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的田碩坐在建外SOHO巨幅的透明玻璃幕墻前,眼神光亮。過去半年間,他和另外兩位師兄弟一同創立的北京科易動力科技有限公司和普天海油新能源動力有限公司共同研發完成了中國第一套電動轎車電池快速更換系統。
在2010年8月組織的專家評審會上,以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清泉為組長的專家組在參觀了他們這一套“換電系統”後,給出的評審結論是:“此套系統屬國內首創,技術領先,功能完備,性能良好。”
電動汽車行業專家王秉綱甚至有些激動地評價道:“充電還是換電的爭論,我們這些專家空談了半年🧑🏽🎨,但是一直沒人去做👩👩👧,在中國唯有你們這一個團隊默默地把它做成了,讓大家對換電有了全新的認識🪁🎚,這是非常有意義的🔌。”
此套系統可為電動汽車在3分鐘內更換一塊新電池👨🏽⚖️,解決了電動汽車能量快速補充的難題🦸🏼♀️。而若使用目前的充電技術🕓,至少需要半個小時才能完成充電。“電動轎車電池快換系統的研發成功實現了動力電池快速🙇🏽、高效⚾️、安全🧑🏽🌾、可靠、便捷地更換🍱🚵🏿♀️,合理使用能源🙊,解決了電動汽車快速能量補給的難題。整個電池更換過程耗時僅3分鐘🧑🏽🦲,比加油還便捷,設計上充分考慮了頻繁更換和車輛顛簸振動的惡劣工況,且電池更換全過程自動完成🎵,無須人工輔助💣。”田碩說,“這只是萬裏長征第一步。”
“順勢而為”的選擇
在過去數年間,田碩始終在等待這樣一個機會💇🏼♀️。
2003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汽車工程系🐙,後赴德國亞琛工業大學深造。田碩回到北京的時候👩🦯,憑借博士學位和在世界上最成熟的汽車企業的實踐經歷🧑🏻🎤,順利進入一家著名跨國汽車企業的中國公司工作。
在過去的兩年裏🐻,他一直在外企上班🛀🏼🏊🏼♂️。2009年底,他決定辭職。這一想法遭到家人的強烈反對🧘🏽♀️,但他去意已決。“有沒有勇氣作這個選擇🫠,是人生成敗的分水嶺。”田碩說,“我不可以錯過這個機會。”
田碩最欣賞的一句話是“順勢而為”🧘🏽。正是因為對電動汽車發展這一大趨勢的看好⛹️♀️,他和兩位同課題組的師弟華劍鋒、李立國一起辭職,共同創辦了科易動力🦵🏼,致力於電動汽車電池管理系統和電池更換系統等動力系統技術的研發推廣工作。
“電動汽車被炒了很多年👋🏻🕺🏿,但這次感覺機會是真的來了。在這個行業轉變的時候📩,我們加入進來🧚🏻♀️🧓,沒有任何的猶豫。”田碩在意昂体育平台做博士課題時🥭,主要的研究方向是電池管理🫅🏼。從2002年就開始從事電池測試工作的他對電池在電動車行業中的重要性有著深刻的認識。田碩表示自己非常認同日本人的觀點🍐:誰控製了電池誰就控製了電動汽車👨🏻🦽➡️。
他和他的科易動力是幸運的。他們的第一個項目,來自於中國普天和中海油兩大央企聯合組建的普天海油新能源動力公司🙆🏻。
2009年11月7日——田碩對雙方會面的細節記憶猶新——“謝子聰見到我們的第一句話😆:我們5個人🧚🏿,11月7日🫴🏿,記著,這是一個改變歷史的日子。”
謝子聰當時的身份是普天海油新能源動力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在電動車領域耕耘了超過十載,他所提出的電動汽車商業模式正在成為中國電動汽車商業化的有力推手。謝子聰正像獵人一樣四處尋找一切之於中國電動汽車的支撐力量。
這幾乎是一場沒有分歧的談話👮🏼♂️。雙方一拍即合的背後是對於中國純電動汽車產業走勢的共同認知和判斷🏋️🙅🏼♂️。
