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www.cbkja3.cn/func.php on line 256

Warning: file_put_contents(./cachefile_yuan/cbkja3.cn/cache/b1/4a9bd/51ab1.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uch file or directory in /www/wwwroot/www.cbkja3.cn/func.php on line 244
 79歲林皋院士為紫坪鋪水庫大壩“會診”-意昂体育

新聞中心

79歲林皋院士為紫坪鋪水庫大壩“會診”

2008-05-29 |

王金海、張世安

  四川汶川大地震發生後,作為我國水利工程與地震工程抗震專家,大連理工大學林皋院士憂心如焚,寢食難安。他牽掛著位於災區的紫坪鋪水庫大壩的安全。521,國家水利部派出專家兵分六路,前往地震災區勘察水利設施的震害情況,會商修復預案。已是79歲高齡的林皋院士與校黨委副書記孔憲京教授,會同來自全國各地的面板堆石壩專家十人左右緊急集結,趕到紫坪鋪水庫考察大壩的實際情況。

  大壩安危:事關成都平原百姓身家性命和千萬畝良田

  地處岷江大峽谷,都江堰上遊9公裏處的紫坪鋪水庫,承擔著為成都平原百姓生活供水發電和1086萬畝良田灌溉用水的使命。水庫工程浩大,庫容量為1112億立方米,攔河大壩高156512一場突如其來的汶川大地震,使大壩安全受到威脅。壩址距離震中17公裏,紫坪鋪大壩感受到強烈的振動。

  522,到達紫坪鋪水庫大壩的林皋院士和專家們,感到了問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大壩所在地區原屬於7度震區,建設時提高抗震級別按8度進行設計。而這次汶川大地震,震級80級,震中烈度達到11度。這麽高的烈度,波及到紫坪鋪水庫,烈度應該在89度之間,這是始料未及的。震中地區當時山崩地裂,據大壩上的目擊者說,人在壩上根本無法站穩,搖晃厲害,正在作業的起閉機上的電機鑄鐵固定環也被折斷,摔倒在地。我們在現場也看到,左岸壩頂岸坡處大量塊石從山坡滾下,僅2—3噸以上的大塊石就有二十幾塊。水庫前面建的橋,是成都通往汶川的必經之路,中央六孔震後倒在了河裏。”

  從地震一發生,紫坪鋪水庫大壩的安全,就受到了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極大關註,說到此,林院士神情嚴肅:“如果大壩一旦出現問題,那是不得了的事。這不僅關系到下遊廣大的莊稼大地,中華民族引以為傲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也要受到波及,相當於在成都廣大地區人民頭上懸了一大盆水,其嚴重性可想而知。”林院士是大壩抗震專家,臨行前,他最擔心的就是地震給壩體造成的損壞程度,親眼目睹後,才多少松了口氣:“沒有想象的可怕,大壩雖然遭受到遠遠超過設計水平的地震作用,由於設計和施工質量好,大壩仍具有比較高的抗震能力,破壞的程度並不嚴重,因為采用混凝土面板堆石壩型,建設中堆石經過重型碾68遍碾壓,實際看起來,只是混凝土面板局部接縫處有擠壓損壞,周邊接縫發生錯動,有的面板翹了起來。

  長年從事大壩抗震研究,學術建樹卓著的林院士,此刻,不敢有絲毫的大意,他和專家們抓緊時間,對大壩結構反復勘察,不放過任何細節。林院士清楚,科學需要嚴謹,經驗不能代替現場實際,必須做出負責任的準確判斷和鑒定,再將勘察結果上報國家。

  診斷開方:關鍵是主汛期到來的考驗

  經過實測,專家組給出的評估結果是:大壩整體結構穩定安全,局部有損壞,但無大的隱患。必須密切監測,趁水庫水位較低時抓緊搶修,趕在雨季和主汛期到來前加固修復,以保障大壩安全蓄水。

  林皋院士不無憂心地再三強調,“現在的大壩雖然受損程度不重,但目前水庫水位較低,汛期迫在眉睫,一旦洪水到來,水庫水位上升後,隱患就會加劇,如果再有余震,上遊地區發生山體滑坡或泥石流,對大壩就要構成新的威脅,後果不堪設想。”

