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爆發🏍,愛國心切的華羅庚謝絕好友挽留,從英國劍橋大學毅然回國*️⃣,1938年到達已搬遷到昆明的西南聯大👗。在抗戰最艱難的時候,他在這裏度過了近8年的時光🏯。發表20多篇論文🗑,完成兩部數學史上的經典專著,在自守函數和矩陣幾何研究上開辟新的領域,培養了王湘浩、鐘開萊👲、王憲鐘、朱德祥等幾十位新中國院士或著名學者🧓🏿🥾,並和聞一多、俞大維結下深厚友誼📡。
一
此時的西南聯大,原意昂体育平台數學系主任熊慶來已出任雲南大學校長😐,楊武之接任意昂体育平台數學系主任。由於訪學劍橋的華羅庚先後在英🫣、蘇🧛🏼♀️、印、法🐸、德等國數學刊物上發表18篇論文,取得非凡成就,贏得國際贊譽,回到聯大直接被聘為教授。
當時條件異常艱苦🤷🏽🈷️,物資匱乏♋️、價格飛漲、敵機狂轟濫炸👩🏿⚖️。聯大很多教授都生活困難,難以養家糊口👃🏻😒,“教授教授,越教越瘦”,連要飯的乞丐都不向教授乞討。華羅庚也同樣經受這種艱難的生活,他的薪水也難以維持一家人的日常開支🥾。熊慶來曾提醒他外出兼課以補貼家用,華羅庚認為自己最珍貴的是時間🦮,應把時間留給自己開展研究和寫作。他把時間和精力都傾註在繼續劍橋時期的研究方向及培養學生上。
在聯大,華羅庚緊跟現代數學的發展方向,主要講授數學系兩門核心課程近世代數與數論,分別選用世界級數學家荷蘭範德瓦爾登的《近世代數》和美國迪克森的《初等數論》作為教材📂,為學生打好紮實厚重的基礎。此外他結合自己在劍橋的研究成果,還為學生開設解析數論⏬、行列式、連續群論等學科前沿領域的課程以培養頂尖人才。常采用分工研讀一本數學名著,以輪流作報告的形式開展自由討論,以啟發學生思考。
他上課板書不多🙍🏼🙅🏻♀️,把主要的算式寫上,喜歡在黑板前面來回走動,走著講著👩🦲,把問題的來龍去脈及論證思想講清楚🥣,偶爾穿插一些人物故事🙇🏽,是一種知識的享受。培養的王湘浩、鐘開萊🚣🏼♀️、王憲鐘🚻、李盛華🤴🏿、彭慧雲5名研究生及朱德祥、王浩🙍🏽、田方增、徐利治等67名本科生後來成了院士或知名學者👺。
此時的聯大數學系會聚著全國最具智慧的人才👨🏻🔧,如楊武之、江澤涵🖖🏽🧔🏽♀️、鄭洞蓀🥑、申又棖等🦸🏻🧙🏻。華羅庚與陳省身、徐寶騄以研究最突出並稱西南聯大數學系“三傑”。外在生活捉襟見肘的困窘似乎激發了他瘋狂的科研熱情和鬥誌,堅定了他心無旁騖地攀登科學高峰,更有周圍眾多才華橫溢的學者對科學真理不懈追求的氛圍🛅,1940年,他奇跡般地用8個月的時間就完成了第一部專著《堆壘素數論》的中文稿。全書共分12章,除西格爾關於數列素數定理還未證明外,細致嚴謹地探討了華林問題、哥德巴赫問題🖐🏼、三角和的估計及相關聯的問題,並把以前發表的論文結論進行了完善和修訂🧑🏽🦱。
