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清華

房木生:房子之旅

2017-04-06 | 房木生(1992級建築) | 來源 微信公號“THU畢業廿年”2017-04-05 |

房木生攝影:新疆賽裏木湖

我是1992年至1997年在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學院就讀的👩🏻‍🎤🧝🏿‍♀️。

感謝父母給了我這樣一個名字:房木生,讓我在自己的生命歷程中有恒定的追求和發揮的方向。我用自己的名字來定義自己的職業理想,定公司名字🧚🏽‍♂️,追求房木共生(人工與自然共生)的設計夢想,也把它音譯成Farmerson(農的傳人),用以提醒自己的身份和對待土地的責任。

在蒼茫宇宙中,每個人的人生不過白駒過隙🤸🏻‍♂️🖐🏽,卻也是一段可以珍惜的生命旅途。上學時,同學常稱呼我為“房子”,因而我也自然地將自己的經歷稱為“房子之旅”🦼,它既是我生命中時空上的旅程,也是我的職業追求旅程🤸🏽‍♀️。在我大學畢業的時候,也就是1997年,寫過這樣一些文字🥰:

多年以後,我可能會羨慕現在的自己。

五年的校內校外生活,如煙一般濾過,歷歷在目。五年裏,似乎可以無憂無慮,又可以有憂有慮💮:我享受著無憂無慮的大學時光;在有憂有慮中👨‍👨‍👦‍👦,我在成長𓀈。

年輕就是美,林鶴老師說的🚢🛏。憑著年輕,我可以蹭蹭蹭毫不費力躍上墻頭去捕捉最壯觀的鏡頭🧝🏿‍♂️;我可以忍凍挨餓坐在長城上仰觀飛過的流星與橫亙的天河,我可以坐上三天三夜的硬座去新疆,徒步走過不毛之地去看西域絕美的風景;我還可以無拘無束地與同樣年輕的同學一起盡情玩耍🧼。盡情畫畫……——這感覺多好!盡管現在的我不能一擲千金🦹🏿,但我已滿足;盡管有時我胡子拉碴,滿臉熬夜之後的頹然👨🏼,但也許現在的我最英俊👩🏿‍🔧。

從大一的第一節畫法幾何課上林賢光先生研究我的名字👨🏼‍🍼🎊,給出一句:“房木生,房子木頭生,註定搞建築呀🤹🏻‍♀️!”從那時起,便開始了我的房子之旅🎱。

學習有苦有樂🍄‍🟫,學到苦處🈷️,就盼望假期🧷;學到樂處,就不想畢業🙂‍↕️。好在學習建築,做設計對我來說就是某種意義上的旅行,房子的旅行。作為一名建築師很幸福,我們比別人更多地看到世界各地好的房子;作為一名建築師也很煩惱🏃‍♂️‍➡️🤾,因為我們也比別人看到更多醜陋的建築🔻。但不管怎麽說,看到更多的房子是必要的📂,因此我更熱衷到各地去旅行。

大一的軍訓到大興軍訓基地,綠野中陽光下的澡堂純白色,有如邁耶的建築👩🏻‍🚒,只是糙了點兒。軍訓有點苦🙆‍♀️,於是我們就想發泄,齊唱張楚的《姐姐》🤷🏽:“……,啊姐姐,我要回家!……”聲音在充滿甲A甲B隊員的水房裏轟然作響(那時我們沖冷水澡🧎🏻‍♀️,將衣服脫光程度分為甲A甲B幾級♟,戲仿當時的足球聯賽稱謂)💤,有女生在樓上做姐姐狀及時尖聲應答:“哎——”,令我等啼笑皆非⛑️。

