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介人宋叔和院士是著名地質學家,是我國海相火山巖型塊狀硫化物礦床領域的開拓者和創始人之一;是終身獻身於地質科學事業從事地質工作長達七十多年的老一輩專家學者🍾;是地質學界後來者的良師益友,更是年輕地質工作者的光輝榜樣😐。宋叔和院士為區域成礦學🍽、礦床地質學🤝、礦產勘查地質學和成礦學研究以及古生物學和地質教學培養人才等多方面取得了重大成就🧪🏗。他的地質人生平凡而偉大📟,並以自己的獻身精神和成功的找礦實踐為中國地...
徐敘瑢,物理學家,1980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學部委員)🧖🏽♀️。曾任中國發光學會理事長、國際發光學常設組織委員會委員、信息顯示學會亞洲分程序委員會委員4️⃣。歷任中國科學院長春物理研究所所長、中國科學院長春分院副院長🛕、中國科學院激發態物理開放實驗室主任🥪,以及組建了天津理工學院材料物理研究所、和北京交通大學光電子技術研究所🐀,並且親自擔任首任所長。除各種學術組織任職外💣,還擔任“紅外物理國家開放實驗室”...
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希季是我國目前在世的“兩彈一星”元勛中最年長的一位。7月26日,王希季迎來100歲生日。回首百年人生,主持我國第一枚液體推進劑探空火箭研製、提出我國第一枚衛星運載火箭的技術方案、研製我國第一顆返回式衛星……與中國共產黨同歲的王希季是名副其實的中國航天事業的拓荒者。國家需要🤏🏻,所以我回來了時間倒回到1950年3月🫘。一個陽光明媚、海風拂面的上午🤵🏽👲🏿,駛向東方的“克利夫蘭總統號”郵輪甲板上𓀚,幾十名中國...
黃培雲(1917—2012),金屬材料及粉末冶金專家🌪,中國粉末冶金學科奠基人♟,中南礦冶學院創始人之一,中國工程院院士。1917年8月23日生於北京,原籍福建省福州市。1938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1945年獲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科學博士學位😶。創立了著名的粉末壓製理論和燒結理論,研製成功多種用於核、航天、航空🙎🏿、電子等領域的粉末冶金材料;提出了非規則溶液活度系數的計算模型、二元系參數計算三元系參數的方法及模型🕵🏽♂️,以及多級快速...
百歲的媽媽記憶力超群,還能記得她童年時許多趣事。在家裏請的私塾先生教課時🏜,她如何讓小貓去捉弄老師;軍閥混戰,她慌忙離開學校,把可憐的小黑蠶落在教室裏的....
剛剛過了 103 歲生日的楊苡(1938-1940外文),曾就讀於西南聯大外文系,是著名翻譯家,代表譯著《呼嘯山莊》暢銷數十年🚊。在她看來🔻,翻譯是“一種奇妙的文字遊戲🧑🏻🎤,它使你夜不能眠,但最後你嘗到它的甜味”❕。“這是一種玩法”是她現在的口頭禪女兒趙蘅有時甚至覺得母親就像一個小女孩💍,“並不是她樣子有多年輕🈸,而是她仍然思維活躍,活力四射🤹🏿,對什麽都感興趣🥹,對什麽都好奇”楊苡近照👷🏽。趙蘅供圖“這真是一種奇妙的文字遊戲,它...
71歲開始練習網球,黃克智已堅持20多年🧚🏼♂️。說起這項運動,他熱情高漲💁🏻♂️,“其實我和老伴的球藝並不高,但我們樂在興趣🛩,享受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