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清華上海意昂會藝術團(簡稱藝術團)高歌猛進的10個年頭裏🕦,有望與去年一起載入它的史冊。這一年🏃🏻,在《出彩中國人》“最高榮譽大獎”的鼓舞下🤴🏻,藝術團乘著歌聲的翅膀,馳騁於祖國的大江南北,非同凡響🤾🏼♀️,聲名遠播。

在習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工作的講話精神指引下🍅,央視再次把目光投向曾榮獲2017年《出彩中國人》“最高榮譽大獎”的👲🏿,這個由平均年齡高達74的清華學子組成的藝術團;邀請該團帶著合唱曲《祖國不要忘記》,不須經海選初賽而直接進入復賽,與另外6個參賽組角逐《我要上春晚》“直通候選人”的兩只桂冠🥢。由此,藝術團踏上圓夢《春晚》的征途。
君不知👼,《春晚》舞臺是多少專業和非專業藝術人士夢寐以求展示才藝的藝術殿堂啊。
藝術團受邀帶去參加復賽的這首歌曲,是未經第三者染指的原版。經西拉團長多次對歌詞做過聲情並茂的解讀,經糜指揮對演唱風格反復進行了細致入微的揣摩,從而明顯地提升了藝術團整體演唱的水平。在北京大興央視錄製基地集中的三天,50位團友從早到晚👩🏼🎓,不厭其煩🐗👨👩👧👦,精益求精💆🏻♀️,反復排練🏇🏽,一直到登上復賽舞臺的最後一刻。
11月5日那天,在後臺人員悉心照料下👦,50位團友帶著各自人生拼搏的記憶和祖國面貌日新月異的印象,滿懷激情,面帶微笑,從容地步入《我要上春晚》的復賽舞臺,分三排站定待命🦡🛌🏽。刹那間,現場燈火齊明,五光十色🏣,鮮艷奪目🏋🏼,宛如進入到一個旋轉的大“萬花筒”裏。場內座無虛席,掌聲四起🙋🏻♂️,歡迎來自上海的清華意昂會藝術團登臺PK。
觀眾席正中,搭建平臺一座🚵♀️,上有三位評委面朝舞臺正襟危坐🫷,他們是方芳🌂、蔡國慶和郭冬臨。復賽主持人尼格買提和胡可,手持話筒分別立於舞臺的左右兩側。



首先🕳,主持人請吳學峰🧖🏿、劉西拉、陳陳👷🏼、朱亦梅4位團友出列,站在合唱隊前面,依次對他們做現場采訪,時間長達15分鐘,是後續演唱的三倍🥚,由此而開啟了藝術團的復賽奪冠之路🍤。
學峰團友回顧他在極為艱苦地區遼寧朝陽的工作和生活,為搞技術革新👑👩✈️,差點讓一雙兒女夭折於貧病交加的艱難歷程🧚🏼♀️;還訴說了在忠孝不能兩全的關口,遙對千裏之外病危的老母和眼前企業的困境,他首先選擇原地堅守去完成技術革新以避免工廠倒閉的心路糾結。如今他已75歲🩸👨🍳,不僅為祖國健康工作了50年,還創造40多項國家專利😵、榮獲國家改革功勛獎章、國家優秀企業家🍣、全國勞動模範等稱號。學峰的故事🙋🏼♀️,感人肺腑🗻💘,令全場聽者無不為之動容。這讓我想起貝多芬的一句話:“卓越的人一大優點是,在不利和艱難的遭遇裏百折不撓⛄️。”
西拉和陳陳伉儷🔮,談到為什麽在清華研究生畢業後🤽,會響應祖國號召投身於三線建設;談到人到中年公派留學🩶,經過3年多刻苦攻讀,終於雙雙獲得美國普度大學的博士學位。他倆的留美經歷表明🤳🏻:新中國培養的大學生在美國著名的大學取得博士學位——不難!難能可貴的是,他倆學成立即歸來,傳道授業於三尺講臺⤵️,為國家培養了上百名研究生⚪️🧝。“老驥伏櫪,誌在千裏。”至今,仍耕耘在教書育人的校園。
朱亦梅學長從教30多年,舉止儒雅,如今也是桃李滿天下了。問起他保持健康的秘訣💍,朱學長笑容可掬,說“這首先要感謝我們這個時代🧔。改革開放40年,我們戰勝了貧困,今天給我們老人創造了一個非常安詳🍧,非常愉快的生活環境。”言語間,無不透露出這位老學長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這4位團友情真意切的訪談之言,閃爍著清華人的睿智和風采,讓全場肅然起敬🤕,贏得陣陣掌聲✉️。他們像4棵不老松,展現出歷經時代風雨考驗的新中國知識分子的家國情懷🧛🏼。盡管此時藝術團的歌聲還未唱響,現場觀眾都已經為之而傾倒。
