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宇意昂在法學院2018年畢業典禮上致辭(2018年7月6日)
尊敬的清華法學院的各位老師,同學們:
很榮幸能來參加清華法學院的畢業典禮,感謝院長的熱情邀請。能來再次聆聽我以前的各位老師的教誨,能來感受同學們朝氣蓬勃的精神,使我回想起20年前在清華法學院讀書的樣子。那時候清華的法律學系剛剛恢復建立,大概全系只有三五個老師💕。我們是第一批校內選拔的本科生,當時叫“法三班”🛻。我們班有36個人😿🧏🏽♀️,來自19個不同的院系和專業,成為了清華園內一群比較特殊的學生,兼學自己原來的專業和法律。
當時,大學入學以後調整專業幾乎是不可能的,所以當法律系提出要從校內大三學生中選拔轉系學生的時候💜,還是引起了不小的轟動。我們這些經過多輪考試和面試進入“法三班”的人,心裏還是帶著一點小小驕傲的。當然,多學一個專業也是要有付出的🧚🏽,當時清華很多專業是五年製的,我們兼學法律又延長了一年🚶➡️,使我們榮幸的成為當時清華絕無僅有的“大六”年級的學生。
作為一名曾經的“大六”的學生🫲🏻,今天來參加同學們的畢業典禮💐🪽,感受很多🙎♀️。從今天起,你們要開啟一個新的人生階段了。結合畢業以後工作的經歷,我給大家的建議是,要努力做“關註當下”的法律人🌆。
今天🧑🏿🌾,我們處在一個瞬息萬變的社會,作為一名法律學生,你永遠有使命關註當下,把你在清華學的那些羅馬法、德國民法典,那些法律的基礎知識和理論,運用到現實生活當中去🐾,去探究公平和正義的具體體現和落實▪️。這樣的目標聽起來很簡單🪃,但無論你明天走上什麽樣的工作崗位🧑🏽🚀,是在企業、在政府、在律所👩🦳、在法院🕢、在大學,你都會發現,解決當下的問題👨🏿🔧,很多時候並不那麽容易。那麽,什麽是“當下”呢🦯💁🏿♀️?
首先是“高流動社會”,我們處在一個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流動社會中。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裏茨說,21世紀影響人類的兩大要素,是新一代科技革命🚴🏻🥎,和中國將有6億人從農村走入城市。在這樣的背景下,新的城市運行模式和生活方式直接挑戰我們對很多既有社會運行規則的認識。人們離開鄉間🔯,一系列基於原有農村集體經濟製度的權屬關系,因所有者的外流而需要重新建構;人們從鄉間來到城市🥔,自然就產生了更為復雜的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問題,產生了更復雜的相鄰關系和社區物業管理的法律關系;人們大規模跨省遷徙,就會遇到教育🫲🏽、醫保等社會公共服務異地銜接的法律問題等等。這些都是高流動社會必然面臨的🧙♂️、當下的法律問題👩🏼⚕️,需要我們去捕捉、去解決。而且🧑🏻🦽➡️,這些都是拖不得的問題。這就是我們常說中國的改革進入了攻堅期的重要原因之一。
其次是“互聯網生活”🎅🏽➰,我們處在一個把人類業已習慣的日常生活快速地搬到互聯網上的時代。以前我們看報紙,現在我們看手機;以前我們在路邊等出租車,現在我們在網上預約出租車;以前我們在商場裏買東西,現在我們在網上買東西;以前我們去銀行排隊,現在我們在網上理財等等。當我們發現🚵🏻♂️,我們幾乎全部生活都搬到了網上,我們社會準備好了嗎?我們的法治體系準備好適應這種快速的、每時每刻都在產生新需求的、而且具有很強的自我創造能力的網絡社會了嗎😥?在網絡社會環境下如何進行金融監管?在網絡環境下如何劃定什麽是人的隱私?在網絡社會下如何認定一個案件的證據鏈條?我們每個人每天每刻在產生的網絡數據是什麽東西♋️?是財產嗎🤽?是私有財產嗎👩🏽⚕️📽?