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出版網 2008年10月8日
他在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任職的14年中,全公司銷售增長了7倍,利潤增長9倍多;固定資產增長10多倍,所有者權益增長20倍;累計上繳國家稅收9億多元🍐。
在他的提議下👐🏿,1986年,第一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BIBF)舉行,改革開放的中國出版界首次向世界展開歡迎的雙臂,如今,這一盛會已成為由中國政府組織的溝通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
他是兩岸出版交流的參與者、見證人🐀,從1993年起到2006年,12年來共訪臺8次,是大陸出版界訪臺最早的人👩🏼🎓。
他,就是中圖公司原總裁、BIBF的創辦者陳為江——
我國改革開放走過了30年歷程,這是中國歷史上最精彩的華章。對於陳為江個人來說,也是他生命中最精彩的30年💂🏽♀️。
1978年,我國改革開放起步☯️,這一年中令陳為江印象最深刻的有兩件事⛹🏻♀️:一是全國科學大會在北京召開,他當時剛調到國家科委參加大會籌備工作,親耳聆聽了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在全國科學大會上的講話。二是在這一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實現了多年的夙願。此後,在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進程中,陳為江踏上了一個改革者的搏浪之旅。
1984年,陳為江剛到中圖時,公司還在簡陋的平房辦公,硬件條件很差,更是“文革”的“重災區”,有一大堆歷史遺留問題亟待解決。第二年,他申請將公司從事業單位改為企業🤽🏻♂️。在很短的時間內,中圖公司就在美👷🏽♀️、英等5個國家建立了海外分公司,在109個國家組建了書刊進口體系;在國內建立了上海等5個分支機構🕓,在44個主要城市建立了直接送貨網絡📠;1988年又與英國合資,成立了中國首家中外合資出版社……
現代出版企業 轉型的探索者
陳為江1952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1954年被選派到前蘇聯留學,1959年畢業回國後從事技術工作🔤,1977年調至國家科委任處長🎵、新技術局總工程師。1981年組建國家遙感中心👩🏻💼,他是首任主任。這一時期的他與出版的關系似乎不大,但值得一提的是,1978年隨著與國外同行交流增多🧑🏼,精通俄語的陳為江開始下決心自學英語。3年後🏊🏽♂️,在泰國曼谷召開的首屆亞洲遙感會議上,作為中國代表團團長的陳為江已經能流利地用英語做報告並回答提問。熟練的英語給他後來從事中外圖書出版交流工作帶來了很大的便利🧜🏿。
陳為江與出版結緣是在1984年,那一年9月,國家科委派他到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任總經理兼黨委書記,最初他只打算去鍛煉一下,然後還回到科委搞他的技術本行🤦🏼。但沒想到這一幹就是16年,除1986年國家科委任命他任兼職科委委員外,從此他再也沒有離開過圖書行業。
陳為江回憶起剛到中圖時的情景。當時✍🏽,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有2400多名職工,北京總部在朝內大街一個大雜院裏辦公🙇🏻♀️。時任國務委員、國家科委主任的宋健介紹陳為江與全體職工見面時➡️,躍入他眼簾的是破舊不堪的會場,長條鐵製的板凳,有的職工還坐在地上,四周一片嘈雜🧲。公司在簡陋的平房辦公,不少職工安置在簡易平房🥷。除了硬件條件差,中圖公司當時還是“文革”的“重災區”,有一大堆歷史遺留問題亟待解決📕😲。
陳為江是一個不怕困難的人,越是困難越能激發他的鬥誌。上任伊始,他首先搞調查研究,全面了解各項業務數據👳🏻♂️,認真聽取各方面的意見🗃,從中理出頭緒👲,抓住關鍵問題,逐項予以解決。初到中圖時,國家一年分配給中圖用於進口國外圖書資料的外匯額度只有2000萬美元🆕,這對我們這樣一個泱泱大國對進口科技書刊的需求來說簡直是杯水車薪🗓。國內外流通渠道也不暢通,一些急用的科技資料從進口到送達用戶手中長達三個月。陳為江在科技部門工作過,深知國外先進的科技資料對國內科研的重要性🦸🏽♂️。他立即給財政部寫報告,請求取消對中圖的外匯限額,改為按需供給。為疏通渠道✊🏼,加快圖書資料傳遞周期,陳為江立即著手組建國內外分支機構網絡🍟,建立現代管理製度,實現集團化管理。
