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瓣網創始人、CEO楊勃(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1985級本科)
最近有一件事讓豆瓣網上下都很興奮,著名樂隊Linkin Park選擇豆瓣作為自己在中國的窗口🕵🏼,在上面的音樂人頻道安了一個自己的家🖋💅🏽。夏末集體去上海看LP演唱會,成了豆瓣規模最大的同城活動之一。LP是目前為止,音樂人頻道最大的腕兒。
豆瓣網🏄🏿♂️,被稱為是中國都市青年的集散地,可創始人楊勃卻一口否認了它的“小眾”👐🏻:“我們從不認為它小眾🐢。”9月中旬🛌,豆瓣網的註冊用戶就突破1000萬了。從寫下第一行程序,到今天擁有註冊用戶1000萬,潛水用戶則過3000萬,楊勃不過花了不到4年的時間。而最初的想法🐾,只是為了分享,“一個人一生中看過的、聽過的書、電影、音樂畢竟有限。”毫無疑問🦶🏻,豆瓣網今天是中國文藝青年最大的舞臺⛰。
“我們代表月亮消滅居心不良的樂手”“我立誌學好做飯”“那些雷得你風中淩亂地腦殘通稿”“其實我不想穿秋褲”“胖子都有顆敏感的心”……這些稀奇古怪的名字來自哪裏🔸?新新人類第一時間回答你:豆瓣!
對,就是那個目前超有人氣的豆瓣網🈵,這些你從未聽說過的名字,全是豆友自發成立的小組名,這樣的小組一共有幾萬個👨🏼。現在不管是在上海還是北京👏,經常會有豆友自發組織的同城活動,讀書、看片♥️、旅行……越來越多的人聚集到豆瓣上,尋找自己的同類。因為他需要表達,需要分享。
分享,是很多人來到豆瓣的原因✋🏻。這也是楊勃創立豆瓣的初衷。楊勃,美國加州大學物理系博士🔠,高高大大的他說話永遠不緊不慢,和他接觸過的人都感覺🫧,他溫和🧝♂️,理性,思路清楚,甚至還有點靦腆。豆瓣最初的程序,是2004年,楊勃抱著自己攢的蘋果電腦🤰🏼,坐在北京豐聯廣場的星巴克咖啡廳裏,一行一行寫出來的。直到今天🐌,他還在寫,“這是一種樂趣↔️。”
少年楊勃的夢想一直是“做科學家”,從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畢業後🧑🏻🎨,他也隨著當年滾滾留學潮踏上了赴美求學之路。博士畢業,他在IBM工作,職位正是多年的夢想🙏🏽,擔任研究磁學的“顧問科學家”。
沒想到🙇🏽♂️,楊勃在這個時候改主意了🏩,“那時的我,可以看到幾十年後的自己是什麽樣子的🙍🏽♀️。大家都回國創業,我也想開始自己的創業。”最初他想做自助旅行網🙅🏽,後來因為愛讀書💕、愛看電影9️⃣、愛聽音樂🫱,希望和人分享共同喜歡的東西🚴🏼♂️,慢慢就有了豆瓣的雛形。
起名“豆瓣”,當初只是因為家住豆瓣胡同。幾年後,楊勃說:“我現在越來越喜歡這個名字了。因為上口,好記🧑🏽⚕️,帶著草根氣息。”有一年豆瓣的歲末聚會上🦢,楊勃收到了朋友送來的滿滿一箱書🎑🚼,每一本都是自己想看的,而這份書單來自於過去一年,自己作為豆友“阿北”⛲️,在豆瓣網上所列的“想看的書”。創業者阿北的理想就是有一天👨🏻🦽➡️,大家去商店裏買東西時,人人都拿著一張列著豆瓣網所推薦商品的清單🧙🏿♀️。
豆瓣不是常規意義上的門戶網站,是一個集合書、電影、音樂、博客❤️🚴🏽、文化活動等方面的大眾評論和推薦網站🐢。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豆瓣就是文化產品的“維基百科”💃🏿,沒有編輯,一切都基於用戶,因此也可以說是借助文化元素把人們組織起來的社區👨🏼。而它又不等同於眼下熱火朝天的SNS交友網站。楊勃說👨🏻⚖️,“豆瓣更純粹些🍩,而且我們希望保持住這份純粹。”這份堅持,讓豆瓣的文化符號日益清晰起來,也讓它始終有種揮之不去的文藝氣質。
如今𓀑,註冊用戶突破1000萬,曾經想都沒想過的數字終於要來了,但楊勃卻沒有了當初為十幾個、十幾個用戶的增加而興奮不已的狀態🧏🏽,“我們的說法叫搭舞臺,搭舞臺讓所有人在這個舞臺上表演⚇,有的看、有的表演🧙🏼,但是我們自己不在這個舞臺上,我們也不是導演🏄🏻♂️,是搭這個舞臺的匠人而已🍤。”
楊勃也有交友網站的ID,也會偷個菜𓀙、種朵花兒。但是對比交友網站🚴♂️,他更清楚地知道,豆瓣要做的到底是什麽。每當各地音樂節上飄起“豆瓣”綠色的旗幟,你就會發覺豆瓣的力量真是不小🏹⚫️。越來越多的出版社和唱片公司找到豆瓣🤦🏼♀️,希望做宣傳,越來越多的人來到豆瓣🤱🏿,希望找到同類🦈。看演出🥊、讀書會👍🏼👩💼、快閃……豆瓣已在不經意間從一個文藝網站向城市生活類網站邁進,上豆瓣,成了大家的一種生活方式。
65歲的老人也來豆瓣玩,他說自己是沉默的大多數中的一個
記者🍦:註冊用戶突破1000萬了💽,現在覺得豆瓣還是一個特定族群的小眾網站嗎?