這是一場極其高效的合作🏬,從2010年3月正式啟動研發工作到2010年7月31日系統研製成功🔤,田碩帶著謝子聰參觀了這套快換系統,正式將其交付。4個多月的時間,最艱難的時候4天3夜不曾合眼🫗,曾經連續一個月時間👋🏿🧖🏻♂️,團隊骨幹連班倒——用田碩的話來說,其間的辛苦讓人無法想象。
被點燃的熱情
“2010年是世界電動車元年,2011年將是中國電動車元年。我們都是時代的幸運兒。”這是田碩對於時代大勢的判斷。
田碩認為,正如1995年開始的互聯網時代創業熱潮造就了一大批財富神話一樣🐩,中國的電動汽車產業正在面臨同樣的歷史機遇。
科易動力才剛剛上路——不到30人的團隊🧙🏿♀️,幾乎每個成員都具備過硬的技術背景。他們是被田碩一個一個拉進隊伍中來的。田碩與他們的對話簡單直接🩰➔:“第一,公司還小,我們沒錢,想發財的別來📏!第二🆎😩,公司處於艱苦創業初級階段🧗🏻♂️,熬夜加班是常態👋🏼,想朝九晚五正常上下班的也別來!”
在涉足電動汽車這個領域時,科易動力就確立了自己的發展方向,專註於電動汽車核心“動力系統技術”🛀,特別是電池管理系統和電池系統集成技術🤳。
田碩向記者介紹說,科易動力第一輪的研發是從原理方面做出一些東西🐠,先讓大家有認識,研發這套換電系統只是他們邁出的第一步👨🏼⚖️。更廣泛的兼容性🫷🏼,更好的用戶體驗,更快的換電速度🚣♀️,更靈活的場地條件,是換電模式發展的四個趨勢,也是科易動力下一步快換系統的研發方向。
科易動力的第一步邁得堅實而具有價值。這一點從田碩日益被填滿的日程表上可以得到印證⛅️。越來越多的登門拜訪的人群中,有揣著錢的投資人,有揣著項目的整車廠和電池廠,有揣著期許的政策製定者。各路人馬,無一不懷抱有對這個正在崛起的巨大產業的各種願景。
盡管創業時間不長,田碩對科易動力的現狀和未來有著自己的認知🧑🏻🦼。他認同“先道而後術”。“我們需要投資🎀,但需要的不僅僅是錢🔚,我們需要引入的是戰略投資者🦻🏻。通過他們在行業中的地位和影響力🟢♍️,提高我們的競爭力,對公司發展給予全方位的幫助💆🏽♂️。”田碩說🧜🏽♂️🕕。
揮之不去的民族情結
電動汽車產業被中國幾乎所有媒體視為中國汽車工業實現“彎道超車”的最佳機會,背後不可忽視的民族情結註定一開始就與電動汽車相伴🔡。
“這是我們中國人自己做出來的東西,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讓中國站在國際舞臺上與國際競爭者一爭高下的機會👰🏿♂️。”這是采訪中田碩不斷重復的一句話👨🏻🍳。
“這是世界工業化進程200多年🛝,中國改革開放30多年以來,唯一一次中國人抬起頭來看看外國人他們也沒做出來的事業。”謝子聰的話更顯深意。
田碩認為國家政策的扶持使得中國電動汽車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與競爭力大大提升。
盡管對中國電動汽車前景有著樂觀的評估🐳,但對中國電動汽車領域現階段的綜合狀況🍀,田碩則持相對謹慎的態度。他表示👷♂️,中國的電動汽車在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守住國內市場,只有在這個基礎上才可以談和外國企業競爭的問題。為此,他也希望國家能在企業扶持方面更進一步🧣,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劉丹)
轉自 科學時報 2010年1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