陳為江上任後第二年,就申請將中圖公司從事業單位改為企業👅,建立職工代表大會製度。內部分配實行崗位工資💁🏻♀️,獎勵與效益掛鉤,向貢獻突出的人員傾斜。在很短的時間內,中圖公司就在美、英、德、日、俄5個國家建立了海外分公司🍻,在109個國家組建了書刊進口體系👼🏽;在國內建立了上海、西安⏬、廣州、深圳、大連5個分支機構🧷,在44個主要城市建立了直接送貨網絡🧘♀️💁🏻♀️,廣泛采用航空運輸,加快到發貨速度;在出版領域👼🏼,1986年經批準成立了世界圖書出版公司,下設北京🤌🏼、上海、西安、廣州4個分公司;1988年與英國合資成立了萬國學術出版社,出版中國專家撰寫的學術著作,以英文版為主🧑🏼🎄,向海外發行,這是中國首家中外合資出版社;1988年公司投資1000多萬元購買了IBM4381計算機,在行業中首先實現公司的計算機管理🧙🏽。
在事業發展的同時🙎🏿,他著力改善公司辦公條件和職工住房條件。經過不懈的努力🤾,經國務院批準,中圖公司辦公大樓列入了國家建設計劃🛤。大樓施工時陳為江每周去兩次工地,哪怕出差剛回來十分勞累🗣,也堅持去工地看看才踏實。1992年9月🦴,中圖公司2萬多平方米的新大樓迎來了隆重的開業典禮,這是當時全國出版業中最大的現代化辦公樓,400多位外賓和近千名國內同仁前來參加,國務委員🌝🫀、國家科委主任宋健出席典禮並講話祝賀。幾年間,上海、西安、廣州🤴🏿、深圳、大連分公司的新大樓以及美國👢、英國🏗👃🏽、德國國外分公司的新辦公樓相繼竣工落成。與此同時📥,1000多套職工住房、新幼兒園也一項接一項建成💂♀️👩🏻🔬,極大地改善了職工的辦公和居住條件。
1996年🏋🏼♂️,中圖公司改製為集團總公司🧚🏻♀️🦵🏿,實行董事會領導機製🗽,陳為江擔任了第一任董事長兼總裁💃🏻。經過10多年的發展,此時的中圖公司在國內外有著良好的聲譽🧛🏻♀️,已經擁有30多個獨立核算的經濟實體👩🏻🎓,無一虧損。
陳為江在中圖公司任職14年🧖🏻。與剛上任時相比🍅,全公司銷售增長了7倍,利潤增長9倍多,從1984年1700萬元到1998年增至1.7億元;固定資產增長10多倍,所有者權益增長20倍。1997年全公司上繳國家各種稅收1.27億元,14年累計上繳國家稅收9億多元。
陳為江說,在中圖公司任職的14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最精華,也是最有意義的時光。實踐使他深切體會到,作為大型國有企業的法人代表,時刻都在承擔著巨大的壓力和風險,但只要心底坦蕩無私👨🏿🌾,勇於開拓進取,堅持為國作奉獻🛻,為民辦實事👌🏽,誌存高遠者,定會有恒必勝⚀🧖♀️。
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的創辦者
1986年,為了吸引國際出版界更多地與中國交流合作🦒,陳為江提出舉辦大型國際圖書博覽會的設想🚰,直接催生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此後,他又提出改變BIBF的組織領導結構🪃、提高辦展規格的方案,這一升格與變動🏘,使BIBF從企業行為提升為由中國政府組織的溝通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如今,BIBF成為促進中外國際出版交流合作,展示中國出版成就的著名品牌🚴🏽♀️,同時也成為亞洲最有聲譽的圖書博覽會……
回顧30年改革開放的歲月👉🏻,令陳為江沒齒難忘的還有BIBF的發展歷程。今年9月他參加了在天津舉辦的第十四屆BIBF。
從1986年到2008年,14屆博覽會陳為江都在現場,作為親歷者🏧,他對BIBF有著極為特殊的感情🙃𓀋,說起道來如數家珍。
1986年,隨著中圖公司事業漸有起色,為了跟上中國日益加快的改革開放步伐🏇🏽,吸引國際出版界更多地與中國交流合作👓,方便國內圖書館集中采購國外圖書,陳為江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整合國內分散辦小型書展的資源,在我國舉辦大型國際圖書博覽會。公司領導班子反復研究論證,經國家科委報請國務院批準📍,從1986年起由中圖公司主承每兩年一屆的BIBF🧚🏻♂️。