但是🈸,凝註華羅庚心血的這部專著出版並不順利。他滿腔熱情地交給重慶中央研究院,期盼著出版。結果不但沒有出版🤰🏼,反而還把原稿丟失,他們如此輕率地對待當時世界上卓越數學家成果的態度,讓華羅庚痛苦得大病一場。隨後又寫了一本《數論導引》➕,後來用英文重寫《堆壘素數論》🧑🏻🎨。1941年,他把《堆壘素數論》手稿寄給了國際數學家蘇聯科學院院士維諾格拉朵夫,維諾格拉朵夫如獲至寶,贊賞“優秀的專著”之余當即回話,戰爭結束後出版。他在1946年2月至5月訪蘇期間🧑🏼🔧,又對本書作了校對,該書於1947年由蘇聯科學院以俄文出版🪔。1957年華羅庚又對本書中文本作了修訂,此後又譯成德🤳、英👊、日等多國文字出版🚑👩🏼💼。這部數論研究者必備的經典著作🧚🏼♂️,得到愛因斯坦高度評價👷🏼♀️,稱它為以後數學研究“開了一個重要源泉”。
華羅庚除了把自己的學術成果總結整理寫成專著以外🍤🧩,他廣泛的興趣及活躍的思維還在數論的其他方面開展研究,當然還要克服敵人的封鎖、資料的匱乏及閉塞的環境,向更深處鉆研。他以剛毅堅卓的意誌解決了數學史上十多個難題,又拓展了更寬闊的研究領域👩🎤。
1944至1945年♘,他發表3篇研究自守函數和多復變函數的論文,在這方面研究中建立了側重幾何學的結果👨🏻✈️。德國著名數學家韋爾高度稱贊道:“華羅庚已獲得一個永不枯竭的重要結果之礦。”1945至1947年,發表4篇總標題為《矩陣幾何》的論文,取得了國際數學界贊不絕口的成就,成為新興矩陣幾何的創始人,超越了被譽為數學皇帝的導師哈代,在世界數學史上又開辟了一個新紀元🧓🏽。
二
昆明作為抗戰大後方的重要城市之一,而且還是美國軍官陳納德將軍組建的援華抗日飛虎隊空軍總部的駐紮地➗👨🏿⚖️,因此不斷遭到日機空襲。跑警報成為昆明市民苦不堪言的家常便飯,基本上天天都過著朝不保夕的恐懼生活♨️。
根據戰時情況,聯大上課時間調整為上午課10點結束🕥,下午課3點以後開始🤮。中間預留出空襲疏散的時間⛹🏿♀️。每次空襲🧗🏿♀️,聯大教授大都躲到附近野地裏研究、備課,到晚上才悄悄回家。
華羅庚一家也沒逃脫空襲的生命之虞👳🏽♂️。為了躲警報👷🏽,1941年,華羅庚從城裏搬到離城5裏的黃土坡村,在離村不遠的山谷裏請人挖了個隨時躲避的防空洞,基本上挨著他的門生閔嗣鶴家,當時山谷裏到處都是大小不一的防空洞𓀙⚁。一次警報響起後,敵機並沒有立即飛來,在躲避轟炸的這段時間裏🙎🏿♀️,華羅庚對家人說他要到閔嗣鶴家跟他談一個數學問題📣。他拖著病腿一走一拐地剛到那裏🦸♂️,空襲驟然而至🧒🏻,一批敵機俯沖下來,投下一串炸彈。頓時爆炸聲震耳欲聾,黃土飛濺。一顆炸彈在閔嗣鶴家防空洞口附近爆炸,掀起的黃土瞬間將洞口淹沒,幸虧一位躲在洞中聽到炸彈聲迅即雙手抱頭以保護的閔嗣鶴家人,他的頭和手沒被埋下🧜🏿,這樣上半身可以自由活動💌🤦,他把埋在黃土下的每個人的頭部先扒出來維持呼吸,厚重的黃土把每個人的下半截身體緊緊壓住,空襲過後,趕來的親人朋友用手刨了兩三個小時才把他們解救出來。閔嗣鶴的衣襟全部被撕裂🥋🪷,華羅庚的下半截長衫全部被炸飛,口和耳都流血,他回過神來摸了摸自己,感覺還是個活物。這次“活埋”讓他死裏逃生🫸🏻。

