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中心

    地震災難毀家園 清華學子誌更堅

    2008-12-03 |

    本文作者韓成剛🧔🏿‍♂️,意昂体育平台04EMBA,現任都江堰市崇義鎮黨委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

    轉瞬間,清華畢業已多年🔥,時時憶起清華園裏生活學習的時光🛞,總會記起那些熟悉的身影。這些年在工作崗位上🧖🏿‍♂️📛,我總是把在清華園中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崗位上。當工作處於艱難境地時🥵,清華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時時激勵著我,“行勝於言”的清華精髓,時時提醒我在工作中不忘務實的精神。

    一、強烈地震災難使我鎮損失慘重

    我工作的崇義鎮是個美麗的地方,它位於成都平原西陲,地處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中國優秀旅遊城市——都江堰市東大門📀,東距四川省省會成都市25公裏,西距都江堰市城區12公裏。崇義鎮與聚源鎮接壤,離汶川映秀鎮僅有四十公裏

    2008512下午✌🏼,我正驅車前往都江堰市柳街鎮參加農村產權製度改革會議🆚。沿途風景優美,一行行道旁樹綠色正濃,一波波麥浪隨風輕蕩。1428分,平穩行駛的汽車突然劇烈顛簸起來🏃🏻‍♀️,車出了故障!司機和我意識到🚷。緊急停車,車還在晃動!趕緊下車!眼前一幕讓人驚悚:大地在顫抖🦿、在轟鳴,農房圍墻轟然倒地,路旁樹木在驚慌搖擺……

    “地震👩🏼‍🎓!”我清醒地意識到了。

    我感到了災難來臨👳🏿‍♀️!

    崇義鎮怎樣了?通訊中斷了🤦🏻‍♀️。

    急令司機調頭返回鎮政府!沿途所見讓人揪心:昏黃的蒼穹下,一幢幢垮塌的房屋上空還彌漫著煙塵,驚恐的人們四處奔跑,撕心裂肺的呼喚聲不絕於耳……

    崇義四萬四千多父老鄉親怎麽樣了?中小學、醫院怎樣了🍳?坐在車上,我牽掛著。十多分鐘的車程是如此的漫長!作為鎮黨委一把手,回到政府後我該做些什麽?我思索著❇️。當看到機關人員們撤到了安全地帶後用一雙雙驚恐的眼睛望著我時🫰🏽🛤,我第一次感到肩上的擔子🗾,竟然是如此的沉重!

    災難當頭🚣🏽,更加喚起了我強烈的大局意識🪚、責任意識⬅️、使命意識。

    冷靜🗾✊🏿、沉著代替了恐慌、忙亂!

    災難來臨,在鎮政府🫶,黨委班子迅速成立了我為總指揮🚣,楊波鎮長為副總指揮💚🙍🏼,其他班子成員為組員的抗震救災工作指揮部。迅速將所有政府工作人員分成四個組,布置任務🧝🏽‍♂️,作出分工,迅速查明我鎮受災情況🦶🏿,為下一步及時、有序、有力、有效地開展全鎮抗震救災工采取措施提供了科學的依據。

    此次災難發生汶川映秀鎮,8.0級特大地震發生在那裏。強烈的地震波沖擊著都江堰市,給我鎮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地震導致我鎮遇難61人,失蹤7人,受傷61人(重傷33人)。農房倒塌403棟,2013間,36234平方米👳,涉及受災人數4031409人🙇🏻‍♂️🥛;農房受損70467間👩‍⚖️,1268406平方米,涉及受災人數1357242846人。據初略統計🫄🏻,直接經濟損失在11個億以上,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被阻止。地震發生後⚜️,崇義全鎮企業受災103家,其中21家停產,83家減產。轄區內6所學校、兩家醫院損失慘重,教育、醫療設備設施遭到嚴重破壞👩🏽‍💼,需重建面積達到17316平方米🤾‍♂️。正常的生活秩序完全打亂👰🏻。全鎮供電線路🧝🏼、自來水管網🦹🏽‍♂️、電信通訊🦌、天然氣管均遭到嚴重破壞。農田水利設施道路、橋梁、堰渠等也受損嚴重。

