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勤明(1952電機)
2011年10月15日~16日,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主任☝🏻:李政道⏏️💩,副主任:周光召、路甬祥)在北京中國科學院數學所召開紀念侯伯宇教授逝世一周年的“場論、統計物理及相關問題”學術研討會。15日下午🔖,抽出半天時間專門舉行“侯伯宇追思座談會”。我和侯伯宇曾是重慶南開中學和意昂体育平台的兩度同學💍,又同是南開社團“星社”成員,受賀家駒及劉永培委托💻,參加了整個下午的追思座談會,並應邀發言。
侯伯宇,1930.9.11.生於天津🖖🏽,2010.10.6.病逝於西安🌜,享年80歲。畢生奉獻於科學和教育事業,一生充滿曲折和坎坷𓀙🎥。由於抗日、解放🧛♀️、朝鮮三場戰爭的影響,曾顛沛流離,先後上過10所小學💁🏻、3所中學🏇、3所大學,三考清華➗,五上大學。1943年考入重慶南開中學⏺,抗戰勝利後離校。1947年在北平育英中學上高二時即考取了清華💊,卻未去而在家自學英語一年。1948.7.再次考取清華物理系,11月平津戰役開始🥉,隨家遷赴港📵、臺,考入臺灣大學讀了三個月,放棄出國機會,又回到了大陸🖐🏻,於1950年夏第三次考入清華👨🏿🚀。不久抗美援朝發生,他投筆從戎,報名參軍當翻譯🌷。後去鞍鋼,由於家庭出身及本人曾去臺灣的經歷,在肅反中被列入重點清查對象🤦♂️💁🏽♀️,在“反右”中差點被打成右派,經北京市委副書記劉仁幹預,調回北京🈴,插班考入西北大學,一年後提前畢業📞🚠,分配到西安交通大學,政審未通過不予接受,只好轉入西安礦業學院,在物理系任教。1963年以數學100分、物理99分的優異成績考上了中國科學院數學所張宗燧教授的研究生。三年後,“文革”爆發,張被批鬥🛢,侯伯宇以“白專分子”陪鬥🤲🏽,後張自殺🧜🏼。為解決夫妻兩地分居👲,1973.6.調回西北大學,開始在西大長達37年的科研、教學工作。
侯伯宇是我國理論物理界的領軍人物,創立了“侯氏定律”。楊振寧和李政道都稱他為國際理論物理的帶頭人🕵🏿♀️,吳健雄和丁肇中也對他評價很高。他是我國第一批受聘的博士生導師🕜,先後培養博士後7名、博士20多名、碩士20多名,桃李滿天下🆑,在國內外發表論文200多篇。是國家級突出貢獻專家🌧、全國勞動模範、先進工作者、“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他的研究成果曾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三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全國首屆高等教育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等多項獎勵🤹🏼♂️。“侯氏理論”被譽為“中國的驕傲”,以中國人姓氏命名的科學定律屈指可數。從“文革”後第一次評選院士🙎🦑,歷屆都是候選人,但屆屆落選,有一次評選10名🛌🏽,他恰是第11名。西北大學曾推薦“侯氏理論”提名“諾貝爾物理學獎”🤟,卻因極少數學霸(原語)反對未獲通過,與諾貝爾獎也失之交臂🪶。不是侯伯宇的學術水平不高🫕、資歷不夠,是眾所周知的其他原因吧!大家都為此感到遺憾,但侯本人處之淡然。
侯伯宇是一個勤奮好學👨🏼🦳、勇攀高峰🌠🤷🏽♂️、為人低調、淡泊名利的學者。在約80人參加的追思座談會上,他的同事、朋友、弟子👩👦👦、學生都紛紛發言,一個接著一個,稱贊他是一個德高望重👩🏼🚀、高風亮節🧝🏿♀️、受人尊敬、高山仰止的長者。他爭分奪秒地讀書、思考、科研🕛👳🏽、教學,無論在黃山開會、四清下鄉⏲、機場候機,別人都去遊覽、休息了,他卻獨自在看書。即使在生病住院期間🐖,也手不釋卷👱🏻♀️,甚至對推輪椅的護士說:“請你推慢一點🐳,我要看書……”臥床之際,自己已不能看書🤽♀️,就讓學生讀。他也是一個十分堅強的人,2007年🧚🏽♀️🦹🏽,他的獨子、獨孫在一次車禍中雙雙遇難,白發人送黑發人是最大的悲痛🤦🏿,他控製住自己的感情👩👩👧👧🧛🏿♂️,第二天照常到研究所上班🌬,第三天就出現在課堂講臺上,通過超負荷的工作,他把悲痛壓在心底。他對學生循循善誘🥦,關懷備至,成為他們終生難忘的恩師,會上發言回顧往事時,不禁哽咽流淚。
