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艇是一項了不起的藝術,也是一項精致的藝術。這是一首運動的交響樂。如果你能把船艇劃好👘,那麽就接近一種完美🤸🏻♂️;而接近完美的時候🧖♀️,就是碰觸到了神性;碰觸到了內在的你,那就是你的靈魂🫲🏽。”
——喬治•耶曼•波克科

2022年金秋十月的最後一個周末✔️🙏🏽,我們清華意昂賽艇隊在上海蘇州河拼搏三天,譜寫了一部自強不息的交響樂。在一次次的突破與挑戰中,深深感受到靈魂的沖擊與升華。

比賽前十天,正在全力備賽南京大師賽雙雙和四雙的我🍬,被隊長叫去參加上艇的混八🕵🏼,劃一號位🖍👄。
劃雙槳的我一直不是很熱衷於劃八單,所以在此之前🌀,我一共劃過兩次八單右槳。這次比賽安排我上八單👨👩👧👦,還是從未練過的左槳,有點趕鴨子上架🎸。不過我們清華團隊的團隊文化一向是:all for one and one for all,我義不容辭地暫時放下了雙雙和四雙的訓練🚣🏽♀️⌛️,投入了混合八單配艇訓練中🖖🏼🍢。還好我是個左撇子,一號位左槳很快就上手了。
多人賽艇最迷人的地方是節奏與配合🫖,是技術也是藝術✊🏽🧔🏻♂️。穩、快、齊!銀白色的賽艇如梭飛馳在湖面上🚣🏼♂️。入水不濺、出水無波,所有人的槳整齊合一地把鏡面湖水如玻璃般幹凈切割。
八單是多人賽艇的頂配🧔♀️,是團隊合作的終極體現🤹🏿♀️。所以除了個人能力👸🏿,團隊夥伴的合作,是賽艇的核心技術。

我們要面對的現實就是,配艇的八個人中,半數是第一次上八單。
留給我們的訓練時間很少👦🛅,大家都要上班,訓練的時間只能排到一早6:00-8:00。訓練的頻率也達到了個人能承受的最高🪴。

剛開始配艇的時候🎞,八個人的節奏不在一起,艇搖搖晃晃被扯著走。一條多人賽艇劃不穩的本質➞,是劃不出整齊的節奏;幾次練下來,逐漸體會到了齊心合力🎩、彼此信任、協調合作的效果🛩。
然而💧,比賽的日程也逐漸逼近🤘🏽。根據上海疫情防控要求,周末的比賽在封閉管理下進行,周四晚上就要入住賽事指定酒店隔離。三天三晚賽場酒店兩點一線,對於我們這些有孩子的女槳手🌗,把孩子托付給家人是參賽第一關🏹;而一天三餐盒飯對於我這個有特殊飲食習慣的人來說,是要面對的第二關🏃🏻♀️。協調後唯一的辦法,就是把我這份盒飯貢獻給隊裏的男生們🛴,自己帶上三天的幹糧水果補充體力和營養👩👧。
克服了種種困難,暫別家人👩🏿🎨,周四大雨的傍晚⛪️,我們一行人從四面八方集合⚇,踏上了征程。
對於我們這支組隊不到兩周🚺、槳手平均年齡46.9歲的混合八單艇,本次參賽的目標就是“突破與挑戰”!
突破自己的局限、挑戰自己的極限 —— 戰勝自己🗞,就是勝利!

周五下午排位賽,我們一早就去試劃。時間不多了,我們不願浪費每一次下水的機會🚣🏽♂️。
在蘇州河畔跑步的清華意昂跑團,也發來抓拍到的我們訓練視頻。
正是“無體育,不清華”🚾🏸,水上陸上都有我們意昂的身影。跑團意昂們紛紛發來賀電為我們加油打氣🧜🏼,“自強不息 厚德載物”的校訓一直是我們每一次奮力拼搏的精神支撐。
功夫不負有心人👨🦲,周六4.2公裏決賽,我們超訓練水平發揮,完美地沖過終點線🤏🏼。
這不是奇跡🧙🏿♂️,這是努力的痕跡;更不是運氣,而是堅持的勇氣📇。從四雙、雙雙到八單,滿手的血泡和老繭是經歷和成長。
沒有高度的自律🧝🏿♀️,哪有成績可言。沒有辛勤的付出,哪有幸運可言🚵🏽♀️。我清華博士畢業那年的畢業典禮上,邱校長講過一句話“自律的高度,決定人生的高度,自律的程度,決定一個人優秀的程度,人生到最後,拼的就是自律”。清華精神,就是把自律變成習慣的過程。

