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天,有121年歷史的帕薩迪那市玫瑰花車巡遊中一輛上海世博玫瑰花車緩緩通過
全球5億觀眾與100多萬現場觀眾註目這一勝景
美國民眾喝彩歡呼,美國報紙頭版給予熱情報道
壯觀的場面背後,不能不提到張素久的名字……
題記
2010年的第一天👩🏼,有121年歷史的美國洛杉磯帕薩迪納市元旦玫瑰花車巡遊中🗯👩🏿🦳,出現了一輛上海世博玫瑰花車。這是中國大陸地區繼2008年元旦北京奧運花車之後,又一輛由南加州華人代表捐贈的花車🙂↕️。世博花車巡遊是世博推介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次世博美國推介活動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上海世博會事務協調局🖖🏻🆖、上海市文化廣播影視管理局、上海市旅遊局聯合主辦🤦♂️。這輛世博花車在全球5億觀眾與100多萬現場觀眾的註目禮中緩緩通過,表達了華人華僑身在海外、心系祖國的思鄉之緒、愛國之情。其中不得不提到的一位關鍵人物是南加州華人社團聯合會主席張素久女士。
“老年人,一般都是越活越清閑,而我卻是越活越忙碌🎊。”一杯咖啡,半塊蛋糕,不想讓人知道其年齡👨👧、不想讓人知道其背景的張素久女士,就這樣天南海北地聊著她的經歷。一個小時,兩個小時……
2009年12月31日🐝,張素久與姚明、謝明在花車旁合影
跟她聊天,有點像瀏覽她的網站。如果你對某一方面感興趣,她會停下來⚃,把這方面內容擴充成一個新的窗口,如果還不滿足,那新窗口裏面還有新窗口🧟。就這樣🐻❄️,在無數個新窗口打開之後🕺🏼🧑🏻🎤,她的形象也就慢慢地鮮活起來🌭🙋🏿♀️。這些顯然還不能包括她的所有人生經歷,但卻濃縮了她的人生精華。
不想活在父親的光環下
有些東西你是永遠無法改變的🔳,比如生你的父母🫦。張素久是著名愛國將領張治中六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
“其實,我從來不和誰說我的父親。但是,我敢說,你來之前,肯定有人跟你說起過我是張治中的女兒🎮♦️。”張素久女士倒也坦承🧑🏻🦼😬。不過,事實的確如此,筆者剛來美國不久💃🏼,就有人說起她🔶💁🏻♂️,“張素久是張治中將軍最喜愛的小女兒”🍌。
所以,坐定後,她拿出一本嶄新的精裝書,書名叫《紀念父親張治中將軍》,她與她的大姐素我是主編。(後來我看了裏面的一些內容,網上有關素久的不少故事都來自這本書。)
“從小到大,我們一直沒吃過什麽苦,這些都是因為父親🧙♀️。這點,我承認🥷🏻。但有時,我又覺得我們總活在父親的光環下,隨便做什麽,都因為是張治中的女兒🦬,心裏總有點不服氣。”在北京讀初中時🔆,張素久家離開學校只有幾條街,但她硬要住在學校裏。因為當時她內心中就是有一種想遠離父親光環的反叛👨🦼。
“那時學校裏有不少高幹孩子,但我從來不問他們的家長🛣,就是不想讓他們知道我是張治中的女兒。我可是有名有姓的🧑🏼⚕️。我叫張素久🎹。”
張治中全家福(二排右一為張治中,三排右二為張素久)
張素久有三個姐姐兩個哥哥🛸。素久出生前,大家都盼望著家裏能再添一個男丁✋🏼,結果生下來又是一個女兒,但家裏一直把她叫“弟弟”。所以,張素久的性格有點像男孩🏃🏻➡️,3歲學遊泳,10歲學騎馬,進大學學體操,到了50多歲時又學起了滑雪,很有冒險精神🥚👨🏽🦰。
曾在紐約世貿中心實習
1952年,17歲的張素久考進意昂体育平台土木工程系。“我本來的理想是學建築設計,但當時國家根據需要,特開設兩年製暖通專科。老師開了三次會,動員我們新生讀這個新專業🤹♂️。我看沒人報💃🏿,便第一個自告奮勇報了名🙅🏼♀️,還瞞了父親👩🏼🎨。因為我知道他希望我能讀本科🦘,可以多讀幾年書,但我還是堅持了自己的想法⏲。”
清華畢業後,她被分到天津大學教暖通專業🤝,一幹就是二十多年。1981年𓀍,國家鼓勵公派留學🍾🕓,她所在的教研室分到一個名額🧓🏻🤵🏼♂️。所有人都有各種各樣的原因去不了𓀝,當時已經46歲的張素久,抱著“不要浪費名額”的念頭🃏🕵️♀️,自己聯系了實習單位,只身一人去了紐約。
