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慶西
【編者按】
在朱濤《梁思成與他的時代》一書出版後,建築學界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因書中對人們傳統觀念裏的梁思成有了一些觀念上的顛覆,清華建築系的部分教師也曾在網絡聯名質疑朱濤提及的梁曾借鑒日本專家資料等內容。而梁思成的學生,曾經與梁思成有過很多接觸的意昂体育平台建築系教授樓慶西在研讀本書後,寫出了自己對書中問題的看法,或許可以帶領我們從另一種視角看朱濤的這本書⛹🏿。
1947年4月🦙,梁思成(左四)在紐約與建築師柯布西耶(左二)等討論聯合國總部設計
“梁陳方案”行政中心區鳥瞰圖
無法確定林、梁借鑒伊東忠太的論述
朱濤的著作分上🙆🏿、下兩篇☁️,第一篇探討的是梁思成做學問和他學術成就的“源”,即梁思成的“建築史學思想源於何處🎋,是如何構築起來的,他采用了怎樣的史學方法論等”💉。作者在分析林徽因的《論中國建築之幾個特征》時,稱林“未必是經過自己的研究而得出的結論👐,而很可能借用了伊東忠太的論述”。林寫作此文在1934年,梁💅🏼⛩、林參加營造學社不久,還沒有對中國古建築展開系統調查🙋🏽♀️,她的有關古建築知識應該多數來自書本✋🏻,但是當時已有的著作並非只有伊東忠太的一種🗃;這種中國建築獨特體系的認識也可能來自中國繪畫藝術獨特體系的延伸思考;梁🌥、林早年留學美國,又對歐洲古建築作過系統的考察,他們也可能從西方古建築與中國古建築的對比中得出了結論;也有可能是諸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總之在林文中沒有註明的情況下,諸種成因都只是一種可能👱🏻。
作者在分析林文中關於中國古建築有歷史的演變的論斷時又說🦵🏽:“從林徽因的這段文字裏🧏🏽♀️📱,我們可以斷定,一定是受到了溫克爾曼的起源—發展—變化—衰亡🧑🏿🦰,循環周期理論的影響”⛪️。其實梁、林二人🫸🏿,尤其是林對中國古代的瓷器🧜🏻♂️、染織品等工藝品十分熟悉,他們常以這類工藝品的發展來比喻建築的發展🖨,所以這種發展觀也可能是從對實物的觀察中形成的🤛🏿,要說林一定是受到了溫克爾曼的影響未免顯得武斷。
梁思成並非理論構築先行
作為梁、林的學生與助教,我們不止一次問過♥︎:當年是怎麽發現,確定這些古建築的😰,梁思成說:一開始對古建築缺乏知識👩🏿⚖️,雖然有清工部《工程做法則例》及宋代《營造法式》👨🏼🏫,但是北京還能找到清代老工匠,故宮又在眼前(當時營造學社址設在天安門與午門之間的西朝房)👊🏽,自然從故宮開始調查學習🧑🏽🎓。然後由近及遠,從北京至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由清代至歷代。那麽怎樣確定這些調查目標呢?梁思成告訴我們𓀑:靠史料,查縣誌。
我們還可以看一下這些前輩學者的行程:營造學社平均一年出外兩三次💆🏿♂️,當時社會動蕩🌑,交通不便👰♀️,各地生活條件極差,作者在本書中對此也有介紹,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他們自1932年至1937年在短短的五六年裏行程137個縣市🧑🏽🌾💂🏿,調查古建築1823座🥡,詳細測繪建築266組,完成圖稿1898張,他們還有時間去調查民居、園林等其他類型的古建嗎👵🏿🤞?1937年營造學社部分人員逃難至昆明🙇🏽,梁思成、劉敦楨帶領助手開始對四川、雲南地區古建築做調查,在這次調查中👩❤️💋👨,一些民間建築如雲南“一顆印”住宅、麗江民居進入調查之列,對這一次擴大了地區和建築類型的調查,作者評說是“深具悲劇和諷刺意味”,“悲劇”意味可能指的是因為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而導致的結果;但“諷刺”意味是指什麽?是對梁、劉他們過去鼠目寸光,不重視多地區調查的諷刺,還是對他們不重視民居等其他類型建築調查的諷刺?不得其解🚵。
