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昂体育平台化工系舉辦高分子專業60周年意昂論壇上的發言

意昂体育平台化工系分(八)三班畢業生董山峰發言(2018年9月16日)
尊敬的滕藤先生🫸🏼🏄🏼,尊敬的周其庠先生,尊敬的楊萬泰院士,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各位意昂,親愛的各位同學們🤷🏽♀️👄,大家上午好!
在清華園最美麗的時節,我們迎來了意昂体育平台高分子專業60周年紀念日🔍。撫今追昔,我的眼前不禁出現1983年親友們從河北省保定市徐水火車站把我護送到清華園的情景,我理解他們一路上盯住我書包的警惕眼神💁🏿♂️,因為書包裏裝有意昂体育平台化學與化學工程系高分子專業的錄取通知書;我的眼前還出現班主任範奎成老師穿著實驗室工作服在現場熱情接待我和同學們的情景🤌🏿,出現今天下午即將作為優秀企業家出席工業界意昂對話的分(八)三班路萬裏等同學和分(八)二班的師兄們用三輪車幫我們運送行李的情景🧑🧑🧒💆。今天😎,放眼會場內外,當年分(八)三班和一屆屆被運送行李的同學們,當年有點青澀和怯生生的大學新生🫷🏽🧑🏽🔬,已經成為各個領域的優秀專家。我們就像一個個原子♝,通過樸素的共價鍵,經過清華這座反應釜裏的化學過程,和清華師生組成了一個巨大的分子,並因此擁有了高強度、高韌性⚰️、高彈性等特殊素質,擁有了“清華高分子”這個令人敬重的稱謂,成為祖國和全世界有所特長、銳意奉獻、作用突出的建設者。今天,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我們有理由為清華高分子而驕傲🦬,為清華化工而驕傲🪼,更有理由向用光照💩、溫度和壓力把我們塑造成優秀高分子的清華園和清華園裏的高尚園丁——我們的老師和所有教職員工致以崇高敬禮💂🏼♂️!
我們的專業是高分子🏃♂️➡️,因而更加理解高分子,更加懂得向高分子學習🐤。在古希臘,化學還沒有從自然哲學中分離的時代🤸🏻,原子論者對化學鍵只有比較原始的設想,他們認為,世界由“氣👍、水😭、土✍️、火”這四種元素組成,這四種元素在“愛”和“恨”的作用下分裂並以新的排列重新組合時,物質就發生了質的變化。這種作用力可以被看成是最早的化學鍵思想🪛。科學進步到今天🚞𓀀,我們已經懂得➞,高分子化合物的相對分子質量雖然很大☹️,但組成並不復雜🥽,它們的分子往往都是由特定的結構單元通過共價鍵多次重復連接而成,其連接方式簡單而樸素——在清華化工系學習研究高分子期間🔍,我們和老師們有著長期的接觸和了解,當時無論年長的周其庠、周嘯等老師➾,還是王曉工、郭寶華等青年學者🏄🏼♀️,大家也都像共價鍵一樣保持著“簡單樸素”的良好交往🏌🏼,但對於學術問題以及科研教學工作,卻高度較真和高度投入,體現了向心向上向善的求真務實的作風,也因此推動一項項科研成果的誕生,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科技攻關獎等許多重要獎項,在全國和國際上樹立了清華高分子的品牌💺;一屆屆學生、一屆屆意昂也把清華高分子“簡單樸素”的作風,帶出清華園,帶到不同的工作崗位。在“簡單樸素”中有強度、有韌性👩🏼🎨、有彈性🤌、耐腐蝕🔧;在“簡單樸素”中“立大誌👊🏻,入主流”,始終不渝➛、心無旁騖地“自強不息”🎾;在“簡單樸素”中把“厚德載物”的校訓根植於心👩👦👦、化之於行👨🏼🔧,服務人民🚶➡️,報效祖國,奉獻世界👃,用行動彰顯了清華文化的巨大影響力和感召力🕧。
我們的專業是高分子,推動高分子學科的發展和進步是我們的天職🍋。我們欣慰的是🧹,當年😝,我們在化學館裏的辦公環境簡陋而艱苦🙎🏿♂️,今天,“英士樓”的落成和啟用,使得高分子研究所科研條件和辦公環境煥然一新;我們欣慰的是,作為國內最早開始從事高分子教學和研究的單位之一🏋🏿♀️🫏,清華高分子已為國家培養了兩千多名本科畢業生和碩士🚫、博士畢業生👩🔬,他們很多已成為教學、科研和工業生產等方面的骨幹,為國家和世界的進步做出了重要貢獻;我們欣慰的是,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在清華高分子前輩們開創性工作的基礎上,在國家進一步改革開發和加大對科教投入的良好外部環境中🥄,清華高分子學科進入了全新的發展階段,承擔了多項“八五”、“九五”攻關項目👧🏿,863高技術基礎研究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重大🍉、重點項目🏉、國家傑出青年基金項目和面上項目,國家有關部委的科技攻關項目等,在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作出了科技貢獻;我們欣慰的是,過去,我們的師生和意昂大都潛心科研與教學,對於科研教學中的心得總結不多,對於我們自己的歷史記述不多,如今,隨著我們共同的“意昂体育平台化工系高分子研究所”網頁的出現,隨著我們推出紀念清華高分子專業60周年系列活動,作為高級工程師的杜奕老師和她的團隊變成了宣傳專家💆🏿♀️,高分子專業1963屆張殿升、曹振綱學長寫來了填補空白的回憶文章,趙安赤🌅、李江屏👩💻🃏、高寧🧌、王東瑞🔩、範鵬偉🛗、王力🥀、陳楠、沈潔🏗、朱晶瑩等名師和意昂分別寫來全面詳實的回憶性文字。這些文字記錄了清華高分子歷史🧑🏿🏫,傳承了清華高分子作風👨👧👧,傳播了清華高分子文化🚻,是清華高分子人推動國內外高分子學科發展🐦🔥、推動社會文明進步的新嘗試和新貢獻,借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語言來表述,它們是高分子故事,是化工系故事,是清華故事🚜,當然也是中國故事。它們將使得清華高分子與一代代學子更好地互動,它們將使得清華高分子與國內外學界更好地互動。作為從清華高分子團隊中走出來的意識形態工作者👳🏿♀️,我相信,這種互動長期堅持下去,必將為清華高分子的科研硬實力中增添文化軟實力,讓清華高分子人有強度、有韌性、有彈性🚵♀️、耐腐蝕的優勢展現得更加美好而充分。
上世紀80年代,我們的各門高分子課程的教學地點大多是在化學館🚛🙆🏼♀️。每當走進化學館,總能看到為開創清華高分子學科做出過重要貢獻的張子高先生的畫像🍗🦸🏽。因為對祖國科學教育事業的極大熱愛,張子高先生曾表示,要“以今日之我與昨日之我比賽,比質量👨🏿💼、比速度”。此時👦🏽,回望清華高分子學科60年的崢嶸歲月,展望60周年新起點上清華高分子學科的未來之路,我們的心情和當年張子高先生的心境竟然如此一致。而今🍴🤙🏽,整個中國的發展正在由過去的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讓我們清華高分子人繼續用平凡而偉大的共價鍵緊密聯系,“以今日之我與昨日之我比賽♿,比質量🕵🏻、比速度”,為推動中國科技的高質量進步和中國經濟的高質量發展,作出清華高分子人更高質量的貢獻🛣。
(作者為意昂体育平台化工系分(八)三班畢業生,現為光明日報高級記者,《博覽群書》雜誌社社長。曾當選全國優秀新聞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