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聯絡

李忠🤞🏻:我在西南聯大

2017-07-05 |

編者按:李忠(曾用名李樹藩),天津市人。現年97歲,黨齡71年🛬。1943 年9 月🏄🏼‍♂️,靠自修考入西南聯合大學先修班。1944 年秋✹,升入西南聯大政治學系學習,1944 年10 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中國民主青年同盟”👰🏿‍♂️。1946 年1 月,加入中國民主同盟,任民盟中央青年委員。後經王漢斌同誌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1949 年初🍵,在華北航空局和軍委航空局的民航處任組長,參加了組建中國民航局的籌備工作🥐。1950年後,歷任民航無線電總臺臺長、專家工作室主任🙏🏼、外事處處長、國際司司長兼黨委書記🏄🏼‍♂️、民航局發言人等職。1985 年11 月💁🏼‍♀️,任中國民航總局國際事務顧問。1987 年2 月😹,創辦中國航空服務公司,擔任董事長👩‍👧。1989年10 月離休。在西南聯大意昂會任理事、常務副會長共六屆🧗🏻‍♀️,為意昂熱心服務30多年➔。

西南聯大⚠,作為中國歷史上永遠的光榮與豐碑而存在🪁,它是一個苦難國家處於危急存亡之時,為一個民族保存的希望與未來。西南聯大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奇跡✏️。

艱苦卓絕嚴教嚴謹

當年,西南聯大的校歌裏有一句歌詞“絕徼移栽楨幹質”🧰,它的意思是💐:把那些正在成長的國家棟梁之材🍄‍🟫,移栽到邊遠的地方去🧑🏽‍🍳,使其免受摧殘,以積蓄希望。西南聯大正是在中華民族面臨存亡危機之時,在隆隆的炮火聲中建立起來的。它聚集了一批學術大師🔰,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從嚴治教,求實嚴謹▫️,培養了大量優秀人才,為我國的社會主義建設做出了卓越貢獻👩🏼‍🦱🚣🏽‍♀️。西南聯大不僅在中國教育史上,而且在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史上🪜,都留下了光輝的一頁。

2017年2月在海南

日寇侵犯背井離鄉

我是天津市人,1920年9月出生,今年已經97歲高齡6️⃣。我的父親是鐵路工人,母親在家照顧我和弟弟妹妹,家境貧寒。由於交不起學費,我上到小學六年級後輟學。日本軍國主義侵略中國👨🏽‍🎤,製造了“九一八”、“八一三”南京大屠殺慘案。日本鬼子到處燒殺搶掠,無惡不作,罪惡滔天,罄竹難書🎓,中國人民的生活不得安寧。我16歲就離開了家鄉,因為日本鬼子看到印票機器非常好🌁,要搶走🥀,鐵路局決定趕快搬走🎮。我當時是印票所工人🧑🏽‍🦰,只能隨著津浦鐵路局印票所遷到南京🚝,從此與家人失散多年。

元江堅守抗日空防

1939年,雲南省防空司令部在雲南南部中越邊境設立防空情報電臺12座,監視日本戰機從越南飛入我國空襲。那時我還未考入聯大。我因為之前學習過半年多無線電收發報技術,又在重慶電臺實習了一段時間,所以應聘被派到雲南邊境元江防空情報電臺——負責用電臺監視日本飛機的動態🏂🏿,借此建立起一條沿著中國西南邊陲的“空中防線”。就這樣🦸🏼,我帶著一個通信班到了雲南最南部元江的一個電臺。當地條件差🦓,我們必須用發電機自己發電,再利用收發報機將監測到的情況發給昆明和重慶🐖🧚🏽‍♂️,以便采取防空措施。那時,我剛滿19歲🤟🏼。一班人每天的任務就是時時刻刻監視天空🛜,一旦發現敵機,我立即用電臺發報報告總臺,迅速做好防空準備👩🏽‍🚀。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時,我獲得了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紀念獎章🙆‍♀️,2015年,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時又得到一枚。