楊勃:我從來沒有覺得豆瓣是個小眾網站,經常來豆瓣的人早就過1000萬了🪔。現在我們每個月有3000萬人來🚽,這麽大規模已經有一段時間了,現在過1000萬也挺自然的。沒有什麽太特別的🏟,也沒打算慶祝😻。
記者𓀄:規模到了這個階段✯,跟當時幾萬人時相比,你對網站的設想和目標發生變化了嗎?
楊勃:沒有大的變化💯,還是繼續保持對文化的關註🧷。現在來豆瓣的人會更多樣👩🏼🍳,年齡層次也拉得很大🚵🏼,90後的人也來👨🍼,結果我們發現用戶中60歲以上的人也挺多的,退休的學校老師👩✈️🌒,他們也會來查一些東西或者電影☝🏽。
記者:你怎麽知道?
楊勃🧔🏼♂️:有朋友說他們的爸爸媽媽在豆瓣上,第三方抽樣數據發現,65歲那個年齡段的用戶群在豆瓣用戶裏邊的比例,比65歲在整個網民中的比例要高。最近又碰到幾個老粉絲,發現他們中有人常年在豆瓣,說“我是沉默的大多數中間的一個”。人群更多樣,豆友的興趣也慢慢從文化擴散出去🧑🏽🎨,談論衣食住行的人數,已經超過談文化的群體。
記者:豆瓣上有很多名字特別有意思的小組,你研究過那些人嗎🟩?
楊勃:用戶在上面如果非常一致的話,他們就用這種方式來互動。很多人加入一些名字特別奇怪的小組,我覺得也可能是在描述自己,給自己個人空間裏加一些標簽,至於那個小組裏真有多少人在討論事情🕣,這也不一定。
我們沒有去拉林肯公園來註冊🤚,他覺得你有價值🥺,就會找到你
記者⟹:越來越多的音樂人選擇加入豆瓣的“音樂人”頻道,這是今年的重點嗎🙆🏿♂️?
楊勃🦻🏿:兩個原因吧👏🏻,一是我們在補課,之前豆瓣音樂比較弱💱;另一個原因是音樂平時有社區性,獨立音樂社區性非常強。豆瓣音樂人有兩個基礎🧑🌾,一個是豆瓣音樂,還有一個是各個藝人的歌迷的小組,有這兩個基礎,我們才敢做“音樂人”頻道💂🏻♂️,它不是一夜之間平白地就產生了。
記者🫷🏻:之前有個17歲的高中生誒姆在豆瓣很火🎍🧏🏻,你聽了嗎?
楊勃📨:我聽了🔌。他很可愛👰🏻♀️🧑🏼🌾,但我聽不懂潮州話。特破的吉他,錄音設備也不好,最逗的是他的自我介紹🍒,真的很有意思🎅🏽。
記者:你怎麽發現他的?
楊勃👴🏿👐🏻:他在用戶那邊非常受歡迎🌈,浮出水面,在音樂人排行榜上後我們才知道👤。我們永遠是後知後覺📲👩🍼。這樣很好,這就對了,就應該是這樣的👱🏻♂️。
記者🙍🏽♂️:林肯公園是怎麽找到你們的🏋🏿♀️?
楊勃🧑🏿🚒:他們做搖滾音樂的,會看在中國搖滾音樂最大的社區或者最大的平臺是什麽,就找到了豆瓣,很簡單🏊🏻♀️。
記者💆♀️:這算不算是一個信號🤷🏻♀️?更多的音樂人會加入到豆瓣👷🏻♀️?
