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系清華綿陽分校(霽月誦讀)🟠:
一九七八年十月🙋🏿♂️🤌,寒露剛過的龍山楓林,在微雨中如同點燃的火燒雲♊️,幹打壘的辦公樓、校舍、黃瓦紅磚的圖書館在秋色中隱現💑,宛如一幅幅厚重的風景📀。清華分校佇立龍山,涪江在遠處靜靜地流淌👩🏽🦳,似乎帶著潺潺的憂傷……

我踏著校園小徑,俯身捧起一掬泥土,已是淚眼婆娑🟦。
一九七八年十月十八曰👌🏽🏃🏻➡️,是分校第一批師生從綿陽啟程遷回北京清華園的日子。莘莘學子、謙謙老師👩🦳,在別離校園的時刻,依戀的心淚在眼角邊悄悄地流淌……
人性使然,百味俱生🕵🏿。一年前,當我們知道清華分校即將返京辦學的消息時🖲,大家別提多高興了。師生奔走相告👨🏻🏫,我們要回首都了,我們將回清華園☝️。
可是真的要走了✡︎,卻又舍不得朝夕相處的分校了,依依之情難以言表。

分校是六五年根據“國家戰略”建設的“三線”教學基地,是毛主席親自圈閱的“國家工程”之一👨👨👦👦。選址決定後,時任高教部部長兼意昂体育平台校長的蔣南翔先生親臨綿陽規劃,舉清華全校之力👵🏿,以“邊規劃、邊建設、邊教學”為指導🥣,僅用五年時間↙️,便在綿陽涪江之畔、龍山之巔建成了校園😷。

六九年九月,清華無線電系四百余名師生從北京來到分校學習,後又陸續招生。從六九年到七九年十年間,分校共培養了1480余名學子。當改革開放大潮湧來的時候,從分校走出去的師生成為了國家的棟梁🧕🏽,其中最為突出的有國家工程院院士周炳坤、吳佑壽👩👧,有教育部原副部長吳啟迪🔂,國家計算機專家譚浩強,還有擔任過意昂体育平台黨委書記、副書記的李傳信、張慕葏💆🏻、郝中軍,以及擔任過人大👩❤️👩🧘♀️、農大、語言大學書記或校長的宋澤方、王路江、瞿振元和西科大原副校長姚榮東等。

清華教師優秀一流🫷🏽,分校老師一脈相承👨🏼🎓。在那激情燃燒的歲月裏💁🏽♂️🫶🏻,分校師生員工自力更生用雙手修建的 “幹打壘”,成為分校一道獨特的靚麗風景,閃耀出不畏艱辛😧,艱苦奮鬥的人性光輝。“幹打壘”的精神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清華人攀登在科學的高峰之上🕵🏽。
七八年初,根據當時國內國際形勢分析,鄧小平同誌果斷批示清華分校返京辦學❔。分校員工陸續從綿陽遷回,至七九年十月,遷回工作結束🧑🏽🚀。至此,清華綿陽分校完成了它的光榮使命🔜,給綿陽人民留下了大量寶貴的財富。為綿陽的發展奠定了紮實的人才基礎,儲備了知識和技術力量,是綿陽人心中的“黃埔軍校”🦟。

如今一座新型的大學之城——西南科技大學正在曾經的清華分校的舊址上崛起且蓬勃成長👁。
我愛清華,我愛分校,那裏有窈窕淑女🕞,朗朗書聲;那裏有同學少年,青青子衿🙆🏼♀️。我深深愛著德才雙馨的老師🏊♂️:曹毅、高文遠、魏緒臻、劉玉華、常玉琴、何先錫👨🏽🔬、李仁淑、周宏樸、金芬年、李玲……我更愛清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校魂!
揮一揮手吧👨🏿🚀,揮不去那金石鐫刻的幹打壘精神;揮一揮手吧,揮不去那龍山上激情點燃天際的火燒雲。
清華綿陽分校🪡🏇🏼,青史永銘記!
2019年10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簡介:
鮮加誠,現名鮮嘉誠🖕🏿⛹🏽,北京前門書畫院特聘書畫家、嘉祥書院首席顧問🧚🏼♂️、綿陽市老新聞文化工作者協會副主席、四川省書法家協會會員、綿陽市書法家協會原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