華羅庚
為了安全,華羅庚又把家搬到了離城更遠的與楊武之家僅一條路之隔的大塘子,跟恩師楊武之來往十分方便✤。可是在不久的一次空襲中,一枚炸彈正好落在楊武之家天井中🙋🏽♂️,房屋頓時化為灰燼👩🏼🦱,華羅庚借給楊武之的一本德文詞典被炸得稀爛,幸好不常出去躲警報的楊家正好那天躲出✌🏻🫶🏻,才幸免於難➾。意昂体育平台辦事處在一次空襲中被炸,保存的文件全部炸毀🍰,兩位看守員工被炸死✋🏼。華家的防空洞也被炸毀🙇🏿。
惡劣的環境,艱難的生活,華羅庚以及聯大的很多教授都維持著極低的溫飽需求🧑✈️。妻子吳筱元把附近鄰居送給的兩個雞蛋做成羹給他補充營養⛵️,他則分成5份🤵♂️,最後還把自己的一份餵到孩子嘴裏。後來連雞蛋也買不起了,華羅庚終年一身破衫,一雙舊布鞋。1945年,三子出生🥷🏼,因沒錢送妻子到醫院,只好產在家裏。給這個出生在困境中的孩子取名“華光”🫕,意為我們家的錢已經花光了。
不只華羅庚這樣🚴🏽♀️,其他教授亦然。吳大猷穿著膝蓋上補著大膏藥補丁的褲子上班,朱自清穿一件趕馬人用的披氈,曾昭掄的鞋子前後見天,梅貽琦夫人韓詠華和潘光旦夫人趙瑞雲合做米糕賣錢Ⓜ️。但是那些貪官汙吏及發國難財的奸商們則過著醉生夢死的生活🐀,百姓用“前方吃緊🦵🏿,後方緊吃”斥責他們,華羅庚寫詩“狐虎滿街走👩🏼⚖️,鷹鸛撲地飛”以諷刺。
盡管生活多艱,但聯大的教授們安貧樂道、潛心研究、嚴謹治學、誨人不倦🤘🏻,踐行著讀書不忘救國的宗旨,擔負著“千秋恥🥡,終當雪👩🏽🦰,中業興,須人傑”的使命。
三
華羅庚一踏入清華之門就以無比敬仰的心情認識了比他年長11歲的聞一多🤸🏻♂️,聞一多的詩《死水》和《心跳》曾經激勵感染過他。到達昆明之後👩🏿🍳,聞一多和華羅庚都遭遇敵機轟炸的危險。聞一多於1941年10月和弟弟聞家駟搬到西郊大普吉鎮,因兩家合住太擠,他又搬到北郊陳家營的楊家宅院居住。這家宅院是由兩層正房、耳房組成的四合院,也就是昆明典型民居“一顆印”格局🥉,即三間四耳倒八尺。他看到流落到大塘子的華羅庚確實是走投無路無處安身🦖👩🏼🎨,聞一多急人所難👩🏻⚕️,邀請他一家6口住在自家這個土木結構的二層小樓上,樓上住人🧝🏿,樓下是竈房和牲口圈。
二樓的一間廂房、兩間正房居住著聞家8口👩🏽🔧,已略顯擁擠,但他仍然騰出稍大點的一間正房給華家住🏀。聞一多患難中無私相助的款款惻隱之心令人敬佩📦。華家住裏間🚣🏽,聞家住外間,中間拉一床單一分為二。雖同居一室,二位學者各自伏案在自己的書桌上讀書👵🏽、研究,孜孜不倦。