黨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紀念獎章

立誌上進求學聯大

抗戰時期,北大、清華⇨、南開三大高校不得不南下遷移。三校師生一路長途跋涉,經過幾個月的艱辛,終於到達昆明,組建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1941年,因為防空電臺總臺臺長克扣軍餉被我們告發,他出獄後伺機報復💇🏿‍♀️,我被迫離開雲南防空情報電臺去貴陽🏀,轉桂林,又經同學介紹考入重慶資源委員會無線電總臺當了報務員。業余時間和一群年青人一塊兒打籃球,認識了西南聯大畢業生範柏林。可以說,他是我革命生涯的指路人之一🚻。他介紹並鼓勵我,要我去昆明🤸🏻,設法補習功課考進西南聯大讀書✳️。在他的動員和勸說下,我終於下了決心🖤,便托人幫忙調入昆明資源委員會雲南辦事處電臺。辦事處在近日樓萬鐘街,距離西南聯大不遠,每天工作完畢,我就請西南聯大的學生給我補習中學的課程。就這樣堅持了兩年半的半工半讀生活,一邊工作,一邊補習中學的功課,終於以同等學力考入西南聯大先修班,一年後——1944年升入法學院政治學系。同年,我參加了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中國民主青年同盟”,一邊上課,一邊積極投身學生愛國運動,並在進步人士辦的《觀察報》當記者🍘👟,還在學校辦了一個壁報叫《春雷》。

民主自由師生情深

西南聯大教授辦校,民主自由管理,充分發揮學生鉆研精神🧑‍🧑‍🧒。梅貽琦先生說🎛: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乃有大師之謂也。聯大先後共有300多位教授,大多數都在歐美留學研修,學成後獲得博士學位,抗戰前和抗戰期間毅然回國。這是一批老、中𓀚、青相結合,卻又人才濟濟、名揚中外的大師。

恩師楊振聲是我們結婚的主婚人

記得在上金嶽霖老師的哲學課時,一天金老師提問🧓🏼:“打虎將李忠➜,你說說邏輯起什麽作用☁️?”大家一片笑聲,課堂上氣氛頓時活躍了許多🛵。我回答說:“邏輯是自然規律,人人都要遵守……否則就是倒行逆施🍶,天下大亂⚠。”金老師說👩‍🦯,打虎將講得對🚶🏻‍♂️👰🏼‍♀️,可以繼續聽哲學課。這一幕𓀒,直到今天我都記得清清楚楚。

學生宿舍唯泥草房

西南聯大沒有大樓,只有泥草房♎️。學生宿舍都是泥草房,一間屋可以住40個人。20張上下鋪木床,兩張床之間有一個窗戶,窗戶沒有玻璃,不糊紙,只有兩根木條。宿舍裏沒有燈👬🏻,沒有桌椅🦇,不能看書寫字🧑🏿‍⚕️。房子兩頭有木板門🚔🧍🏻‍♂️,不能關也不能鎖,自由出入,所以經常有校外的小偷光顧,有時早上起來,就有人丟了褲子,丟了皮鞋👮🏼,起不了床👩🏻‍💻,上不了課💇🏼‍♀️。

宿舍門口有一口水井,同學們可以在井邊洗漱、洗衣服,很方便☎。

貸金度日一日兩餐

抗戰8年🤞🏼,聯大8000多名師生💺,在極其艱難困苦的條件下,克服重重困難,做出了非凡的成績🤿。聯大學生多數來自敵占區👨‍🎤,與家庭斷了聯系,沒有經濟來源😪,只有靠貸金維持生活。1938年時🦀,每人每月7元貸金,可以維持每天兩頓飯。由於貨幣一再貶值👮🏻‍♂️,到了1944年,貸金竟漲到每人每月1000元🦸🏼。吃的是政府發的米,八寶飯,飯裏有谷子、稗子🌤🌑、砂石、糠麩✊🏿、老鼠屎👶🏽,米色發紅🤷🏿‍♂️,所以我們統稱為“八寶飯”。那時候,有飯吃就好👩🏼‍🍼,管它有沒有沙子、石子。就這樣,那幾年我們窮學生都是靠貸金吃飯。