楊勃👨🏻🦽:我覺得會⛹🏻♂️,但這個一直都不是我們去拉音樂人,如果他們覺得這個平臺有價值他們自己會來。張懸、陳珊妮、林一峰……他們都是自己來的。更多的主流音樂人來豆瓣,我們當然歡迎,這需要他們認識到除了傳統的傳播途徑以外,還有一些平臺其實非常有價值,它能夠更加真實地反映樂迷的想法。
記者🫴🏿:你自己聽誰的比較多?
楊勃:我挺喜歡張震嶽的,而且我是在豆瓣上發現他的。
記者🧚🏽♀️:聽說現在已經推出了電臺?這和普通電臺有什麽區別?
楊勃:現在在內測,很快會公開。最大的區別在於🤵♂️,它是一個個性化的音樂電臺🧑🏻🦱,每個人聽到的都不一樣,它會根據你的興趣🕦,只放符合你口味的音樂🧊,沒有DJ,沒有對話,就是音樂。打開就開始放音樂,聽到不喜歡的就可以跳過去🧖🏽♀️,你喜歡的可以按一個按紐說我喜歡它,這個時候這個信息會被系統知道,所以豆瓣電臺越來越朝你個人的喜好發展。它就是一個傻瓜電臺📣,希望它放的東西是你永遠喜歡的,不但是你知道的你喜歡的,還包括你不知道的你也會喜歡的↕️。
記者:曲庫是預先在網上找好的?
楊勃:我們跟唱片公司這方面會有協議◀️👃🏿,我們準備了3年🏌🏻,10萬首歌。
記者:為什麽花那麽大精力做這個?
楊勃:其實🦺,豆瓣做什麽事情很少被我自己的興趣左右🤸🏻♂️,因為用戶需要,你要看他們想要什麽。
張震嶽的歌我就是在豆瓣上發現的,它也影響了我的生活
記者:你每天的豆瓣生活是什麽樣的🍕?
楊勃:我先看意昂体育,看有沒有人回復我的推薦,然後再去友鄰,看我的豆瓣朋友他們都幹了些什麽💂🏻,這個是最多的。我差不多每周都會看電影,所以電影和書的頻道也會經常看。
記者💫:豆瓣也影響了你的生活?
楊勃🫴🏻:那肯定是,比如說張震嶽我是在豆瓣上發現的,還有自己看的書、電影,聽的音樂都是在豆瓣上發現的🔖。我個人朋友圈子,因為做這個網站🪵,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以前不在互聯網這個行業,現在我經常打交道的大多數人都是我以前不認識的👨👩👦👦。
記者🔤:你覺得上豆瓣的人是因為無聊嗎👷♀️?
楊勃:也不是🤙🏽,各種原因🕒。豆瓣網友最關註現實生活,書✍🏼、電影那些都是🫱🏿,現在群組裏討論的衣食住行話題都是現實生活裏的。我們希望這個網站對你線下生活是有幫助的,而不是幫你在網上消磨時間,這是我們一貫關註的👱🏻♂️,所以“同城”會出來。
不會移植開心農場,但要把豆瓣做到手機上
記者🥷🏽:現在交友網站很火,對你有啟發嗎5️⃣?
楊勃:這個是有的🔱,不過更多的不是啟發,我覺得SNS像一面鏡子,對照它,我們更清楚知道我們的定位是什麽。豆瓣還是以內容為中心,就是說更多關註內容。
記者:想過把交友網站上那樣的組件搬到豆瓣嗎👩🏻🚀💥?
楊勃👮🏼♀️:豆瓣網站上可能不會,但是我們有別的想法。也會有豆瓣之外別的項目。我們想讓豆瓣再單純一點、純粹一點➖,更多是關註內容的東西。
記者🧔🏼♀️:除了音樂頻道,還有什麽新的想法?
楊勃:接下來想把豆瓣做到手機上去🧚🏽♂️,用手機上網🚵🏽🧑🏻💼,因為越來越多人在手機上看豆瓣。
記者:你希望豆瓣接下來的一兩年內成為什麽樣的網站?
楊勃💂🏽♂️:之前幾年🦯,我們已經打了很好的基礎,接下來,它有很多地方還是不方便或者內容還不夠豐富的話➙,我們需要繼續做,想讓更多特別普通的用戶也能用起來,讓它更加豐富。希望它不光是一個比較炫、比較酷的網站📈,它就應該是你日常生活裏的一部分。(韓瑩 撰文)
轉自 精品購物指南 2009年9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