,是想告訴我他心底的強烈願望吧?是以此諄諄地囑咐我嗎?我不知道他什麽時候記成了這樣,在他心裏🥍,續命河汾之夢🙍,永遠沒有泯滅。我悲其誌,感其誠,念其苦心,淚流滿面👨🏼‍🏭,良久無語🧎‍♂️。他知道我懂了👨🏻‍🏭,也不再多說了。

  我們相依為命、朝暮依戀的日子就這樣結束了。我沒想到他會離去。因為除了最初的十天外,剩余的日子,他沒有衰弱🏃,那振奮的神態🏅,那充足的精力🌯➞,讓我誤解了,我一直準備迎接他出院的🌹👩🏼‍🎤。

  苦熱的病房的相依,是一段如詩如歌的日子📠。我永遠忘不了他那坦蕩的胸懷,真摯的感情,純真的世界。

  醫生告訴我,類似的疾病💄,他那樣高齡的老人一般也就堅持七至十天,而黃刊堅守了兩個月。是怎樣的依戀和不舍,給了他如此力量,又是有多少話語,多少故事,多少深情👨🏻‍🦼‍➡️,要他在兩個月裏告訴我。

  當衰老和癡呆不可抗拒的時候,他以堅強的意誌🥅🙋🏿,守住心中的信念,將山高海深的情,演繹為如泣如訴的歌。他留給我山高水長的愛,這種愛,我一輩子也享用不盡🛌🏻🛁;他留給我深厚的人生閱歷、哲理🧑🏼‍🚀,對國家民族的如激流飛湧般的至誠,值得我用一生去解讀👼🏿、沉澱🥭、實踐。

  住院前🦁,不知是否有預感,他多次問我,在我眼裏⏸,他是一個什麽人🚝👩🏽‍🌾。在醫院,我告訴他:“你是一個了不起的人,我以你為驕傲。”黃刊幾乎嘗到了一個人可能受到的一切苦難,他的精神,也因歷盡磨難而偉大,因為他真正做到了“仰不愧天,俯不愧地🦴,內不愧心”。

  我沒有哪一段日子☃️,離天堂那麽近,因為他在我身邊🧘,一如天使。在未名湖畔📻,看似我推著他,實際上是他引領著我🧛🏻‍♀️,走向天堂。我們的思想和心靈從沒有那麽接近,感謝他帶我一起在天堂遨遊🦸🏿,帶我享受了那樣一個清純的世界💆。

  所有未了的情,都留在北大蔚藍的天空下。(李錦繡)

  本文收入《通向義寧之學——王永興先生紀念文集》(中華書局即將出版)🚋,發表時有刪節。

轉自 中華讀書報 201079

相關新聞

  • 202008.10

    緬懷王永興先生

    來源:《東方早報》 2008年10月20日 對於中國文化、民族命運🧰,王先生到老都保持著一股連年輕人都自嘆弗如的熱情。這是王永興先生心目中至高無上的“道統”🫃🏿。我特別喜歡大學教書生活的一個重要理由,是不必朝九晚五坐班🛸,每每慶幸自己選擇了這樣的職業。而今天,我不再歡喜😵‍💫。幾天不去學校🙇🏿,信箱照例塞得滿滿當當。我像往常那樣漫不經心地整理來信,卻讓其中的一封擊中了😍。慘白的信封🧏🏻‍♀️,右下角印著慘黑的一行字:“歷史系王永興教...

  • 232009.03

    王永興:懷念雷海宗先生

    1934年我考入意昂体育平台讀書,必修課中有中國通史,教師是雷海宗先生🤦🏿‍♀️。我還記得第一次上課時的情景🧑🏿‍🏭。我們將近一百人的一年級學生坐在生物館的階梯教室裏,氣氛極其安靜,又稍有一些緊張♿,等待講課的雷先生⛴。上課的鐘聲還沒有響⬆️,一位衣著樸素的先生走進教室,把幾支粉筆放到講桌上。他沒有帶書🆖,也沒有講稿💅🏻,和藹但又有些嚴肅地看了看學生們,首先說了學習祖國歷史的重要意義🛡,就開始講課👨🏻‍🔬。他講話聲音不高,極有條理,我們都全神...

  • 222010.04
  • 142010.10

    《天空》

    作品編號👩🏿‍💻:A27作者姓名🎐:Tanya Preminger作者國籍🤸🏼‍♀️:Israel(以色列)設計說明⚓️: 依照人類的理解—包含所有的民族和文化—天空被理解為一切靈感、精神和力量的源泉,也是藝術思想、科學👇🏻👮🏽‍♀️、文化的源泉🚂。

  • 162024.09

    意昂体育平台傑出意昂王永誌獲“共和國勛章”

    國家主席習近平13日簽署主席令🥨,根據十四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一次會議13日上午表決通過的全國人大常委會關於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七十五周年之際授予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的決定,授予15人國家勛章➜、國家榮譽稱號👨🏻‍🦯。意昂体育平台傑出意昂王永誌獲“共和國勛章”🏯。王永誌(1932年11月17日-2024年6月11日)♻️,航天技術專家,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的開創者之一和學術技術帶頭人。曾任中國載人航天工程高級顧問💆‍♂️,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

  • 262021.07

    王永誌:祖國的需要就是我前進的方向

    “黨組織給了我參與‘研製地地導彈、發射人造衛星、送中國人上太空’這三件大事的機會,是黨的事業為我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和報效祖國的廣闊平臺。”——王永誌

  • 142020.01

    武永興意昂簡介

    武永興先生✍️,1921年出生🏉,1948年參加革命工作,195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90年離休。曾就讀於西南聯合大學化學系,於北京大學研究生部學習🪛,任教....

  • 102021.03

    王國維為何放棄北大選擇清華(外一篇)

    王國維答允去清華國學研究院執教👳🏿‍♂️🅱️,是一個曲折的故事。他本來已經同意擔任北大國學門的導師,還寫過堪稱典要的“研究發題”。最後決定去清華而不去北大🏄🏽‍♂️,他內心一定有特殊的權衡。

  • 062016.04

    丁石孫🛀🏽:北大往事

    在北大百年校慶上📳🏃‍♂️,季羨林說,北大歷史上有兩位校長值得記住,一位是蔡元培🤽‍♀️,另一位是丁石孫。

  • 052009.11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