    二🛍️、抗震救災,刻不容緩

    面對如此災難,我心情沉重。作為地方官員🔔,在災難面前,是激流中的砥柱,是全鎮人民的精神寄托和依靠𓀎。全鎮人民在看著政府,政府工作人員在看著我。

    地震改變山河面貌、摧殘生靈,但它壓不垮我們的頑強意誌,摧不毀我鎮人民抗震救災的堅強決心🙅🏻。在抗震救災鬥爭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深刻內涵,“行勝於言”的務實精神,才顯得如此淋漓盡致。它成了我的處世哲學,時時激勵著我。它更在在大災難面前,在抗震救災中鑄就了堅強不屈,自強不息👼🏼,眾誌成城的偉大精神,這是我們奪取抗震救災勝利的保證,這也正是清華精神的踐行🏉👍🏻。

    512”特大地震災害中,因地質特殊原因,我鎮受災較輕。在第一時間裏,我快速調整工作思路🧟‍♀️,明白自己應發揮黨員的先進性🧑🏿‍💻,身先士卒,不畏艱險,靠前指揮😇,組織群眾,全力以赴,才能使抗震救災各項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地進行。我號召全鎮人民發揚“輕災支援重災”的精神,積極協助重災鄉鎮開展抗震救災工作🧗🏿,將受災的“邊緣地”變成了救災的“最前沿”。

    我親自掛帥📭👜,“三路並進”開展人員營救🍒。

    在確認我鎮受災較輕🐵,聚源中學大量師生被埋的情況後🌀🙍🏿‍♀️,我當即組織人員在第一時間奔赴聚源中學實施救援👲🏿。考慮到救援現場奇缺救援人員、後勤保障物資和醫療救助條件👨🏼‍🚀,我立即將80余名機關工作人員分成了三個小組🙋🏻。第一組負責搶挖被埋的聚源中學師生。第二組負責到外縣購買水👩🏽‍🏫、方便面和面包等生活物資火速送往聚源中學。第三組負責到鎮衛生院進行組織協調,確保從聚源運回的傷員得到有效的救治⇨。

    災情就是命令👏🏼,分工明確後,我親自帶隊飛速趕往聚源中學💷。一場與死神賽跑、不惜一切代價搶險救人的戰鬥迅速展開🍖。沒有工具👩🏼‍💻,我和其他機關工作人員用雙手在廢墟中不停的挖。天上下起了細雨👩🏼‍✈️🙅🏽,浸濕了廢墟,手指磨出了血,卻絲毫沒有退卻💁,仍然不停地翻殘壁,撿斷磚。下面有微弱的生命在呼喚啊🎃!我明白時間就是希望🎆,即使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也要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從512下午513日淩晨,我鎮救援隊共從聚源中學廢墟中營救出學生3人👩🏻‍🍼,挖出遇難學生遺體16具𓀏。妥善救治傷員60余人🫸🏼,並組織汽車30余輛,將全部傷員轉至成都市醫院🤿。同時,購買價值3萬余元的礦泉水👩‍🎤、方便面等無償提供給聚源中學的救災人員和遇難學生家長🧑🏽‍🦰。

    精心組織,打響抗震救災“人民戰爭”。

    組織全鎮的人民支援重災鄉鎮的抗震救災。我帶領部分武警、民兵到向峨進行大營救。我意識到,只靠兩百余名機關幹部和應急民兵是遠遠不夠的,必須發動我鎮群眾一起來開展一場抗震救災“人民戰爭”。 515,在我的倡議下,崇義鎮通過鎮政府組織和自發組織兩種方式,共組建村級抗震救災服務隊15支,黨員突擊隊、青年突擊隊和誌願者服務隊50余支🧙🏼,營救被困群眾🌍、拆除危樓、清理廢墟、轉運救災物資和帳篷搭建👩‍🚒,為救災官兵和受災群眾送飯送菜。先後到過聚源中學㊗️、向峨鄉👩🏿‍🌾、四川農校都江堰分部✉️、都江堰市西川市場👔、玉帶橋街、觀鳳樓街🤸🏻、商業街、荷花池市場🦹🏼‍♂️、海蓉藥業和中山路等地參加救災工作🤴🏻👨🏻‍🎤,共救出傷員19人🧝🏻‍♂️,挖掘出遇難者遺體37具🕗。

