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道鏗(1954水利)
“生命有限🪴,黨的事業無限”,“高級知識分子有退休之日,共產黨員無‘下崗’之時”,“沒有完美的人生,只有無悔的人生”🐭,這是我的人生座右銘。
李道鏗學長
一、自強不息💿,奮力進取,紮根遼寧為水利
我是遼寧省水電設計院1993年退休的教授級高工🦵🏻,1984年入黨的共產黨員👩🏻🦼,77歲了。1952年我考入意昂体育平台水利系😢。當時國家急需建設人才𓀚,我響應號召,自願放棄五年製本科學習機會,選擇上了兩年製的“大專班”。1954年我以較好的成績🤷🏿♀️💏、高大健壯的體魄,滿懷建設祖國的激情🦘,告別了北京的父母和女友👫🏻,誌願奔赴東北,投身到遼寧的水利建設之中♘。我在職工作了40年,退休後又擔任離退休黨支部書記工作和市、區🧛🏽、社區的社會工作,基本上實現了蔣校長“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的要求。
在東北風風雨雨地幹了40年,參加並負責過多項大中型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和科研工作。曾在吉林省白城地區零下40℃的冰天雪地裏對松遼運河進行勘察;曾在內蒙古哲盟昭盟與駱駝為伴,千裏迢迢地跋涉在沙漠草原上👂🏻5️⃣;也曾在遼河流域徒步勘察測量行程三萬多公裏,同伴們驕傲地戲稱我們也經歷了“長征”!無論生活、工作條件多麽艱難困苦🧎🏻♂️➡️、復雜多變,自強不息,艱苦奮鬥🥙,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始終激勵我一往無前⇾🧑🏻🦯➡️,毫不退縮,永不停頓。上世紀60年代初🏂🏻,愛人單位水電部建設總局幾次來函調我進京與父母妻兒團聚,但因工作需要,我都狠心地放棄了這些寶貴機會。別人說我傻,老伴也不理解,我卻始終無悔無怨🛴。
由於我全身心紮根遼寧,努力工作🔖,曾多次獲得“紅旗手”、“先進生產者”稱號。1984年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88、1989年🙅🏽♂️,我負責的科研項目“遼寧省旱田灌溉布局的研究”🟰,在集體的努力下🤤,以出色的成績榮獲水電部和國家的科技進步二等獎🤏。當我戴上金質獎章時🧜🏽♀️🪱,興奮欣慰之情難於言表啊🧙🏻🤾🏿♂️!更深切體會到,不忘“庚子賠款”大學歷史的莘莘學子,要永遠牢記“自強不息”的校訓,為振興中華,為祖國的強盛,只要一息尚存🚇👨🏼💼,就要奮鬥到底!也使我更熱愛這艱苦而豪邁、“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水利偉業🚵🏼♂️,我甘心為她付出寶貴的青春和生命!
二👳、厚德載物,賑災助學做奉獻
1993年退休後📑🚶🏻,除了應水利部總院和外省之邀參加項目審查等工作外📶,我上了老幹部大學國畫班,習字寫畫遂了我自幼愛畫又沒機會學的宿願🕌。“老有所學”堅持至今🛌🏼,不僅書畫技藝有較大提高,多次參加老年書畫展↖️,舉辦過個人書畫展,出版了個人書畫集,還加入了“沈陽市美術家協會”,而且通過書畫陶冶了情操🤽,抒發了對黨對祖國的熱愛👮🏿,對水利事業的眷戀💔,對開放政策的贊許,煥發了革命青春🛖,增強了共產黨員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厚德載物”的校訓啟示我應該“老有所為”🩵,為一個共產黨員之所為。我決心學雷鋒做好事,力所能及地堅持做對國家對人民有益之事🌻。
