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跑群有幾個清華人。最近,因著幾個活動,又認識了些跑群外的。一是清華人為母校113新歲的慶生會(圖1),我去幫著照了相;另外的,是一場音樂會,一場年會裏的職場輔導,我是去享受,去學習的。

圖1:清華人慶母校113新歲(4/28/2024)
每場活動,我都有些感受。關聯起來,不容易蕩起來的池水上,也有細小的漣漪泛起,和著漣漪上柔光輕靈的舞步。很夢幻,又很清晰,紅舞鞋似的,一直在旋著,撓著我的心。可我又不是很明了那一步一音裏的含義, 有些糾結。
是關乎清華人的與眾不同嗎?聚會上,我曾問過“清華人有什麽特點?”
他們對我只是微微笑著。若不是我手裏拿著相機,他們或許會覺得我是走錯了門。清華人卓越於天下,“無問西東”都是“名無窮”,怎是幾個詞組可以冠盡的?而且,標簽限製想象,想象岔了道還可能有歧視之嫌。就是有,又怎會是清華人獨有的?
不無道理! 可於我,詞語總要與一些具體的關聯起來,才能入髓入心。有一回,深秋,我們離開中山陵的主道,沿僅一人寬的小石徑踏著厚厚松軟的落葉在枝下小步無聲。出得林子,是坡上一池,滿山的秋色倒映在如鏡的水面。錯愕處,嗖的一聲,一個魚躍,碎一池千彩羞了莫奈。從此,紫金山不再只是個名詞,連著她眼神裏的幽輝,關聯在我記憶裏。
梅貽琦說“大學有新民之道”,朱自清說,“清華的精神是實幹”,可我心中沒有任何形而下的與這些有關聯。倒是多年前一位年輕人的話,一直讓我心存求證。那是九零年代末,我因負責的一大計劃生育課題去北大化學系請教。公事完了,在校園裏閑走。陽光很亮,一棵很大很大的蘋果樹,枝幹幾丈長,被結滿了的小小的青色蘋果壓得在渴求大地的支撐。小夥子就在樹下,一本書攤在腿上。看那眼神,不是幾行字容得下的,於是走上去,聊開了。
聊了紅樓,也聊了紅樓外的清華。我也問起,清華北大,有何區別。他也是笑了笑,說,兩校常有籃球比賽,你看那場上打得兇的,是清華的,場外叫得兇的,是北大的。
我想,清華主理科,動手多,北大是文科,是應為人為社會喊這說那。這笑語, 有點俗,但鮮活,況且,是我第一次在官媒外聽到的對清華人的描述,於是,在記憶裏,有了個位置。但我喜歡眼見為實,不親自問病史,做體查,是不能隨便下診斷、開藥方的,我要有些實實在在的關聯。
二零二二入了“追風”跑群,才算真正接觸了幾位清華人。他們很能跑,但跑群裏能跑的人,多得像在山頂上看紅霞裏綿延的群山,峰外總有峰,亮著光。但有一事,著實動了我心,那是因著子峰。
子峰近年都按母校周年數在操場跑圈子慶祝。去年獨自跑了112圈,今年與清華夫人蘭花和另四位清華意昂共跑了113圈。子峰跑馬無數。跑馬前,我們都會好好看看賽道圖,弄明坡在哪裏,怎麽根據路段分配配速,水站是怎樣分布的,到哪些水站喝水,還有萬一要用到的廁所、醫療站等等。
子峰是那次半馬的官方兔子, 要領著一群跑者用一小時五十五分跑完,不能快,也不能慢。子峰將官方網站刊出的跑道圖細細地看著,計劃著。但他不是像我等一樣只是看著,他動手測起距離來。他測量了好幾次,可怎麽量都是13.6英裏以上。半馬的官方長度是13.1英裏。如果這跑道圖是準確的,子峰測的也無誤,這意味著,美國的一次正規馬拉松賽事,半馬跑道至少長了0.5英裏。
僅憑這地圖上量一量就能確定跑道的長短有問題嗎?不,還需求證,子峰想。幸好,這賽道在車程內。於是,他和夫人蘭花犧牲一天時間驅車去實地照圖所示親自跑了一圈。倆人跑下來的距離和他在地圖上測的一致,都是13.6英裏多。這證明他地圖上測的是準確的,這賽道也確是長了。照這賽道,他必須用更快的速度去領著一群人跑,這對跑者又添一分不公。
事情有點大,子峰並未將此捅給媒體,而是反饋給了賽事組委會。組委會也很重視,破天荒這是頭一回,他們把原向上申報、也是實際賽道的跑道圖發給子峰查證。原來,組委會官方網站上貼出的跑道圖有誤,兩圖的差別,子峰用藍圈標在圖上(圖2),你看得出來嗎?