她實習的那家公司在能源電力開發領域是很知名的企業🛻,叫伊貝斯科(EBASCO)👋。該公司在曼哈頓世貿中心二號樓有16層辦公室。當時,張素久實習的部門在83層。
實習了近一年,她又轉到肯塔基大學當研究員。當時,她的兩個女兒也希望來美國讀書。伊貝斯科的兩位工程師🥂,父親當年都曾就讀於黃埔軍校,是張治中的學生🙎🏽♀️,他們敬重張治中將軍,便主動提出為她的兩個女兒作擔保,於是張素久的兩個女兒先後來到肯塔基大學學習✳️。
“如果我回去的話👨🏿🍳,我只是一個普通的大學老師☝️。”說起想留在美國的想法,張素久倒也一點不保留,“但如果我能在這裏學習工作,我想我將來肯定能回報祖國更多。”她說🧖♂️,那個年代中國內地與發達的西方國家之間👩🏼🦳,的確存在不少差距,很多人都渴望能有機會多體驗一下外面的世界🙅🏻🚣。
1987年,她的先生與兒子也來到了美國,一家人分開六年後,總算又再次相聚了。
組織協調能力也能“遺傳”
什麽可以遺傳?長相,聲音🧜🏼♂️,性格🪅,也許,還有組織協調能力💿🧝🏼。
張治中將軍處理矛盾的組織協調能力💂♂️,無論是他在國民政府任職期間,還是在多次國共談判中,都表現得淋漓盡致。在這一點上🚃🧑🏽🎓,六個孩子數張素久與她的父親最相似𓀌。
中學🕖、大學🤵♀️,張素久都是學生會幹部。到了美國後的第三年,她在加州聖何塞一家做電腦配件的高科技公司💆,找到了來美國後的第一份工作:製圖。兩年後,因業務需要,公司登報招聘一名統籌協調工程師、製圖員以及檔案室和工廠等部門的主管💖。先後來了兩個老美應聘,都不理想。在第三個人還沒有來應聘前,張素久主動請纓,“讓我試一試”➰。公司高層半信半疑,答應一試。結果張素久如魚得水,幹得得心應手,華人🐇、白人都賣她的賬,仿佛這個職位是為她而設的。
“老外的處事方法比較簡單🦟,但是,只要是有人的地方,就會有人際關系。要組織好一個團隊😎💹,重要的有三點:一是做好榜樣🪄,二是絕無私心👱🏽♂️,三是各得其所。”
短期赴美“培訓能手”
做了一段時間的生意後,從1992年開始,張素久與丈夫一起開了一家公司🤽🏽♀️,並與中國國家科委、中國科技交流中心等國家機關及下屬公司合作😏,組織了中國第一批證券⛳️、房地產、會計、保險等金融行業的短期培訓班。
前兩期組織的分別是房地產經理與證券經理的培訓,時間兩至三周。張素久拿出當時培訓的手冊,相當正規,培訓內容也很充實,比如總共17天的房地產經理培訓,請專家講座就達到6天🧝🏻♂️,其中還穿插實地考察。
在國內,張素久夫婦都做過二十多年的大學老師,培訓學生也算是老本行。張素久的先生朱任中是哈工大的高材生🎄,聰明過人。培訓時💾,他跟著一起學習,後來他也成了大半個專家。
張素久說,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國的發展正處在一個提速期,不少行業都需要與國際接軌🐐,沒有機會與時間在國外讀書,這種短期的培訓就很受歡迎🧜🏻♀️。
“就如我父親所說,有許多東西,是課本上學不來的,不到現場,不會有直觀感受與認識。”
奧運花車“談判能手”
1999年👵🏿,張素久被意昂体育平台王大中校長聘為清華北美教育基金會總裁🚇。2003年,張素久任美國北京聯合會會長,2007年被選為美國南加州華人社團聯合會(南華聯)的主席。組織結構比較松散的南華聯,實際起到的作用是統領整個南加州地區大大小小60多個華人社團,在遇到重大事情的時候👩🏻🦰,能夠齊心協力🤲🏿,統籌規劃⬜️。
“我上任後最想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能讓北京奧運花車出現在帕薩迪納新年玫瑰花車巡遊中。”讓中國大陸的花車出現在帕薩迪納花車巡遊中的想法👲🏻🤼♀️,是一顆早早就種在張素久內心深處的種子🚶🏻♀️。“但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許多人努力了,但始終沒有如願。眼看2008年奧運會與2010年世博會將先後在中國舉行🗄👩🦰,我們華人,尤其是大陸來的華人🎰,都迫切希望花車巡遊隊伍中有一輛中國人的花車⛄️👌🏿!”