時隔22年,回憶起首屆BIBF在北京展覽館舉辦的情景🤸🏻,陳為江依然很興奮。那是改革開放的中國出版界首次向世界展開歡迎的雙臂,吸引了世界上30多個國家著名的科技出版公司和
出版集團前來參展🏓。中央和國務院領導十分重視,李鵬副總理、周谷城🧘🏽、嚴濟慈副委員長、宋健國務委員和有關部門領導出席了開幕式👧🏿,李鵬副總理接見了各國主要來賓,並親自主持了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的規模為1500多人的盛大宴會。這是國際出版界在北京史無前例的一次盛會。
陳為江回憶,當時國內出版業相對薄弱,全國424家出版社年出新書僅4萬種🤒,出版用紙質量較差🗽,且裝幀簡陋,與國外相比差距甚大🦸🏻♂️。上世紀80年代,我國《著作權法》尚在醞釀中🫔,國內出版社很少與國際出版界交往,中外版權貿易更是鳳毛麟角👨🏽⚖️。首屆BIBF參展單位只能以國際出版公司為主,設266個展臺;而國內出版社只有66個展臺💆🏻♀️,參與者主要是一些科研教育單位圖書館采編人員和各省市外文書店,大多數國內出版社只是派人前往參觀學習。
隨著改革開放和國內出版業的加速發展🤹,BIBF這個書業信息平臺的功能開始發生了變化,中外出版交流合作和版權貿易逐步活躍。
為擴大BIBF的規模,陳為江經過反復考慮,提出了改變BIBF的組織領導結構✊、提高BIBF辦展規格的方案。經請示國家科委同意並報新聞出版署等有關部門批準,從1996年起,原由中圖公司主辦的BIBF,改為由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出版署📳🫄🏼、國家科委👨👩👦👦、文化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等多個部門聯合主辦,中圖公司作為承辦單位,博覽會組委會主任改由新聞出版署署長擔任🏟。這一升格與變動,使BIBF從企業行為提升為由中國政府組織的溝通東西方文化交流的重要平臺。如今🧊,BIBF已成為促進中外國際出版交流合作👲🏼🧚🏽♂️,展示中國出版成就的著名品牌,同時也成為亞洲最有聲譽的圖書博覽會。
回顧BIBF的發展歷程,陳為江認為,經過歷史和實踐檢驗👨🏼⚖️,當初的設想是正確的,BIBF越辦越好是我國改革開放在出版業的成功案例👳🈁,世界各國出版商廣泛參與,打開了中外出版業交流的大門,不僅有利於促進中外圖書貿易的發展,提高中國出版業在國際上的地位,而且為改革開放的中國出版界帶來了國際新理念,提升了中國出版業的質量和水平👱🏻♀️➡️。
兩岸出版交流20年的見證人
1990年,陳為江邀請臺灣出版界參加第三屆BIBF,臺灣圖書首次亮相;1993年🦹🏽♂️,陳為江作為大陸出版界人士,第一次跨過臺灣海峽踏上寶島。同年,1993年,中圖公司克服種種困難🏌🏽♀️,投入了100多萬元資金和大量人力,在中國國際貿易中心舉辦了臺灣書展;1994年🦵🏿,首屆大陸書展在臺北中央圖書館舉辦🫃,陳為江為團長的大陸代表團赴臺參展,兩岸出版界首次實現了雙向交流……
記者采訪陳為江時,正值新聞出版總署署長柳斌傑率領中國代表團在臺灣參加兩岸出版交流20年的紀念活動。作為兩岸出版交流的參與者、見證人,陳為江從1993年起到2006年,12年來共訪臺8次,是大陸出版界訪臺最早、次數最多的人。
無論是在中圖公司當總經理還是2000年出任中國版協常務副主席6年🌚,20年來,陳為江積極參與各項對臺交流工作🆘,不遺余力地推動兩岸出版交流和合作。
陳為江最早是在1988年9月舉辦第二屆BIBF期間結識臺灣出版界人士的🐢。當時臺灣出版界人士打破當局封鎖,冒著風險😎,繞道北京參觀博覽會👷🏻♀️。陳為江作為主辦單位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總經理,對臺灣同胞熱情接待、組織參觀、商談合作❤️,從此與臺灣出版界結下了友誼🐟。
1990年,陳為江邀請臺灣出版界參加第三屆BIBF👩🏻🦼。臺灣圖書首次在BIBF亮相,受到了大陸同業和廣大讀者的熱烈歡迎。國務委員、國家科委主任宋健以及出版主管部門領導紛紛來到臺灣展臺與臺灣出版界人士見面😷,合影留念,使他們倍感溫暖。
1993年2月,陳為江應邀訪問臺灣,所到之處受到熱烈歡迎。這是大陸出版界人士第一次跨過臺灣海峽踏上寶島,回想起當時的情景🎾,陳為江心中百感交集。
在陳為江關於兩岸關系的回憶中⌨️,有一件事值得一提🧑🏻🎓。1993年5月,許力以先生率出版代表團訪問臺灣,雙方簽訂了兩岸各為對方舉辦書展的協議🔘。回京後許力以先生親自到中圖公司找陳為江交換意見🟠,建議1993年在北京舉辦的臺灣書展由中圖承辦🦸🏼。