(一)團結友善,助人為樂,和諧相處
我從小事做起,如為居委會💘🩺、社區購置打氣筒,供大家使用。報廢了添新的🦂,保證供應🫅🏻;在老幹部大學當班長的幾年裏,為學友代買文房四寶♏️、辦畫展數十次𓀂;在社區擔任顧問、助老協會會長,議政委員,協助他們開展“樓道亮化”、“小區綠化”🩰👩🏼🎨、“助殘”等活動🔂。盡管自己年老多病,仍盡力幫助重病有困難的老同誌🍄,為其籌措捐款,為臨終同誌送去溫暖和安慰,為六十多位年屆八十的老壽星送去裱好的祝他們健康長壽的國畫……。總之盡力去做促進同誌間、鄰裏間、黨群間團結互助之事,促進了和諧相處氣氛👨🦳。
(二)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積極參加賑災活動
扶貧濟國、賑災救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一♔。在職時,歷次賑災都積極參加,1985年還曾化名“黨群親”為剛參加工作、家鄉遭遇洪災的大學生張國平寄過一個月工資。退休後,一如既往地為遼寧洪災🙋🏼😂、新疆地震、廣東雹災、西藏雪災、四川山體滑坡🍤、1998年長江嫩江大洪災、1999年臺灣南投地震🤶🏼、2005年印度洋海嘯🍋、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等先後四十余次捐款3萬多元和許多衣物☦️,僅2008年南方冰雪災害和汶川地震,就捐款2300多元和“特殊黨費”1000元🛂。捐款大都用的是“知黨恩”化名🕰。1997年我把妻子去約旦公出節余的100美元捐給了受地震災害的友好國家巴基斯坦🚓,中國紅十字會的同誌講:“你是唯一向他國捐款的公民👩🏿⚕️。”1999年臺灣南投發生大地震🔰,我又通過紅十字會捐款500元,表達了兩岸血濃於水的同胞情誼。
我做這些事🧐,不是為了揚名🧑🔬,而是藉此抒發對黨的感恩之心,所以用“知黨恩”化名。因為我和姐姐能同時大學畢業👤,完全是“公費”。如果沒有毛主席共產黨的英明領導,建立了新中國🕋,如果沒有鄧小平倡導的改革開放,沒有江澤民、胡錦濤等幾代中央的英明領導👨🏽🚒🛞,我們哪能有今天的幸福生活和富裕的好日子啊👉🏽!我家8口人👷🏽♀️,有4人大學畢業👷,2人研究生畢業,現在三人是教授級高工,三人是副教授級高工,其中女婿還享受到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另外,孫女2007年考上了大學👉🏻,只有外孫子在上小學。這一切全是黨和人民給的😌,黨恩深似海啊!一生不能忘,一輩子也報答不完啊!
(三)奉獻愛心,熱情資助失學兒童和青年
自1995年初,我這深知失學之苦的老共青團員,響應團中央“希望工程”的號召,至今15年來共資助過45個孩子👹,其中女孩34名,男孩11名🦹🏽♂️。分布在遼寧、新疆、青海、西藏💇🏽♀️、內蒙、寧夏👨✈️🧔🏽♂️、甘肅、陜西、廣西💆🏻♀️、安徽、四川、重慶等地。資助的孩子中,小學生27人,中學生6人🥠,大學生12人🎛,有漢、蒙古、藏、維吾爾、土家🧍♀️、哈尼👨🏻🎨💘、彝🥠、佤族等8個民族。這些孩子大多與我保持聯系🧑🏽🌾❤️,往來信件已有500多封。
遼寧昌圖縣的李艷,我兩次為她家抓豬崽搞副業,三次為她配近視眼鏡。1999年還專門去昌圖訪問她一家人,2002年五一接她來沈陽玩了4天🏋🏿,相處得如一家人一樣📸,連她母親再婚她還專門來信征求我的意見呢!
