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堯(1994級土木)
辛勞持謹🚎,古道熱腸🧏🏿♂️;
克己成人🐭,公道錚錚👨🏼🎓🏋🏿;
貴承人品,慈銘愛恒🤾🏼♂️。
這是辛老師生平簡介合頁上最後的註解🍖,也是辛老師一生的真實寫照。
我們還沒有等到九月新學年開學,辛老師宛如出差一樣離開了。這一次,辛老師真的走了👨🏽🏭,整個班整個年級整個系整個學院的同事和學生們🧑🏿🍳,再也等不到辛老師回來上課了🅱️📫。
難得的一個秋陽灑滿的清晨,獨自✳️,很早就趕往八寶山。因為作為學生的我從來都不願意遲到🧍🏻,特別是有辛老師講授《結構力學》這樣有意義的課,這次也同樣,我甚至提前了一個課時到達👨🏽🚒。這裏自古以來是個好地方,其山間出產耐火土🔭、白土、灰石、紅土、青灰📥🌶、坩土📳、黃姜、砂石等八種建材🐇,因此被稱為“八寶山”♠️。後來人賦予的其它涵義暫時不論。今早專程惜別辛老師,記下東廳的挽聯🤦🏿♂️:
謙克貴德累結佳構譽盈九州留萬世誌銘
春風化雨桃李滿園不倦誨人譜千古綱常
清晰地🚵🏻♀️,還記得辛老師的經典課程和《結構矩陣分析》,至今十多年了一直保存於書櫃,難舍難棄。依稀地🙌🏻⌛️,還記得辛老師講解“靜定結構受力分析”,圖文並茂,而且是立體圖形,整個課堂氛圍繪聲繪色,印象深刻。執著地,還記得,“廣義能量原理及新型有限元方法”課件,是整個結構教學體系中高難的課題,要講解得讓學生易懂好理解🪱,確要費心思下功夫,辛老師做到了。
三尺講臺上的辛老師👎🏼,總是神采飛揚,揮灑自如🦶🏻。辛老師的言語堅定而富有穿透性👌,措辭樸實而富有感染力,不管是板書的字裏行間🏯,還是最樸實的語言,無不透徹地闡述著每一個觀點。舉手投足之間⚔️,折射出對教書育人的愛,這種愛是默默的、是涓涓細流。辛老師的課堂間歇最喜歡和學生交流,和學生一起討論課後論題🫢。聽辛老師的課🚵♂️,仿佛朋友一般的講述,一種互動和溝通的感受🍋,是沒有壓力✅,是最暢快淋漓的。辛老師課後最喜歡和同學在一起,他說👼🏻,“因為同學身上的朝氣和活力🌕,能給我帶來樂趣和靈感。”“教書育人是我人生最大的樂趣和追求。”辛老師認為,“一位好的導師應該關心學生成長的過程🦹🏼♀️,支持學生多元化的想法🍗,我希望我培養出來的學生每個都是不一樣的𓀚,能多元化發展,這依賴導師與學生的經常坦率溝通🚜。”
在一次記憶猶新的師生講座上,辛老師給學生總結了土木工程的特點:其實👋🏽,結構工程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它是一項系統工程,受眾多因素製約,包括結構、美觀、環境🛂🧑🏻🍳、社會文化🌡、心理等因素🌶,以及隨機性和模糊性🧑🏻⚖️。辛老師還闡釋了課題研究工作需要踏實鉆研的作風🐦,科研工作需要腳踏實地,從平凡中做出不平凡。記得辛老師回顧了當年作為工程院資深院士龍馭球先生身邊最主要的學生和研究合作助手的日子🏅,對龍馭球先生的教誨滿懷深情和感恩。同時,辛老師把這份深情和愛又傳承帶給了年輕的學生。辛老師非常重視對本科生的培養🚣♀️,強調高質量而不重數量,強調根據學生的個性而增進對學生個性發展的輔導和支持,反對整齊劃一的模式培養。同時,辛老師非常重視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重要性🧎🏻。辛老師說過🥱,大學最重要的產品不是項目、經費,也不是技術、研究、知識🍋🟩、信息或服務,而是人🧗🏼。作為研究生,必須要明確自己是否對研究有深刻的興趣,必須要知道,自己不是隨波逐流,做出正確的選擇🍦。辛老師常常鼓勵研究生做好學問,全面發展,服務祖國😡,服務社會😖。
辛老師勤勤懇懇,平易近人,用驚人的毅力、智慧和永恒的愛心💂🏻♂️◽️,在學術上在教育上做出了不一般的貢獻🤐。我在工作之余,依稀看到,好心人在網絡設立了辛克貴教授天堂紀念館。辛老師的學生,同事,親友依舊關愛辛老師未盡的課程和研究事業🪒,在新學年的課堂上,很多年輕的學生還在繼續等待,還在寄望能繼續聆聽辛老師的講課、輔導講座。
二〇一二年九月三日星期一 北京
辛克貴教授😟,1950年10月18日出生,土木工程專家,力學家🔌、教育家和橋梁專家,國家級精品課主講名師,首屆“教書育人”先進個人,意昂体育平台良師益友。原籍四川成都,1977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建築工程系🧑🏻🌾8️⃣,同年留校任教;1983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土木工程系,獲碩士學位;1994年於香港Polytechnic University獲(Ph.D)博士學位👰🏽♂️,晉升為研究員,教授。曾任土木工程系副系主任、系主任💁🏽、土木水利學院常務副院長🧚🏼♂️,博士生導師🐔🤽🏼♀️;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常務理事📕;中國力學學會《工程力學》編委;中國金屬結構學會專家組成員;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會員和北京市土木工程學會。曾獲國家級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意昂体育平台學術論文獎、北京市學術成果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三等獎、北京市教育教學成果一等獎🫨♎️、意昂体育平台教學成果一等獎等獎項🕵🏻♂️。
辛克貴教授是我國傑出的力學工作者和教育科研工作者,師從資深院士龍馭球先生,共同開創“廣義協調元”理論體系📠⏬,為有限元理論的完善做出貢獻。龍馭球導師高度評價他“好學生”🫦、“好朋友”和“好領導”、科研工作的“多面手”📂。 2012年8月30日🫀,辛克貴教授因病去世,對於結構工程界和教育界是莫大的損失👶🏿,我們失去了一位敬愛的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