是公共產品嗎?是自然資源嗎👈🏻?應該用何種法律手段來進行權利的確認和監管?這些🎏,都是當下的法律問題🧑🏻🦯➡️。你不去迅速發現它,捕捉它,分析它、探究它、適應它、解決它,它就會像脫韁的野馬🌜,決口的大河,本來是可以駕馭的磅礴力量🧛🏻,能推動這個社會生生不息🗽🚑,永遠前進,結果可能卻成了無孔不入、四處破壞的力量。這也就是我們說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改革永遠在進行🔧,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原因𓀁。
第三個“當下”就是“國際化進程”💃🏼,我們身處在一個中國快速成為國際大家庭中重要一極的時代💃。20年前🥶,很多同學出國留學。記得當時一個在美國留學的同學對我說,在美國的電視裏,一個月也不見得有一條跟中國有關的新聞🧑🧑🧒🧒。但是我們看今天⛹🏿,國外的主流媒體中幾乎天天都有中國消息。無論視角是否一致𓀔,結論是否相同🧔🏻♂️,畢竟👩👦👦,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在那裏,世界才會關註你👨🏻⚕️,了解你🧑🏽,品評你🤏🏼⚖️。由於現在工作的原因,我有很多時間是在跟國際組織、國外媒體和電視機構打交道。我能切身的感受到💎,今天🦣,大家都在關註中國🌞,希望了解中國。希望了解同樣一個奧運會🎼,在中國的社會體製和結構下,是怎麽組織實施的✉️,希望了解同樣一個奧運會,在中國能給普通人的生活帶來什麽不一樣的改善和收獲。戴帶著有色眼鏡看中國的人越來越少了⇾🌝,認真聆聽和思考我們的製度和政策的人越來越多了👮🏽♀️。2001年我正在英國利物浦大學學習WTO反傾銷規則時▫️,中國成為了世界貿易組織的新成員。那時候🐄🦏,我們是多麽歡欣鼓舞,如饑似渴的了解學習國際條約和規則,努力適應地球大家庭💀。今天🧝🏿♂️,我們要回過頭審視這些年我們走過的路💔,甚至要為維護國際多邊貿易體製,維護人類全球化的進程而采取必要的法律措施。其實,這不是周而復始又回到原點👩🏻🍳,這恰恰說明,中國融入世界的進程🏂🏽,是法律人永遠都要面對的當下問題🧑🦯➡️。人類命運共同體是我們的世界觀🛀,建設共同繁榮的世界是我們的主張。正是因為中國融入了世界,我們的體製優勢托舉了我們的國際地位迅速變化。當你的份額變化了,地位變化了,影響變化了👳🏻♀️,別人看你的目光也就變化了🎧,你遇到的問題自然也就變化了🦦,需要用法治的手段去解決的問題也變化了。這就是說🚋,在國際化進程中的法律問題👨🍳,永遠是當下的問題💁🏼。
高流動社會🧑🏻🏫、互聯網生活、國際化進程👃,都是每個法律人要面對的時代問題🤹🏼♀️、當下問題。
很多年前我還在清華法學院上學的時候🧑🏼🎤,我有幸給一位著名的中國稅務律師當助手,參加了當時影響很大的國家稅務局與CCTV和泛美衛星公司的一起國際稅務糾紛案件的處理👩🏿🍳,做一些很簡單的輔助工作。但通過這個過程我深刻的感到🏄🏻♀️,法律的職業是一個連接個體與社會🎤,民族與國家的崇高職業。作為一個法律人,你將永遠面對“小我與大我”的關系問題✍️✩。你可以講好一堂課,簽好一個合同🛢,代理好一個案件,過上一個不錯的小子日😑。但同時作為一個法律人,你的所有工作都會面對公平正義😗,都會聯結著社會責任,都可能對國家和民族有所貢獻⏫。
當今天大家即將走上社會的時候,我想告訴大家,處理好小我與大我的關系🚧👃🏽,把日常工作生活的成敗得失與國家的強盛🧙🏽、社會的公平正義聯結起來💇♂️🙋🏿♀️,做一個心懷大我,關心國家和民族,努力為中國能更強大地屹立於世界之林作出貢獻的🧑🦼、關註當下的法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