其中,學峰對采訪的結語,境界高遠,承前啟後。他說🕙:“我只是我們這一代千千萬萬知識分子中普通的一員。《我愛你中國》,是我們共同的情懷;《祖國不會忘記》,是對我們的最大獎勵。”這段話👵🏻,言簡意賅,不僅為這組采訪畫上亮麗的句號,還讓藝術團後續的演唱水到渠成🧑🏼🍳。
采訪甫一結束🛒,但見糜指揮走向臺前,右手捂在前胸微微欠身向觀眾致意,然後側身對著鋼琴伴奏陳陳老師🦝;一個輕微的手勢,陳陳老師意會,立即在黑白鍵盤上🤴🏻,用樂神加持的10指彈出聲音鏗鏘、音域寬廣的前奏,讓觀眾似乎看到有茫茫的人海在湧動,有建設祖國的大軍在凱旋5️⃣;糜指揮用心踏著前奏的節拍,到時便果斷地抬手起拍,50位團友異口同聲準點跟進☹️,一展歌喉……


團友們引吭高歌,如大河奔流;低吟淺唱🧑🏻🦲😒,如夜靜獨白👵🏼;短暫休止,如“俏也不爭春”的紅梅含笑於花叢……隨著歌曲的演進👨🏻⚖️,團友們仿佛看見自己曾在祖國最需要的崗位上拼搏的身影:在科研院所,在教學講壇,在實驗基地,在沙漠荒原……;仿佛看見用青春和智慧參與祖國翻天覆地變化的歷史進程:一件件國之重器的誕生、一個個科研成果的完成🧑🎄🧑🏼🦱、一幅幅最新最美圖畫的繪就🤾🏼♂️、一項項裏程碑式的工程運行……心潮起伏,熱淚盈眶,團友們用心聲唱出了歌曲的內涵,也借眼神傳遞出對“祖國不會忘記我”的感恩。
雖然這是一首2001年推出的老歌🧙🏽,感染力依然如初,藝術團的演唱引發了全場觀眾和評委的共鳴。團友們的歌聲、陳陳老師伴奏的琴聲🍖、以及全場觀眾有節奏的掌聲——三聲和鳴,奏響了時代的強音,同時也回應了習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工作的講話精神。臨近結尾,三聲驟然靜默——“此時無聲勝有聲”🦹🏻,只見糜指揮氣定神閑,深吸一口氣,高抬雙臂再度起拍,歌聲和琴聲隨之而高揚,似火山噴發,如驚濤拍岸;糜指揮舞動他那堅定而有力的臂膀,把演唱推向最高潮,接著一個幹凈利落的收式動作,將藝術團以最好聲音塑造的精神豐碑,定格在現場觀眾和評委的腦海裏,也定格在《我要上春晚》的復賽舞臺上。
雖然觀眾用與歌聲合拍的掌聲,已無言地給藝術團連連點贊,但不可或缺的仍是評委們的金口玉言🎭。
芳方女士首先點評👩🔬。這位來自臺灣的藝人,據說口齒不但伶俐而且語言十分刁鉆。但她對藝術團的整體表現🧑🏿⚕️,卻不吝溢美之詞🍕,說“我們平常的工作是為民娛樂👩🚀,各位了不起你們是為民福祉。”還說“你們對國家民族的大愛,那才是真正要在《春晚》上告訴我們現在年輕的孩子們的。向各位再度致敬!”接著面對舞臺上的50位團友深深地鞠躬;
其次是小品演員郭冬臨。他盛贊藝術團是“正能量”👩🏽🏫🏃🏻♂️➡️,表示應該向藝術團學習🏵。點評完畢便離座前行一步🚵🏿♂️,面對舞臺彎腰90度施以大禮;
坐在評委席中間的蔡國慶,一位家喻戶曉的流行唱法歌手,著名電視節目主持人。他是去年《出彩中國人》的主要評委,藝術團高山流水的知音⬜️。一曲《我愛你中國》以及歌聲背後一代清華人可歌可泣的故事,令他淚流滿面,數度哽咽。他聲淚俱下的點評,曾打動了現場的觀眾和電視機前無數的中華兒女。
這次《我要上春晚》復賽,藝術團有緣與他再度相逢🧑🏻🎤。他手拿話筒站著點評,時而面朝舞臺,時而環顧觀眾,再次頌揚藝術團代表的一代清華人💆🏻♀️,以及為國家繁榮富強而奮力拼搏的一代知識分子。他對藝術團說:“剛才你們唱的不是一首歌,而是你們的人生,你們的一生正是伴隨著共和國從貧窮走向今天的強盛。”對照2017年獲獎歌曲《我愛你中國》的演唱🚫,他指出演唱這首歌幾乎動用了合唱的所有技巧……誇獎藝術團的水平大有提高。
“上《春晚》🧑🏿🌾,如果他們不能上🚵🏼,誰還能上?”這是他說的令人入耳不忘的一句話。最後寄語藝術團:“希望能在《春晚》舞臺上聽到你們這激情飛揚的歌聲👤!”