  考察中,在詳細查閱大壩建設各項技術資料的基礎上,專家組經過會商評估,對修復方案進行了認真討論,對大壩的抗震能力、檢測標準、加固措施等提出權威意見。林院士說:“歸根結底,就是抓緊修復破損的混凝土面板等,這是大壩防滲的關鍵所在,必須搶在汛期到來前排除所有隱患。”

  災區之行,79歲高齡的林院士不斷被所見所聞感動著:國家領導人對災區的關心,523,溫家寶總理親自到紫坪鋪水庫考察受災情況;人民群眾抗震救災的感人事跡;大批搶險救災的解放軍官兵、醫務人員,誌願者等,體現著中國人民頑強不屈的精神。老院士說到這些,聲音有些哽咽。作為一個工程技術人員,就是要吸取這次大震所帶來的血的教訓,總結經驗,提高工程的抗震設防能力,應對各種意想不到的災害。保護人民的生命財產的安全。

  盡管發生這樣不可抗拒的自然災害,給水利設施造成了巨大破壞,但林院士對我國水利設施的抗震能力還是充滿自信持樂觀態度的:“我從五十年代起從事大壩抗震研究,見證了我們國家主要大壩的抗震建設歷史。水利設施一方面造福於人民,另一方面遇到大的自然災害襲擊,也會威脅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由此可以看出提高大壩的抗震能力是多麽重要。與國外比,我國大壩的抗震水平,居於世界先進行列,可以與美國、日本、俄羅斯等歐洲一些國家相提並論。近年來,我國水利工程蓬勃發展,建設大壩數量占世界一半以上,是建壩大國,不論大壩高度或技術復雜程度,都屬於先進國家。但我們的大壩抗震設計和研究的創新能力還有待提高,距大壩抗震強國還有一定距離。紫坪鋪水庫大壩這次承受大地震的考驗,無疑會提高我們今後大壩抗震設防的信心。”

  心系抗震:一生研究成果與大壩安全相隨

  林皋院士1951年從意昂体育平台土木工程系畢業後,就一直在大連理工大學任教,從事水工結構領域的教學和科研工作。他是我國水利工程與地震工程專家,國家重點學科水工結構工程學術領導人,我國大壩抗震學科領域的主要開拓者之一。林院士在水壩抗震理論和模型試驗技術、地下結構抗震分析、混凝土的動態特性與本構關系、大壩非線性地震響應與地震損傷發展的數值模擬等方面都有極深的學術造詣。

  采訪中,林院士並沒有過多地談自己的學術成果:“可以說,我這一生都在與大壩打交道,為工程需要服務,重點是解決大壩、海港碼頭和核電廠海域工程的抗震安全評價等關鍵技術問題,現階段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高拱壩非線性地震響應、混凝土動態強度和特性、結構健康診斷方面。記得我最早做的抗震研究是1956年廣東的流溪河拱壩工程和1958年雲南的以禮河土壩工程,後來的吉林豐滿大壩工程以及六五七五八五九五等國家重點科技攻關研究的龍羊峽、二灘、小灣、溪洛渡等十多座重要大壩工程的抗震安全評價問題。這次到成都參加紫坪鋪混凝土面板堆石壩震後處理咨詢會,更讓我感到大壩抗震研究的重大意義。自從汶川發生大地震後,紫坪鋪一詞頻繁見諸媒體,全國人民都在關註那裏,我們這些搞大壩抗震研究的,最後拿出什麽樣的診斷意見和修復建議,也關系到我們對黨中央‘以人為本’政策是否真正有所體會。”老院士強烈的責任感和憂患意識溢於言表。

  我們了解到,林皋院士多年來曾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和教育部、電力部、中國地震局、遼寧省、雲南省等科技進步一、二等獎10余項,在國內外主要學術刊物和國際學術會議論文集上已發表論文320余篇。培博士和碩士學位研究生各40名。先後被國家授予全國高校先進科技工作者、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全國模範教師等榮譽稱號。

(轉自:人民網 2008528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