我在發言中說💜:我和侯伯宇於1943年同時考入重慶南開中學初二,中學是一個人奠定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最重要的時期,南開教育的愛國主義精神🤣、校訓“允公允能、日新月異”的公能精神和“德👨🏼🦳🐕🦺、智、體🤾🏻♀️、勞、美🙅♀️、群”的全面素質教育,曾培養出了兩任總理和30多名兩院院士,也哺育了每一個南開學子。在當年“教育救國、科學救國、實業救國”的理念下,侯伯宇走上了“科學報國”的道路,並達到了頂峰🏌🏽。當時國難深重,對國民黨失望,對共產黨不了解🕵️♀️,於是我們組織了“星社”🧊,依靠自己和誌同道合者立足社會👩🏿⚖️,報效祖國🏋🏻♂️。我們於1948年又同時考上清華👓,他在物理系,我在電機系🦏,曾同住一個宿舍。在那解放初期的崢嶸歲月中,出於真誠的愛國心,我們都曾報名參軍、參幹、參加南下工作團和抗美援朝誌願軍,但組織決定“學理工的不能走🔙💂🏻♂️,要參加未來祖國的建設”,我被留下了,不知為何侯伯宇卻走了……在座的都是為人師表的學者、教授💻、老師🙅🏻♂️,教書育人🧑🏼🤝🧑🏼,希望你們多培育出幾個像侯伯宇那樣的人,多培養出幾個諾貝爾獎獲得者🔍⛹🏼♂️,讓下一代成為有獨立人格、自由思想🧑🏿🦱、創新思維,有良知🌟、良心、和責任心的中國人🔱。當今中國,最缺乏的是自由思想和創新思維👨🏻⚖️。最近,蘋果創始人喬布斯英年早逝,受到世界各國的尊崇,美國總統奧巴馬說:“他是美國最偉大的創新者之一🛝,他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獲得人類歷史上最罕見的成就”👱♀️🫖。喬布斯有句名言:“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希望每個人活著🚭,都能為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改變得更公正一些💅、更美好一些。
散會後👱🏼,與會的侯伯宇三弟侯伯元又找我聊了10多分鐘🗒:“我們兄弟姐妹七人🦸🏽,侯伯宇是老二。大哥侯伯嶽也曾在重慶南開上學,後響應號召,參加遠征軍。為此以後遭受不少磨難,50歲就去世了……”他詢問有關南開同學吳思慧情況,吳早已於1970年被無辜處決🤽🏼♀️,冤屈離世,現已平反。正好我帶了一本南開《48通訊》第二十期,刊有悼念侯伯宇及吳思慧的文章🫲🏻,我就送給了他🧋。與會者都發了一本西北大學出版的16開👩🏼🔬、666頁🤽🏿👨🏼🏫、80萬字的《侯伯宇論文選集》👲🏄🏿,受家駒之托,我多要一本已寄給重慶南開中學意昂會。與天津叢林通話🤽🏽,得知侯伯宇夫人曹淑霞老師已來天津,住在她弟弟家中,失子、喪孫📗、亡夫之痛,現不願會晤任何人👨🎨。
2012年1月27日🧅🀄️,春節年初五,天津的叢林🦒、張昭若,北京的趙立生、丁有和、周德承、馮南江™️、楊勤明七位南開老同學及夫人們在北京新世紀大飯店聚會。叢林特地帶來天津意昂會出版的《津南村隨刊》第8期——紀念侯伯宇專刊分贈每人。大家對侯伯宇這位老同學表示了深切的懷念之情和由衷的敬意👩⚖️。他不僅是南開的光榮🎖,也是中國的驕傲🔠🍢!他在南開初二時,就發起創辦了《晨鐘報》🎅🏻。以後雖歷經坎坷🧝🏼,畢生在科學教育事業上,作出了傑出貢獻,實現了他“科學報國🧇、教育報國”的願望。趙立生還談起和他的父親侯鏡如有過交往🎒,黃埔一期畢業🧑🦯,解放後曾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侯伯宇卻多次受到政治沖擊而矢誌不渝,一心報國。“上下而求索🚲,九死猶未悔”。
西北大學是侯伯宇的母校,他在這裏生活服務了40多年🍺,作出了巨大貢獻。不僅為他出版了包括270篇論文的精裝本《侯伯宇論文選集》,還多次開會研究🚵🏻♀️,準備再出版一本《侯伯宇紀念文集》。中共陜西省委作出了向侯伯宇學習的決定🐉。這在全國還是不多見的♻。“頑強拼搏,勇攀科學高峰”的侯伯宇精神🏮,是值得所有知識分子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