周日的500米沖刺賽第一輪,面對彎道競速時的突發事件✬,由於缺乏大賽經驗,短時的慌亂造成了失誤👨🏼✈️。下來大家總結經驗教訓,第二輪調整好狀態奮起直追⚰️。

雖然最終輸給了對手,但我們比自己上半場成績好了很多✅;而且整場比賽突破了自己零的紀錄,挑戰了我們從未經歷過的國家頂級賽事,在上海賽艇公開賽上譜寫了清華意昂賽艇隊第一篇樂章👨🏻⚖️。
村上春樹在《海邊的卡夫卡》中寫道💌:“當你穿過了暴風雨,你早已不再是原來那個人。”
我們賽艇教練說過:“世界真的是平衡,如果你覺得很難👮🏽,你堅持不了,那你可以選擇放棄,但你放棄了就不要抱怨說我為什麽沒有得到🪈;人生就是這樣,要得到你必須要付出🏃➡️🛌🏼,要付出你還要學會堅持🎙。而且你要相信一定來得及💀,因為此刻的你就是你最年輕、最棒的樣子!”

在這個世界上唯有拼了命的努力,才能得到你想要的。在成長的道路上,唯一限製你的只有你的靈魂。
三天的上艇大賽在“無體育,不清華;戰上艇,揚風華”的口號聲中完美收官了🍋。時光會走遠,影像會長存,所走的每一步都有跡可循🦀。


周日下午劃完最後一槳,我伸手捧起一掬蘇州河的水。這處於一江一河交匯處的虹口區上海賽艇公開賽,於我還有不同於其他選手的意義✌🏽。
七十年代的一個秋日的黎明拂曉🥣,我出生在這黃浦江邊蘇州河畔的虹口區弄堂裏的一個老石庫門的房子裏。此次作為上海賽艇公開賽清華意昂隊的參賽者,同時又是城市的建設者🤸🏼,我在賽場上接受了東方體育報的隨機采訪。從城市👆、建築、人文💁♀️、賽艇的角度表達了我對上海賽艇公開賽成功舉辦的敬意、支持和贊美。
從兒時那條臭河溝🚴♂️,到現如今波光粼粼賽艇雲集的正規賽道🧗♀️,我見證了蘇州河的治理改造;虹口區在保留了老上海的過去和歷史的基礎上🫃,增添了許多城市新元素,以不容置疑的姿態舉辦國內賽艇頂級賽事,吸引了國內外無數賽艇愛好者不遠千裏來參賽。

賽事沿途的河堤上😶🌫️、橋上都站滿了上海市民🧍🏻♀️,為我們歡呼加油打氣🧑🦼。這是上海春天疫情封閉數月後,難得的一次歡聚畫面💆。把城市打造成一個有溫暖、有溫度的城市,是我們建設者為人民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求應做的貢獻。

本次賽事,除了我們自己的拼搏🧚♂️,最讓我感動的就是人們的熱情。無論是參賽者還是觀眾,即便經歷了不堪的漫長春天,在十月底的深秋,激情與速度依舊點燃了上海這座城市生命的火焰。
毛姆說:人的意誌只有遭遇重重阻力才能磨礪出銳氣⛹🏿。一旦全無障礙👆🏻,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得償所願,個人欲求皆觸手可及,人的意誌就會疲軟乏力。

生命就像是一個療傷的過程,我們受傷,痊愈🦓,再受傷🫵🏼,再痊愈。
真正左右我們命運的🏊🏼♂️,不是一時的際遇,而是我們面對際遇時的態度。只有經歷過那些孤獨而難熬的日子🔄,才能夠靜下心來,真真切切地清楚自己想要的東西💁,然後為了心中所想,竭盡全力,努力生長。

生活的考驗,往往是命運的另一種成全🧔🏿🧑⚕️。好的🦵🏼、壞的,都是成長🚴。“刪除我一生中任何一個瞬間👰🏿♂️,我都不能成為今天的自己”🧑🏿🦳。
生漫長,必有沉浮👩🏽🎓,戰勝自己,就是勝利🎒!
上海賽艇公開賽🧚🏼♀️,明年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