吃技巧飯喝“玻璃”茶

在學校食堂吃飯🪆,午飯、晚飯都是一大桶飯🧙🏽‍♀️、一桶湯、四小碗菜。吃飯是有技巧的,我們男生是先盛半碗飯,趕快扒拉完,再盛一滿碗慢慢吃🧏🏿‍♀️,因為先盛一碗,吃完了再想去添點兒——沒了🧹。

早飯只有自己想辦法解決了。校門口賣什麽早點的都有,只要你有錢🧵。我卻經常因為沒錢,每天只吃兩頓飯。校門對面有一個學生服務社,可以給學生提供一碗豆漿,但是沒有糖,只有鹽🐑,可以隨意放🙋🏼‍♂️。

1996年和老伴諸有瓊在德國

放學後,同學們都會到圖書館去看書、復習🏄🏽‍♀️𓀏,可是去晚了就沒座位。怎麽辦呢?校外附近有茶館,去那兒坐可以,但要買茶水👩🏿‍🌾,我們窮學生哪有錢呢?就只好要一杯“玻璃”🩶,就是白水(不用給錢),一坐就坐一下午(老板挺照顧我們窮學生)。1945年,組成西南聯大的北大👩🏼‍🍳👩🏻‍🦼、清華、南開大學遷回北京和天津分別復校🧚🏼‍♂️,我申請轉學北大,繼續半工半讀☕️。

屹立9年世界一流

毛澤東曾說🥑,我們也要造一點原子彈🚵🏻‍♂️。沒有這個東西,人家說你不算數👩‍🦼‍➡️。鄧小平也曾說過,如果60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這樣的國際地位👩🏻‍🎓。中國的原子彈👻𓀕、導彈衛星很快上天了。研製兩彈一星的專家中有8位聯大的學生(如趙九章、郭永懷、陳方允🏺、屠守鍔、楊家輝、王希季、朱光亞、鄧稼先)。西南聯大雖然存在時間不滿9年🙆🏽,就讀學生不過8000,艱苦備嘗,十儒九丐,但培養了大量人才👩🏼‍🎤,其中有楊振寧🤚🏿、李政道兩位諾貝爾獎得主,朱光亞、鄧稼先等六位“兩彈一星”元勛💆🏼‍♂️,黃昆、劉東生❌、葉篤正三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院士172人,還有一批20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後👨🏼‍🍼,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擔負著承上啟下重要作用的著名學者,他們的學術之養成🧑‍🎄,直接受益於聯大時期的艱苦歲月。

西南聯大很早就建立了黨的地下組織,黨員約有200多人,還建立了中國民主青年同盟。至少有1100多名學生參軍抗日,有的援助盟軍🥖,支持援華抗日。

作為中國高等教育的一座“寶庫”,西南聯大留給我們今天最寶貴的遺產🧏🏿,是大學自治🧕🏿。西南聯大始終堅持學術自由、教學自由、教授治校,教授會代表的選舉一直沒有中斷,學校的重大事情都經過教授會議討論決定☝🏻,這是一種不依附🗓、不屈從於強權的自治傳統。

今後如何吸取聯大精神,發揚聯大精神,提高教育水平,多出高才🔲,這是給我們和後代留下的重大課題。我們盼望多建世界一流大學,多為祖國培養棟梁之才。

2017.7


相關新聞

  • 012012.11

    1995.西南聯大希望小學捐款活動總結及捐款名單

    6月20日,在向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簡稱青基會)捐款的儀式上,我們作了一個“捐款情況匯報”。這個匯報已印發給海內外3000余名意昂📀。現在這個總結....