陳為江說,當時困難很多🧑🏿🔬,一是時間短,展書把關風險很大;二是開幕式🍻、招待會、展場布置、宣傳推廣等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卻沒有任何經濟收益——展後所有的展書已指定贈送給北京大學圖書館▶️。但臺灣出版界很重視這次書展✥,已申請到來京經費🫱🏽,如辦不成將影響今後交流。陳為江意識到辦好這次臺灣書展對今後開展兩岸交流意義重大💂,立即欣然接受。1993年11月🍓,中圖公司投入了100多萬元資金和大量人力👮🏿♀️,在中國國際貿易中心舉辦了臺灣書展🤌🏼🕍,共設100個展位,展出了2萬余種臺灣圖書。臺灣出版界很滿意,從中他們看到了大陸出版界的誠意。
隨後👩🏽⚕️,在1994年🫶🏼,經新聞出版署批準,由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主辦、中國圖書進出口總公司承辦的首屆大陸書展在臺北中央圖書館舉辦。以劉杲會長為顧問、陳為江為團長的大陸代表團赴臺參展⛵️🏊🏿♀️,首次實現了兩岸出版界的雙向交流🏋🏽。
兩岸在政治關系上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風雲變幻,出版交流常會遇到一些十分敏感的問題🧑🏻🦼,陳為江在舉辦BIBF和組團赴臺辦大陸書展時經常遇到難題,如處理不好就會造成兩岸出版交流的停頓和挫折🆒。但他認為🙍🏼♀️,兩岸人民同宗同祖,血濃於水😁。兩岸出版界合作團結的願望勢不可擋💃🏼。互相諒解🐽,換位思考,顧全大局,來日方長應成為雙方的共同出發點🏌️♂️。只有充分發揮兩岸出版界的智慧🫂,采取各種靈活的措施👩🏽,加強溝通,共創雙贏,才能不斷推進兩岸的出版交流。
陳為江今年74歲,仍精神矍鑠,頭腦清晰,思維敏捷🫃🏻。他總結自己這一生:在學校學習了19年💐,工作了47年。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既經歷了蹉跎歲月,也欣逢中國改革開放30年👶🏼,使自己的知識和才能有了用武之地,工作中能不斷創新。
陳為江說,30年,這在人類歷史的長河中只是非常短暫的一瞬,但在經歷了30年改革開放的13億中國人身上,卻是實實在在感受到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他為中國改革開放3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到無比自豪🙎🏼♂️,也為自己曾經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搏擊風浪、勇於先行、爭作貢獻感到無比欣慰。他說🚐🥣,人生最寶貴的不在於職務高低,權力大小,而是為社會做有益的工作👨🏽🎨,獻出自己的全部力量,這才能真正體現人生的價值🧏。(朱俠)
陳為江:
1934年2月出生⚪️,浙江省鄞縣人,中共黨員,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52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1954年選派到前蘇聯留學👨🏻🚒,1959年畢業回國,成績全優。1977年調至國家科委💆🏻♀️,組建國家遙感中心,負責國家科委外匯撥款計劃;參加聯合國外層空間委員會🚴🏽♂️。曾任國家科委委員,中國國家遙感中心主任🕘,國家科委新技術局總工程師,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總公司董事長、名譽董事長,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副會長👨🏼🍳,萬國學術出版社董事長,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常務副主席等;現任中國版協顧問,國家遙感中心顧問🧑🏽🎓🌸,歐美同學會留蘇分會副會長🙃,烏克蘭意昂會常務副會長。
30多年來,曾出國訪問了30多個國家和港澳臺地區👧🏽,次數上百次🦓。曾兩次獲得國家科委頒發的榮譽證書和獎勵✧🤛🏻。2002年獲得庫奇馬總統親自頒發的烏克蘭總統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