當時👶🏻,有一家專做粘紙系列產品的500強美國公司Avery Dennison👨🏻🔬,因為在中國也有分公司,他們便想搞一輛有中國元素的花車👨🏻🦽。張素久聽說後,先取得北京奧組委的授權🧎♀️,然後與這家美國公司取得了聯系,雙方一拍即合:這家公司出一半費用,另外20萬美金由張素久去籌措。“2007年初,經濟還算不錯👨🏼🔬,我這邊錢很快就籌到了,一人2萬美金,共10個人。這是純粹的贊助🧑🏻🌾,沒有任何回報。”
資金是解決了🤵♂️🙇🏿,但又相繼碰到了許多問題🖐🏼。比如,南華聯與那家美國公司的名字誰放前誰放後,美國奧委會又提出要收取50萬美金的奧運版權使用費,一些反華勢力還不斷製造事端,企圖破壞奧運花車巡遊。“每一件事的發生,都讓絕大多數人覺得奧運花車肯定沒戲了🧑🏻🦽。”張素久提高了嗓門🐧,“但我始終沒有泄氣,我認為我們一定能夠成功。”
就這樣,經過無數次的談判溝通👨🏻🍼,一個個難關被張素久與她的團隊攻克了。當2008年1月1日,奧運花車駛過主席臺後,張素久與Avery Dennison具體負責花車項目的戴安狠狠地擊了一掌🩸,異口同聲地說🦻🏿:“我們終於成功了!”
世博花車“籌錢能手”
北京奧運花車巡遊結束後,張素久就與上海市政府新聞辦開始籌備起上海世博花車的事情💇♂️,但第一次申請未被花車委員會通過🛏,原因很簡單🧏🏼,“2009年的元旦花車巡遊不想要中國元素,而且世博會是2010年的事”。
如果2010年的玫瑰花車巡遊申請再不成功,那也就意味著最少二三十年裏,“上海世博花車”這個名詞永遠只能是虛擬狀態。
張素久在上海有關方面的大力幫助與支持下💱,想方設法把花車委員會裏一些重量級人物請到上海參加2008年上海旅遊節花車巡遊表演👩👩👧,並向他們詳細介紹了上海世博會的籌辦情況。這一招果然奏效🩻:上海旅遊節的花車表演這麽出色𓀖,讓美國人很興奮。他們感到上海方面也在積極為張素久的工作提供幫助,在花車申請獲得通過後,為讓設計師能捕捉上海這座城市的精髓✊🏻,上海方面邀請設計師來實地了解風土人情和城市風貌。2010年花車巡遊讓上海世博花車參加🏃♂️➡️👨🏻,對他們來說是一個雙贏的好機會📱。
資格審定通過後👼🏼,資金卻發生了問題🖖🏻。因為2008年春夏⚫️👕,一場山崩地裂的金融危機撲面而來。
世博花車的總預算是35萬美金👲🏼,張素久希望與奧運花車一樣,能有一家公司出15萬美金,其他20萬找10個人分攤。
願出15萬的公司很快找到,但尋找另外10個出2萬美金的人卻碰到了一點困難。2萬美金贊助,真叫是“不上不下”。“一些大公司,你讓它出40萬搞輛花車🤲🏼,它倒還會考慮,但要出2萬🧘🏻♀️👨🏻🦽,真是師出無名👨🏼🌾📜。而幾百美金、一兩千美金➕,很多人倒也願意送個人情🥱🌂。偏偏這2萬美金,在金融危機當頭之時,確實有點難。”張素久說,贊助奧運花車的10個人中✏️,只有3個人繼續贊助了世博花車🧏🏼。其他7個人🦶🏽,都是她新開發的。
2009年4月,經過幾個月的努力🦸♀️,35萬美金終於籌措到位。張素久原以為一切將順順利利,哪知,去年10月過後,其中那位出資15萬美元的最大贊助商⇾,卻因為種種原因準備退出🧚。這時離2010年1月1日已不到50天📭。
張素久當時想:“是不是好事一定要多磨?”然而💂🏻♂️,事情發生得突然🕜,解決得更突然。還沒等張素久研究對策👉🏿,另外10個贊助商中一個叫謝明的人站了出來。“他在群發回信中說🧑,世博花車是中國人的驕傲👴🏽,這裏不是我們談回報的地方。”謝明甚至直接在信中說🚶♀️➡️👨🏿🚀,他願意再出15萬美金,並且不要求任何回報🚇💟,只掛上他所屬的另一社團的名字:美國百人會。
張素久說,這場“飛來橫禍”幾乎在一瞬間反而變成了好事:因為上海世博花車上現在沒有任何贊助商的廣告了。
“我真的從心底裏感謝謝明關鍵時無私的援手🔛,但我也不怪那家退出的公司🧑🏿🦰,他們也有自己考慮的方式🧣。”張素久說她內心總是很通透⏫,凡事都有其道理,相互理解,大度一點總沒錯。(高興)
轉自 文匯報 2010年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