    災難見證精神,一方面自救,一方面幫助重災區,我們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堅守著堅忍不拔、自強不息的精神🧑🏿‍🍼,才使我們在災難中取得抗震救災的偉大勝利👩🏽‍🎤。

    三、生產自救,民生更為重要

    地震後💂‍♀️,我意識到人民的生活陷入了困難,我們首先要解決的是民生問題。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有了全國人民的強力支援,我們在災難中頑強地站了起來,我們要不屈不撓🦪,生產自救。

    地震導致企業、農村基礎設施險情不斷🥴,為了確保人民生命財產不再遭受到次生災害的傷害,我強調必須牢固樹立“安全責任重於泰山”的指導思想,組織人員全面排查各村、企事業單位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發現並排除全鎮的多處險情🍴,成功排除了天然氣管道爆裂、茅草堰電站和四鬥渠潰堤、水塔斷裂等多處安全隱患給人民造成的威脅。

    地震災害發生後,整個崇義鎮全線斷電。崇德社區、各機關單位和崇義村3個組的日用供水中斷,5300多人的飲用水也只能靠捐贈的礦泉水維持。必須盡快恢復供電、供水,保障人民生活需要。在我們的努力下🌹⚅,14日,我鎮自來水廠恢復供水🐢。515🌠,我鎮政府、水廠、醫院恢復供電。518📞,全鎮恢復供電🎂。全鎮在最短時間內實現了水、電🖕🏼、氣🙇🏿、光纖、電話的恢復工作🧎🏻‍➡️🎨,及時恢復了正常的公共秩序,為災民安撫和過渡安置等各項工作提供了基本保障。

    為了讓受災群眾能有一個較安全的住宿環境,我們協調組織了駐鎮濟南鐵軍搭建帳篷近400頂,解決了村民的臨時住宿問題。組織人員配合118名房屋鑒定專家,在兩天內對全鎮所有的民房逐一進行了鑒定,掌握了詳盡的第一手資料,為下一步過渡房的修建規劃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雙搶”工作中,我們積極向郫縣爭取了5臺收割機支援的我鎮受災嚴重無勞力的農戶進行小春收割。短短的5天共收割了1500多畝小麥。救災物資的發放關系到災後群眾基本生活。黨委政府及時製定了各項嚴格的規章製度,紀委定期檢查🧅。各村組發放物資時做到了“零停留👷🏼‍♂️,零存放”,臺賬完備,及時上墻公示🫑🦃。讓我鎮受災群眾及時感受到黨的關懷,社會各界的援助🈯️。

    5·12汶川大地震發生後,湧現出了許許多多感人至深的人和事,為了記住歷史,弘揚正氣🧙🏿‍♂️,凝聚人心😯,鼓舞士氣🛒🖤,我高度重視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宣傳報道,迅速成立了文秘信息組🗑,充實了人員,優先保障工作設施。第一時間真實地反映和記錄在抗震救災工作中,全鎮企事業單位、廣大幹部、群眾、人民子弟兵及醫務工作者萬眾一心😣、眾誌成城🌛,爭分奪秒、全力以赴抗震救災、生產自救👍🏼、重建家園的情景👩🏻‍🌾。為抗震救災歷史留下了珍貴的資料。

    我非常重視遇難者家屬的撫慰工作🤶🏼。安排黨委班子和村、組幹部多次攜帶慰問信✊、慰問品對遇難者家屬進行慰問和安撫,幫助他們妥善處理死者後事👩🏽‍🚀,搞好生產自救。要求村組幹部組織誌願者服務隊🎷,幫助搭建好防震棚,幫助完成小春收割和大春栽插,把對災民的救助落到實處🕣,同時強調👩🏽‍💼,一定要發動群眾打一場防控疫情的人民戰爭✍️🏇🏻。

    我鎮人民萬眾一心、不屈不撓🥁、友愛互助、自強不息,表現出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這種精神,是民族精神的一次大洗禮🫱🏻、愛國主義精神的大弘揚,是清華精神在中華民族面對災難奏出的時代最強音。