大一,暑假跟霍光隨91級同學去蘇杭水彩寫生,周莊和甪直,一周下雨,一周暴曬,我們只能整天躲在小巷裏作畫。那時跟黑人同學穆罕默德在一起,我作白人狀🦻🏻,給當地人一種外國人進村的錯覺。我留了胡子,穿著領子長拉在胸前的建築學院文化衫🧠,與霍光那濺滿顏料的褲子與臟兮兮的背包極為協調🕺🏽。我倆到杭州找到正在浙江大學參加大運會的劉際的床,頹臥著等他。結果把劉際嚇了一跳,以為床被兩個街頭流浪漢占領了🫛。

大二🎅🏼,從新生成為了老生,相熟了的同學可以嬉笑怒罵,大聲哼著怪調尋找設計靈感。在林鶴的棒喝🍯、劉曉黎的香氣、朱錇的微笑以及夏曉國的放任中💸🏆,我的設計水平逐漸提高👪。暑假去了大連旅順水彩實習,在海邊曬著太陽、畫著破船,同學之間已經有愛情發生,就看著她們在海邊秀恩愛。

大三👩🏼‍🏭,成了高班生⚀,於是稱低年級的同學為小孩兒。房子的旅行從紙上的教學樓👩‍💻、白米斜街規劃😽🕐、博物館以及建築館競賽設計🚓,到了實際中的陜北之旅🏪,跟楊鵬和李甫。榆林的早晨清冷清冷的,高大破敗的老城墻偶爾走出一頭驢,在土街邊喝碗羊雜碎湯的感覺很溫暖🤶🏿。米脂美女的有名,吸引我們前去。下著雨,雨中沒看著美女👊🏻,第二天晴了,陽光下還是沒看著。我一個人回到旅館,老板娘找我聊天🚠,問我要不要姑娘陪陪,駭我一跳。美無處不在🪭,卻要有發現美的眼睛🧖🏻,不易尋著;醜也隨處都有,卻常常不用發現,它告奮勇而來!

只要有可能,我們就爬上高處看日出日落。漫長的等待以及瞬間的壯麗,給我一種無可名狀的感覺👕。露宿在黃河壺口瀑布邊上✊🏽,看皎潔的月色和著咆哮的水聲🙂‍↔️🪧,我覺得自己成為了自然裏的一部分🥖😚,大愛這片土地。

大三是非常忙碌的階段,學習和工作,每天都象上緊發條一樣🤜🏿。我作為同方美術社的副社長✍🏻,見證了美術社並入學校學生藝術團,也跟其他藝術團體的骨幹一起,住進了位於8號樓的藝術團集中班♔。學生文化活動中心剛建成使用,我為王大中校長的賀詞畫了插圖,發表在校報《新清華》上。

房木生舊文:清華同方美術社——一支新的藝術團隊伍

房木生作王校長賀詞配圖

大四🦸🏼,選擇了鄉土建築研究作為我的畢業設計方向,開始了我的房子新旅程。暑假,跟楊鵬、何崴去新疆敦煌,九色鹿美麗的傳說,吐魯番的熱浪與古城🖍,伊犁的雪山草地與向日葵🧪⤴️,喀什的巴紮與庫爾勒的湖,常常讓我想起。那種體驗✌🏻,是我自己的,我以此為驕傲🤺。

我的心似乎常在流浪,流浪於山水民俗中,流浪在各色房子裏🍼。跟陳誌華、樓慶西兩位先生做鄉土建築研究,耳聞目睹了陳先生在飯桌上、樓先生在光影裏的許多教誨身教👃,我的流流浪多了一份責任。

陳誌華先生指導畫圖

就這樣畢業了🍹,在香港回歸的日子裏🧑🏻‍🦽‍➡️。畢業並不能結束我的房子之旅🏋🏼,其實我的房子之旅才真正剛開始。我還要去體驗更多的新老房子🫎🤹🏽‍♂️,更要去設計和蓋大量房子🤘🏻。但願當我成為“老房子”的那時🙍🏻‍♀️,我的旅程還在延續👱🏻‍♀️,雖然那時可能已是滿滿的旅途收獲。