圖2:藍圈是子峰標出的官網上刊出的跑道圖(左)和申報用的實際跑道圖(右)的差異處(子峰供圖)
這事,終歸還是件小事,知道者甚少,也未上到國計民生的層面。可子峰的認真與求證打動了我。千千萬萬人看過這賽道圖,只有他去測了,只有他去實地度量了,也因著他,網上跑道圖的錯誤才得以更正。
子峰做的,我能做不?我能! 這個智力我還有。我做了沒有?沒有! 為什麽,我骨子裏沒那份認真,沒那份質疑,沒那份求證。就是這“點點”差別,導致了結果可能是n次方的天壤之別。我有病人是輸了瓶蓋已開的白蛋白致母胎雙亡的,有疏忽錯過發現突變的基因的。那航天飛機的爆炸,如能像子峰那樣認真一點,再認真一點,是不是就不會發生呢?
子峰做的,讓我對清華人的“認真”“求實”有了些具體的關聯,這種關聯在聚會上、在葉玲的演唱裏更得以佐證和強化。
聚會上清華合唱組合要演唱“萱草花”(圖3)。其實,也就是自家人面前,娛樂娛樂,不上電視臺的。她們拉我在小群裏,有幸見證了她們認認真真的準備。領隊葉玲說“我們化淡妝哈。”彭薇回“好的”“無色襪子吧(不應黑襪)?”葉說“肉色襪子”。葉問:“我們三個媽媽的發型要統一嗎?”彭答“哦,我就是低馬尾”“鞋?黑皮鞋帶一雙嗎?”……細節,細節,還是細節!

圖3:清華合唱組合演唱《萱草花》。自左至右:吳平桂、曾武韜、彭薇、葉梅琳、葉玲
化學78級的葉玲在水立方唱歌比賽曾獲一等獎,在前些天的《東西交匯——第二屆芝加哥群星璀璨演唱會》上,她演唱了《歌劇魅影》裏的《The music of the night》。她唱得情深意切,掌控自然、從容。唱到“Let your soul take you where you long to be”時,音不斷垂直沖高,張力聚成萬鈞之勢時,她伸開的手輕輕往後一揚, 音在最高處戛然而止, 浩大澎湃的音樂廳一下變成音聲全無,宛如不斷增強滾滾來到眼前的巨浪突然懸在半空裏,不動了。但無聲之處,頃刻之間,凝固在高處的樂音真如萬千玉珠垂直滴落在玉盤,余音裊裊千裏在聽者懸著的心裏,竟半天緩不過神來。為了完美的舞臺效果,她先在臺上一角以特定的方式擺放了一塊紅絲巾,待到歌曲最後一句的間奏時,她把圍巾拾起,優雅地披在肩上。“Help me make the music of the night”,在唱最後一個字“night”之前她換了口氣,換氣聲裏能聽得出劇中女主角Christine深情到近乎哭的呼求。而後雙臂在絲巾裏慢慢向外伸展,把“night”字的音拉得悠遠綿長,慢慢隱落在聽者心之深處的感傷裏。這聲和情隨女主角心情的變化而細膩、精致又恰到好處的表演,我想,學化學的,雖有一副好嗓子,也必有臺下無數認認真真的苦練。
演出後,我問她,何以能在聲樂與舞臺效果做得如此完美。她說單就那個圍巾怎麽弄,她就花了幾天的時間去琢磨。“我每天錄一兩遍,看著不滿意,就改一點兒動作,或改戴圍巾的方法,但是都不滿意,圍巾會影響唱歌時的動作‘自由度’。後來突然有一天,我想到,先不要圍巾了,到最後的間奏再拿圍巾,不是更好嗎?而且可以事先把圍巾擺得‘端端正正’,拿起來就是不長不短,剛好展開。”
“你問清華人的特點,我覺得是認真。反正我就是。”她說,“要是我當一名清潔工,我都會是把地擦得最幹凈的那個人。”
這“認真”兩字的關聯,已在我心裏夯得嚴嚴實實了。清華人確有與眾不同處啊! 他們的校慶聚會,也非我所料。
一般聚會的流程是組織者講話,來賓致詞,贊助商亮相,而後就是文藝節目和美食,中間由美女名角客串主持。這次聚會無貴賓講話,也無贊助人亮相。清華出政要,是離政治最近最近的象牙塔。慶母校113新歲,竟無一“政要名流”出席,贊助商一個也沒有,鮮也!
聚會是化工系77級吳小茂發起和籌備的。他第一個到會場,溫文儒雅,頭微微低著,微笑著(圖4)。我想,換過地方,他該是不言三分威,或許還有左右護衛。他是聯合會的理事,介紹了聯合會的構架和宗旨,即聯合各種資源,服務與滿足意昂線上線下的需求,簡言之,方便意昂彼此聯系。他講了86秒。