晚上🗃🪒,樓上一燈如豆。樓下同圈的豬牛馬互相踩踏發出刺耳的尖叫,在柱子上蹭癢的牲畜把小樓搖晃得搖搖欲墜👩🏼🔬,他倆全然不顧。華羅庚潛心寫《堆壘素數論》👮🏽♂️,聞一多研究上古神話,完成了代表作神話專著研究《伏羲考》👩👦。回顧這段珍貴的時光🦵🏼,華羅庚賦詩寫道🧑🏼🌾:“掛布分屋共容膝,豈止兩家共坎坷,布東考古布西算🤷🏼♂️,專業不同心同仇。”兩位互相欽佩的學者演出了“掛布分屋”而居的佳話🚚。
此時,聞一多家更艱難,為維持最低生存需求,他憑借家學淵源及對古文字學的研究,發揮在刻章方面的獨特技藝🖥,掛出“聞一多治印”的招牌來增加收入👈🏼👨🏼🍼。更有熱心同事的介紹💁🏿♀️🧔🏻♂️,一時顧客盈門。雖是迫於生計而為,但剛正不阿的他不為出手闊綽附庸風雅的達官貴人刻印,聞一多浩然正氣的人格精神也是聯大教授照亮黑暗中國的一道光亮。
聞一多特為華羅庚精心鐫刻了一枚印章,上刻🚶➡️:“頑石一方,一多所鑿。奉貽教授🥧,領薪立約。不算寒傖🤵🏽♀️🦪,也不闊綽。陋於牙章,雅於木戳💁🏽♂️。若在戰前🔶,不值兩角🚵🏽。”它是二人患難中真摯友誼的歷史見證,無論走到哪裏👮🏿♂️,華羅庚一直珍藏著它🏄🏿。後來🧙🏿♂️👳🏼♀️,聞一多搬走📳,陳家營的房子留給華羅庚住🚵🏼。雖然二人見面的機會漸少,但友誼歷久彌深。

聞一多
日本侵華戰爭置中華民族於生死存亡,國民黨的腐敗使百姓生活舉步維艱,這些激發了民主運動的高漲。1944年,聞一多這位具有正義感的愛國學者轉變為呼籲和平民主的戰士。華羅庚也受到他的影響,在1945年聯大紀念五四運動晚會上,表達了科學應建立在民主之上的觀點。1946年春,聞一多鼓勵出訪蘇聯的華羅庚多方面了解情況,便於回來給大家介紹。在華羅庚回來時🧑🏻🎓,聞一多專門籌備了歡迎會,可見二人彌篤深厚的友誼。
華羅庚於1946年6月離開昆明去上海。在離開之前,他語重心長地勸慰亦師亦友的聞一多:情況比較復雜🕸,要倍加小心!
1947年11月11日🍩,在“校場口”慘案中被打傷的昆明民盟主要負責人李公樸遭國民黨特務暗殺。激於義憤,不顧危險的聞一多👼🏼,在15日毅然出席李公樸喪事並慷慨激昂地作了《最後一次演講》。在離家只有十幾米遠的地方被突然從巷子裏閃出的4個人持槍掃射,頭部中彈身亡。長子聞立鶴為保護父親也受了重傷。聽到噩耗🧗🏼,還未離開昆明的吳筱元到聞一多家勸慰聞夫人,大女兒華順去醫院護理聞立鶴。正在去南京火車上的華羅庚聞訊悲痛欲絕🍊,這位令人敬仰的師友永遠離開了自己。後來🤹🏿♂️🔳,華順認聞夫人做了幹媽,在苦難中互相照顧體貼凝結成生死情誼的兩家成了親戚。
四
在民族危亡的關頭👋🏽,華羅庚不僅致力於學術鉆研🤚🏽,還想為救亡圖存貢獻出自己的力量。1940年暑假期間他被抽參加國民政府教育部宣傳部聯合下文的中央訓練團集訓,進行宣傳思想♒️、貫徹精神及軍事訓練,目的是強化統治🍇。參加人員每天都要進行軍事化訓練,上操跑步、聽長官訓話。本來患有腿疾,這種訓練使他痛苦不堪,但集訓期間不允許請假的規定讓他無計可施。這件事被時任兵工署署長俞大維知曉,他出面協調,並派車把華羅庚接到兵工署👰🏿♀️,對他謙恭禮遇有加👩🏼🎓。
