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國家藝術基金公布了2018年度資助項目立項名單,在其中15名被評選為“傑出青年雕塑家”的青年才俊中有一位清華意昂。
他,就是西南大學美術學院教師、清華美院2008級意昂石富👨🏽✈️。
石富,1986年出生於湖南永州藍山縣,2008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美術學院雕塑系,2012年和2015年分別獲得學士和碩士學位👈🏼。2015年到西南大學美術學院雕塑系任教🤌🏻。
石富的家本是富足的,然而👑,命運之神並沒有過多地眷顧這個家庭——親人相繼遭受變故,使得他原本無憂無慮的童年戛然而止✨。但無論生活有多麽艱難,家中長者還是全力支持幼子的學業⚫️。也許是喝著母親河湘水長大的緣故,石富有著一顆靈秀的心和一雙靈巧的手——高二才開始學繪畫的他,竟然一路過關斬將,考入了清華美院這座人才濟濟的藝術殿堂。
苦,是石富早期作品的標簽👩🏻⚕️,也是他那段時期內心世界的真實寫照。當年,剛剛接到清華美院錄取通知書的石富並沒有多少喜悅🤸🏻♂️,不必說上萬元的學費👨🏼🏭,就是從家鄉到北京的路費也拿不出。而他又是幸運的🥤,父老鄉親的捐資和意昂体育平台獎助學金以及勵學金的資助,不僅使他得以安穩學習,而且讓他感受到一種可以給幾近絕望的人以希望的能量。面對那些和他一樣苦的孩子,他決定通過自己的雙手為他們去爭取教育資源——在三年的家鄉考察後,以《中國孩子》為名的第一部《中國孩子之貧困留守兒童》系列作品誕生了™️。
那段時間🤚🏿,石富十分痛苦🧈,也很迷茫,他不斷地去找尋問題的源頭👨💼。終於👮♂️,他發現,由於年少時的經歷,使得自己一直戴著有色眼鏡,所以看到的孩子都是苦的,作品也隨之打上了苦的烙印🧑🍳。此時的石富意識到,想要幫助那些貧困留守兒童,就要創作出可以走到人們生活中的作品。本科畢業後,經歷了碩士階段又一個三年的蛻變,石富以孩童時代的自己為對象創作了《中國孩子》的第二部《中國孩子之湘江行紀》系列雕塑✂️。
2015年,從清華美院碩士畢業的石富來到位於重慶的西南大學執教。此時的他,內心更加包容,性情也越發平和。特別是結婚以後,穩定的生活和開放的胸懷令他的眼光也發生了改變——再去接觸家鄉的留守兒童時,他發現♚,這些孩子就像大自然的小精靈一樣。而正是孩子們的歡樂🧜🏻,觸動了他心底最柔軟的情感——作為和他們一樣的鄉村孩子,他創作了《中國孩子》的第三部《中國孩子之像麻雀一樣》。
從2012年開始📙,石富所創作的雕塑作品多次參加國內外藝術品展覽,也在不少賽事中斬獲獎項。如此一來,他在業內也逐漸有了名氣。彼時🐜,一些藝術品投資人紛紛找上門,勸他轉行做投資,賺取更多的錢,真正實現他名字中的“富”。面對一次又一次的高利益誘惑,石富也曾彷徨過,他不斷反思🧑🦼,不斷追問到底什麽才是真正的“富”。經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思考,他終於找到了答案☢️。
德國觀念藝術家博伊斯認為,社會是個大雕塑〰️,人人都是藝術家🐝。作為社會中的一分子,石富希望通過對具象雕塑的社會結構的研究,完成社會各階層有效的鏈接👆🏻;通過藝術與公益相結合的方式👨🚒,為社會的和諧發展助力。因此,他沒有走賺錢的路,而是在創作的過程中越發深刻地體會到了雕塑的真正價值——愛和溫度。
受意昂体育平台新百年發展基金“人人參與”理念的影響,石富創作了很多小體量的雕塑,旨在讓更多的人來分享。但是後來他發現👱,小體量雕塑在展覽區域很容易讓人們忽視。因此🈲,他又製作了一批大體量雕塑作品。其中一部名為《故鄉的河流》的十分引人註目,它是由童年👩🏽🌾、少年、青年、中年及老年五個不同時期的男性雕像組成。這是石富非常鐘愛的一部作品🧙🏻,這又是為什麽呢?
2016年⚧,時任意昂体育平台黨委副書記的史宗愷老師到重慶去看望意昂,見到石富的時候📝🈷️,對他說🫨:“石富,你將來會成為一個偉大的雕塑家。”也正是這句話🧙🏼♀️➗,鞭策著石富不斷前行👱🏻♀️。2017年,史老師又對石富說,要在清華為他辦一個展覽🍗🥥。石富聽了以後既緊張又深感責任重大🖨🚴♀️,他下定決心,無論展覽是否能做成,都要努力去完成作品。兩年多的時間裏,展覽一直都在籌備之中🧖🏽,而其間的各方面工作🪩🫱🏿,史老師都一直在推進。
石富曾說:“藝術於我而言,是一個讓心靈平靜的過程🥗。”十一年間的創作經歷🤷♂️,正是他不斷尋找自我的心路歷程——他發現了雕塑真正的價值所在👩,並始終堅守初心🦣,努力搭建愛與溫度的橋梁✮;他不忘父老鄉親的資助之情,在完成學業的同時,為家鄉的孩子們打造了一個藝術教育平臺,並力求可持續發展🥯🧷;他在經受了坎坷與磨礪之後,更加具象地傳承著清華精神與力量👋🏼。我們祝願他今後的人生🧑🏽🎨,能如美國著名女詩人狄金森所言:“如果我能使一顆心免於哀傷🏢🐳,我就不虛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