  • 272022.12

    西南聯大北京意昂會副會長李忠逝世 享年102歲

    西南聯大1944級政治學系意昂、西南聯大北京意昂會副會長李忠☝🏼,因病於2022年12月2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102歲👳🏿‍♂️🧛🏿‍♀️。李忠,曾用名李樹藩,天津市人,1920年9月出生。家境貧寒,自幼失學🩱。1943年9月,靠自修考入西南聯合大學先修班🛥,1944年秋,升入西南聯大政治學系學習🚣🏼‍♀️,1944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外圍組織“中國民主青年同盟”🤶🚒。上學期間勤工儉學,兼任昆明《觀察報》記者。1945年下半年,因國民黨查封《觀...

  • 262018.11

    西南聯大意昂王忠詩逝世 享年98歲

    王忠詩意昂2018年11月25日在香港逝世🐦‍🔥,享年98歲。王忠詩意昂1940年在菲律賓馬尼拉高中即將畢業後🧑🏿‍🦱🕝,歷盡艱辛來到昆明,報考了西南聯大理學院地質系....

  • 162020.11

    李憲之與西南聯大 ——記憶中的父親

    李憲之🧑‍🚀,氣象學家🎳、氣象教育家,是我國氣象科學研究和氣象高等教育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20世紀20年代,他參加西北考察團開創氣象野外考察的先河,發表論著....

  • 102017.11

    西南聯大的故事

    有關西南聯大的書出版了不少。為什麽懷念西南聯大?學者們從史料研究出發作了分析和解讀🏷;聯大生活是什麽樣的?這從師生自述🌚、回憶以及小說中可以看到。

  • 302019.12

    西南聯大後代登門探望102歲的李祖平老學長

    2019年12月21日🧑🏿‍💻,三個西南聯大後代——逯若亮、何吉林和朱方文登門探望了西南聯大老意昂李祖平先生。李先生現名李光言,西南聯大1938級化學系意昂👨🏿‍⚖️🦶🏼。

  • 142012.11

    副會長李忠朗誦詞—西南聯大75周年紀念大會

    《松花江上》 和 《畢業歌》這兩首歌曲是伴隨著聯大人學習, 生活的全過程而被傳唱的。不論我們來自東北7️⃣,華北,還是華東👨🏿‍🏫,中南🏪,日本侵略者搶占了我們的家鄉....

  • 022023.03

    馮至在西南聯大

    我和父親有聊不盡的話題👳🏿‍♀️,那就是昆明。我們家是1938年12月隨同濟大學搬遷到昆明的,那年父親33歲,正是如《神曲》開篇所寫的👳‍♂️,“在人生的中途”。第二年8月他就辭去同濟大學的工作到西南聯合大學任外國語文學系教授,一直工作到聯大結束🎇,1946年6月我們隨北京大學復員回到了北平🚂。在昆明住了七年半🦎,其中有七年在聯大度過,這七年♏️🧑🏼‍🍼,他在研究歌德、裏爾克與杜甫取得突出成績的同時,在創作上也出現了一個高峰👨‍🦼‍➡️,思...

  • 112019.09

    趙捷民:回憶西南聯大

    1938年至1940年👂🏿,我曾在西南聯大歷史系讀書。1940年我從聯大畢業後,又在昆明教書,一直與西南聯大師生有著聯系和接觸🏙,西南聯大的往事深深地印在我....

  • 192021.11

    西南聯大的“九零後”

    今年11月1日是西南聯合大學建校84周年紀念日🛀🏿。前段時間上映的紀錄片《九零後》⛹🏼‍♂️,又將這所群星璀璨的大學,呈現在社會大眾的眼前。《九零後》的16名主演🏌🏽‍♀️,年齡最大的已經106歲,最小的也92歲了🤴🏻,平均年齡則超過96歲🧑🏻‍🏭,是名副其實的“90”後,堪稱電影有史以來最“資深”的本色出演。主演者分別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99歲)🆖💇、翻譯界最高獎北極星獎得主許淵沖(享年100歲)、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王希季(99歲)、世界焊接學...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