圖4:自左至右:吳小茂、周馳、白蘇娜、王韌、沈丹
清華意昂會會長是兩年一選。已卸任但被選為理事長的周馳教授替暫在國內的新任會長致辭。她回顧了意昂會的各項活動,特意提到了清華的跑團、龍舟賽鳳皇組奪冠,清華合唱組合節目上了央視。她的講話,也是短短幾分鐘。
時間還多著,都用來玩和吃?才不是! 重頭戲在後面:他們組織了一場人工智能AI的學術講座和一場職場指導。
講者是電機系2009級的王韌,目前是Illinoi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一名助理教授。在我眼裏,真個兒年輕。他就AI的核心架構,在再生能源、電路與程序設計、高維數據分析等方面的應用,和AI的安全隱患,攻擊算法與立法,如數家珍,侃侃而談,引得與會者熱烈地討論起來。聚餐,老少三代一堂,還正兒巴經討論起學術來,暫且只見這一回。
而後是AON 資深審計專家,2004級經管系沈丹講解職場發展。傳授職場經驗,該是經驗豐富的成功人士,我心裏嘀咕著。沈丹確也是成功的,事業與生活都是,可她,在我眼裏,也真個兒年輕。她講了行業與公司的關系,說傳統不熱乎的行業也有新興有望的科目。她問,公司有空缺出來了,你往裏面跳嗎?你查過該公司的年度和季度報告嗎?了解公司的發展方向與那空缺的關系嗎?你問過那空缺是怎麽出來的,為什麽公司內部沒人補上?她還說,求職的天花板不要自以為總是歧視,你去招人,不也是擇你信得過、能成事的?
她講的,沒有半點虛的,沒有任何裝飾,好像是關起門來對自家親弟親妹說的。前些天我參加了華美化學與化工協會(GLCACS)組織的年會。清華人吳小茂和葉玲等都在GLCACS的領導層。這年會雖也有教授介紹和分享化工研究的前沿成果, 但更多的是向年輕人介紹行業的狀況、特點, 擴大其視野和怎麽求職入職,這是“新民”的延續?
常有人問,求學擇業是要找賺錢的還是自己喜歡的?年會的職業發展規劃講座就直言:基於PASSION來擇業,選擇能激情滿滿,能全身神投入的事作為自己的職業而不是業余愛好!會上也討論到,也許還沒找到自己的Passion,在幹自己不喜歡的事。主講人擲地有聲地告誡,在自我發現的過程中,不管你多麽討厭你現在的工作,你必須把交給你的事,出色地,不打折扣地,幹好、幹成,“You must deliver! ”
求職重要一關是寫簡歷和面試。有豐富招聘經驗又把幫助年輕人作為自己人生要事的葉玲為此花了不少時間和心血。她先在會議前聯系上了求職人,要他們寫簡歷,傳給她。她收集後一份一份細細地讀,找出其不足並寫出改進建議。然後在會上,隱去申請人身份等信息後進行講評,講評完後又進行了模擬面試(圖5)。會上時間有限,大會結束後又擇時在網上對四位求職者進行了幾小時的模擬面試。

圖5:葉玲在GLCACS年會簡歷書寫講評間歇與年輕人交流
葉玲對小年輕的面試指導非常傾心、具體,從大的原則到細小的身體前傾都有毫無保留的建議。她說,簡歷上的每一句話都必須有根有據,“have stories to back up”;問你的每一個問題,不管聽上去多麽“隨意”或不相關,都是在考察你的某種品質。對你應聘職位的專業知識,要知透。對各種假定問題的答案要先寫下來,在錄相機前反復練習,改進十遍以上。有後生問,有一段時間幹得不怎的,直說肯定就沒戲了,又不可虛說假說,怎麽回答?葉玲對此也做了撥雲見日般的指導。我想,外面花大錢的輔導也未必能如此真誠地傾囊相授。
這些清華人傾心於培養“新民”,且實打實,充滿激情與不辭勞苦。聚會上演唱《萱草花》,葉玲讓清二代,四年級11歲的曾武韜、十一年級的葉梅琳領唱。做學術報告與職場指導的是年輕人,大會的主持也是年輕人:經管傳媒專業2018級的白蘇娜。葉玲的簡歷與面試指導中還有一位離職場相對較遠的高中生。
讓高中生參加職業規劃的培訓,是有遠見並影響深遠,值得努力去開拓的事。在神經軸突可塑性(“Axon plasticity”)高, 原野還白茫茫真幹凈的時候就開始規劃春天的播種,必有秋天壯碩的收獲。心理學上有“先入為主”,在起點處就得到了正確的指導,要少走多少彎路?那不也是贏在起跑線上? 參會的高中生說“原本抽象的概念”,“父母口中說的找到自己的passion,無條件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尋找mentor,積極準備提出具體的問題”經過這講座與模擬面試“變成了有溫度、可操作的步驟”。指導老師就是“自己學習的榜樣”,“from good to great的典範”。這正是,大魚前導,學子從遊,濡染觀摩,“新民”也。
清華人為何能如此服務於他人和社會? 葉玲說“從我個人的角度看,是自我價值的實現。如果每個人都能為社會做最大的貢獻,也就是最大程度地實現自我價值, 那麽整個社會就會更美好、更進步。”“人是社會型動物,自我價值的實現必須有為他人的成分在裏面。”這所行所言,不是對校長有關教育“其歸宿,其最大之效用,為眾人與社會之福利”的實證?
謝謝清華,祝願清華。漣漪上跳躍的光,關聯成章,輝映了113年還只是個開始。“新民”之路,道阻且長,但無論西東,“樂未央”“名無窮”,“巋然中央”!
(未標明出處的照片都由作者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