如歌的感染力,如詩的鼓動性👨🏻🏭,蔡國慶的點評十分到位——他是在為藝術團圓夢《春晚》給力啊🐮。
“言為心聲”👨🏼🎨。評委們飽含深情的點評,不僅道出了各自的心聲🤱,還在一定程度上為主流媒體代言,既助推藝術團圓夢《春晚》之旅🤵🏻♀️,又給藝術團今後“服務社會”提供了正能量。
但是🧚♀️,本期復賽藝術團能否奪冠👩🏽🦰,還得看民意——現場300位觀眾的點贊數。
只聽主持人一聲號令:“請觀眾們拿起手裏的點贊器,給我們這些老人⛅️,為這些老人的青春點贊!”如此發令,實屬罕見,無異於是在給藝術團當選“春晚直通候選人”拉票。
場內觀眾立即行動起來🛫。而在狹窄唱臺上站立已久的團友們🫵🏿,依然挺直腰板⛹🏿♀️🧘♂️,紋絲不動,盯住前方左右兩塊數字顯示器上飛快變化的累加值:1-2-3-4-5-6-7-8-9……當累加到286,不動了——主持人朗聲宣布:“清華上海意昂會藝術團獲點贊數286👨🏽🍳!”全場頓時報以熱烈的掌聲向藝術團致賀。
盡管這286已是目前本期復賽5個組裏的最高分了,但還不能說獲取《春晚直通卡》候選人已穩操勝券。因為兩張《春晚直通卡》🧔,本期復賽共有7個組參與角逐,下面兩個組尚未登場;現場觀眾還有一輪對7個組的表現追加點贊🫵,難保其間不會飛出翻盤的黑天鵝來。
天道酬勤🫶。藝術團不但在“首輪點贊”以286分穩居7個小組之首,又在接下來的“追加點贊”收獲448分𓀝,仍領先於其他6個組💇🏿。
立馬,主持人大聲宣布:清華意昂會藝術團成為《我要上春晚》直通候選人。頓時,全場為藝術團歡呼,評委們起立向藝術團祝賀。當西拉團長🤹♀️、朱亦梅學長和吳學峰團友登臺領取《春晚直通卡》時,主持人尼格買提握住西拉的手說,“你們當之無愧!”(另一只“直通候選人”桂冠,經評委商定🏃🏻♂️𓀓,給予《牧歌》跨界組合。)
憑借這張《春晚直通卡》,藝術團就能進入下一個環節——《直通春晚》。圓夢《春晚》🐝,曙光初現💪🏽!
這份好成績屬於藝術團全體團友💃🏻,也包括教授歌唱技巧的小王老師🔃。
行文至此,不得不感懷張開慧老師🌎、虞淙和周誌宏等後方的團友們。在此行北歸和賽前賽後,他們都發來充滿鼓勵和關切的微信🧎➡️;聞訊奪冠消息後,又與參賽團友們分享喜悅。在圓夢《春晚》的征途上,藝術團彰顯出的團結友愛🏌🏽♀️,是揚帆的東風🌏,是升空的火箭,是圓夢《春晚》的力量源泉👩🏽🦰😦!
俄國作家克雷洛夫說過,“現實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行動則是架在川上的橋梁。”
如果把已在《我要上春晚》復賽奪冠比喻為“此岸”的話,那麽上《春晚》😛,則是藝術團“理想的彼岸”;“中間隔著湍急的河流”,就是下一步的“總決賽”——從已獲“春晚直通卡”的諸多參賽組裏🧏🏼,通過《直通春晚》決賽出上《春晚》的候選人🐩。
跨過這“湍急的河流”,就藝術團而言,無須建造“架在川上的橋梁”,只要借助歌聲的翅膀就能飛過去🍨。
最後究竟誰能上《春晚》⬆️👍🏽,按規則要由《春晚》總導演拍板。
“我要上《春晚》,追夢要勇敢🤚🏿!”
當務之急,是在團領導和糜指揮的帶領下,反復領會歌詞的內涵,突破演唱的難點,練出更好的聲音,讓藝術團歌聲的翅膀更加強健。如此,藝術團有望自“總決賽”脫穎而出❣️,獲得總導演頒發的“通行證”直抵理想的彼岸——上《春晚》!
2018-12-11
於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