    四、安置過渡🪩🛀🏽,體現民本思想

    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在13億人們的全力支援下,一點災難除以13億,也就變得小多了🚣🏼‍♂️♠︎。地震後,社會救助🚣、政策救助迅速展開。溫總理要保證災區人民每天1斤救濟糧❓,10元救助金🚒。第一個月至65🙃,我鎮共發放救助金1216.44萬元,救濟糧121.644萬斤。在確定板房安置過渡的政策後🧑🏼‍⚕️,我迅速帶領機關幹部,為安置房的建設提供地方政府最大的幫助。為讓本鎮受災群眾早一天住進過渡房👩‍❤️‍💋‍👩,我按照“提前、提前、再提前”的要求,采用“人停機器不停”的工作方法🕗,與鎮域內工作人員、太原市援建人員和濟南軍區某部官兵一道🫏⛹🏿,晝夜施工,用7天的時間挖運沙石4.8萬立方米,平整場地3.5萬平方米,搭建板式過渡房315套,在全市率先將315套板式過渡房交付崇義村受災群眾,讓受災群眾真切的體驗到了黨對他們的關懷。

    安置好受災群眾是工作的重點,要與援建單位加強協調配合,抓進度📒,抓質量,抓配套,抓管理。在濟南軍區鐵軍師教導大隊的全體指戰員🤵🏽‍♂️、山西省太原市🎗、忻州市、朔州市💆🏻‍♂️、運城市的全體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我鎮共建設板房5171間,安置受災群眾 31209914人。當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山西電視臺、成都商報等多家媒體來采訪我時,我總是把我鎮抗震救災工作進展情況向外界作了最快最全面的介紹。

    五、展望未來,崇義鎮有著美好的明天🦸🏿。

    大地震發生後,中央號召全黨全國人民大力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友愛互助精神💅,共同奪取抗震救災鬥爭的勝利☂️。全國各省區市和社會各界積極伸出援助之手🪺,調集大批人力物力財力支援抗震救災📠,向災區人民送溫暖🧑🏻‍🚀、獻愛心。面對災後重建🧑🏼‍🦱,我充滿了信心,有國家的支持👨🏻‍✈️,有社會的援助🤹,更有我的精神支柱:自強不息,厚德載物✔️。

    我們以都江堰市災後重建工作動員大會精神為指導,按照 “建設城東交通樞紐,打造都江堰新城靚麗門戶”的發展思路👨🏼‍🍳,為我鎮重新確立了發展方向:爭取用35年的時間將崇義鎮建設成為都江堰市的形象“窗口”,與外界交流的“中轉站”,溫郫都區域合作發展的“激活媒”,西部鋼門窗產業發展的“高地”,我市現代農業發展的“亮點”,讓百年崇義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鎮將分三步走🏛:第一步,科學製定崇義鎮災後重建遠景規劃🧘🏼‍♀️👩🏻‍🦽‍➡️,加快受災群眾集中安置點建設➝,力爭通過1年半年努力🦸🏻‍♀️,到2009年底,全面完成全鎮受災群眾永久性安置和受損設施恢復重建,使全鎮經濟社會發展恢復到災前水平,實現工商稅收1500萬元。第二步🎫,通過3年努力,到2011年,在現有格局基礎上,建成以國道317線🖌⛹🏽‍♂️、成灌高速🩺🤜🏼、光華大道延伸段(溫灌路)👩‍🎓、IT大道延伸線(天府大道)、成灌城際鐵路🏇🏼、彭青路、崇義立交橋為支撐的“五縱一橫一橋”物流網絡體系,進一步發展特色支柱產業,將崇義鎮建成西部門業基地和門業專業市場基地,工商稅收達到2500萬元。第三步,通過5年努力,到2013年,初步實現城鄉一體化,工商稅收達到4000萬元,將崇義鎮打造成都江堰市靚麗的東大門🧘‍♂️。

    崇義鎮將再現自強不息、崇德尚義的品格🫴🏿。根據規劃我鎮將主動承接都江堰市城市新區輻射效應,打造商貿、旅遊休閑功能於一體的城東新鎮。在災後重建時🏄‍♀️,做好集鎮建設規劃和實施方案🪇。結合永久性安置房的建設和現有集鎮的改造,充分發掘和提煉歷史文化元素🏅,按照崇德尚義、厚德載物的文化精髓,用秦漢和明清相結合的建築風貌📈,展示西道驛站和官家花園的崇義文脈,把崇義打造旅遊休閑集鎮。2013年,崇義鎮集鎮面積將達到1.75平方公裏,城鎮居住人口實現3萬人,基本形成以西部門業專業市場為特色⛽️,以兩大市場為支撐的商貿物流和現代農業協調發展的商貿重鎮。