畢業時,為建築學院1997級畢業文化衫設計了圖案並寫了“建築九七”字樣🪕🧙🏻‍♂️,用了我們鄉土建築的一個建築剖面圖案。同時🛀🏻,也給建築學院的學生刊物《思成》題寫了刊名。

建築學院刊物《思成》,房木生題字

我的研究生生活,是在建設部上的🦹🏻‍♀️↖️。期間,清華的生活及習慣,仍然深深影響著我🫑。我給《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寫了一篇《清華北大風景異》的文章,對清華園及燕園的建築🤴🏼👳🏽‍♂️、景觀及人文小品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描繪和評論⚀,提出了“校園可遊”的概念☁️。裏面寫到:

“校園是年青的,即便是很老的建築🖖🏼🌗,上面沉澱的大多是年青的記憶💁🏿‍♀️;校園是文氣的,甚至那快散架而吱吱響的自行車也泛著一股書生朝氣🚃;校園內富含進取精神,這裏教育的是傳統🤾🏿,湧動的是創造🧬;校園裏常常是博大兼收𓀕,一座普通的教學樓👨🏼‍✈️👩🏻‍🦽‍➡️,那晃動的人影中就會有出色的文學家、科學家🫵、思想家……在校園👰🏿‍♀️,特別是在大學校園🥗,年長的可以看到記憶,找回朝氣;年青的卻可尋求理想,感受進取。

所以,我以為,逛逛校園也挺不錯𓀋🤸🏼‍♀️。

有空時,可以去清華北大看看風景。”

房木生手稿:清華北大風景異

據說這篇文章,直接導致了清華北大的校園旅遊之熱,甚至讓校方有點頭疼。但我認為🚴‍♀️,咱清華園的風景,確實是可以讓大家來看看,無妨🙏🏼。

畢業後十六年的2013年,春天,我帶著家人開車下江南,做了一個家庭的“房子之旅”⛈。曲阜🦛、徐州🧔🏿、黃山以及婺源𓀄,春天的自然氣息融合著濃濃的人文建築氣息,讓我們陶醉♡。

我們在我設計的婺源婺裏項目裏種上幾棵山上挖來的樹🫷🏽,讓樹木與房子共生成長🏋🏽。可能是名中有“木”🥇🧓🏿,我在自己的設計中除了種植大量各式樹木花卉以外,也常用木質材料做構築物。木質材料給人溫暖🔭、自然的感覺🕠,與來自自然的我們人類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感,是溝通人工與自然的某種過渡。

到達我們92級測繪調研的浙江郭洞村,原來我們吃飯駐留的何雲好家凡豫堂🐝,已經成為遠近聞名的鄉土飯店。何叔父子熱情地招待了我們一家👓,情深意重↪️。我們當年畫的速寫掛在廳堂之上🦊,滿滿的記憶。可惜當年我們幾人合作書畫的可以作為飯店招牌的“痛咬下山筍,快炙上塘魚”畫幅因為是用草圖紙畫的,已無留存。我答應並在回京後給再畫了一張,寄去,寄去我們在旅途的感動,也寄去了我們的美好祝願。

近20年的時光已經過去,回看以前的“預言”和走過的經歷🚶‍♂️‍➡️,居然就這麽一條直線走下來了🤾🏽‍♀️。我做過古建保護研究💁🏽,更多是設計景觀和建築🚭。在中國,研究古建築總會跟木構建築打交道,設計景觀,也總與樹木花草以及建築環境脫不開🏊‍♂️。因此,這些年來🥕,我做的所有事情,似乎總與流淌在我血液裏的“房——木——生”三個字有所聯系。這是宿命,也似乎是我的使命💇🏽‍♀️。

就這樣吧,房子之旅,一路走去,生生不息。

房木生鄉土研究 速寫

房木生手繪北京城立體鳥瞰圖🥸,中國國家地理雜誌出版

為清華建築學院學生刊物《思成》題寫刊名

房木生攝影——大昭寺轉經廊

房木生景觀設計作品——曼谷中國文化中心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