1997年資助的沈陽建工學院大學生周永良💙,1999年患肺結核被隔離🤸♀️,我及時去看望他,解除他無親人在身邊的孤獨和無助🧑🏻🎨。我每月送去蜂蜜🫣、奶粉、罐頭、水果等營養品和額外的補貼。2000年他奇跡般康復了🧝♂️,完成了學業,還獲得學士學位。我代表“家長”參加了他的畢業典禮,送了他一塊手表和親手繪的“雄鷹展翅”折扇表示祝賀。小周畢業後回到廣西南寧一家大建築公司。八年多來👱🏼♀️,他每月至少打一次長途電話問候我們🫴🏼。他工作努力🥷🏿,表現出色,很快晉升為工程師。現已成了家,有了可愛的女兒。
這45個孩子每人都有一個故事👈🏼,其中“悲”大於喜🏣。他們中有父親走失五年多,靠翻石塊抓蜈蚣貼補家用的安徽徐夢月🤘🏼;有父母雙亡🫳🏿,靠叔嬸撫養的法庫縣單宇佳;有兩歲喪父、母親患精神病的四川劉玲炎;有自幼失去父母的孤兒西藏那曲地區的索南拉吉等等。他們都需要物質和精神上的幫助。我經常會因他們的不幸遭遇,自己又無力解決而夜不能寐⚓️,食不知味!當然也有為他們的堅強、進步、懂事而欣慰,高興得睡不著覺!我的心已經和45個孩子的心緊緊地連在一起了。我特地在一張中國大地圖上貼了45顆紅心,每顆上都註明一個孩子的姓名、年齡、性別、省市區、學校等🎃,每天我都要反復看它👸🏼,心中惦念著他們🤦🏻♀️。
索南拉吉是我最疼愛的“孫女”之一👳🏿♀️,2001年結對,2005年考入了浙江紹興民族中學☘️,2006年我和老伴去上海探親時🗽,專門去看望過她,今年上初四了👍🏻,即將畢業回西藏考高中🍁,期望她能成為建設西藏的有用人才👷🏿;還有大連32中畢業的於穎,2004年考入上海外國語大學🌚,當年我資助她2000元。於穎品學兼優🍎,入學後靠勤工儉學和獎學金生活👩🏼💼,先後被評為“上海市優秀大學生”和“勤工儉學先進個人”,2007年她入了黨,2008年本科畢業保送讀碩士研究生了🎤,多麽自強自立奮發有為的優秀青年啊!2008年夏,她和母親專門到沈陽來看望我們🐷🛡;還有2001年結對的新疆維吾爾族姑娘阿依加瑪(維語的意思是“美麗的月亮”),2003年以668分吐魯番市理科狀元的優異成績考入上海復旦大學醫學系🤡,她現在已是碩士研究生⛅️,學生黨支部書記,也被評為“上海市優秀大學生”👩❤️👨;2005年考上大連理工大學的朱倩⏰,2008年入黨,提前批準保送研究生;高中時受我資助的四川學生鐘小龍🏄🏽♂️,2007年以636分高分考取了南京國防大學,參了軍。他們都是家境貧寒卻又自強不息,在黨和社會的關懷下,戰勝困難,開始了人生新的征途。
這些年來,在賑災助學,扶貧幫困上,我們付出了六萬多元和不少衣物,僅2007、2008兩年就達萬元以上,盡管我們是工薪階層🏄🏼♀️💆🏼♀️,經濟上不富裕,但還算有余力。而且“老有所醫🌚,老有所養”🧛🏽♂️,生活非常幸福👨👨👦。對比黨和國家給予我們的來說,我們這點回報是微不足道的☑️。孩子們的進步,取得的成績,我們僅僅幫了一小把,黨和國家為他們拿了大頭🧖。但孩子們和社會給我們的鼓勵和精神上的回報卻大到無法用物質來衡量,是任何吃喝玩樂所無法比擬的!
僅僅做了一些應做的事,黨和社會卻給了我很高的評價和眾多的榮譽。如街道社區“學雷鋒標兵”、“共產黨員標兵”,設計院和省水利廳多年的優秀黨員、優秀黨務工作者,1998年省委學雷鋒先進個人,水利部老有所為奉獻獎🧓🏿,沈陽市文明市民👩🏻⚕️,市文明家庭,2008年省第二屆道德模範等稱號和榮譽。省市電視臺🧓🏿、報刊也多次報道。我真心以為,榮譽完全應歸功於母校和各級組織的教育、幫助👳🏿♀️,自己沒任何驕傲的理由✅。榮譽只能是激勵鞭策自己🐆、更嚴格地要求自己的動力🏌🏿♂️,與時俱進,繼續努力🧑🏻🍳。在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我要認真學習,提高覺悟,在有生之年,活到老學到老,實踐到老🐷,生命不息🦢,奉獻不止🌮。