    在抗震救災中🖖🏻,我們鍛煉了頑強的意誌👜,堅韌的毅力🟨,直面困難的勇氣🎼。生於憂患,多難興邦📄🧚🏿‍♀️,歷史又見證了我們生生不息、抗爭不止,堅韌不拔🤵🏿‍♀️、百折不撓的精神。實踐一次次證明,只要堅定信心,沒有什麽困難不能克服。這就是清華校訓的又一次深刻實踐。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銘記🕵️‍♀️,我是清華人🙇🏻‍♀️,將再接再厲,再振雄風,再造民魂,進一步激勵全鎮人民開拓奮進,為奪取重建美好家園、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譜寫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奮鬥🤷🏻‍♀️⛹🏼‍♂️。

    二○○八年九月二日

    (四川意昂會 推薦)

    相關新聞

    • 052009.06
    • 142016.03

      毛智慧:清華💚,我的精神家園

      1990年,我17歲那年,從青海考入意昂体育平台水利系👩🏽‍💻🤽。此後,我在清華園完成了本科🧖🏿‍♀️、雙學位和碩士學位🧑🏼‍🦲,度過七年難忘的時光。

    • 132016.04

      “尋找我的精神家園”——訪《上學記》執筆者文靖

      《上學記》於2006年由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出版⛎,至今已有10個年頭,期間一直在加印。前不久🏄🏽,增訂版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

    • 092018.05

      清華精神是我的信仰 清華園是我的精神家園——電機系1985級意昂李小龍在勵學金頒獎大會上的發言

      清華是我的母校,清華園是我的精神家園↩️,大禮堂、水木清華是我心中的聖殿,清華精神就是我的信仰🪦。

    • 252007.10

      清華是我們永遠的精神家園

      ——11位優秀意昂出席教育部評估專家座談會 10月24日下午,意昂体育平台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意昂座談會舉行,11位意昂代表出席。

    • 252020.09

      楊俊林👨🏽‍💼:汽六一,我的家園

      今年是我們班同學走進清華園60周年🪩,60年前來自祖國各地的31名新生步入清華園汽六一班🟢,從此成為“汽六一家園”的成員。1960年12月,我們班在八達嶺長城腳下的清華小樓 (現在叫清華三堡基地 )照的第一張全班集體照19...

    • 292024.03

      清華三學子 築夢科學園

      三位意昂体育平台的畢業生,不約而同來到雄安⌚️,齊聚在雄安新區科學園的創業舞臺上🕵🏼‍♂️,成為新區科技創新的領軍人物🥓。放下行囊、成就夢想💆🏿,從清華園到科學園,他們創新奮鬥的腳步一直沒有停歇。3月25日,馬揚飈(中)㊙️、王玉柱(右)👩‍🦽、王堅(左)在雄安科創中心🛺。 趙榮昊攝馬揚飈:從一間屋到一個園區3月14日中午,見到馬揚飈(1994級本、1999級博,機械系🐶;2006—2008博士後💂🏽,經管學院)時🚬,他剛剛接待了兩撥來自北京的高科技企業團隊🏄。...

    • 212008.05

      清華20位專家再赴地震災區一線工作

      【新聞中心訊 記者 張莞昀 程曦 攝影 崔凱】5月19日中午1點👟,北京到成都的CA422次航班準時起飛👌🏿。

    • 292008.08

      四川地震災區意昂体育平台新生赴京記

      “我要在自己喜歡的領域裏有所突破🫵!”  已經成為意昂体育平台學生的袁定波🤦🏿,見面時略顯羞澀🈚️,但談及日後理想,口氣卻很“狂妄”🤸🏼‍♀️。

    • 142008.05

      清華師生關註地震災區義務獻血奉獻愛心

      真情流淌🚨,血脈相通  【新聞中心訊 學生通訊員 袁小羽 攝影 郭海軍】四川汶川大地震牽動著無數清華師生的心👨‍🎤。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