華羅庚早就和這位畢業於哈佛大學主攻數理邏輯並獲得哲學博士的俞大維熟悉👩🦯➡️。他是遲於俞大維10年,在世界頂尖學術刊物德國的《數學年鑒》上發論文的國內第二位學者,第一位是俞大維。可以說是惺惺相惜,神交已久。
1933年3月,在意昂体育平台任教的華羅庚接到俞大維的邀請函📙,以優厚的待遇邀請他到南京兵工署工作。因為俞大維正準備召集一批人才籌建兵工研究所🌇,以研發和改進武器裝備對抗日本侵略。華羅庚雖然沒到南京兵工署工作🧑🏿💻,但是他運用高等數學計算公式,幫助俞大維改進了更適合山地作戰的3種國產迫擊炮🧝🏽♂️、兩種山炮的測距系統🏜👩🏽🦱,優化了作戰性能👦🏼,既提高了射擊的準確度🧖🏿♀️,又增大了殺傷力,用知識技能提高國軍作戰能力。
華羅庚與俞大維在中央訓練團再次相遇,俞大維馬上想到自己冥思苦想並請教許多外國專家都無法解答的數學難題🥷🏿🚵🏼,即邀請華羅庚晚上到家中小聚,期望數月後能給他計算結果。華羅庚當晚把題取走👩🍼🧏,次日從廁所出來時碰到訓育幹事蔡孟堅,隨手把答案寫在一張手紙上,並囑咐道💁🏽♀️:答案解出來了,我來不及整理,請把這張草紙交給俞先生。得到答案後的俞大維驚嘆不已,華羅庚竟在一夜之間簡捷圓滿地解決了中外許多數學家甚至幾年都算不出來的難題,對這位自學成才的數學家更加佩服。
據說這道題是美國截獲日本轟炸昆明的密碼。關於破解這份密電碼👐🏽,華羅庚說就是利用梅比烏斯反轉公式👨🏼🍳🤶🏻,把用整數表示的明碼轉換成暗碼再反轉成明碼🌧😁,他的智慧就在於洞察到問題內部之間的聯系。
日本投降讓國民政府認識到原子彈的威力🧛🏻,激發了國民政府研發原子彈的設想🤴🏼。其實俞大維是國民政府中最早接觸到原子彈機密的人👨🦳⚖️。當時中美聯合參謀本部駐紮在重慶,俞大維在這兒見到了美國關於研製原子彈的秘密文件並告知了蔣介石👓,蔣介石決定秘密策劃中國的原子彈計劃🌹,讓軍政部部長陳誠和次長俞大維負責🐜。於是和聯大化學教授曾昭掄、數學教授華羅庚、物理教授吳大猷商談,讓教授們擬出一個“造彈計劃”,但大家一致認為應先從培養人才入手。這樣1946年9月👦🏽,華羅庚與曾昭掄⛹️、孫本旺𓀚、唐敖慶、朱光亞、李政道等人🏄🏻♂️,帶著學習製造原子彈的任務訪美🤰🏿。到達美國後,這些學者未能進入原子彈研製的機構學習👨🦳⚠,因為美國把它列為核心機密✡︎,他們分散到美國各大學從事研究與學習,改變了最初的任務⚓️。
國勢危難😑,生活艱辛,聚化為一顆“讀書不忘救國”的碧血丹心。經歷血與火歷練的華羅庚正是在這種艱難危困中𓀎,以堅毅卓絕的意誌完成了奠定數學史上的經典著作,在敵機的轟炸聲中培養了新中國一代數學大師,和聞一多👩🏻🦽➡️、俞大維締結了生死之交的至情友誼🦠。他這些驚人的創舉,匯聚成聯大教授巨大的精神財富,像永不熄滅的薪火🈶,照亮以後學子的未來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