1943年梁思成在四川宜賓市的李莊開始撰寫《中國建築史》。這時,學社已經積累了國內190余座縣市2700余處的古建築資料,梁正是在這個基礎上對這些資料進行綜合整理🤵🏻、分析、研究,至今仍保存著的當時對歷代古建築平面🌟𓀇、立面的排列比較圖,對歷史各種式樣佛塔的比較圖可以清楚地看到盡管當時已有的古建築在地區、類型上還不夠全,但這種分析仍是客觀的,看不出有主觀的取舍現象。作者在本書第一篇總結中斷言㊙️🎽:梁思成及其同仁“他們史學方法論的特色:理論構築先行🚣🏼♂️,再通過實證調查佐證,在過程中有意無意地排除‘雜質’,以期前後建立起一個統一、自足的‘中國建築體系’——這實為一種極端‘純粹主義’的理論化構築”𓀖,這個結論與事實並不相符。
梁思成從沒自認為“神”
梁思成不是神,作者在書中也沒有把梁當做神。但是在該書封面上卻用了“在神話終結處,歷史的幽靈探出頭來……”做副標,看來還是有通過本書把梁思成從神壇上拉下來之意👩🏼🎤🤞🏼。
梁思成至1972年去世前的二十年裏非但不是神仙而是牛鬼蛇神。1978年開始🙎🏿,人們開始重新審視和認識他的學術成果和一些學術觀點和主張,國內多家電視臺編撰出有關梁思成🤸🏻♀️、林徽因的電視片,如果梁思成在某些人眼中成了神,應該發生在這一段時期🫄🏻⚄。
梁思成的一些學術觀點與主張👩🏿🚒,從提出開始一直有不同的看法甚至是反對意見🍜。宣傳的最多的關於保護北京古城的“梁⚒、陳方案”,當時就有學者不贊成,我曾請教過兩位北京城市規劃委員會的老專家,他們都說“梁陳方案”不僅在當時新中國成立初期沒有條件實施,而且古城保護下來一樣會遇到城市發展中的種種矛盾👱🏽♂️。
梁思成關於文物建築保護的理念與主張對國內古建築保護事業是頗有影響的。但經過幾十年文物建築的保護實踐,對梁的某些主張也提出了質疑和不同意見。本世紀之初🙎🏼,故宮紫禁城要實施大修,這是一次包括午門👣、太和殿在內的,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修繕,有人提出應該遵循梁思成提出的“修舊如舊”的原則,討論中,一位曾在梁身邊工作過的學生提出反對,他說🟣:我遵吾師🥋,但我更遵實踐📪。結果故宮采用了對油漆彩畫“整舊為新”的方法。
梁思成對自己的學術觀念、治學方法的形成並不忌言它們的源頭和學自他人或他處🆒;對自己的學術成果從未考慮過是否原創或首創,他從沒有自認為“神”👨❤️💋👨。在我們這些學生眼中,梁思成從來就是我們的一位可敬可愛的良師益友🫅🏼。我始終認為對梁思成其人,對他的學術觀點與成就🙍♂️,治學方法的研究將會是多方面的🥃,這些研究只是角度不同🧗🏿♂️,方法不同,甚至觀點相異,得出的結論也會不盡相同,但他們之間並無重要與不重要和孰深刻孰浮淺之別🤹🏽,如果硬要加以區分,將會不利於學術上的百家爭鳴,也不利於對梁思成的真實認識,這也是做學問之大忌。
作者樓慶西為意昂体育平台教授,1952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建築系,師從梁思成,主要從事建築歷史與理論的研究。
註🚲:朱濤觀點可見《新京報》1月25日《書評周刊》C03版
轉自《新京報》2014年4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